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藏山庄 |
释义 | 天津市蓟县西龙虎峪镇藏山庄,位于天津市蓟县与河北省遵化市交界处。这里不仅依山傍水,景色宜人,而且还流传着好多美丽的传说。 相传在远古时期,天上有七个太阳,由于昼夜烈日当空,十分炎热,使地上的生物无法生存下去。玉皇大帝得知后派遣二郎神将其中六个太阳用大山压在海底,于是便流传出“二郎爷担山赶太阳”的故事。有一天,二郎神担着两座大山在此歇息,便在地上将鞋子里的沙土倒了倒,立即成为一条东西走向的小山丘。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拯救万物的英雄,将这座小山命名为“二郎山”,并在山顶上修建一座二郎庙,此后香火不断(二郎庙于1954年拆毁,用其砖瓦木料盖起了学堂,即为现在的藏山庄中心小学,老人们还将其称为西大寺小学)。 这条小山丘,东低西高,长三华里,呈S型。最高处不足百米(海拔94米)。大堡(音补)子和小堡子顶替端平坦。山丘向北、向南各抻出两肢余脉。若从上空俯视,小山丘似一条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小龙,有头有尾,有四爪,并正在欢舞腾飞。 传说在战国时期,有一个名叫钟无盐(无盐为其家乡地名)的女中豪杰,武艺高强,盖世无双。此人曾在大堡子占山为王,小堡子上是当时的马场。(当时的城墙、以至敌台和井坑子,在1966年以前还有遗址存在,“文化大革命”中销毁)后钟无盐归顺了齐国,做了齐国的皇后,她曾协助齐王南征北战、东挡西杀,打下了半壁江山。这就是后人所流传的“无盐归齐”的故事。 庄园的西部有一排小山,以前山顶是一座寺庙,庙里有一口井,井口在山顶,据说有一条巨大的蟒蛇经常把头伸到井底饮水。解放前寺里还有僧人居住。“文化大革命”中庙被拆毁,诸多大佛像被销毁夷尽。老人们提起此事尚唏嘘不已。 由于这带地区在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一直没有村落。不知到什么朝代,有人到得此地,发现这里北有青山,南临绿水,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是一方风水宝地,便在此落户。日久天长,落户的人越来越多,形成了一个较大的村庄(现在已达1500多户,近5000口人)。赵、徐、孙、耿是庄园里的大姓家族。 庄里人为了在此繁衍生息,长治久安,因而对村落当中的一个刚刚露出地面的小山包放心不下,怕它有朝一日冒出来毁坏自己居住的庄园,于是便将一个直径两米多、厚度达二十厘米的大碾盘,压在了山包之上(压在山包上的大碾盘1958年大搞破除迷信时被搬掉),把山藏了起来。由此“藏山庄”而故名,并一直沿用至今。“藏山庄”原来亦作“苍山庄”,大抵因为庄园里多被苍翠的树木覆盖的缘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