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1 汉语词语

汉字读音

拼音:Chǔ

注音: ㄔㄨˇ

部首笔画

部首:木。笔画:13。郑码:FFXI。仓颉:DDNYO。四角号码:44801。五笔字型笔划:ssn。五笔86&98:SSNH。笔顺编号:1234123452134。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695A

楚,列貌,《十三经注疏.小雅.宾之初筵》:籩豆有楚,肴核维旅。西汉毛苌传云:楚,列貌。肴,豆实也。核,加籩也。旅,陈也。东汉郑玄笺云:豆实,菹醢也。籩实,有桃梅之属,凡非谷而食之曰肴。(按:“楚,列貌”,《康熙字典》未收此义项,故特提出,列於此。)

《康熙字典》

〔古文〕𣕪《唐韵》《正韵》创举切《集韵》创阻切,𠀤粗上声。或作䠂。《说文》丛木也。一曰荆。《诗·小雅》楚楚者茨,言抽其棘。《注》楚楚,茨棘貌。 又《诗·召南》翘翘错薪,言刈其楚。《疏》荆属。薪虽皆高,楚尤翘翘而高也。 又《礼·学记》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注》楚,荆也。扑挞犯礼者。 又苌楚,草名。羊桃也。《诗·桧风》隰有苌楚,猗傩其枝。 又楚楚,鲜明貌。《诗·桧风》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又辛楚,痛也,别作憷。《陆机·与弟士衡诗》慷慨含辛楚。 又国名。《书·禹贡》荆州之域,周熊绎始封。 又三楚,地名。《史记·货殖传》淮北郡、𨻰汝南郡,西楚也。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东楚也。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南楚也。 又南方曰楚。《後汉·史岑出师颂》朔风变楚。《李善注》朔,北方也,楚,南方也。 又姓。《左传》晋龟卜楚丘,赵襄子家臣楚隆。 又《唐韵》《韵会》𠀤疮据切,粗去声。楚利也。 又木名。出历山。 又《类篇》山於切,音疎。《杜甫·送孟十二诗》秋风楚竹冷,夜雪巩梅春。 又叶弭沼切,音杪。《前汉·楚元王传》太上四子,伯兮早夭。仲氏王代,斿宅是楚。

字形结构

异体字:椘檚

汉字首尾分解:林疋

汉字部件分解:林疋

笔顺读写:横竖撇捺横竖撇捺折竖横撇捺

基本字义

1.落叶灌木,鲜叶可入药。枝干坚劲,可以做杖。亦称“牡荆”。

2.古代的刑杖,或学校扑责学生的小杖:捶~。夏~。~掠(拷打)。~挞(拷打)。

3.中国春秋时国名:~天(楚地的天空。因楚在南方,亦泛指南方天空)。~声。~歌(楚人之歌)。~狂。~腰(泛称女子的细腰)。~辞。四面~歌。~材晋用(指使用他国人才,或指人才外流)。

4.指中国湖北省和湖南省,特指湖北省:~剧。

5.痛苦:苦~。痛~。凄~。酸~。

6.清晰,鲜明,整洁:清~。衣冠~~。

7.姓。

详细字义

〈名〉

1.(形声。从林,疋( shū)声。本义:灌木名。又名荆,牡荆)

2.同本义 [thistle]。落叶灌木,开青色或紫色的穗状小花,鲜叶可入药,,或小乔木,枝干坚韧,可做杖

楚,丛木也。一名荆。——《说文》

言刈其楚。——《诗·周南·汉广》

不流束楚。——《诗·王风·扬之水》

夏楚二物。——《礼记·学记》

楚扑长如笴。——《仪礼·乡射礼》

民无箠楚之忧。——《汉书·汉延寿传》

3.又如:楚棘(荆棘);楚焞(古时占卜用以灼龟的木棒。以荆木制成);楚藿(用荆条做的捕鱼笼);楚楚(丛生的样子;鲜明的样子);楚木(丛生之木);楚林(丛林)

4.周朝时国名 [Chu state]

5.周代诸侯国,战国时七雄之一。熊绎受封于周成王,立国于荆山一带,都丹阳(今河南淅川东南)。周人称为荆蛮。后建都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纪王城)。春秋战国时国势强盛,疆域由湖北、湖南扩展到今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和四川。战国末,屡败于秦,公元前223年为秦所灭

6.秦楚之际,陈胜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自号楚王;汉元年,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都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汉六年,国除

7.五代十国之一。马殷据今湖南,都长沙,称楚王。后为南唐所灭

8.姓

〈形〉

(象形,从足,从双木,双木表示麻木的程度深、持续的时间长,双木和足合起来表示,双脚的麻木程度很深,本意:双脚麻木得受不了)

(1) 酸辛痛苦 [aching;grieved]

慷慨含辛楚。——陆机诗

妇始楚而谢,终泣而对曰…——李朝威《柳毅传》

(2) 又如:楚辱(苦痛与耻辱);楚痛(痛苦);楚酷(痛楚)

(3) 齐整;清晰 [in good order;neat;clear]

笾豆有楚。——《诗·小雅·宾之初筵》

(4) 又如:一清二楚;楚洁(整洁);楚楚可爱(形容陈设整齐,令人喜爱)

(5) 鲜艳,华丽 [bright-coloured]

不韦使楚服而见。——《战国策·秦策》

衣裳楚楚。——《诗·曹风·蜉蝣》

(6) 又如:楚服(美盛的服饰);楚丽(华美绚丽)

(7) 伧俗,粗俗 [vulgar]。如:楚鞋(粗糙的鞋,草鞋);楚剌(粗莽乖戾)

〈动〉

1.拷打 [flog;torture]

入狱楚掠。——《新唐书·严郢传》

2.又如:楚挞(笞打,拷打);楚拷(拷打)

2 春秋战国楚国

起源

先秦芈姓(芈本作幁)周朝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亦称荆。芈姓是所谓“祝融八姓”之一,始祖为季连。季连的后世子孙鬻熊为周文王师。古书记载,鬻熊以下楚君皆以熊为氏,但据出土战国晚期楚国铜器铭文,楚君名号皆以酓为氏。鬻熊曾孙熊绎僻处荆山(在今湖北南漳、保康一带),跋涉山林,以事周成王,被封以子男之田,居丹阳(今湖北秭归),从此立为国家。

补充:南方之国曰楚,芈姓,子爵。出自颛顼帝孙重黎,为高辛氏火正之官,能光融天下,命曰祝融。重黎死,其弟吴回嗣为祝融。生子陆终,娶鬼方国君之女,得孕怀十一年。开左胁,生下三子;又开右胁,复生下三子。长曰樊,己姓,封于卫墟,为夏伯,汤伐桀灭之。次曰参胡,董姓,封于韩墟,周时为胡国,后灭于楚。三曰彭祖,彭姓,封于韩墟,为商伯,商末始亡。四曰会人,妐姓,封于郑墟。五曰安,曹姓,封于邾墟。六曰季连。

芈姓,乃季连之苗裔。有名鬻熊者,博学有道,周文王、武王俱师之。后世以熊为氏。成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得鬻熊之曾孙熊绎,封于荆蛮,胙以子男之田,都于丹阳。五传到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僭号称王。周厉王暴虐,熊渠畏其侵伐,去王号不敢称。又八传至于熊仪,是为若敖。又再传至熊峋,是为眴冒。

眴冒卒,其弟熊通,弑眴冒之子而自立。

疆域

楚的疆域最初主要在今湖北西部山区和江汉平原一带,后逐渐向西溯江而上扩展到今四川东端,向北溯汉水而上扩展到今河南西南的南阳盆地和丹江流域,向南扩展到今湖南北部的洞庭湖平原,向东沿淮水和江水扩展到今河南东南、安徽北部、江西北部和山东南部、江苏、浙江一带。

西周时期

楚对西周保持相对独立,往往叛服无定。周昭王曾两次率师伐楚。一次在昭王十六年,周师有较多俘获;一次在十九年,周师还济汉水,全军覆没,昭王本人也死在汉水中。这是西周历史上的著名事件。夷王时,王室衰微,熊绎的后代熊渠乘机出兵攻打庸和扬粤(即扬越),至于鄂,分其土,封长子毋康为句亶王,中子挚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厉王时,熊渠畏周伐楚,去其王号。周宣王时,楚一度内乱。熊严有子四人,长子熊霜先立。熊霜卒,三弟争立:仲雪死,叔堪亡濮,而少弟季徇立,是为熊徇。熊徇之孙熊仪为若敖(楚君无谥称敖,冠以葬地名),其庶支称为若敖氏,是后来楚国的显族。若敖二十年(前771年),西周结束。

春秋早期

若敖之孙熊眴(蚡冒)开启濮地。熊眴卒,其弟熊通杀其子代立,迁都郢(今湖北荆州纪南城)。公元前704年,熊通自立为王,是为楚武王。武王多次进攻汉以东的强国随(在今湖北随州)。文王时,楚更为强大,凌江汉间小国,并北上伐灭申(在今河南南阳)、息(在今河南息县)、邓(在今河南邓州)等国。

春秋中期

楚成王屡次北上伐郑,引起北方各国的联合干预。公元前656年,齐桓公合诸侯之师伐楚,与楚盟于召陵(今河南郾城东)。齐桓公卒,宋襄公乘机图霸。公元前638年,楚败宋于泓(今河南柘城一带)。宋襄公伤股,病创而死,楚势益张。公元前632年,晋文公败楚于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楚北上之势暂时受挫。楚先后灭亡弦(在今河南息县)、黄(在今河南潢川)等小国以及楚的同姓国夔(在今湖北秭归)。穆王时,楚又先后灭亡江(在今河南息县)、六(在今安徽六安)两国。庄王时,楚的势力达到顶峰。公元前606年,楚伐陆浑戎,观兵周郊,问鼎大小。公元前597年,楚大败晋师于邲(今河南郑州西北,见邲之战)。公元前594年,楚围宋五月。楚并先后灭亡庸(在今湖北竹山)、舒蓼(在今安徽舒城)、萧(在今江苏徐州)等小国,终于称霸诸侯、共王时,楚的势力有所衰落,公元前575年,晋败楚于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见鄢陵之战)。次年,楚灭舒庸(在今安徽舒城)。

春秋晚期

楚长期内乱。共王有子五人,子康王先立。康王卒,子郏敖立。康王弟子围、子比、子皙、弃疾争位。子围杀郏敖先立,是为灵王。灵王先后灭亡赖(在今湖北随州东北)、陈、蔡。公元前529年,弃疾、子比、子皙乘灵王外出,攻入郢都,杀灵王太子禄,立子比为王,子皙为令尹,弃疾为司马。灵王饿死申亥家。后弃疾又逼死子比、子皙而自立,为平王。平王暴虐,夺太子建之妇,杀伍奢及伍奢子伍尚。伍奢子伍子胥出奔吴。楚昭王时,伍子胥劝说吴王阖闾伐楚。

公元前506年

吴败楚于柏举(今湖北麻城),五战及鄂,攻入楚都。昭王逃入随,使申包胥请救于秦。次年,秦、楚败吴于稷(今河南桐柏),吴引兵去。昭王灭唐(在今湖北随州),还归郢,迁都鄀(今湖北宜城东南)。昭王复国后,又灭顿(在今河南商水)、胡(在今安徽阜阳)等小国。昭王卒,子惠王立。公元前481年,平王太子建之子胜,为白公,袭杀令尹子西和司马子期于朝,劫惠王。叶公子高出兵,平定白公之乱,再度灭陈。

战国早期

楚惠王再度灭蔡,占领淮水流域;公元前431年,简王北上灭莒(在今山东莒县)。简王卒,声王立,立仅六年,“盗”杀声王。声王子悼王晚年任用吴起变法,南收扬越,占领洞庭、苍梧,楚复强大。

战国中期

楚威王败越,占领吴故地,越从此破散。楚怀王时,楚与齐纵亲。公元前318年,魏、赵、韩、燕、楚等国合纵攻秦,以楚怀王为纵长,不胜而归。秦使张仪入楚,离间齐、楚,许与商(今陕西商县)、於(今河南西峡一带)之地六百里,已而背约不与,楚因伐秦。公元前312年,秦败楚于丹阳(今河南西峡一带),取楚汉中。楚反攻,秦又败楚于蓝田(今陕西蓝田)。楚服秦,但仍与齐、韩合纵。公元前306年,楚灭越(其后裔退居闽越),设郡江东。

战国晚期

楚背齐合秦。公元前301年,齐联合韩、魏攻楚,大败楚军于垂沙。次年,秦亦攻楚,取襄城。又次年,楚怀王入秦被执,后三年死于秦,楚从此一蹶不振。顷襄王时,秦继续攻楚。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破楚拔郢,楚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顷襄王卒,考烈王立,以黄歇(封为春申君)为相。公元前257年,黄歇与魏信陵君救赵败秦。次年,楚灭鲁。公元前253年,楚迁都巨阳(今安徽太和东南)。公元前241年,楚迁都寿春(亦称郢,今安徽寿县西南)。考烈王卒,李园杀黄歇,立幽王。幽王卒,同母弟犹代立为哀王。哀王立仅二月余,为庶兄负刍之徒袭杀,负刍立为王。公元前223年,秦将王翦、蒙武破楚,虏王负刍,楚国灭亡。

3 姓氏

起源

楚(Chǔ)姓源出有六:

1、出自芈姓,以国名为氏。据《姓苑》、《通志·氏族略》、《风俗通》所载,周成王封颛帝高阳氏之裔鬻熊之曾孙熊绎于丹阳,国号荆,后迁都于郢城(故城在今湖北省江陵北之旧郢城),始改国号楚,后世子孙以国名为氏,称楚姓。

2、春秋五霸之楚国,楚王后裔,帝室之胄。公元前223年,秦将王翦、蒙武破楚,虏王负刍,楚国灭亡。楚王室家族多数被俘复封,少数颠沛流离于今湖南湖北河南安徽一代。

3、出自姬姓,以祖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万姓统谱》所载,周平王庶子林开之裔,鲁大夫林楚之后,以祖名为氏,称楚姓。

4、出自上古贤者楚老,当为楚姓之始。

5、出自春秋时楚隆之后。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载,出自春秋时赵孟(即赵襄子)之家臣楚隆之后。

6、出自他族有此姓。傈僳族害饶时氏,汉姓为楚;今土家等族亦有此姓。

得姓始祖:熊绎。西周楚国建立者,文王师鬻熊之曾孙,熊盈族之裔。周初,熊盈族助纣王子武庚叛周,失败后被迫南下,辟荆山(今湖北南漳西)为根据地,另图发展。至熊绎时,成王念及鬻熊之功,封其都于丹阳,国号荆,爵同子男。后其迁都于郢,始改国号楚。楚于东周时为南方最大的诸侯国,曾一度十分强大。战国后期楚灭于秦,其后世子孙为纪念故国,有以国为氏者,称楚姓,并尊始建楚之熊绎为楚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春秋战国时,楚国为南方最大的诸侯国,特别是楚庄王时,国势之强,天下莫敢与之争锋,大有问鼎中原之势。但后来由于佞臣弄权,楚王昏庸,加之秦国变法后,崛起于西方,楚国逐渐衰微,公元前二二三年,楚终为秦所灭,楚姓之大宗正式产生。在熊绎之后的楚姓产生之前,其它源流的楚姓已分布于鲁(都今山东省曲阜)以及当今之山西、河南等地。历汉魏而降,楚姓之大族繁衍于江陵县与新平郡,江陵县位于今湖北江陵一带,毋庸置疑应是楚姓之祖居地之一,而新平郡位于今陕西彬县,可见楚姓入陕西之早。南北朝至隋唐间,楚姓如同汉魏时期一样表现得非常沉寂,令人难知其繁衍播迁的准确情况,但楚姓以上述郡望为中心,渐播迁于今湖南、四川、重庆、江西、安徽、河北等地。宋朝以后,楚姓见诸史册者渐多起来。南宋至元,楚姓因战乱之苦,渐有南迁于云南、广西、广东者。元朝末年,朝政腐败,官场黑暗,战乱频繁,灾疫连绵,始建明后,人口减员甚巨,为“缓解中原之急务”,明政府强制山西百姓移民,是故明初,山西楚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山东、河北、安徽、北京、天津等地。明中叶以后,在祖国西北之甘肃、宁夏等地,也有了楚姓人家,而在西南的楚姓则有南入越南、缅甸等其它东南亚国家的。此际也有沿海之楚姓飘洋过海,入台湾或国外者。明末满清军队屠川后的湖广填四川,则有两湖之楚姓入居今四川、重庆之地。清康乾年间及其以后,山东、河北等地之楚姓有伴随闯关东的风潮进入辽宁等地者。如今楚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河南等省多此姓,其一省之楚姓约占全国汉族楚姓人口的一半以上。楚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百七十六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二。

历史名人

楚衍:开封胙城(今河南省延津)人,宋朝天文学家。少通四声字母。尤得《九章》、《缉古》、《缀术》诸算经之妙。明相法及《聿斯经》,善阴阳、星历之数。自陈试《宣明历》,补司天监学生,迁保章正。仁宗天圣初造新历,授灵台郎,制《崇天历》。进司天监丞。后又造《司晨星漏历》,官终管勾司天监。

楚弁:安丰蒙城(今属安徽省)人,元代将领。初仕金,为镇国上将军、寿春府防御使。金亡,降宋,命守宿州。窝阔台汗十一年,以州降蒙古,命守之,宋兵来攻,城破战死。

楚鼎:楚弁之子,官居元之怀远大将军,领兵镇宁国。后从范文虎渡海侵日本,大风坏船,挟破板船漂流三昼夜至高丽。

楚璋:山东省朝城人,明初官吏。通经书,仕元为翰林学士。洪武初以明经举,任儒学训导,升詹事府丞。

楚智:明初将领。洪武时先后从冯胜、蓝玉出塞有功,官至都指挥。燕王朱棣起兵,其与李景隆率兵拒敌,以勇称,后与燕兵战死于夹河。

楚烟:山东省曹州(今菏泽)人,明末官吏。天启五年进士。授龙溪知县,迁户部主事,致仕归。崇祯末,清兵破城,力拒被杀。有《紫芝堂集》。

楚芝兰:汝州襄城(今河南省临汝)人,北宋官吏。初习《三礼》,忽自言遇有道之士,教以六壬、遁甲之术。适逢朝廷博求方技,遂自荐。以占候有据,擢为翰林天文。授乐源县主簿,迁司天春官正,判司天监事,官至尚书工部员外郎,后因事贬为遂平令。

楚昭辅:宋州宋城(今河南省商丘)人,宋代将领。初任军器库使,太祖外出征讨,委任其为京城巡检,累迁枢密副使。太宗时官拜枢密使。为将以才干称,性勤介,人不敢干以私,惟吝啬而已。

楚建中:洛阳人,宋代大臣。出身进士,初官荥河知县,有治声。有远见,建议修筑抵御西夏之城防,西夏人闻有备果不敢犯。历夔路、淮南、京西转运使,累迁陕西都转运使,知广州、江宁、成德军,以正议大夫致仕。

楚执柔:宋朝官吏。徽宗政和中任江阴丞,任内大力治水,使县内诸水道疏而不壅,节而不滥,六千余顷农田得益。

楚图南:(1899.8—1994.4)男,字高寒,汉族。1935年改名楚曾进入暨南大学史地系任教。1943年加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为云南民盟组织的负责人之一。1945年10月在民盟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1949年岁末,遵照邓小平指示,楚图南又南下重庆负责大西南文化教育工作。1953年,调回北京,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1954年5月,楚图南担任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会长。1978年4月,楚图南被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五届全国政协常委。楚图南于1994年4月11日逝世,享年95岁。

楚庄,1928年4月生,云南文山人。1946年至1947年在北京大学、华北联合大学政治学院学习。1947年至1953年任河北石家庄市联合中学教师,石家庄示范学校副教导主任,石家庄市青联副主席。1953年至1960年任河北省石家庄市农工速成中学教导主任、副校长,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委员、市人民委员会委员,河北省政协委员,石家庄市民进筹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1960年至1961年在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习。1961年至1978年任河北省石家庄市图书馆馆员。1978年至1982年任河北省石家庄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民进河北省石家庄市副主委。1982年至1985年任河北省石家庄市副市长、华人世界杂志社社长、主编,民进中央委员、中央执行局委员。1985年任民进中央副主席,《民主》杂志社社长。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八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委员。 九届全国政协常委。

楚溪春(1896-1966),原名河,字晴波,河北蠡县北高晃村人,保定军校第五期步兵科毕业。阎锡山部晋军将领,1946年大同防卫战中以一个基干步兵师为主力,坚守45天,抵挡住了聂荣臻、贺龙两部十万人的攻击,一时名声大震,被傅作义邀请出任河北省主席,1949年2月,随傅作义在北平起义。后在文革中服毒自杀。

楚鸿彦,男,汉族,1942年10月生,河南杞县人,1960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二航空预备学校飞行专业毕业,大专文化程度。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装备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综合计划部部长。2002年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副部长。2002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

郡望

江陵县:秦代设置,治所在今湖北江陵,南朝齐改置郡,辖境相当今湖北省江陵及川东一带。

新平郡:东汉设置,治所在漆县(故城在今陕西省彬县),辖境相当今陕西省彬县、长武、永寿、甘肃泾川、灵台等县地。

堂号

楚姓的主要堂号有:“秉德堂”、“江陵堂”、“刚介堂”、“紫芝堂”、“听雪堂”等。

宗族特征

1、春秋战国时代,楚氏先人一度表现抢眼,而亡于秦后,却突然间销声匿迹,可以说楚姓于宋朝以前一直表现的比较沉寂。

2、楚与熊、荆、米等姓氏可以说是同一大树的不同枝叶。

3、楚姓之独特适用楹联有:“春秋并列五伯,战国跃居七雄”,“司晨星漏传万世,姑苏台图焕千秋”,“宋朝炳炳转运使,元代彪彪大将军”等。

4 西楚两汉楚国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后。刘邦、项羽积极响应,加入了起义的队伍。公元前208年,起义军在山东薛城立楚怀王的孙子“心”为新一代“楚怀王”,并建都盱眙,后又将楚怀王从盱眙迁到彭城,以彭城作为楚国的国都。

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以后,项羽以为天下太平,便开始分封诸王,并自诩为西楚霸王,其范围包括今天湖北、安徽、江苏、山东、河南一带地方,国都就在当时的彭城。

直到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自刎于乌江为止,彭城都是西楚霸王项羽的建都之地。尽管项羽定都彭城只有短短的五年时间,但堪称“霸业五载,雄风千秋”,至今徐州都还留有英姿勃勃的项羽塑像。

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王朝以后,于公元前201年以种种借口为名,除掉了异姓王韩信,改封自己的弟弟刘交为楚王,依旧建都彭城,即今天的徐州。到宣帝地节元年(公元前69年),第八代 楚王刘延寿,因与广陵王勾结篡谋帝位,事发自杀,国除。公元前51年,宣帝封自己的儿子刘嚣为第九代楚王,后又传三代,到王莽时绝。东汉建武十七年(公元 41年),刘英被封为楚王。汉明帝永平十三年(70年),因被告谋逆,徙丹阳,次年自杀,楚国被废除。

两汉时期楚王共传十二代,有13个楚王。由于汉高祖刘邦的故乡在徐州,西汉初一大批开国功臣都在这里起家,所以楚国在汉代有着特殊的地位。在徐州地区发现 很多汉代崖洞墓,其中就包含有楚王及王后墓。迄今为止,基本上可以认定为楚王及王后墓的有8座,均“凿山为藏”,都属西汉时期。其中北洞山、狮子山、驼篮山M1和M2四墓座北朝南,均有长墓道,墓室结构近似,年代较早;龟山M2南墓和M2北墓、石桥M1和M2四墓座东朝西,皆作短墓道,长甬道,墓室结构略 同,年代较晚。这批陵墓虽早年被盗,但仍出土大批珍贵文物,反映了地方王国强盛的实力和经济发达的程度。徐州汉代王陵不仅在同时代的王陵中比较突出,而且 也使后代一些帝陵相形失色,是名副其实的地下宫殿。

考古发现的汉代楚王陵中,当首推狮子山汉墓。1984年,徐州市博物馆在徐州市狮子山西麓发掘了一处西汉兵马俑坑,出土兵马俑2300余件,当时发掘者推 测它是某楚王陵的陪葬俑坑。1991年7月14日在该兵马俑坑以东约500米处的狮子山找到了兵马俑坑的主人的墓葬,1994年12月至1995年4月, 南京博物院与徐州兵马俑博物馆联合组队,发掘了狮子山汉墓,取得了重大成果,被评为“’95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

狮子山汉墓南北总长117、东西最宽13.2米,总面积851平方米,由外墓道、内墓道、天井、耳室、甬道、侧室、棺室及陪葬墓等部分组成。该墓虽遭盗 掘,但内墓道的三间耳室幸免遇难,保存了下来。总计出土2000余件(套)遗物,有金器、银器、铜器、铁器、玉器、漆器、陶器、骨器等各类遗物。玉器共出 土200多件,包括丧葬、礼仪、装饰、及生活用玉等方面。丧葬用玉包括玉衣、玉壁、镶玉木棺、玉板等;礼仪用玉包括玉戈、螭龙玉饰等;装饰用玉包括玉壁、 玉璜、玉环、龙形佩、玉冲牙、心形佩、玉觽、玉舞人、玉剑饰等;生活用玉包括卮、高足杯、玉枕、玉带钩等。狮子山汉墓出土的玉器总体来说博大精深,挺拔生 动,代表了楚国玉器制作的最高水平。出土的金缕玉衣,用4000多片上好的和田玉玉片制成,玉片小而精致,有的仅0.5厘米见方,玲珑剔透,是目前发现质 量最好的玉衣,堪称绝品。出土的兵器,如戈、戟、矛、铍、殳、剑等,填补了汉代初年冷兵器研究的一大空白。如出土好几捆铜铍,均为实用兵器,有大小两种, 清楚地展示了这种兵器从秦末到汉初的演变过程。狮子山汉墓出土印章200余枚、封泥80余枚,其数量之多,为历代王陵所仅见。印章封泥内容分为楚王廷官 吏、军队武官、地方职官三类,印章封泥的出土为研究西汉早期楚王国官制、区域地理、印信制度、一国与地方行政关系等问题提供了翔实的资料。狮子山汉墓出土 的银盆是目前发现的汉代最大的银器,金扣腰带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质量最好的胡式带具。根据狮子山汉墓规模大而主体建筑部分相对狭小、结构上缺少厕间和排水设 施、建造粗糙、兵马俑仓促掩埋等现象,发掘者推断墓主可能是参与“七国之乱”兵败自戕的刘戊。

北洞山汉墓位于徐州市区北10公里处。1986年徐州博物馆和南京大学考古专业对此墓进行了清理。北洞山汉墓由墓道、主体建筑和附属建筑三部分构成,全长 66.3米,结构复杂,共有不同用途、大小不等的19个墓室和7个小龛。北洞山汉墓规模宏大,建筑的平面布局采用主体建筑和附属建筑呈两条互相垂直的轴线 的设计,既各自成组,又形成有机的整体。在立面上,墓葬的主体建筑、附属建筑和地下贮藏室采用了几个平面依次降低的设计方法,使得这组庞大的地下建筑群主 次分明。主体建筑的甬道和各室的室顶以及墙面均以石粉、黄泥等拌成的粘合土涂抹平整,外髹漆涂朱砂,东西侧室的地面上也有髹漆涂朱的痕迹,可见当时整个墓 室是一个红彤彤的世界,庄严肃穆而又充满神秘气氛。这种“致以丹漆”的葬俗,根据史料记载只有秦始皇的陵墓使用过。北洞山汉墓虽多次被盗,但仍然出土了一 批有价值的遗物,特别是墓道两侧的小龛内出土了未经扰乱的200余件彩绘陶俑,历史、艺术价值都很高。

驮篮山汉墓为1989年在徐州市东北郊发现,东西并列两墓,相距130米。两墓形制基本相同,均由斜坡墓道、甬道、前室、后室及若干侧室、耳室所组成。西 墓墓道长26米,洞室长27.74米,甬道两侧有三组对称的耳室,后室南侧设厕间、浴间和兵器库。东墓墓道长30.4米,洞室长21.6米,也有六个耳室 和厕间、浴间,但无兵器库。二墓早年被盗,但仍出土文物1000余件。从墓室构筑和兵器库的有无分析,西边墓墓主是男性,东边墓墓主是女性。

小龟山楚王陵位于徐州市西北约9公里的小龟山。1981年发现并发掘,称之为“小龟山2号墓”。此墓有两条墓道衔接两条甬道,南北平行并列,相距20米;二 条甬道之后又各有一组墓室,两组墓室之间有壶门通过。二墓构筑基本相同,均由墓道、甬道、前室、中室、后室和若干测试、耳室组成。南墓全长82.5米,北 墓全长83.5米。二条墓道均露天开凿,斜坡式,各长10.5米。甬道和墓室全部凿筑在山腹中,北墓甬道南侧有一耳室,甬道尽端有前室、中室、后室各一, 并附有一个侧室。南墓甬道两侧有三耳室,甬道尽端有前室、中室、后室各一,并附有三个侧室、一个耳室。墓中出土“刘注”银印1枚,据此得知小龟山M2南墓 的主人为第六代楚王刘注,北墓死者是他夫人。另外在龟山西麓发现龟山1号崖洞墓,出土中有“楚私官”、“御食官”、“文后家官”、“丙长翁主”等铭刻铜 器,该墓应为小龟山M2的附葬墓。

1982年10月,徐州市石桥石灰厂开山采石时发现西汉崖洞墓两座,南墓编号为M1,北墓编号为M2。二墓道南北平行并列,相距仅10米。M1规模较大, 全长61米,墓道长4.2米,进入山洞中的甬道长46米,甬道北侧壁有一耳室,甬道后接前室、后室附四个侧室。早年被盗,洗劫殆尽,仅存铭刻“□君”铜釜 1件,玉壁两件,玉珌1件及二件玉衣片。M2较小,墓道已毁,甬道长19.9米,后接一主室。出土随葬品167件,其中出土铭刻“明光宫”、“王后家”、 “赵姬家”铜器多件,朱书“中宫□”漆器多件,故推定M1墓主为楚王,M2墓主为皇后。但是由于两墓规模悬殊,二号墓又不出玉衣,与王后身份不甚相符,也 不排除M2为其他女性陪葬墓的可能。

徐州八座楚王墓,除龟山M2可根据出土名章确定为第六代楚王刘注及其王后墓以外,其它6座墓主是那个楚王?目前只能做一点推测。西汉楚王有12个,早于刘 注的有刘交、刘郢(汉表作“郢客”)、刘戊、刘礼、刘道;后于刘注的有刘纯、刘延寿、刘嚣、刘芳、刘衍、刘纡。根据墓中出土的遗物判断,北洞山、狮子山、 驮篮山四墓应早于龟山刘注墓,墓主可在刘交、刘郢、刘戊、刘礼、刘道五人中推定。石桥二墓稍晚于刘注墓,有可能是刘纯或刘延寿的夫妇墓。在已发掘40多座 汉代诸候王墓中,徐州地区就占了约五分之一。徐州地区的楚王陵能够排出比较明确的序列并归纳出一些基本特征,它的发展具有自身的系统性。汉初各诸侯国“文 物百官,制同京师”,因此研究楚国的陵墓制度对研究汉代的帝王陵寝制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5 五代十国楚国

五代十国楚国

简介

唐末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湖南历史上唯一以湖南为中心建立的王朝,史称马殷割据湖南,又称马楚(897年-951年)。长沙为王都。楚国创始人马殷,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楚全盛时,辖域包括潭、衡、永、道、郴、邵、岳、朗、澧、辰、溆、连、昭、宜、全、桂、梧、贺、蒙、富、严、柳、象、容共24州,下设武安、武平、静江等5个节镇,即今湖南全境和广西大部、贵州东部和广东北部。楚自896年马殷任命节度使到951年楚国灭亡,共存世56年,在湖南历史上产生重要影响。通过战争,消灭了湖南境内割据势力,实现了湖南的统一。马殷政权时期,政治上采取“上奉天子、下抚士民、内靖乱军、外御强藩”等政策,使百姓获得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经济上,采取兴修水利、奖励农桑、发展茶业、提倡纺织、通商中原等措施,使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907年,五代的后梁封他为楚王,都于潭州(长沙)。927年,后唐又封其为楚国王。马殷死,诸子争立,政局混乱,951年被南唐攻灭。但南唐灭楚不久,楚将刘言又起兵击败了南唐军,继续据有湖南。以后刘言被其部下杀死,周行逢及其子周保权又先后统治湖南。963年为北宋所灭。

历史

896年,唐朝朝廷任马殷为武安军节度使,奠定了他在湖南立足的根基。

907年,后梁封马殷为楚王。

927年,后唐天成二年,正式册封马殷为楚国王,楚国正式成立。马殷仿效朝廷体制,改潭州为长沙府,作为国都,并在长沙城内修宫殿,置百官,建立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独立王国,成为五代时期10个封建割据国家之一。

930年马殷驾崩,马殷次子马希声继位。

932年马希声驾崩,马殷子马希范继位。

947年马希范驾崩,马希广继位。

950年马希萼攻打长沙,马希广兵败被杀。于是马希萼自立楚王。

951年11月,南唐图乘马楚内乱,派大将边镐率军进入楚国,占领长沙,楚灭亡。南唐还未站稳脚跟,马殷旧将刘言又起兵击败了南唐军,继续据有湖南。947年到951年的这段争夺王位的战争,被称为众驹争槽。

952年,王进逵杀刘言控制湖南。

955年,部将潘叔嗣又杀了王进逵;潭州军府事周行逢又进军朗州杀了潘叔嗣,湖南全境遂为周行逢所控制。

962年,行逢死,子周保权继位,手下大将张文表起兵反叛。经过恶战,周保权杀了张文表。此时赵匡胤已发动陈桥兵变即帝位,趁机挥军南下攻占潭州。

963年,湖南完全并入宋的版图。

重商政策

据史料记载,马殷“土宇既广,乃养士息民”,由于政治上采取上奉天子、下抚士民的保境息民政策,同时奉行奖励农桑、发展茶叶、倡导纺织、重视商业贸易。马楚利用湖南地处南方各政权中心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与中原和周边的商业贸易,采取免收关税,鼓励进出口贸易,招徕各国商人。《十国春秋·楚武穆王世家》载:“是时王关市无征,四方商旅闻风辐。”

茶税为当时楚国主要税收来源,因此政府每年税收“凡百万计”。为促进茶叶的生产与贸易,马楚政权采取“令民自造茶”、“听民售茶北客”的宽松政策,让百姓自己制造茶叶“以通商旅”。同时,马楚政权全国各地设置商业货栈(回图务),组织商人收购茶叶(茶商号“八床主人”),销往中原地区的商人,换回战马和丝织品。 当时潭州成为了南方最大的茶叶贸易中心,是南方最大的茶市。

由于马楚政权重商政策,城市化水平有了较大的发展。当时手工业和矿冶业也比较发达,其时采取“命民输税者皆以帛代钱”后“民间机抒大盛”,长沙棉纺业也始于马楚时期,其时楚地已种棉,故有胡三省之“木棉,今南方多有焉。于春中作畦种之,至夏秋之交结实,至秋丰其实之外皮四裂,中踊出自如绵。土人取而纺之,织之以布,细密厚暖,宜以御冬。”矿冶业方面,楚时潭州境内丹砂矿的开采风行一时,据说州的东境山崩,“涌出丹砂,委积如丘陵”,主要用于作为涂料之用,楚王马希范丹砂涂壁,“凡用数十万斤”。

铸造钱币

为了发展商业,马殷采纳大臣高郁的建议,铸造铅、铁钱币在境内流通。由于铅铁钱币笨重,携带不便,商旅出境外贸易,大都“无所用钱”,往往在楚就地购买大量产品销往各地,这样楚地境内生产的产品通过“易天下百货”,楚而变得富饶。当时楚国茶叶为与周边的主要贸易产品。

君主列表

五代十国之楚国君主

(907年-951年,沿用后唐年号)

顺序 谥号 姓名 统治时间

无 文肃王 马筠 无

无 庄穆王 马正 无

无 景庄王 马元丰 无

1 武穆王 马殷 897年4月~930年11月

2 衡阳王 马希声 930年11月~932年7月

3 文昭王 马希范 932年8月~947年5月

4 废王 马希广 947年5月~950年12月[1]

5 恭孝王 马希萼 950年12月~951年9月

6 无 马希崇 951年9月~10月

备注:楚国之建立者马殷实际自897年开始地方割据

注释:

^ 马希广于后汉乾祐三年(950年)十二月十二日被马希萼所擒,合阳历951年1月22日,两日后,马希萼登楚王位。

楚国灭亡后的武平节度使

姓名 在位时间

刘言 951年—953年

王逵 953年—956年

周行逢 956年—962年

周保权 962年—963年

6 同名网络小说

基本信息

小说作者:庄不周

首发网站:起点中文网

小说书号:1520736

小说类别:秦汉三国

作品性质:VIP作品

授权状态:A级签约

写作进程:已经完本

完成字数:1620948

总点击:1432379

总推荐:81863

起点荣誉

2010-11-24累积获得八万张推荐票

2010-10-01累积获得五百张月票

2010-08-24登上了起点首页热点封面推荐

2010-07-22累积获得五万张推荐票

2010-07-21累积获得一百张月票

2010-05-28累积获得八十万点击

2010-05-07累积获得三万张推荐票

2010-05-05累积获得一万个收藏

2010-05-05累积获得五十万点击

2010-05-02登上了起点首页的强力推荐榜

2010-04-25累积获得三十万点击

2010-04-21累积获得一万张推荐票

2010-04-21累积获得五千个收藏

2010-04-13累积获得三千个收藏

2010-04-10累积获得十万点击

2010-04-01累积获得五万点击

2010-03-28累积获得一千个收藏

2010-03-22累积点击破万

2010-03-16累积获得三百个收藏

内容简介

大泽乡,共尉听着远处树林里悠悠的狐鸣:“大楚兴,陈胜王”,不禁露出了一丝无奈的苦笑。刚好赶上史上第一场农民大起义,不知道是祸还是福。

事情不容他多想,革命的火种已经撒下,他已经无法置身事外,他必须做出一个选择。

穿越要干什么?抢钱!抢粮!抢女人!于是他义不容辞的投入到了火热的革命浪潮中去。

可是他很快就发现,原来穿越客不是万能的,后世所知的历史充满了欺诈和谎言,并不能让他无往而不利。

他又将如何在这个乱世之中生存、发展?

小说目录

第一卷 星火燎原

陈胜在大泽乡举臂一呼,点燃了覆灭大秦帝国的燎原之火。刚刚穿越的共尉适逢其会,开始了自己戎马生涯……

第一章 陈胜王

第一节 野狐夜鸣

第二节 吴广陈胜

第三节 一击必杀

第四节 轻取乡亭

第五节 一块麦饼

第六节 夜取蕲县

第七节 不懂规矩

第八节 一个女人

第九节 故技重施

第十节 兵分两路

第十一节 娇横美妇

第十二节 处变不惊

第十三节 形式不妙

第十四节 相辅相成

第十五节 相谈甚欢

第十六节 好好学习

第十七节 虚虚实实

第十八节 正中下怀

第十九节 兵临城下

第二十节 形势逆转

第二十一节 上阵父子

第二十二节 春光外泄

第二十三节 组建班底

第二十四节 苦恼丛生

第二十五章 人心所在

第二十六节 威风八面

第二十七节 一家团聚

第二十八节 后来居上

第二十九节 一醉方休

第三十节 商人本性

第二章 溪云初起

第一节 周文议兵

第二节 左右为难

第三节 话中有话

第四节 不累先生

第五节 少年隐士

第六节 祸不单行

第七节 探访陈府

第八节 大道所在

第九节 义利之辩

第十节 迫在眉睫

第十一节 信陵兵法

第十二节 实话实说

第十三节 陈畔身死

第十四节 领兵出征

第十五节 临行话别

第十六节 赠君吴钩

第十七节 所谋者大

第十八节 意外收获

第十九节 说客陆贾

第二十节 初战告捷

第二十一节 势如破竹

第二十二节 落魄韩信

第二十三节 韩信论兵

第二十四节 老而弥辣

第二十五节 兵不厌诈

第二十六节 虚虚实实

第二十七节 取舍之间

第二十八节 各有所想

第二十九节 替罪羔羊

第三十节 大出意外

第三十一节 引君入瓮

第三十二节 固守待援

第三十三节 紧急驰援

第三十四节 反败为胜

第三十五节 沛公求援

第三十六节 沛公刘季

第三十七节 天大破绽

第三十八节 不战而胜

第三十九节 流氓本色

第四十节 吕氏姊妹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一节 乱点鸳鸯

第二节 山雨欲来

第三节 姊妹之间

第四节 两手准备

第五节 夫人路线

第六节 女儿心思

第七节 别有用心

第八节 各怀鬼胎

第九节 驾前议兵

第十节 战守之争

第十一节 先胜后败

第十二节 一败涂地

第十三节 劫后重逢

第十四节 左拥右抱

第十五节 迂腐博士

第十六节 项梁渡江

第十七节 新郪新妻

第十八节 黎明突袭

第十九节 陈胜身亡

第二十节 君子一言

第二十一节 重振士气

第二十二节 所见略同

第二十三节 一点先机

第二十四节 铁骑破阵

第二十五节 天无二日

第二十六节 秦楚恩怨

第二十七节 秦人之苦

第二十八节 立功立名

第二十九节 做贼心虚

第三十节 乡愿博士

第三十一节 夫妻夜话

第三十二节 儒墨相争

第三十三节 长远打算

第二卷 群雄逐鹿

秦军一出,陈胜身死,如火如荼的起义陷入了低潮,又有谁能再起风云?面对着一个又一个强大的对手,共尉这个穿越客,如何才能利用他的优势,冲出重围……

第一章 韬光养晦

第一节 内忧外患

第二节 骑虎难下

第三节 斩草除根

第四节 投石问路

第五节 又见刘季

第六节 话说张良

第七节 内心强大

第八节 一笔交易

第九节 天命所在

第十节 意外之败

第十一节 故国王孙

第十二节 明争暗斗

第十三节 阿妹出奔

第十四节 刚烈杜鱼

第十五节 讨价还价

第十六节 同床异梦

第十七节 一剑惊雷

第十八节 见血就晕

第十九节 失忆虞姬

第二十节 相逢意气

第二十一节 加官进爵

第二十二节 异姓兄弟

第二十三节 长短之议

第二十四节 宝刀之歌

第二十五节 恐怖组织

第二章 风云变幻

第一节 援军来了

第二节 军帐红颜

第三节 不容乐观

第四节 内外之敌

第五节 虚虚实实

第六节 欲擒故纵

第七节 误中副车

第八节 姊妹情深

第九节 欺之以方

第十节 一梦惊魂

第十一节 避实击虚

第十二节 步履维艰

第十三节 左右为难

第十四节 趁火打劫

第十五节 坚壁清野

第十六节 私心重重

第十七节 不即不离

第十八节 反客为主

第十九节 临阵纳降

第二十节 转战颍川

第二十一节 何必当初

第二十二节 谋国谋家

第二十三节 见缝插针

第二十四节 阳武陈平

第二十五节 高阳酒徒

第二十六节 意不在此

第二十七节 你心我心

第二十八节 舌取陈留

第二十九节 如愿以偿

第三十节 两全齐美

第三十一节 不复当年

第三十二节 一个不留

第三十三节 无一生还

第三十四节 当面讨债

第三十五节 逃之夭夭

第三卷 破釜沉舟

项梁败死,怀王上演了一幕夺权的好戏,紧跟着项羽又演了一出反夺权的大戏。秦楚之间的决定时刻终于来临,巨鹿城外,天下英雄谁敌手?

第一章 风云再起

第一节 故技重施

第二节 大功告成

第三节 当务之急

第四节 无赖本色

第五节 翻云覆雨

第六节 知兵之人

第七节 三胜三败

第八节 放虎归山

第九节 成竹在胸

第十节 知已知彼

第十一节 骄兵悍将

第十二节 半渡而击

第十三节 乘风而来

第十四节 败军之将

第十五节 意外之喜

第十六节 敢战死士

第十七节 山岭喋血

第十八节 归师勿遏

第十九节 实力尊严

第二十节 顺水推舟

第二十一节 谏逐客书

第二十二节 一举三得

第二十三节 左右逢源

第二十四节 克已复礼

第二十五节 时不我待

第二十六节 以逸待劳

第二十七节 勾心斗角

第二十八节 郦商立功

第二十九节 临阵换计

第三十节 前途堪虞

第三十一节 不战而降

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一节 旁敲侧击

第二节 明争暗斗

第三节 宋襄相齐

第四节 利害权衡

第五节 客大欺主

第六节 血溅三步

第七节 在天之灵

第八节 表里不一

第九节 后继无人

第十节 两只狐狸

第十一节 损人利已

第十二节 神箭少年

第十三节 养虎为患

第十四节 不死不休

第十五节 重瞳之兆

第十六节 尺蠖之屈

第十七节 仇人见面

第十八节 临战话别

第十九节 慈不掌兵

第二十节 缓兵之计

第二十一节 楚之国殇

第二十二节 将计就计

第二十三节 血战开始

第二十四节 志在天下

第二十五节 咸阳来使

第二十六节 战神天威

第二十七节 险象环生

第二十八节 突生变故

第二十九节 决一死战

第三十节 绝处逢生

第三十一节 摧枯拉朽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一节 敬而远之

第二节 欲擒故纵

第三节 女儿心思

第四节 战战兢兢

第五节 损人利已

第六节 无间吕臣

第七节 扶弱抑强

第八节 虚张声势

第九节 东海来客

第十节 不可思议

第十一节 形同隔世

第十二节 做贼心虚

第十三节 求战心切

第十四节 一战而克

第十五节 杀机丛丛

第十六节 兵临城下

第十七节 暗流涌动

第十八节 歪打正着

第十九节 情长理短

第二十节 函谷易手

第二十一节 刘季中计

第二十二节 日暮关山

第二十三节 绝处逢生

第二十四节 福兮祸兮

第二十五节 入主咸阳

第二十六节 争权夺利

第二十七节 来者不善

第二十八节 软硬兼施

第二十九节 运筹帷幄

第三十节 鸿门夜宴

第三十一节 项庄舞剑

第三十二节 心不由人

第三十三节 项羽称霸

第四卷 东成西就

项羽分封天下,驱虎吞狼,意图乱而取之,山东诸王混战,烽烟再起,民不聊生。共尉坐据关中,休养生息,扫清四周,积蓄力量,静静的等候着重新出关的时机,一动一静,一霸一王,谁才是笑到最后的人?

第一章 关中经略

第一节 请君入瓮

第二节 为尊者讳

第三节 不祥之兆

第四节 刮目相看

第五节 螳螂捕蝉

第六节 东窗事发

第七节 义帝归天

第八节 读书无用

第九节 定量计算

第十节 兄弟重逢

第十一节 匈奴冒顿

第十二节 千里奔袭

第十三节 击破白羊

第十四节 顺手牵羊

第十五节 无耻之尤

第十六节 黄老之道

第十七节 奇技淫巧

第十八节 咸阳纸贵

第十九节 一只黑手

第二十节 东西称霸

第二十一节 以静制动

第二十二节 惊现刺客

第二十三节 祸兮福兮

第二十四节 将计就计

第二十五节 事出意外

第二十六节 死不瞑目

第二十七节 防守反击

第二十八节 出尔反尔

第二十九节 反匈同盟

第三十节 陈仓故道

第三十一节 关中实力

第三十二节 瓜分天下

第三十三节 游击专家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一节 南越赵佗

第二节 白虎蛮军

第三节 怒火攻心

第四节 里应外合

第五节 好德好色

第六节 防患未然

第七节 进退两难

第八节 漫天要价

第九节 江山如血

第十节 项羽袭营

第十一节 力挽狂澜

第十二节 所谋者利

第十三节 节外生枝

第十四节 弄巧成拙

第十五节 国之爪牙

第十六节 机不可失

第十七节 野有遗贤

第十八节 背水而阵

第十九节 乘桴出海

第二十节 神机妙算

第二十一节 人心莫测

第二十二节 斤斤计较

第二十三节 项悍夺兵

第二十四节 黄雀在后

第二十五节 攻心为上

第二十六节 新年气象

第二十七节 方寸已乱

第二十八节 虚虚实实

第二十九节 天意弄人

第三十节 一喝退敌

第三十一节 软硬不吃

第三十二节 嬉笑怒骂

第三十三节 赤子之心

第三十四节 巧舌如簧

第三十五节 软硬兼施

第三十六节 咸阳风土

第三十七节 休养生息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一节 月氏之王

第二节 利欲薰心

第三节 各言其志

第四节 娄敬献计

第五节 业有专攻

第六节 互相利用

第七节 心有灵犀

第八节 尔虞我诈

第九节 成人之美

第十节 欲罢不能

第十一节 转移损失

第十二节 釜底抽薪

第十三节 以迂为直

第十四节 众志成城

第十五节 战火再起

第十六节 噩梦开始

第十七节 洞观若火

第十八节 推波助澜

第十九节 权衡利害

第二十节 欲擒故纵

第二十一节 意外之喜

第二十二节 百年大计

第二十三节 居延泽畔

第二十四节 浑邪王降

第二十五节 斩马剑手

第二十六节 后悔莫及

第二十七节 单于归天

第二十八节 马踏连营

第二十九节 封狼居胥

第三十节 楚风浩荡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9: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