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陈瑚 |
释义 | 人物简介陈瑚(1613—1675)明末清初学者,与同里陆世仪、江士韶、盛敬齐名,被人合称为“太仓四先生”。字言夏,号确庵、无闷道人、七十二潭渔父,尝居江苏太仓小北门外。崇祯十六年(1643)举人。其父邃于经学,家教有法。陈瑚少时与陆世仪等交,论学相辩驳,贯通五经,务为实学。又善横槊、舞剑、弯弓、注矢,其击刺妙天下。值娄江埂塞,江南大饥,上救荒书。明亡,绝意仕进,奉父居昆山之蔚村。康熙八年,诏举隐逸,知州以其名上,瑚力辞乃巳。游其门者,多英俊之士。清圣祖康熙十四年卒,年六十二岁。其墓葬在直塘镇北二十九都使字圩。卒后门人私谥其为“安道先生”。在光绪年间,邑人曾出资在太仓南门大街西首,建立四先生祠,春秋致祭,以示敬仰。《清史》有传。 著述名录瑚著有《条教》、《条议》、《开江书》、《筑堤书》、《治纲》、《荒政全书》、《圣学入门书》、《讲学全规》、《淮云问答》、《同善会语》、《确庵日记》、《社学事宜》、《典礼通会》、《天文书辨疑》、《楚游日记》、《安道遗书》58卷,《离忧集》、《从游集》、《顽潭诗话》等,《清史列传》其孙搜辑汇编为五十八卷,行于世。 清史文载瑚,字言夏,号确庵。明崇祯十六年举人。世仪《格致篇》首提‘敬天’二字,瑚由此用力,颇得要领。因定为日纪考德法,而揭敬胜、怠胜于每日之首,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于每月之终,益信‘人皆可以为尧舜’非虚语也。复取《小学》分为六:曰入孝,曰出悌,曰谨行,曰信言,曰亲爱,曰学文;大学分为六:曰格致,曰诚意,曰正心,曰修身,曰齐家,曰治平。谓小学先行后知,大学先知后行,小学之终,即大学之始。瑚之为学,博大精深,以经世自任。值娄江湮塞,江南大饥,瑚上当事救荒书,皆精切可施行,而时不能用。明亡,绝意仕进,避地昆山之蔚村。田沮洳,瑚导乡人筑岸御水,用兵家束伍法,不日而成。父病,刺血吁天,愿以身代。父卒,遗产悉让之弟。康熙十四年卒,年六十有二。门人称曰‘安道先生’。巡抚汤斌即其故居为之立安道书院。 人物年表历史年代 公元纪年 年龄 事略 万历四十一年 1613 1 出生于苏州府太仓州。 万历四十三年 1615 3 曾祖母周氏授以字书,辄能记诵,自是即受学于家庭。 天启元年 1621 9 少年聪颖,至此四书五经俱通。元旦去城里,江鼎寰见其端重有成人度,屡试屡服,遂聘其为三子江士韶同学。江士韶,字虞九,号药园,又号愚庵,大陈瑚一岁,后为“太仓四先生”之一。 天启四年 1624 12 始应童子试。母孙孺人卒,号泣勺浆不入口,父庄介公怜之,命其食始食。陈朝典,字徴五,号温如,举乡饮大宾,私谥庄介先生。 天启七年 1627 15 与陆重威等同学结文会。陆世仪、字重威,号桴亭,大陈瑚二年,后为“太仓四先生”之一。 崇祯元年 1628 16 受经于赵樽匏先生之门。赵樽匏,名自新,字我完,深于经学,有《易论》、《左传赞论》二书。 崇祯五年 1632 20 由父亲庄介公为之择配聘于周氏。 崇祯六年 1633 21 补苏州府博士弟子员。是年馆于陆桴亭家,教桴亭养母弟。陈瑚与桴亭同受知于文宗甘公学阔。时天下多故,两人知不久将乱,于是讲求经济,凡天文地理兵农礼乐旁及奇门六壬之书无不精究,又时时横槊舞剑,弯弓弄刀,以为习有用之具。是年又馆于王时敏家,为王时敏诸子师友。 崇祯七年 1634 22 娶周孺人。 崇祯九年 1636 24 与江升士书,叙述“劝学”,谓:“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越石所以勉卢谌也,古人岂欺我哉。愿足下置之座侧,以当古人夜诵之者。”始与陆桴亭、江药园、盛寒溪约为圣贤之学。盛敬,字圣传,号寒溪,大陈瑚三岁,后为“太仓四先生”之一。是年冬夜,陈瑚与桴亭宿药园家,三人吊古论今,感叹久之,乃别商进德修业之法,期以明年丁丑为始。寒溪闻之,欣然相从共学焉,里中遂有“陈陆江盛四君子”之称。 崇祯十一年 1638 26 试补增广生,成《讲学全规》,规分八则:考德、课业、讲论、记诵、经义、治事、问答、游咏。提出斋戒必诚,赴会必力,考课必严,登记必恪,思辨必勤,记诵必熟,约书必践,讲论必专,执事必敬,完罚必速。 崇祯十二年 1639 27 初讲学淮云寺,有日记一卷,原名《治事录》。次年再讲学淮云寺,《淮云问答》正续两篇成。 崇祯十四年 1641 29 二月,题《庚辰纪事》。与如皋吴白耳书,叙述“论学”,认为“圣贤躬行实务,不以言求天下”。夏,以条议上当事,诸议皆切于当日民命者。 崇祯十五年 1642 30 举孝廉。以《荒政全书》上当事,提出预备、防患、补苴、轸恤之政。 崇祯十六年 1643 31 秋八月下第明志。与何元长书,提出护城之计。何元长,字金城,镇江府丹徒县人,郡守。 顺治元年 1644 32 春三月,作《逐僧徒檄》,提出“佛之盛至吾娄而极,佛之害亦至吾娄而极”,且列出佛之害有六:一为游手四民,二为渎乱名分,三为败坏风俗,四为侵削国课,五为妨夺正务,六为殄灭人伦。《开江书》成,上当事,提出审势、经费、役兵、实法等意见。五月,约同袍会哭于公所,以一介草莽之身,而心与君国同。夏作条议,提出定大势、择督抚、重守令、慎诏令、清赋役、安漕卒、辑禁族、厚官俸、应边帅、复表礼等。六月作续条议,又提出备巡幸,除内忧,防后户,正国法,急报复等5条。上述条议均为向福王献策,然而大明之势已去,未见采纳。与鲁载馨书,邀其至江南避乱。鲁载馨,扬州人。 顺治二年 1645 33 却南都诸公之聘,认为主(福王)闇用非其人,无可为之道,虽诸公来聘,遂却之。夏六月,奉父亲庄介公避乱于吴中诸野,如双凤、蔚村、澜漕、阳城、任阳、直塘、王秀、穿山、红庙、白茆、沙溪,流离迁徙,颠沛不定。然勤学不辍,有《相观录》。 顺治三年 1646 34 春,复移居任阳,矮屋四椽,不蔽风雨,自号“无闷道人”,有《无闷谣》一章。秋,复移居蔚州村,此地据云为唐尉迟敬德恭耕处,陈顽潭即其住宅。 顺治四年 1647 35 躬耕潭上。请同学诸子如王石隐、钱蕃侯、陆鸿逸、陆桴亭、曹尊素、江药园等集村中讲学。报丁警非书,叙“论学”。约村人为改过迁善之学。以周礼与明会典参酌而成书十卷的《典礼会通》成。《治纲》二卷成。 顺治五年 1648 36 王石隐、陆桴亭、盛寒溪来访,作蔚村莲潭古井八胜诗。 顺治六年 1649 37 春,讲学于蔚迟庙。夏,村人饥,创“周急法”、“私社仓法”。叶白泉赠送鲁国图。叶白泉,名德荣,字国华,昆山人。与顾伊人书,叙述“励学”,谓“读书不可无课程,不宜怠忽,亦不必贪多,妙在优游无间,须日计不足,月计有余为善。”《顽潭诗话》二卷成。辞玉峰澜溪诸子援留。秋,馆于虞山隐湖毛子晋家,为其子弟师。有《顽潭诗集》。 顺治七年 1650 38 春正月回蔚村筑村堤,时虞山学者奉其为道德师。复王周臣端士却社事。冬,以漕兑仪上督免吴公,为民请命。 顺治八年 1651 39 讲学淮云寺,有《赠别》绝句一首。 顺治九年 1652 40 三月,访同年黄陶庵殉节所,有诗。《圣学入门》书成,分大学、小学两大部分。 顺治十年 1653 41 州守白公欲见辞之,白公乘小艇候于双凤,累至村欲见之,陈瑚拒不见,但以书信相报,且送书三部而已,白公叹服,复以书信,内有“如不我鄙,长跪请教之”语,时人称他们为“两贤”。白林九,字登明,太仓知州。复三宋书“论学”,谓“标榜不必太高,声气不必太盛,门户不必太分,闇修实践,日进无疆可也。”三宋:宋实颖,字既庭;宋德宜,字右之;宋德宏,字畴三;均为长洲人。往鹿城讲同善会。明长洲使君李如石访陈瑚于毛子晋葑溪草堂。《小学三字经养蒙故事》成。留文介石先生滇南之归。文介石,名祖尧,字心传,云南呈贡人,以贡士授名山训导,寻迁太仓学正。 顺治十一年 1654 42 元夕,集同人于尉迟庙请文介石先生讲蔚村三约。挽瞿稼轩先生。瞿稼轩,名式耜,字起田,常熟人,明大学士,就义于桂林。夏四月,应顾雅俦先生之请,讲学印溪,有《印溪讲义》一章。诗有《隐湖集》。 顺治十二年 1655 43 春,馆于明廷尉李映碧家。李映碧,名清,字心水,侨居昆山。赠熊鱼山先生诗。熊开元,字玄年,号鱼山,崇祯元年吴江知县,湖北嘉鱼人。复晋锡公辞主讲会。晋锡公,名恤功,昆山人。秋八月,讲学玉峰,有《时习讲义》一章。时朝廷诏征山林隐逸,辞白登明荐举。报李廷尉书论“明哲之义。”诗有《玉山集》。 顺治十三年 1656 44 春二月,讲学于诸庸夫草堂,有《不违仁讲义》一章。再讲学于静观楼,有《白鹿洞规讲义》一章,并有《静观楼记》。李映碧先生赠送地图,诗以咏之。 顺治十四年 1657 45 有《娄江集》诗二卷。 顺治十五年 1658 46 秋,司李吴锦雯任吾郡见访不答,寄诗六首以辞。同年史晓瞻观察浙西以书招亦辞。《离忧集》成。 顺治十六年 1659 47 筑墓蚁桥泾(蚁桥,即今泥桥,在沙溪镇直塘)。辑门人小传诗歌为书二卷,题名为《从游集》,常熟钱谦益有序。 顺治十七年 1660 48 访徐昭法于邓尉并赋诗。门人李秋孙忍饥肥遁,拟招同人买山助之。五云洞吊顾简洲先生。顾简洲,名天叙,字礼初,昆山人。珍珠坞吊杨维斗先生。杨维斗,名廷枢,长洲人。拜高忠宪公祠。高忠宪,名攀龙,字存之,号景逸,无锡人。入维扬吊史忠靖,史忠靖,名可法,字宪之,号道邻,大兴籍祥符人。公哭郑天玉怀鲁载馨。至昭阳访李映碧先生并访高士陆元圃宗子发李谦吉。有《草堂燕集》。夏五月,讲学于水绘园。诗有《淮南集》。冬至楚中学使王长源幕。王长源,名登善,字发祥。 顺治十八年 1661 49 秋,归自楚,病,至明岁痊。诗有《楚江集》。 康熙元年 1662 50 秋七月,父庄介公卒,自此庐墓时多。 康熙二年 1663 51 述《庄介公行实》,撰《贞道先生祠记》。贞道先生即文介石。 康熙三年 1664 52 夏,避暑常熟破山寺。诗有《蚁桥集》、《破山集》。 康熙四年 1665 53 游苕溪,诗有《苕溪集》。 康熙五年 1666 54 移居虞城。州守陈鹿屏屡访不报简以诗。诗有《山楼集》。 康熙六年 1667 55 春,徙居娄之西郊,衢州叶静远先生来访。叶静远,名敦艮,字道宾。鸿逸先生延公于太征道院课子,有《自叹诗》一首。 康熙七年 1668 56 始出《周易传义合阐》示学者,诗有《西郊集》。 康熙八年 1669 57 时卧病庐墓,惕庵至,论道数日。诗有《后蚁桥集》,一名《墓田集》。 康熙九年 1670 58 馆疁城。诗有《东野集》。 康熙十年 1671 59 夏,移家海滨朱氏。为娄东十老之会。十老者:陈瑚,宋菊斋(名龙,字子犹,年六十四),陆桴亭(年六十一),郁存斋(名法,字仪臣,年六十五),顾攀村(名士琏,字殷重,年六十四),盛寒溪(年六十二),王随庵(名撰,字异公,年五十),陆鸿逸(年七十一),王庄溪(名育,字石隐,年八十),江愚庵(年六十)。 康熙十一年 1672 60 春,陆桴亭卒,陈瑚哭陆桴亭于其家,两人为道义交者四十年,志趣学术无不相同。桴亭死,公痛哭而告之以文。 康熙十二年 1673 61 元日,嘉定邑侯赵雪嵊以修志来访,元夕招饮书院,并谢以二诗。叙《桴亭先生行状》,赴新安曹氏家设馆。诗有《紫阳集》。 康熙十三年 1674 62 春,自新安归。夏,故人为苏郡守延公问政,不往。诗有《双凤集》。 康熙十四年 1675 63 十月二十日,因病卒于蔚洲村,门人谥曰“安道先生”。著作除前述外,还有《西湖约言》、《菊窗随笔》、《九谛训解》、《天文书辨疑》、《古文稿》、《时文稿》等。 康熙十五年 1676 康熙二十四年 1685 乾隆十六年 1731 光绪十八年 1892 诗作选摘【望青山遥吊李太白】 生时爱读玄晖句,死傍青山谢氏堂。 莫笑诗人无所用,问谁能救郭汾阳。 【李映碧廷尉遗地图】 图画三川感慨多,边陲风景近如何? 入关无复萧丞相,聚米空思马伏波。 两戒一江横似线,九州五岳小于螺。 错疑留守魂归夜,风雨声声唤渡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