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尤内斯库画传
释义

《尤内斯库画传》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勾勒了他的一生和文学主张,深入浅出地探讨了那些经典作品的内涵,并附有《秃头歌女》《椅子》《国王正在死去》等尤内斯库三部代表性作品的最新译本。尤内斯库用法语写作。1949年以后的30年内写了40多部戏。代表性性剧作有:《秃头歌女》(1950)、《椅子》(1952)、《犀牛》(1960)、《国王正在死去》(1962)等。他还写过不少论述他的戏剧主张的论文。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页码:289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条形码:9787802117228

·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市场价:¥38.00

内容简介

尤内斯库的剧作都表达了他的“人生是荒诞不经的”看法。在创作手法上,突破传统的戏剧形式,人物被抽象化,丧失“自我”,以此揭示人类精神生活的空虚和互不理解。他还十分重视舞台效果,充分调动一切舞台手段,以突出他的剧作的荒诞特色。

作者简介

尤金·尤涅斯库(1912年11月26日-1994年3月28日)出生于罗马尼亚律 师家庭。母亲是法国人。1938年,他离开家乡,移居法国巴黎,任职于出版界。1949年,他开始戏剧创作。

尤涅斯库的戏剧荒诞不经,剧情显的支离破碎,有时根本没有矛盾冲突,因此起初并不被人接受。可尤涅斯库认为现在戏剧的语言呈现僵化状,而自己所做的一切就是使已经僵化的状态得以改变,冲破旧的语言表 达模式。当他第十三个剧本《犀牛》上演之后,得到了广泛好评。此时尤涅斯库已经被公认为荒诞派戏剧的鼻祖之一。

尤涅斯库的喜剧是荒诞喜剧。他的戏剧性主要体现在“不协调上”。这种不协调有主要是从情境设计表现出来得。有特定时空环境,人物,时间构成一个陷阱,但人物并不知道或者根本以为这种情境是理所应当的,他在错误的理解中采取错误行为。尤涅斯库取材标准与以往作家不同,他既不关心英雄人物的成败,也不看重小人 物的悲喜。他戏剧的基本模式是一对已婚夫妇、一家人。如《椅子》中的老头、老太太;《阿麦迪》中的阿麦迪与玛德琳;《秃头歌女》 中的史密斯夫妇。他们通常都在一种“绝境”中,说一些无聊不合逻辑的语言,并且多数情况下,唠唠叨叨的角色由女性扮演。这些人物虽然有家庭,有依靠,但仍然事孤独无援的寂寞者。所以说,尤涅斯库是把现实生活揉碎打散,然后随机组合,并且通过最乏味的语言加以辅助,使观众在观剧的同时进行思考,徘徊,踌躇, 甚至自嘲,从而产生幽默效果。可见,尤涅斯库遵守了一种“非逻辑生活组合喜剧模式”。

编辑推荐

《尤内斯库画传:荒诞派舞台的国王》由中央编译出版社编写。提起荒诞派戏剧这一话题,人们无法不把目光投向罗马尼亚裔的法国戏剧大师——尤内斯库。他以《秃头歌女》掀开了荒诞剧的第一页,此后又以《椅子》《犀牛》等三十部长短剧作丰富了这个流派的画廊;他还通过大量随笔、访谈,演讲和论文,多角度地阐发了荒诞剧的意义、特征和创作经验,为荒诞派理论的建构作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 欧仁·尤内斯库,世界戏剧史上不可或缺的名字。

目录

尤内斯库画传

一 罗马尼亚——法国

二 法国——罗马尼亚

三 又见法兰西

四 学习英语的意外收获——没有秃头歌女的((秃头歌女》

五 一场游戏一场梦——《椅子》

六 一出精彩的小戏——没有头的《头儿》

七 在拉芒什海滨

八 “所谓先锋派,就是自由”

九 “梦是一种沉思,一种形象的思想”

十 疯狂的《犀牛》

十一 关于死亡的“新经典”——《国王正在死去》

十二 非理性主义剧作家的理性思考

十三 荣登“不朽者”殿堂

十四 返回自我——孤独者的漫游

十五 沉默是金——从多声的舞台到寂静的画室

年谱

尤内斯库经典剧作三种

一 秃头歌女

二 椅子

三 国王正在死去

序言

不知是出于巧合,还是出于通感,在我动手写这本传记时,我家的挂钟忽然不听话了:它不肯准点报时,不是早十分,就是晚一刻。当然,它还没《秃头歌女》中那只英国挂钟那么疯狂,九点钟时打十七下,或连续打上二十九下。我没有送出去修理,我想.在这神秘的错乱中写作这本书稿.也许更能体味尤内斯库式的荒诞。

十几年前,我在编撰《荒诞派戏剧》研究资料时曾有此感慨:“‘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也许,中国老人曹雪芹的绝唱,最准确地传达了西方现代荒诞派戏剧家们的心曲?!”这次通读尤内斯库的剧本,更为其“荒唐言”之“荒唐”、“辛酸泪”之“辛酸”所震撼。他那奇异怪诞的想象力和对现代社会、人生的焦虑感,巧妙地结合成一台台色彩斑谰的舞台剧,要想真正品尝个中滋味,还真非易事。用中国古代作者的诗来解读西方现代作家的戏,本身就可能有点荒诞。但将二者联系起来,倒可以给我们一点启示,古今中外大凡有成就的作家,不论其写作风格如何,表达方式如何,其心灵深处往往都潜藏着关注人类命运的深沉而博大的悲剧意识。

跟随尤内斯库走过一个个噩梦,如同穿行在人间炼狱,心情沉重而焦灼,直至收笔后都难以拂去那份数月来日夜萦绕心头的苦涩。好在他的幽默与睿智,还能不时地引发会心一笑,让人松弛一下神经,调整一下心态。我真没想到,尤内斯库的喜悲剧会这么折磨人。这是过去分别阅读时所未能体验到的。

尤内斯库的思维方式与写作模式确与常人不同。他写过多部随笔性的被称为回忆录的著作,但没有一部是按时序记录他的所作所为的“史书”,却都是飘忽不定的断想,因而使人们难以理清他的生活轨迹;而他又喜欢出乎寻常地把一些自传性的因素置入他的剧本,将他儿时的记忆、对亲人的爱恨,以及许多直接体验,通过变异化作舞台形象,这就使研究者们不得不把研读作品和探寻他的人生道路联系起来,甚至到剧本中去扒疏他的传记材料。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作为多产的剧作家,在他创作的高峰期,一部接一部的作品就是他的生命构成,是他生命意义之所在。因此,我们把对作品的解读(真正读懂并不易)放到了重要的位置,而且也可从中了解作家的生活状态。

这本书虽篇幅不大,但我要感谢的人却很多,在此一并表示谢忱:首先是聪慧的周晓苹女士,没有她在百忙中的策划动议,没有她的邀约和敦促,我恐怕是难下决心完成此稿的;法国友人Alain Levy先生,正在比利时鲁汶大学攻读的李丙权、陆海娜夫妇为我购买、复印和扫描了许多珍贵的资料;人民大学的王以培和首都师大的吴康茹二位学者利用他们在巴黎访学的机会,给我带回了重要的专著,后者还为我慷慨地提供了尚未付梓的最新译文.中央戏剧学院的黄克英女士和友人王林先生都热情地向我伸出了援手;远在巴黎的友人李升恒先生,冒着严寒去到塞纳河畔,专门为我拍摄了几幅于舍特剧院(该剧院连续48年不间断地上演尤内斯库的《秃头歌女》和(《上课》两戏)的照片,使本书增色不少;数年前,法国文学专家张容女士和廖星桥教授分别赠与的(《荒诞、离奇、怪异》和《荒诞与神奇》两书.使我受益匪浅,是为本次写作的重要中文参考著作。

我还要感谢妻子金陵.她是本书的第一个读者,为我处理了许多杂务,并为校对录入员的大量打印错误费尽心血。

最后,还要感谢中央编译出版社的领导和责编高立志先生的辛勤付出。

二○○五年春节

京西无味斋

文摘

在人际关系中,最密切的莫过于夫妻关系。朝夕共处,耳鬓厮磨,理应是知人知面更知心的。但是马丁夫妇却形同陌路,同床异梦;连是否见过面、是否彼此认识都成了问题。而他们由不相认到相认的过程,也毫无情感波澜。一切都是那么平淡,平淡得让人发笑,也平淡得让人酸楚。

爱情和婚姻,是文学的永恒主题,也是舞台上最富戏剧性的题材。《美狄亚》中的女主角因丈夫的变心而狠毒地杀死自己的两个孩子;《奥赛罗》中的男主角,因妒火中烧而亲手结束了爱妻的生命。这都是激情惹的祸,悲剧的惨烈,恰由于感情的炽热。而马丁夫妇扮演的却是一场无喜无忧的零度戏。情感零度,人性麻木。艾略特在《荒原》中曾写过“无情之欲”的一幕,一对男女走到一起只为完成一次无爱的性交。而尤内斯库舞台上的这对夫妻,无情无欲,有的只是一种关系,一种似乎与自身无关的外在的亲密关系。

更发人深思的是,这种疏离隔断,这种互不相认的陌生感,是没有任何理由的绝对存在。《玩偶之家》中,娜拉是在经过一系列事端后,才恍然醒悟,自己对一起生活了八年之久的丈夫并不真正了解,对她而言,海尔茂竞完全是个陌生人。在易卜生笔下,事情的由来和走向,交代得一清二楚,逻辑严密,理由充分,令人信服。但尤内斯库却把这一切来龙去脉都省略了、剪除了。没有过错,没有欺骗,没有害人的一方和受害的一方,没有利益的冲突,没有争吵和辩论,没有事件和事变有的只是一种状态,一种现实,一种无法解释、无须解释,也无法改变的绝对。正因为是绝对,便具有了普遍的品格,具有了不可逆转性,具有了更为可怕的悲剧性。

至此,尤内斯库似乎仍感言犹未尽。自称福尔摩斯的女仆又对马丁夫妇的夫妻关系进行了颠覆:证据是他们所说的小女儿尽管都是“一只白眼珠,一只红眼珠”,可先生的孩子“白眼珠在右边,红眼珠在左边”;而太太的孩子“红眼珠在右边,白眼珠在左边”,可见并不是同一个人,他们也就不可能是一对夫妻。

从不相识到确认,从确认到被否定,人物身份被一再模糊化。他们是谁?是真夫妻还是假夫妻?真夫妻为何不相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20:5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