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沉酣一梦终须醒 |
释义 | 图书简介在《红楼梦》中,作者以他的彩笔和椽笔,使我们历历如绘、栩栩如生地看到了我们中华人如何生活,如何穿衣吃饭,如何言笑逢迎,如何礼数相接,如何思想感发,如何举止行为。他们的喜悦,他们的悲伤,他们的情趣,他们的遭遇,他们的命运,他们的荷担,他们的头脑,他们的心灵……你可以一一地从《红楼梦》中,从曹雪芹笔下,寻到最好的最真的最美的写照! 本书收录了《红楼梦》研究史上非常有影响的学者王国维、胡适、鲁迅、蔡元培等关于《红楼梦》研究的经典论述,对20世纪以来关于《红楼梦》的研究进行全面的梳理和解析,从研究的流派上来分包括“索隐派”“新红学”“评论派”等,让读者对于《红楼梦》有一个全面地,多角度、多侧面的了解,对于《红楼梦》书中所包含的深刻含义和文化背景等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是一部系统、全面介绍《红楼梦》的艺术特色、人物形象等的经典著作。 这部著作吸纳了百年来《红楼梦》研究的成果,着意于《红楼梦》的文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的阐释。 版权信息作者:胡适、王国维等著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类型:《红楼梦》研究IV.I207.41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7)第072588号 图书代号:SK7N0474 页码:282 售价:29.80元 作者简介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安徽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原名嗣糜,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其中,适与适之之名与字,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 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清末秀才。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 目录(按作者名排列)代序 解味红楼 1 胡适《红楼梦》考证(改定稿)1 跋《红楼梦考证》30 鲁迅清之人情小说 36 清小说之四派及其末流 44 《红楼梦》杂论 47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 50 蔡元培《石头记索隐》第六版自序 66 石头记索隐 70 端木蕻良我看《红楼梦》 99 宝玉新释 104 宝玉不肖 114 晴雯撕扇小析 118 从晴雯撕扇谈起 122 启功读《红楼梦》需要注意的八个问题 127 漫谈《红楼梦》的语言艺术 133 周绍良“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 144 试论“黛玉葬花”152 《红楼梦》中引古人诗句 158 邓云乡宝玉的学问 161 清虚观打醮 170 林如海和“盐政” 176 黛玉教诗 183 香菱学诗 189 贾敬服砂 195 唐德刚曹雪芹的“文化冲突” 203 海外读红楼 223 高阳我看红楼 236 红楼倾谈 246 曹雪芹对《红楼梦》的最后构想 259 红楼人物与曹家亲戚 271 我写《红楼梦断》 279 书摘《红楼梦》的考证是不容易做的,一来因为材料太少。二来因为向来研究这部书的人都走错了道路。他们怎样走错了道路呢?他们不去搜求那些可以考定《红楼梦》的著者、时代、版本等等的材料,却去收罗许多不相干的零碎史事来附会《红楼梦》里的情节,他们并不曾做《红楼梦》的考证,其实只做了许多《红楼梦》的附会!这种附会的“红学”又可分作几派: 第一派说《红楼梦》“全为清世祖与董鄂妃而作,兼及当时的诸名王奇女。”他们说董鄂妃即是秦淮名妓董小宛,本是当时名士冒辟疆的妾,后来被清兵夺去,送到北京,得了清世祖的宠爱,封为贵妃。后来董妃夭死,清世祖哀痛的很,随跑到五台山去做和尚去了。依这一派的话,冒辟疆与他的朋友们说的董小宛之死,都是假的;清史上说的清世祖在位十八年而死,也是假的。这一派说《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即是清世祖,林黛玉即是董妃。“世祖临宇十八年,宝玉便十九岁出家;世祖自肇祖以来为第七代,宝玉便言:‘一子成佛,七祖升天’,又恰中第七名举人;世祖谥‘章’,宝玉便谥‘文妙’,文章两字可暗射。”“小宛名白,故黛玉名黛,粉白黛绿之意也。小宛是苏州人,黛玉也是苏州人;小宛在如皋,黛玉亦在扬州。小宛来自盐官,黛玉来自巡盐御史之署。小宛入宫,年已二十有七;黛玉入京,年只十三余,恰得小宛之半。……小宛游金山时,人以为江妃踏波而上,故黛玉号‘潇湘妃子’,实从‘江妃’二字得来。”(以上引的话均见王梦阮先生的《红楼梦索隐》的提要。) 这一派的代表是王梦阮先生的《红楼梦索隐》。这一派的根本错误已被孟莼荪先生的《董小宛考》(附在蔡孑民先生的《石头记索隐》之后,页一三一以下)用精密的方法一一证明了。孟先生在这篇《董小宛考》里证明董小宛生于明天启四年甲子,故清世祖生时,小宛已十五岁了;顺治元年,世祖方七岁。小宛已二十一岁了;顺治八年正月二日小宛死,年二十八岁,而清世祖那时还是一个十四岁的小孩子。小宛比清世祖年长一倍,断无入宫邀宠之理。盂先生引据了许多书,按年分别,证据非常完备,方法也很细密。那种无稽的附会,如何当得起孟先生的摧破呢?例如《红楼梦索隐》说: 渔洋山人题冒辟疆妾圆玉女罗画三首之二末句云“洛川淼淼神人隔,空费陈王八斗才”,亦为小琬而作。圆玉者,琬也;玉旁加以宛转之义,故曰圆玉。女罗,罗敷女也。均有深意。神人之隔,又与死别不同矣。(提要页一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