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美国和诸大国:21世纪的世界政治 |
释义 | 图书信息作 者:(英)布赞(Buzan,B.) 著 刘永涛 译 丛 书 名:东方编译所译丛 出 版 社:上海人民出版社ISBN:9787208065031 出版时间:2007-01-01 版 次:1 页 数:223 装 帧:平装 开 本:16开 所属分类:图书 > 政治/军事 > 世界政治 内容简介冷战结束后不久,人们开始从美国作为占支配地位的超级大国角度去理解世界政治。不过,随着“9·11”事件的发生,美国的对外政策开始被认为正在朝着帝国的方向转变,许多人开始质疑美国在21世纪初充当世界领导者所采取的方式、表现风格及其实质。 美国为什么要采取人们现在所看到的这种行为?美国是不是真的生活在一个充满敌意的世界里?在改变美国的行为方面,其他的大国力量能够做些什么?如果这些大国力量的努力失败的话,其后果又会是如何?欧盟和中国可以成为超级大国力量与美国相提并论吗?倘若美国丧失它的超级大国地位,世界政治将会是一种怎样的局面? 在这本著作里,布赞试图从理论和经验的层面对这些迫切的问题给予回答。他首先对该书所使用的两个核心概念——世界政治中的“极”和“身份/认同”——进行了叙述,并利用这些概念提出了国际政治体系未来发展的三种可能情形。作者认为,现在人们并非生活在一个单极的世界里,面对美国的力量,世界其他大国的力量也并非无能为力;相反,这是一个多极的世界,一些大国的力量与美国超级大国力量相互共存着。在重建当今及未来世界政治方面,诸大国的力量起着重要作用,它们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直接影响着今日美国在世界政治中的支配地位在时间上能够持续多久。它也决定着今日美国霸权对过去半个多世纪里美国对外政策所倡导的多边国际社会,是起着推动作用还是充当了一种摧毁力量。 作者简介巴里·布赞,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国际关系学教授,哥本哈根大学和吉林大学荣誉教授。曾任英国国际研究协会主席(1988-1990);(北美)国际研究协会副主席(1993-1994年)。1999年以来一直担任重建国际关系英国学派项目的主要协调人;2004年任《欧洲国际关系杂志》编辑。布赞的著作包括:《人民、国家和恐惧:国际关系中的国家安全难题》(1983年)、《无政府状态逻辑:从新现实主义到结构现实主义》(1993年,与查尔斯·琼斯和理查德·利特尔合著)、《安全:一种分析的新框架》(1998年,与奥利·维弗和雅普·德·王尔德合著)、《世界历史中的国际体系:重建国际关系研究》(2000年,与理查德·利特尔合著)等。 书本目录中文版前言 英文版前言 第一章 导论 身份和极 本书的轮廓 第一编 身份和极 引言 第二章 身份 身我和其他者关系上的逻辑 集体身份的特征以及对国际关系的蕴意 身份的(下)稳定性 国际社会中的历史变化 第三章 理论和实践中的极 国际关系中的极 国际关系理论中的极 极的实用性 第四章 大国:一个有麻烦的概念? 理解至1945年为止的“大国” 理解冷战时期的“大国” 冷战后世界中“大国” 冷战后世界中“大国”概念的难题 结束语 第五章 重新思考定义:超级大国、大国和地区大国 大国的古典定义 重新思考这类定义 对极的分析结果:一种新的透镜 第一编的结论:国际关系理论中极和身份的相互作用 第二编 未来的三种格局 引言 第六章 我们现在的处境:一超数强 后冷战权力结构1+4标志的合理性 对超级大国的期望 对诸大国的期望 1+X权力结构中地区的重要性 结束语 第七章 对未来的选择(Ⅰ):两个或三个超级大国和几个大国 存在者上升为超级大国的任何候选者吗? 对未来超级大国的期望:三种模式 对诸大国的期望 对诸地区带来的后果 结束语 第八章 对未来的选择(Ⅱ):无超级大国和几个大国 无超级大国结构如何会产生? 一种全是大国体系的动力 对诸地区的各种后果 结束语 第二编的结论:三种格局中极和身份的相互作用 第三编 美国对外政策及其行动范围 第九章 理解美国对外政策中的转向 美国例外论 单极 “9·11”事件 结束语 第十章 结论:从此走向何方? 小结 诸选择 参考文献 译后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