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溱潼镇 |
释义 | 溱潼位于里下河地区的姜堰、兴化、东台三市(县)交界处,由古代凹陷地发育而成,面积0.54平方公里,四面环水。从境内出土的磨光石斧,可知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曾有人居住。南宋初年,泰州知州岳飞,曾驻兵溱潼村。明万历年间,开始正式出现了“溱潼”地名,距今已逾400多年。中国十大民俗节庆之一的姜堰溱潼会船节在省级溱湖风景名胜区开幕。 中文名称:溱潼镇 行政区类别:镇 所属地区:中国华东 电话区号:0523 邮政区码:225508 地理位置:东经120°05′,北纬32°19′ 面积:40.5平方公里 人口:3.6万(2008年) 著名景点:东观观渔,西院庭槐,北村禅院,板桥秋月,堤柳春莺,溱湖风景区 火车站:泰州火车站 车牌代码:苏M 荣誉称号:全国重点镇,全国城镇建设示范镇 基本概况溱潼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苏中里下河腹部。溱潼镇地处苏中南通、盐城、泰州三市交界处,地理位置为东经120°05',北纬32°19',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丰沛。全镇总面积40.5平方公里(含溱湖风景区),人口3.6万人,镇区面积2平方公里,人口2.1万人,其中古镇区面积0.54平方公里,居民8000多人。溱潼历来是周边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先后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重点镇、江苏省新型示范小城镇、江苏省百家名镇、江苏省民间艺术之乡。 溱潼有着悠久的历史资源。溱潼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1千多年,而从境内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文物、麋鹿角化石等充分说明,数千年前,这里就是先民聚居之所、麋鹿生息之乡。悠久的历史给小镇留下了众多的古景古迹。目前,镇区拥有2万多平方米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随处可见老井当院、麻石铺街。镇内古树名木众多,有唐代国槐、宋代万朵古山茶、明代黄杨、皂荚、清代木槿,无不印证了古镇悠久的历史,尤其是位于镇区一古民居内的万朵古山茶,经国际、国内茶花专家论证,该古山茶始植于宋代末期,为名贵的松子品种,花开万朵,全国罕见,世界少有,堪称“神州茶花王”。 溱潼有着独特的自然资源。小镇四面环水,风光秀丽,具有浓郁的水乡风情,犹如东方威尼斯。镇南5000亩的喜鹊湖水质优良,物产丰富,是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的江苏首家国家级湿地公园,国家AAAA级景区。拥有湿地生态保护区、地热温泉、国家级珍稀动物麋鹿保护区等自然资源。溱潼地处长江水系与淮河水系交汇处,独特的水系条件,加之境内湿地的过滤、交换功能,从而使溱湖水质优于周边地区,所产水产品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以溱湖簖蟹、溱湖青虾、银鱼、甲鱼、水蔬等水产品为主的“溱湖八鲜”更是名闻遐尔,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纷纷前来品尝,赞不绝口。 溱潼有着深厚的人文资源。古镇自古以来尊教崇文,人文荟萃,历代的进士举人达100多名,明代吏部尚书储巏在古镇水云楼读书,清代大词学家蒋鹿潭在此久居,写下了《水云楼词》,清代进士苏州府教授孙乔年所写的“溱湖八景”诗篇流传至今,郑板桥登水云楼题下“得来湖水烹新茗,买尽吴山作画屏”的名联,此外,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高二适、著名词作家阎肃、石林等都曾挥毫寄意,吟咏溱潼。当代更有以李德仁、李德义“弟兄二人四院士”为代表的600多名杰出人才分布在世界各地。 历史沿革溱潼原名秦潼,古称秦泓。地处南通盐城泰州三市交界处,旧有“犬吠三县闻”之说。这里河港交织、气候湿润,境内多处发现麋鹿化石遗骨和出土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石器。大约在5000年前这里已有人类居住,因其地面海向阳,属海阳地域范围。 汉初改海阳为海陵,属海陵县,南唐升元元年,海陵县升为泰州,溱潼属泰州。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设置泰州路,此间溱潼始称为镇。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析置东台县,溱潼划归东台县。清末民初一度时期称“溱湖市”。民国年间,溱潼一直隶属东台县管辖。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这里是中共民主政权兴东行署辖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四月民主政权兴东县溱潼镇设在这里,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十月民主政权兴东县兴南办事处设在溱潼,1945年10月民主政权溱潼县成立。1949年5月19日中共苏北区党委决定撤销溱潼县,溱潼行政区从原国民党时期的东台县划入泰县,为泰县溱潼区。 建国以后,此地行政区辖几次更变,1950年5月属泰州县、1950年10月为苏北泰州专署泰县溱潼区。1954年7月苏北泰州专署泰县溱潼,1958年9月泰县溱潼人民公社。1959年1月隶属扬州专署泰州县溱潼人民公社。1962年6月隶属扬州专区泰县溱潼镇,乡镇分设。1971年扬州地区泰县溱潼镇。1983年实行市管县后为扬州市泰县溱潼镇。1986年5月溱潼乡镇合并。1990年12月溱潼乡镇分设。1996年11月扬泰划分建市,为泰州市姜堰市溱潼镇。1999年9月,溱潼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再度合并为溱潼镇。 历代经济(一)秦汉及两晋南北朝 溱潼古时临海,夏商时属扬州,土地肥沃,水草丰茂,麋鹿成群,农民“不耕而作”,出产的稻米“状如大麦”,田曰“鹿陵田”,米为“禹余粮”。汉唐时代这里盛产“海陵红粟”,俗称“桃花米”。据汉书记载:“吴有海陵之仓,仓为吴王濞所建”。此外吴王刘濞还利用东海海水煮盐,并在海陵建太仓。唐代骆宾王有“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史称“转粟西向,陆行不绝,水行满河,不如海陵之仓。”镇西至今尚存“古海陵仓”遗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战乱,曹操令徙,梁陈之际稍见繁华。 (二)唐宋时期 唐代时期,这里水草丰茂,土质膏粘,人们以捕鱼织蒲、制砖和打编线为业,农作物天种人收。百姓为逃避兵役,隐居于此。据《补晋兵志》所载,从这里曾查出隐户万余,“以充军实”并建立了“隐户为兵的制度”。唐《李符墓志》铭所载:“青蒲东临吴渚,北傍秦泓(秦泓即今溱潼)遂家焉”。此时溱潼地区人烟已开始稠密。唐贞观年间,李世民派尉迟恭建筑海陵城,在溱潼烧制砖瓦。 五代时期,宗教活动兴起,溱潼地区兴建了“绿树禅院”,前后共四进,并东西寮房数十间。五代时期,梁昭明太子礼拜镇南郊天目山。宋仁宗天圣四年(1026年)范仲淹修“捍海堰”,史称“范公堤”,至今尚存。岳飞任通泰镇抚史时“军驻秦潼村”。 宋建炎年间,张荣、贾虎率义兵与金兵转战南下,与敌相遇于秦潼村,遂引兵佯败,获胜于缩头湖。宋文天祥也曾在此征战,并赋前后绝命诗。 (三)元明清时期 元末张士诚在白驹场率民起义,娶镇东郊青蒲角女为妻,世称“青蒲角上出皇娘”。明洪武初年,大批移民从苏州迁入。 (四)民国时期 1945年10月解放区溱潼县成立。解放前夕,溱潼有浴室5家、饭店20多家、旅馆10多家、商店100多家,陆陈行80多家,手工业、自然行业作坊100多个,从业人员500多人。由于“和平军”在这里筑土围子,在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畸型繁荣后,经济开始回落。 解放以后,经济开始复苏,人民安居乐业。改革开放以来,溱潼地区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2年全镇完成GDP3.5亿,人均9600元,完成社会总产值8.2亿,农民人均收入3600元,人均可支配收入7600元。1998年人民生活已达到小康水平。 自然气候溱潼镇地理位置为东经120°05′,北纬32°19′。位于泰州、兴化、东台三县市的交界处,旧有'犬吠三县闻'之说,距泰州和东台水路各60公里,素有'存中'之称。溱潼与姜堰市区相距15公里,是姜堰市域第一大镇,也是姜堰市计划建设的副中心。 溱潼素有'水乡明珠'之誉,是苏中里下河地区的一个历史重镇,江苏百家名镇之一,亦是远近闻名的'水乡卫生镇',也是原扬州地区的三大古镇之一。与之接壤的乡镇北有兴泰乡、西有俞垛镇、南有桥头镇和沈高镇、西南是淤溪镇。 溱潼镇四面环水,风光秀丽,是一颗水上明珠。流经镇北的泰东河和横贯镇东的姜兴河像两条玉带缠绕其间,镇南碧波万顷,湖光潋滟的喜鹊湖更似一只玉盘依依相托,辉映出明珠的晶莹剔透。 溱潼镇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平均风速3.7米/秒,年平均气温14.5℃,年降水量在990mm左右。 溱潼镇地势低,大部分在海拔2.5~4米之间。常年水位为1.1米,近四十年来最高水位3.42米。水系较发达,水面面积占总面积将近三分之一。土质松软,地耐力较小,地耐力大部分在6-8吨/平方米。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以下,属非设防地区。 基础设施溱潼镇东接宁盐一级公路,南接328国道和宁启铁路,西傍宁靖盐高速,北枕省一级航道-泰东河。镇南部的喜鹊湖,水面2.1平方公里,宛如镶嵌在苏中大地上的一颗明珠。湖边水草丰茂,蒹葭苍苍,至今仍保持湿地生态环境。溱潼镇地势低洼,水面宽阔,河网纵横,垛田星罗,风光旖旎。长江、淮河、东海水系在这里汇集。泰东河、姜溱河、姜兴河、黄村河缠绕其间。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以及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分布在镇区鹿鸣大街两侧;中小学主要分布在镇东、镇西,其中溱潼中学为省重点中学;文娱设施有文化中心、影剧院;镇区有医院两所。 现有自来水厂四座,日供水能力15000吨,自来水普及率已达100%。 变电所地处镇西部,受电电压:11万伏,供电电压(112/35/10KV),主变压器两台,容量:1/800KV、1/3150KVA。10KV配电线线路有4条。年供电量3200万千瓦时,年售电量2950千瓦时。其中:工业2100万kwh,农业:250万kwh,生活600万kwh。 溱潼邮政分局分设东西两营业网点,月均邮件处理量(以2003年进出口邮件总数为例)125281件/份。 溱潼电信支局现有电话用户1万多门,占总户数的92%,无线市话用户达3500户,上网用户数近800户,专线用20多条。 溱潼镇广播电视站一直是本市同行中的佼佼者。她第一家开通乡镇有线电视,第一家实现镇至村音频广播共缆,第一家开通调频广播,真正实现了广播喇叭音箱化、广播电视共缆化、有线电视干线光纤化,内部管理制度化。站内现有700平方米的独立办公大楼,另有近200平方米的广播电视会议中心。机房设备均达部颁甲级标准。主要广播电视线路近100公里,村村组组通广播电视,有线电视用户达8500多户。在此基础上,政府数据宽带网已开通了镇政府、溱潼中学等多家集团用户,数字电视信号在全镇范围内的有线电视网中已传输,正常的有线电视用户只要购买机顶盒,就可以看到近60Hz的有线数字电视节目。 溱潼古镇门票信息溱潼古镇门票40元 同*程*价30元/位 溱湖旺季门票(3—11月)100元 同*程*价80元/位 溱湖淡季门票 (12—2月)80元 同*程*价64元/位 联票(溱湖+生态园+溱潼古镇)140元 同*程*价112元/位 联票(溱湖+华侨城云海温泉)278元 同*程*价200元/位 亲子套票(溱湖)200元 同*程*价150元/位 亲子套票(溱湖+生态园+溱潼古镇)250元 同*程*价180元/位 购票须知: 注:亲子套票为2成人加1儿童,儿童为1.2米-1.5米之间(单买儿童票为半价,1.2米以下免票) 1、景区开放时间:8:30—17:00 2、取票地点:溱湖风景区团体售票处2号售票窗口 3、联票有效期为两天、云海温泉离溱湖300米、生态园离溱湖3公里 、古镇离溱湖10公里。 4、特殊人群预订标准: A.免费政策:1.2米以下儿童,导游、旅行社大巴司机、执行采访任务的记者、现役军人、残疾人、离休干部、省内70岁以上老人(其中老年人需购买20元交通船票),(以上人员均需持证免票) B.优惠政策:1.2—1.5米儿童,泰州四市二区学生、本省60岁以上老人,外省市70岁以上老人半票;(以上人员均需持证半票) 交通情况溱潼地理位置比较优越,处于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水陆交通便捷。 陆运:镇东宁盐一级公路,镇西盐靖高速公路(在本镇留有互通口),镇区向南不远即到东西向328国道。 海运:距上海港250公里,公路运费2000元人民币/20FT集装箱,距国家一类开放港口——泰州港35公里,邻近的南通港、扬州港可提供便捷的出海通道。 水运:省主航道泰东河与姜兴河南接长江、北枕淮河,西临京杭大运河,东近黄海。内河航道能通行300吨的船舶,水运约占总运量的40%。 铁路:建设中的宁启铁路穿越于此,西接南京站,东到南通、启东,2003年通车,目前主要利用沪宁线,沿途有上海、昆山、苏州、无锡、常州、南京等地。 航空:距南京禄口机场204公里、上海虹桥机场243公里、南通兴东机场142公里、常州奔牛机场105公里、上海浦东国际机场300公里。随着交通条件的日益改善,溱潼“更加”能较快地接受上海及苏南大中城市的资金、信息等辐射。 社会事业溱潼镇具备相对完善的文化娱乐设施,有文化中心大楼、影剧院等,以及居民可日常休闲的喜鹊湖。 溱潼镇现有1所省重点高中溱潼中学、1所初级中学溱潼二中、5所小学、若干个幼儿园。 溱潼镇医疗设施相对齐全,有综合医院两所,一是溱潼人民医院,占地1万平方米,建筑5千平方米。宿舍2干平方米,有医生80多人,床位90多张;另有湖西医院,该院是一所以伤骨科为特色的综合卫生医院,业务覆盖半径达20公里,现占地面积达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万平方米,其中工作用房达4千平方米,有科室20多个,工作人员90多人,开设病房70多张;各村都设医疗重配医生各一名,共计17所医疗室。 溱潼八景溱潼旧有八景之说,说法有二:一说清朝乾隆年间,苏州府教授溱潼孙家庄进士孙乔年,分别以八处自然景物为题材,题了七绝八首,景以诗传。其八景是:东观归渔、南楼读书,西湖返照、北村莲社、花影清皋、禅房修竹、石桥明月,绿院垂槐。辛亥革命前后,溱潼八景又出现了另一种说法。即:东观观渔、西院庭槐、北村禅院,板桥秋月、堤柳春莺,花影清潭,荒窑灵树。 这两种说法,有同有异,但仔细一排,有七景相同,只是称法不一。不同的是诗中有禅房修竹,而后者则为荒窑灵树,现在被大家普遍认可的是第一种说法。 东观归渔东观是一座道士庙,里面的菩萨甚多,足有七、八个系统。他们毗邻而居,俨然象是大杂院。因该庙坐落溱潼镇东头,所以称东观。沿东观围墙外二米处,便是东大湖,一泓清水澄澈见底。每当夕阳西下,渔舟唱晚,渔人之乐,饶有情趣。其诗云:苍茫暮色夕阳斜,三两渔舟泊水涯,白发引觞儿绕膝,醺醺红面映流霞。 南楼读书古寿圣寺,俗名河南寺,南寺,在镇南,与湖南村、湖北口、湖西庄隔湖相望。寺内有三间两层大楼名水云楼,取其云水苍茫之意。水云楼建于明代。道光《东台县志》称其为溱潼古迹,并且绘了一幅图附在志上,观其图,可见当年水波云影,楼台耸立,树木扶疏,风帆远近,景色十分雅致。水云楼原来四角翘起俗称“泛角”,咸丰年间毁于大火。后来主持僧大更和尚重砌,改为不“泛角”。据说明代吏部侍郎储巏少年时曾来此楼读书。故“南寺书楼”又称“南楼读书”。南寺已成为溱潼粮食仓库,水云楼不复存在。此景意境,只能从诗中去体会了。登临纵目瞰三湖,帆影迷离戏水凫,料得储君居此日,课余闲睡一尘无。 西湖返照“西湖返照”与“堤柳春莺”,两者要从“堤”说起,明代泰州盐官杨澄为方便运盐,沿泰东河筑堤一条,史称杨公堤。据《东台县志·杨公堤记》中载,堤高七尺,树以万柳等云云。堤长百余里,柳树成荫。“堤柳春莺”的景色,可想而知。溱潼西北角(即现在盐仓库),当时为纤夫的“茶岸”。因“茶岸”地处西大湖,连接夏家网,那滔滔白浪,汪洋一片。每当夕阳西下,晚霞映在湖面上,景色诱人。盈盈绿水映长虹,倒影楼台镜底红,片片去帆风力饱,秋芦似雪映丹枫。 北村莲社北村即现在溱潼医院西边广场主席台处。溱潼北村有一大家,姓朱,过去在北村建屋几楹,以为别墅,因门前有两口池塘,栽满荷花,每逢盛夏,荷叶亭亭,莲花朵朵,集社吟诗,畅饮高歌,抒发情怀,故称为“北村莲社”。后来朱家在北村又建一座阁子,供奉地藏王菩萨,庙名北禅院。人们泛称北楼。从孙进士的诗章里,不难看出,“北村莲社”这一景点,在他写诗的时候,即已湮没了。十里荷花今已无,芳塘遗迹尽糊涂,闲谈昔日社中景,雅士群居诗酒娱。 石桥明月溱潼镇中原有横贯东西的一条夹河,河上东、中、西有三座桥,中间一座是石拱桥,俗称中石桥。东西二桥都是板桥,称东板桥、西板桥。东板桥易石是清末的事,西板桥易石是民国12年的事。笔者以为“板桥秋月”是指东板桥,“石桥明月”是指中石桥。东板桥临近东大湖,每值秋高气爽,水波不兴,星河明月,万籁俱寂。此间,大有杭州平湖秋月之胜,所以叫“板桥秋月”。 中石桥确另有一番魅力,此桥拾级而登,足有二十级台阶。抬头望明月,低头窥倒影,明月水中游,那如醉如痴的景色,怎不令人叫绝。拾级平登入太清,冰轮普照万家明;长空寂静钟声远,此际无余物外情。 花影清皋“花影清皋”即“花影清潭”,是指蒋家潭。原名蒋家窑,当年这里住有一大户姓蒋,所以窑、潭俱姓了蒋。蒋家潭的水面较宽,潭深,且有一泉眼。1929年天旱不雨,河水尽涸,独蒋家潭不干。多少年来,溱潼人考究饮用蒋家潭的水,因其水清澈甘醇。潭边辟有花园,泉清花美,令人赏心悦目。蒋家潭居水边高地,故又称“花影清皋”。诗是这样写的;满庭花卉一灵泉,碧水清澄镜面圆,月下阶前僧去后,闲听窗外水涓涓。 禅房修竹孙进士所指的禅房修竹,疑是北村禅院的幽静所在。孙进士是乾隆四十六年的进士,退隐回乡来游溱潼,当是嘉庆年间的事,此时正是“北村莲社”之后,北村禅院已初具规模;孙进士咏诗“北村莲社”是向往的口气,说的是往事,陈迹是指莲社。那么,“禅房修竹”该指何处?当时,北村禅院西侧内,确曾有个竹园,且有几座和尚的骨殖塔。所以,“禅房修竹,实则为北村禅院的一部分。曲径当途树竹篁,一竿挺拔入禅房,等闲争说风光好,毕竟虚心赋性凉。 绿院垂槐绿院即西院,是座和尚庙。相传,几百年前,有一和尚在这里栽了两棵槐树,一棵正栽,一棵倒栽。两树似有灵性。一棵高屋建瓴,枝条四覆成荫。一棵巍巍参天,高有数丈,绿荫如盖。庙内拥有十一架梁的大殿,中供千手观音,并砌有“听槐轩”。绿树院由此得名。遗憾的是倒栽的一棵,毁于抗战时期伪军的刀斧下,仅存的一棵成了此景的唯一证物。其诗云;数年四季勿衰颓,绿叶纷垂伞盖成。不仅游人堪玩赏,薰蒸炎热好乘荫。 特色美食溱湖为长江水系与淮河水系交汇处,其水域宽阔,水质清淳,水草丰茂,营养丰富。所繁育生长的水生动植物一是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尤为谷氨酸、赖氨酸等含量较高;二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及人体不可缺少的多种维生素;三是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溱潼水国物产丰饶,以溱湖水产品制作的“溱湖八鲜”名宴,取自天然,加工精细,兼具江淮风味。其八鲜分别为: 溱湖簖蟹溱湖水清澈见底,溱湖簖蟹,青眼红毛,膏厚肉腴。每至金秋,螃蟹东行,设簖捕蟹是溱潼人特有方法。自古以来“南有澄湖闸蟹,北有溱湖簖蟹”又称“南闸北簖”。能爬过簖箔翻身入网者皆为体魄健壮的上乘之品。 溱湖甲鱼溱湖甲鱼生长在水草茂密、泥藻淤积之处,有大、厚、团、黑四大特点,有滋阴补肾、凉血降压之功效,常与童子鸡配成“霸王别姬”,与甲鱼蛋配制成“带子上朝”,与海参配制成“夜战马超”等名贵大菜。 溱湖银鱼溱湖银鱼通体透明,如晶如玉,形似柳叶,体态纤细,无鳞无骨,仅在镇北一小段河面上按季节才可以捕获。是溱潼稀有的水产品之一。 溱湖青虾溱湖之虾以壳坚肉厚、体肥色青见长,虾籽颗粒细小,易于晒干收藏,取其肉剁成泥制成的“虾球”为溱湖名菜之一。此外,用醉、炸、煮、炒、捏仁等手法制成的名菜更是别具风味。 溱湖水禽溱湖水禽品种繁多,有“鹅黄鸭绿鸡冠紫,鹭白鸦青鹤顶红”之说。仅鸭子就有麻鸭、哨鸭、台鸭、野鸭等。溱湖老鹅更为美食水禽,其体内所含赖氨酸、丙氨酸、组氨酸等均远远高于其它水禽及异水域鹅的含量,加之鹅以食草为主,肉、蛋中抗生素和农药污染极少,溱湖老鹅不失野生风味,营养价值较高。 溱湖螺贝溱湖螺贝属内河螺贝,壳薄肉嫩,具鲜美之味,无臊腥之气,性温凉,滋阴降火,降压补肾,平肝宣肺,常加以枸杞、陈皮、山药、川椒一起食用。 溱湖四喜溱湖四喜,为四种鱼而得名,有大四喜和小四喜之分。大四喜为青(鱼)、白(鱼)、鲤(鱼)、鳜(鱼)。小四喜有昂(刺)、旁(皮)、罗(汉)、餐(鱼)。大四喜可分别制作各式大菜,以青鱼、白鱼制作加工的鱼饼,色泽雪白,味美爽口,实为溱湖美食之佳肴。小四喜因其体小不易出肉,往往配以水咸菜、花生米等一锅烹煮,“小四喜”均为野生,因含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等营养成份,而味道特别鲜美,食用昂鱼对人体还具有消炎、镇痛等疗效。形态各异,数鲜俱全,风味独特。 溱湖水蔬溱湖水蔬,品种繁多,全部施以天然肥料,为无公害绿色食品,一年四季,源源不断。春有荠菜,夏有瓜,秋有莲藕,冬有芹。更有椒红、韭菜、黍黄、茄紫,色彩娇艳,水灵脆嫩。此外老菱、荸荠、茨菇、山药等也应时而生。单是河藕就能做出若干种菜,就连荷叶也是溱潼美食的佐料之一。 民俗活动天下第一会船 中国十大民俗节庆之一的姜堰溱潼会船节6日在省级溱湖风景名胜区开幕,近十万名游客云集当地,争睹“天下第一会船”的壮观场面。其中包括来自美国、加拿大、比利时、西班牙、日本、韩国及中国香港、台湾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及游人。 溱潼会船源远流长,已有近千年历史。相传南宋时岳飞旗下的义军与金兵曾在溱湖鏖战。此后,当地百姓于清明时节撑船祭奠阵亡将士,形成风俗。目前,会船节已从单一的水乡群众会船活动演变成一个融文化、民俗、体育、旅游、美食、经贸多种内涵的盛典。 溱潼会船是中国目前唯一的、保存最完整、最具原生态特质的“水上庙会”,作为一项省级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溱潼会船已初步具备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要素,“会船文化圈”应更好地呵护,让它健康传承、发扬光大。 溱潼会船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即一千多年来一到会船的日子,当地老百姓“上到八十三,下到要人搀”都要赶来参加,从看会船到踏青、会亲、赶会,完全是一种民间庙会的形式,是一种遗存在民间的节日文化活动,这种社会行为的历史沉淀本身构成了民间文化遗产的内核。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