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游九疑山记
释义

作品名称:游九疑山记

创作年代:明代

文学体裁:游记

作者:邓云霄

基本信息

邓云霄[明](约公元一六一三年前后在世)字元度,东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神宗万历四十一年前后在世。万历二十六年(公元一五九八年)进士,除长洲县。累官至广西布政使参政。云霄著有《百花洲集》二卷,《解韬集》一卷,《四库总目》及《漱玉斋集》、《镜园集》、《冷邸小言》等,并行于世。

作品原文

将至宁远,路多衍旷[2]。晚稻初熟,人行万顷黄云中。遥望石山干云以十数,中有如马者大小各一。余意必九疑,儿曹询之,为宁远县治后山。暮宿宁远,陈令言[3]:“戒早起,虞瘴雾[4]。”

二十日,日高始出县南郭[5]。微雨洒尘,行数里始霁。回望大小马,尚趁人来[6]。又十余里,此二马者瞠乎后矣[7]。夹道石山颖拔,黛绿皴皱[8],大类吾粤英州道中[9]。山下农刈稻欢歌,溪晌相答。

忽见五山排列如指,所谓五指山也[10]。山回溪转,日向午,觉热若夏初。旋入淹口,两壁陡陿若门[11]。山风从峡口出,如万箭著人,冷于冬杪,肤起粟[12]。过此,热如故。昔人所云“风盛怒于土囊之口”,不虚也[13]。

出淹口,北望诸峰,峭削娟好,若冠冕巨公,秉笏森立[14],高插云表,以数十计。其他丰隆而峙,瘦险而锐者,如旌幢伞盖、剑戟盔牙之属[15],累累护巨公南向去,若朝舜陵焉。

又数里,见三峰石,独冠群峰,若插剑。一名三分石,盖两粤及楚三分云。回望五臣并数十岩嶂,踊距翕集[16],直趋九疑之麓。遇庞眉四叟[17],询之,言此仙政乡诸山也[18]。寻已日下春[19],宿王氏虚堂,堂无障蔽[20]。是夜,属霜降节,山气寒甚。二十一日凌晨行,陈令及徐、王两生从。遥望秉笏趋朝诸巨公,濛濛白露幂其顶[21]。余笑顾两生曰:“此何异千官缟素从虞殡也[22]?”惆怅久之。

已过磨头林[23],溪益深,松竹益密,石磴益峻,盘辟诘屈[24]。舆人喘极缓行,余因得恣观道旁水石之异[25]。田中卧石如牛羊,旭日散牛羊于田中,与石相乱。又一石,斑剥如虎。

转二里许,至上西湾[26]。又里许,至下西湾[27]。谾窙中百折千盘[28],非复人境。有水曰青涧[29],白石齿齿[30],生苔如绿发,长数尺,披拂石上。王韶之《神境记》谓九疑青涧中有黄色莲花[31],芳气盈谷,即此水也。沿涧行二里,旁列怪石,具百物人鬼状。如吴越诸名园[32],磊灵壁、太湖奇石,而突兀有生气。石罅撑古大枯槎[33],苔藓封之,枝干作铁色[34]。余意为石,而土人反曰木[35]。土石洼处,果树寓生[36],垂条吐颖,袅袅然。余意为木,而土人反曰石。余乃骇,向者石似牛,似羊,似虎,似人鬼,已心疑之;今直使木石罔别,山灵吊诡若是[37]!此山殆凡百可疑[38],宁仅九也?

离西湾,转入山坳,似瓮底,天为之窄。忽睹巨石,如丈人俯躬迎余,余笑而拱之。又转,则娥皇峰在外,端正秀丽,四面壁立,高千仞。层累而上,古木交翠,俨若萝衣蕙带[39],随风飘摇。又转,则玉盘石[40],土人曰:“此舜南巡下马石也。”

少顷,见舜源峰,华盖骞举[41]。百步许,已至舜祠。各源瑶长率厥男妇百余人[42],伏谒道旁。男瑶帕其首,击长腰鼓,吹笙呜呜,舞跳而导女瑶。女子辫发,缠三小竹于发为椽,绣红绒布覆顶[43];妇人戴黑油笠,着花裙褴衫,跣其足[44]。土人云:“此所谓负版瑶也[45]。”男瑶舞跳余前,揖让有礼。妇女和而歌,为靡曼声[46]。译其语,有“蜜蜂飞来千丈高,槃王子孙在山好”之句,盖彼槃瓠种云[47]。余乃具牲醴,祭虞帝毕,群瑶仍列两行,鼓吹歌舞如前。仪循旧格,赏以金帛,命散去。

余乃纵观祠景,祠倚舜源峰麓,殿宇朴而不雕,庭中列古碑,多剥落。祠前古杉十四株,大合抱,皮脱存劲骨,叩之作铜铁声。树上夜有光,如炬,数千年物也。又槠木二[48],当祠门,大数十围。娥皇峰正对舜祠,女英峰列于左,稍低,若揖逊者[49]。女英峰前,有小峰名美女,若媵侍[50]。舜源峰石,有平山名梳妆台。右前有大马、小马两峰,左前有旗、屏二峰,拱护如城郭。诸峰皆亭亭云表[51],攀援路绝。

晨餐后,循舜源左南去。五里许,至九疑营。又里许,为紫霞岩。初循石磴上,磴旁多梧桐。至岩口,缘石磴下。已又复上,有石坡,逶迤仄立[52]。岩壁亦仄,如坡势,劈成斜坑,深数十丈,故昔名斜岩[53]。坡北尽处成高阜,有白石如盆,承岩上水,滴历有声。岩上钟乳结龙头形,水吐自口。向口吹画角,则泉迸出,愈吹愈淋漓,罢吹则滴沥如故。龙头久为祷雨者椎去[54]。余命吹角向之,良然,亦大奇也。循坡而北,始为正岩门户。当户有石柱,拔起数十丈。柱下石田,层级相次,可十数亩。田有塍畔,中涵软土,水澄泓焉[55],所谓仙人石田也。绕石田而下,土极软,然不沾履。已复上,得高坪,广数百步。坐高坪观岩,高阔各数十丈。岩顶石乳结成古树及虬龙盘攫状[56]。岩口如圆月。石柱当中,若壮夫临关,烟罩日黄。从岩口仰视,日光惨淡,高寥若隔人世。又更下,别有洞天,高阔更加于中岩,宛委百折,其远莫测。岩壁结乳,具云霞草木禽兽之状。俄行得一石桯[57],大数围,高不至顶,莹白如傅蜡,扪之甚腻。又有石柱,倒悬乳溜,斑剥可玩。再进,得红门楼,又得白门楼。道上布细沙软土,仅不没跗[58]。有水,凡九渡,每渡水虢虢循流[59],不知源于何来,流于何去。水中丹石莹彻,圆如杨梅[60],水纹蹙踏处如琼花,黑石如墨,长石如鹅管[61],悉与志合。俄又得学堂,相传昔人游此,闻读书声。有石案,旁立石童子,中设高座,居石仙人,若授经焉[62]。土人谓:再进有风雷诸洞,益玄怪,进进不已[63]。观且止,寻旧磴返。从岩石达所历者可五六里,如萝初觉。袖中所携石杨梅已失,相诧为异。

出岩行,过桑塘——水集则塘汪汪然,涸则桑屹屹然,是以名。又行,见双丝蝴蝶岭[64],两峰相对,如蝶飞动。俄过呼猪峡,甚陡急,悬磴如云梯。数级之下,有马蹄峡,蹄痕倍常马[65]。崖间得仙人掌,大如箕,指腕逼肖[66]。峡据阨,若剑门,为九疑营旧址[67]。过峡,平田万顷,烟村四匝,皆负版瑶聚落也。土人指东南山际曰:“此去有无为洞,下临深潭,不可渡。”余怅望久之。

因循玉琯岩而南。遥望茅殿一,颇高壮,而四壁不蔽风雨,僧亦鸟散,为永福寺基。至玉琯岩,即志称汉哀帝时零陵文学奚景得玉琯处[68],浅隘不称[69]。中供何侯像,相传为何侯石室。何侯者,舜时飞仙也。昔有何侯记略,刻于石,辞颇怪诞,已为国朝君编修錾去[70]。独汉蔡邕碑铭,塈宋道州刺史方信孺所书“九疑山”三大字在崖间[71],笔法遒劲,犹带古色。岩深处有窟,可容人,瞰之空冥。旧未有入者,不敢试。

时日已下春,问何侯宅及九井、麓床、月帔、铁瓮、铜碑诸奇迹[72],土人遥指烟莽荆榛于叠嶂之外。因道茀难陟[73],即萧韶、杞林、桂林、朱明、石城、石楼六峰[74],亦罔繇登眺,全睹九疑真形,可慨矣[75]!

日西霾[76],豹嗥虎啸,不可留,遂返旆[77]。归至虚堂,明月正上,犹照见诸峰,如揖客也。

作品注释

[1]邓云霄:明朝东莞(今广东东莞)人,字玄度,号镜园、冷邸,万历进士,累官至广西参政。著有《冷邸小言》等。

[2]衍旷:平坦宽阔。

[3]陈令:指宁远县令陈之京。

[4]虞:提防。瘴雾:有毒的雾露。

[5]二十日:作者于万历四十二年农历九月十六日由永州出发,十七日至道州(今道县)。十九日由道州至宁远,二十日出宁远城。南郭:南城。

[6]大小马:指宁远县城后山中如奔马状的两座山。趁:跟随。

[7]瞠乎后矣:干瞪着眼,落在后面了。

[8]颖拔:尖削而耸立。黛绿:青绿色。皴(cūn)皱:指岩石表面粗糙多裂痕,像画家笔下用皴法画出的一样。

[9]大类:十分相似。

[10]五指山:又叫五臣峰,距宁远县南三十里,五山相连,耸峙如手指。

[11]旋:不一会。淹口:淹口山,为九疑门户,两岸陡仄,谷口山风怒号,冷如严冬。有淹口岩,正当淹水之中。陿:同“狭”。

[12]冬杪:冬末。

[13]昔人句:宋玉《风赋》有风“盛怒于土囊之口”之句。土囊:大穴。

[14]若冠冕巨公:好像戴礼冠的公卿。秉笏:手执笏板。笏,古代朝见时大臣所执的手板,用以记事备忘。森立:整齐庄严地排列着。

[15]旌幢:旌旗。牙:牙刀,古代高级武将扈从大驾时所佩带的刀。

[16]踊距:跳跃。翕(xì)集:凑聚,聚集。

[17]庞眉:粗眉。

[18]仙政乡:地名,在宁远县南,有丛石山等山峰。

[19]日下春:太阳下山。

[20]王氏虚堂:在五指山南面的天鹅山下。虚堂之名,为作者所题。

[21]趋朝:赶去朝拜。幂(mì):同“幂”,覆盖,笼罩。

[22]缟素:白色孝服。殡:出葬。

[23]磨头林:地名,在宁远旧太平营以南。

[24]盘辟诘屈:蜿蜒曲折。

[25]舆人:抬轿的人。恣观:尽情观赏。

[26]上西湾:舜源峰下,山径沿青涧以上的一带为上西湾。

[27]下西湾:山径沿青涧以下的一带为下西湾。两湾之间,多瑶族村落。

[28]谾窙(hōng xiāo):空旷开阔。

[29]青涧:小溪名,在舜源峰下。

[30]齿齿:形容岩石排列得整整齐齐。

[31]《神境记》:书名,南朝宋人王韶之所撰。

[32]吴越:这里主要指江苏、浙江一带。灵壁:县名,今安徽安壁县,出产有名的磬石,称灵壁石。太湖:湖名,跨江苏、浙江二省,湖中小山甚多,产天然奇石,素有太湖石之称。

[33]古大枯槎:年代久远的大枯树桩。

[34]铁色:青黑色。

[35]土人:当地人。

[36]寓生:寄生。吐颖:果木刚生出嫩叶。

[37]罔别:没有区别。吊诡:怪异。

[38]凡百:一切。

[39]萝衣蕙带:女萝作衣,蕙草为带。这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女神装束。萝,女萝。蕙,蕙草,又叫杜若。都是香草。

[40]玉盘石:舜源峰西侧,又叫石台,其南有大马、小马两峰。相传虞舜南巡至九疑,曾在这里下马。

[41]华盖:古代帝王出巡时所用的大伞盖,这里比喻山峰的形状。骞举:似乎要飞动起来的样子。

[42]各源瑶长:各洞瑶民的首领。

[43]椽:指插在头发上做妆饰的细长竹管。

[44]油笠:油纸竹斗笠。褴(lán)衫:花衣衫。跣(xiǎn):赤脚。

[45]负版瑶:瑶族的一种。

[46]靡曼声:指轻柔委宛的歌声。

[47]槃王:瑶族始祖。槃瓠(hù):又作盘古,传说中的我国南方少数民族的最早祖先。

[48]槠(zhù)木:槠树,一种高大的树木,叶长椭圆形,花黄绿色,木材坚硬。

[49]揖逊:揖让,拜让贤者,退居下位。

[50]媵(yìng)侍:姬妾。

[51]亭亭云表:高高耸立,露出云外。

[52]仄立:倾斜陡削。

[53]昔名斜岩:唐代道州刺史薛伯高因紫霞岩欹仄,故命名为斜岩。

[54]画角:古代一种吹奏军乐。祷雨者:求神降雨的人。椎:敲击。

[55]澄泓:水澄清而深。

[56]虬龙:古代传说中有角的小龙。盘攫:盘绕、抓取。

[57]俄:一会儿。石桯(yíng):石柱。桯,通“楹”。

[58]跗:脚背。

[59]虢虢(guó):水流声。

[60]丹石莹彻:朱红色的卵石晶莹通亮。

[61]蹙踏:踩踏。琼花:一种珍异花卉,花大瓣厚,色淡黄,清馥异常。

[62]授经:传授经书。

[63]风雷诸洞:紫霞岩洞内有风洞、云洞、雷洞、雪洞,都在三光洞后。进进不已:层出不穷。

[64]双丝蝴蝶岭:即蝴蝶岭。

[65]蹄痕倍常马:蹄印比一般马的蹄印大一倍。

[66]箕:簸箕。逼肖:逼真,十分相似。

[67]据阨(ài):据守着险要之处。剑门:剑门山,又叫大剑山,在四川剑阁县北,即古梁山。

[68]汉哀帝:刘欣,公元前6年至公元1年在位。文学:文学博士,汉代设立的一种官职,由地方推举。奚景:零陵人(一说河南洛阳人),传说他在舜祠后得玉琯十二,献给朝廷。所以后世把舜祠后的石岩取名为玉琯岩。玉琯:玉笛,有六孔,传说本来是舜时西王母所献,后被奚景所得。

[69]浅隘不称:指石岩下的岩洞浅而狭窄,与岩的名声不相称。

[70]国朝:本朝,指明朝。编修:官名,明时属翰林院。錾(zàn):凿。

[71]塈:与。方信孺:宋人,字孚若,有俊材。韩侘胄开边衅,假信孺朝奉郎使金,自春至秋三往返,以口舌折强敌。官终淮东转运判官,宋嘉定五年曾任道州刺史。

[72]帔(pèi):肩披,一说下裙。九井、麓床:都是遗迹,今多无考。

[73]道茀(fú):杂草芜秽,堵塞道路。

[74]箫韶:箫韶峰,在舜峰西十五里,距宁远县南三十里。杞林:杞林峰,又名梓林峰,在宁远县南与江华县连界之处。桂林:桂林峰,在舜峰北。朱明:朱明峰,在舜峰西十五里。石城、石楼:二峰皆在舜峰北。

[75]罔繇:无从。繇,通“由”。

[76]日西霾(mái):太阳西沉。

[77]返旆(pèi):返程,往回走。旆,旌旗。

作品鉴赏

《游九疑山记》选自清道光五年《永州府志》卷二下,有所删节。全文以时间为顺序,记述了作者游览九疑山的经过,集中描写了九疑山的山光秀色,突出了“三分石”、“舜源峰”、“舜祠”等景观,详细具体,栩栩如生。同时叙述了瑶民吹笙、跳舞迎客的风俗,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纯朴感情。全文线索清晰,记叙具体,写景细腻,寓情于景,堪为写九疑诸记之佳作。

作者简介

[明](约公元一六一三年前后在世)字元度,东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神宗万历四十一年前后在世。万历二十六年(公元一五九八年)进士,除长洲县。累官至广西布政使参政。云霄著有《百花洲集》二卷,《解韬集》一卷,《四库总目》及《漱玉斋集》、《镜园集》、《冷邸小言》等,并行于世。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5:4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