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渔洞水库
释义

渔洞水库位于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乐居乡,距昭通市区17.94公里。该水库属大(二)型水利骨干工程,设计总库容3.64亿立方米,具有农业灌溉、城市饮水、防洪、旅游、水产养殖和气候调节等多种功能。

基本概述

昭通市地处云、贵、川三省交界处,位于云南东北部、乌蒙山区北缘,地势南高北低,最低海拔<286米>,最高海拔<4040米>,立体气候突出。全区有汉、回、苗、彝等31个民族,人口480万。交通相对闭塞、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为贫困的农业地区。昭鲁盆地作为云南省第三大坝子,总耕地面积52.2万亩,过去因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利化程度仅为25.2%,农业以旱作物为主,且单产较低。渔洞水库的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了该地区农业生产用水问题和昭阳区城市居民饮用水的问题,是地方工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

水质情况

渔业水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当随地表径流大量进入水库水域的悬浮、胶体、溶解、沉淀有机物被鱼类和其他动物摄食,或被细菌分解为氮、磷等无机物,其中氮、磷和其他无机盐类被藻类和水生植物陆续吸收,鱼类则在摄食各种动植物时,将氮、磷等营养盐富集到鱼体。当捕捞渔业将鱼体捕出时,就减少了(即带出了)水域中的氮、磷含量。鱼类一般含氮2.5~3.5%、磷0.3~0.9%左右。每从水中捕捞1千克鱼或在不投饲料的情况下生产1千克鱼,就可从水中取出约25~35克氮和3~9克磷。如果水库水体每年鱼捕获量为100吨,则可从水中取出约2500~3500Kg氮和300~900Kg磷,表明鱼类是水域净化的主导因素。渔洞水库鱼类増殖和不投饵养殖的发展规模越大,其对水域的净化作用也就越大。

渔业净化是去除氮、磷污染的最好方法,还能去除部分钙、钾、钠等盐类。可以说,渔业的净化作用是高级净化,它能起到三级处理的作用。

云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昭通市分中心编制的昭通市水环境质量通报(2006年第4期)表明: “采用综合水质指数法评价的集中供水水源点渔洞水库和大龙洞水质均为1级,属水质优良的供水水源地。

对渔洞水库水体用总磷、总氮、高猛酸盐指数和透明度等指标做富营养化评价,评分值为40,其富营养化程度为中营养。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采用单因子评价得其水质类别除pH外为3类。

水质变化情况与上期监测结果比较,本月水质总体与上期基本一致。主要是由于进入汛期,河道内水量增加,水体夹带大量面源污染所致。”

天然水体(包括水库)pH的变化受季节、水位、环境及生物等多种因子的影响。例如光照的增强必引起水温的上升,水温的升高又加速了有机质的分解,丰富了水中的营养盐类,进因促进了浮游植物的繁殖。由于浮游植物的强烈光合作用,pH在午后一段时间可达9-10以上。如投放滤食性鲢、鳙鱼类(鲢鱼滤取水中的浮游生物、鳙鱼主食浮游动物,也食藻类)则可有效地改善水的理化特性,其行为本身将会导致pH的降低。从《2006年渔洞水库水质监测成果表》也可看到,pH主要与季节变化、水位变化、地表水径流及外来物质有关,水位低,导致pH升高。

养殖情况

数量

2005年10月份至2006年6月份,期间共投放33.5万公斤鱼种。

投放的鱼品种

投放的鱼品种为鲢、鳙鱼。

现有养殖方式

鲢、鳙鱼两种鱼均为滤食性鱼类,其食性为:鲢鱼滤取水中的浮游生物、鳙鱼主食浮游动物,也食藻类。采取不投饵的放流养殖生产。

放养密度

2005年10月份至2006年6月份,共投放33.5万公斤鱼种,以每尾鱼种0.6公斤计,应有56万尾鱼种;按成活率60%计算则56万尾鱼种实际成活33万尾,大约19.8万公斤;该水库属大(二)型水利工程,设计总库容3.64亿立方米,按水体库容2.00亿立方米计算,放养的密度为0.99克/立方米。放养密度是非常小的。

综上:在渔洞水库进行的渔业生产为低密度、非投饵、增殖放流的养殖生产方式。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21: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