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趑趄 |
释义 | 趑趄 【读音】zī jū ①行走困难。 ②犹豫不前。 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 趔趄:(liè·qie) 【解释】:立脚不稳,脚步摇晃 身体摇晃,脚步不稳。 元 郑廷玉 《后庭花》第二折:“不觉的身趔趄,不觉的醉模糊。”《红楼梦》第四四回:“[ 凤姐 ]扬手一下,打的那丫头一个趔趄,便蹑脚儿走了。” 梁斌 《红旗谱》二:“猛地一起身,没站住脚又趔趄了两步,倒在座椅上。” 进退不定,畏畏缩缩。形容尴尬的样子。《官场现形记》第三六回:“老婆子讨得没趣,只得趔趄着退到后面。”《老残游记》第十二回:“那十五六岁的,却立住,不好意思坐。 老残 就脱了鞋子,挪到炕里边去盘膝坐了,让他好坐。他就侧着身,趔趄着坐下了。”《文明小史》第二五回:“只得站在书房门口趔趄着,欲进不进。” 来源于《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 【解释】:身体歪斜,脚步不稳。 【例子】:她~着走进屋来。 打了个~,摔倒了。 口袋很重,他~了几下,没扛起来。 趄是多音字 ‘jū’ ‘qi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