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溧河铺镇
释义

溧河铺镇位于新野县城东部,东临前高庙乡,西连城郊乡,南与五星镇、王庄镇接壤,北与沙堰镇、施庵镇为邻。境域南北长11公里,东西宽9.5公里,总面积96平方公里。下辖24个行政村,263个村民小组,113个自然村。全镇共有1.2万户,5万人,有耕地8.87万亩。

自然条件

溧河铺镇属北亚热带地区,具有明显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5℃左右,全年平均降水量850mm左右,平均日照2611小时,无霜期227天。境内地势平坦,皆为平原,由北向南自然倾斜,海拔高度在83米—95米之间,平均比降为1.57‰。主要河流为溧河,流经境中部,境内长8公里。全镇属鸭河灌区,四分干从镇境东部穿过,境内长8.5公里,境内支、斗、农、毛、渠纵横交错,水利灌排条件相对较好。

人文资源

孙楼抗日战场作为新唐战役的主战场之一,其在南阳抗日战争史上有一定重要地位。

历史沿革

据《元史兵法》记载,元中统年间,元世祖在溧河西岸设立急递站铺,故名溧河铺。民国15年始设溧河铺保卫团区,民国25年改为行政区,民国36年设溧河铺区政府。解放后,历经区、组(1955)、公社(1958)、区(1961)、公社(1962)等建制变动,于1983年建立溧河铺乡人民政府,2001年9月撤乡建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06年,溧河铺镇辖:李楼村、庄营村、周营村、王坡村、屯头村、溧河村、毛桥村、土堰村、孙楼村、王西河村、杨陂集村、吴堂村、江黄集村、高庄村、王枣庄村、田口村、熊油坊村、冯营村、杨岗村、贾桥村、后陈村、熊楼村、许桥村、吕阁村24个村委会,263个村民小组。

资源优势

农业资源

溧河铺镇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较好,适宜多种植物栽培,物产甚为丰富,粮、棉、油、蔬菜已列入溧河铺镇物产大宗。粮食作物有小麦、豆类、玉米等,种植面积分别达6.5万亩、2.1万亩、2.5万亩,总产量分别达2200万斤、420万公斤、1000万公斤。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蔬菜、花生、芝麻(包括油菜),种植面积分别达4万亩、3万亩、2.4万亩、1.5万亩,总产量分别达300万公斤(皮棉)、8000万公斤、600万公斤、225万公斤。2003年,全镇农业总产值达2.3亿元。

林业资源

全镇有宜林面积13000亩,已绿化5000亩,木材蓄积已达15万立方米,产值达800万元。经济林种植面积已达1500亩,产值已达300万元。

牧业资源

全镇以养殖南阳黄牛、瘦肉型杂交生猪为主,带动牛、猪、羊、禽、特种养殖全面发展,年存栏量黄牛1.5万头、猪3.2万头、羊6.5万只、禽72万只,畜牧业产值达9000万元。全镇发展专业村5个、专业场128个、专业户568户。

水资源

辖区内水资源丰富,有溧河、沙河流经镇境。地下水含量丰富,在地下60米以内含水层达10米左右。全镇共有机井986眼。

电力资源

辖区内有35KV变电站一处,有变压器115台,总装机容量达6000KVA。国家投资亿元的省重点基建项目220千伏变电站正在建设中,电力资源充沛。

基础设施

全镇交通便利,公路网络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村通柏油路,油路总长49.8公里;县道汉王路(三级油路)从镇境东部南北穿过,境内长3.5公里;省道豫S335线(二级油路)从镇境中部东西穿过,境内长19.5公里;通讯条件便利,程控、移动等通讯设施齐全,拥有装机容量6000门以上的程控电话系统和微波通讯设施,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在境中部各设基站三处;有线广播、电视光缆村村通;文教育事业方兴未艾,拥有教学设施居全市一流、教学质量居全县四强的初级中学,24所村小学全部实现“九五”达标。集镇功能齐全,街道3纵6横,面积达2.6平方公里。荣获南阳市一星级集镇。

经济发展

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紧紧围绕“解放思想促开放、发挥优势建平台,招商引资注活力,创优环境促形象”的工作思路,突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畜牧养殖业和林业生产三大工作重点,形成了以“招商引资上项目、畜牧、林业、棉花”为主的四大产业格局,实现了镇域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保持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2007年全镇共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6. 8亿元,增长11.8%,其中工业总产值完成6.31亿元,增长2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7亿元,增长15.2%;财政收入完成2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68元 。

农业经济

溧河铺镇紧紧围绕棉花、畜牧、林业三大产业,以工业理念发展农业,积极培育龙头,着力拉长产业链条。一是不断膨胀棉花产业,以建设强镇为目标,充分发挥植棉大镇的资源优势,巩固扩大4万亩棉花面积的基础上,重点在棉花深加工上做文章,拉长产业链条,拓宽棉花销售空间,增加农民收入。止目前,全镇围绕棉花产业新上企业12家,棉花产业已基本形成棉—轧花—脱绒榨油—纺织的产业链条。二是壮大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以溧河铺镇畜牧生态养殖示范园区为龙头,在规范康茂牧业公司、李铁营种猪育肥场、食品站种猪育肥场等大型养殖基地上,大上种植、养殖、饲料加工、肉食品加工等项目,引进河南广安公司5万吨饲料加工厂项目,新发展大型养殖场4座,存栏种猪、商品猪3万多头,成为全县重要的生猪生产基地。三是着力培育林木加工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实现平原绿化高级达标为契机,依托大圣木业公司的龙头带动,大力发展“杨树经济”,通过算效益帐对比等方式,采取拍卖等手段,全镇共新植树近百万,新发展经济林380亩;新发展剥板厂8个,高压密度板生产线2条,热压板材贴膜生产线1条,年产各类高压密度板2万立方米。

集镇建设

溧河铺镇以争创南阳市二星级集镇为目标,以工业兴镇,以贸促镇,加大力度,建管并重,全面提高集镇聚集效应。 近年来,先后投资500余万元,柏油硬化全街道3300米,新铺彩砖28000余平方米,栽植风景树2000余株,架设路灯32盏,整修下水道6000余米,新建群众游园一处,面积2000余平方米。积极争取上级资金近200万元,新建占地近千平方米的客运站一处,完成溧河房管所、供电所、溧河法庭等标志性建筑。 一是高起点规划。按照“科学规划、规模适度、注重实效”的原则,突出超前性、科学性、实用性,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组织小城镇建设规划。聘请规划部门专家,对溧河铺集镇的中长期规划和近期发展规划进行修订完善,缜密设计道路、排水、绿化、环保等相关配套设施。计划到2010年,集镇面积由现在的1.6平方公里扩大到3.5平方公里,人口由5900人达到1.75万人,为二、三产业留足发展空间。二是高效益经营。创新集镇经营理念,坚持走“谁受益、谁投资、良性循环、滚动发展”的集镇建设路子,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集镇建设的积极性。三是高效能管理。按照“绿、美、洁、畅、亮”的总体要求,强力实施“领导带动、载体拉动、社会联动、制度促动”的四动战略,着力优化集镇的人居环境。明确一名主要领导负责城管工作,组织专门督导环境治理;以争创市“二星级集镇”为载体,从教育引导入手,大力提高城镇居民的城市意识、文明意识、卫生意识;改单兵作战为职能部门齐抓共管,明确界定工商、公安、税务、卫生、交管等10个职能部门在集镇管理中的职能,实施依法管理、严管重罚,同时组建城管中队,划分管理责任区,分段包干、定岗定责,对施工、环境、公用设施等进行全方位管理;制订集镇镇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具体的实施办法,严格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制和环境卫生“十不准”,达到做有规范,管有标准。

基层组织

镇坚持以党建“三级联创”统揽农村工作全局,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一是抓培养,选拔好带头人。把“双强”党支部书记培养工作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学习培训,领导帮带,镇直联带等措施,全镇共培养“双强”党支部书记8人,“双强”党员141人,“双强”村级后备干部63人。二是抓教育,夯实发展基础。注重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加大农村党员的发展力度,积极探索在职业高中学生、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非公有制企业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积极推行党员公示制。四年来,新发展党员166名,为党组织输送了新鲜血液。三是抓管理,健全工作制度。积极推广“一制六规范”的管理办法,重点建立了支部委员会、党员大会、党员活动日等7项党务工作制度,完善了村务公开等5项民主监督制度,建立了农村工作新秩序,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四是抓创新,增强凝聚能力。重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始终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采取“靠、派、统、升”等不同模式,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四年来,共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3个,使近百名党员纳入党组织的有效管理。同时,创新党员教育新载体,全镇24个村级党支部全部配备了远程教育宽带设备,定期对党员进行播放教育。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5 0:4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