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昂思多镇 |
释义 | 昂思多 位于镇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县境北部,距县府驻地25千米。人口1.1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54.7%。面积83.9平方千米。辖具乎扎、公拜岭、阳坡、阴坡、沙吾昂、尖巴昂、红卡哇一、红卡哇二、梅加、关沙、关相口、玉麦街、先群、香加岭、雄村、尕吾塘、拉昂、吾则塘、若麻岭19个村委会。民国时为昂思多镇,1950年设昂思多乡,1956年改设昂思多镇,1958年与德加乡合并成立昂思多公社,1984年复设昂思多乡. 气候类型 昂思多地区处于青藏高原半干旱气候区,以温差大、干旱多风、冰冻期长、降水量集中、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为其主要特征。据化隆县气象站23年观测统计资料显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72.1mm,大气降雨主要集中在七~九月份,约占年降水量的60%,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269.8mm。相对湿度61%,年平均气温2.2℃,地温5.0℃(20cm) 旅游热色 孟达天池自然保护区位于西宁东南方110多公里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境内,总面积9544公顷,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主峰高4178米。孟达天池自然保护区1980年建立,2000年4月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青藏高原上的西双版纳”,主要保护对象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林。 保护区地处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地质构造属阿沁卡金——当蕊五台隆起带。地貌为黄土丘陵,切割破碎,多陡坡,悬崖峭壁,沟谷狭窄,呈“V”字型。由于保护区四周群峰突起,削弱了干冷气流的侵袭,又迎着东南气流,区内气候温和,多雨。年均温5.4℃。地形相对高差大,致使气候有暖温性、温性和寒性各种特征。年降水量622.7毫米,5~9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89%。 区内有五条河沟,由南向北流入黄河。在木场沟中部有天然湖泊——孟达天池,面积近20公顷,平均水深10米,蓄水200~300万立方米。天池东部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天然大坝”,长200多米,高出水面50~70米,坝体为冰川退缩后形成的终碛堤,天池东南部有10米多高,7~8米宽的扇形瀑布,夏日水量充沛,冬季则成冰瀑。孟达天池池水清澈碧澄与蓝天一色,群峰倒影,随波微动。湖中水鸟飞翔,鱼儿舒然游动。 孟达的天池比长白山天池和天山山腰的天池小得多,但它有自己的特点。长白山天池周围是水山筑成的几乎是寸草不生的几座山峰,天山的天池外面较远的地方才有茂盛的雪岭云杉林,而孟达的天池却被十分稠密的森林团团的包围起来,从池边到山顶,全被森林覆盖。池水也与众不同,长白山天池的水最美,有各种各样的蓝色,而且图案随着天空中云块的移动而不断变化;天山的天池则是一种蓝色;孟达天池的水却是绿色的,几乎和四周森林的颜色相同。 黄河北岸,青沙山南麓,孟达天池脚下,有一片广袤的山地河谷,这里就是化隆回族自治县。昂思多乡位于县境中部,乡政府所在地沙吾昂村,在县城西南25公里处,地理坐标北纬36 06,东经102 03。东靠二塘乡,南接群科镇,西连黑城乡,北邻德加乡。海拔2550—3500米。南北长15公里,东西宽10公里,总面积88.87平方公里,折合13.3万亩。地势北高南低,昂思多沟水发源于尼旦山,由北向南流至阳坡、阴坡村处,汇洛芒沟水,在泥昂村处汇巴尕昂河水,过关沙村,流入群科镇。境东南部有尕吾山。 昂思多水资源 “昂思多”系藏语,为河谷上游.昂思多原为藏族放牧地。明时为西宁府中马番族二十五族之一的隆卜族部落居牧,兼有少量农耕。当时水草丰美、森林茂密。清乾隆元年(1736年)前,藏族昂思多族部落居住。乾隆四年(1739年)后,回、汉族陆续迁入,开垦荒地,修筑村落。部分藏族迁往海南等牧区,回、汉、撒拉族人口迅速增长,逐渐形成以农为主,兼营畜牧的地区。清宣统元年(1909年)有昂思多庄、黄卡哇庄、梅加庄。 昂思多乡是一个奇峻而美丽的地方,山很高很高,沟很深很深,片片森林和块块庄稼将这里装点得如诗如画。“昂思多”矿泉水厂就建在这里带有神秘色彩的一座古刹旁,当地老百姓数百年前就到此饮水治病,所以“圣水”美名已经流传了很久很久。 昂思多当地的水资源非常丰富,天然的涌泉丰富,矿泉地层历经几万年暗流沉淀。当地水甘甜纯净! “昂思多”矿泉水最大的特点是含锶量比较高,地质部认定其为“重碳酸―钙镁型锶饮用天然矿泉水”,这在世界上都不多见。有关资料记载,仅在吉林松山和意大利发现的富锶矿泉水,矿化度分别高达2298毫克/升、2000毫克/升,而昂思多仅为390~405毫克/升,十分有益于人体的健康。长期饮用这种富锶的矿泉水,可以降低人体胆固醇含量、软化血管、防治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有益于人体骨骼的生长发育、延年益寿、保健强身,并可养颜、护肤、美容等。所以说“昂思多”矿泉水是水中精品,是青藏高原珍贵的宝藏。 佛学文化 夏琼寺初建时属于噶丹派,格鲁派兴起后,它和其他噶丹派寺院一样,成为格鲁派寺院,采用色拉寺佛学教程,属于色拉寺系统。清乾隆三十六年(1772)十月,三世却藏阿旺图登旺秋(1725--1796)任该寺第三十九任总法台,曾捐银4000余两建成该寺具有128根大柱的经堂。自此,历辈却藏活佛为该寺寺主,夏琼寺成为佑宁寺的属寺之一。重琼寺所辖寺院《安多政教史》载有20多座,《夏掠寺志》云25座,主要分布在化隆县的西半部,即今支扎乡的支扎寺,雄先乡的雄先寺、卡夏德静房、赛康静房,查甫乡的才毛吉静房,扎巴乡的达东尕布寺、东冲寺、甲玉寺,德加乡的德加寺、知乎隆寺、昂思多乡的尕吾寺、尕若洞寺、尖扎麻尼经堂,二塘乡的科才卡昂寺,群科镇的安达恰罕卡昂寺、贡依寺、文布具卡昂寺,沙连堡乡的卡岗寺、郭卜列寺,德恒隆乡的尕加知岗寺、那加寺、塘才噶尔寺,加合乡的多达寺、麻达寺,石大仓乡的乙什扎寺。解放前夕部分寺院已经消亡,一般传为18座属寺,内分上下二部,支扎、查甫地区寺院称为上部属寺,其下至乙什扎寺,称之为下部属寺。《夏琼寺志》亦云,今海南州贵德县白马寺(藏语谓之郭密却什典格寺)、化隆德恒隆若索寺、甘都东麻昂寺、海西州都兰县香日德镇香日德班掸行辕等原为夏琼寺属彦,后献白马寺于却藏活佛,献若索寺于尖扎拉莫德千寺的直于仓活佛,献东麻昂寺于拉卜楞寺第二世嘉木样活佛。香日德班禅行辕最初由六世班禅赐给夏琼寺,后因路途远,夏琼寺复勉于班禅大师。 夏琼寺原有大经堂1座,是为显宗学院,另有居巴札仓(密宗学院)和曼巴札仓(时轮兼医明学院)。显宗学院由法台直接管理,巴札仓的主要僧职称“居巴本洛”,曼巴札仓的主要僧职称“曼巴喇嘛”。曼巴喇嘛从引经师(翁则)中选任,当居巴本洛接任法台后,曼巴嘛喇可接任居巴本洛。法台代表德央,贝斯、堪布、夏玛尔四大活佛掌管全寺一切事务。下设四大头人:一为文保,法台不在时,可代替法台掌管一切;二为僧官,负责新僧的吸收、监舍僧众对教规的遵守等;三为僧纲,专臂各属寺及其活佛;四为格干,负责教经及检查督促学经活动,四大头人下设加索2人,协助四大头人办理供茶等具提事务;另设于巴18人,其中2人专管寺内仓库,其余16人,每4人协助一头人,处理寺内有关事务及调解僧人间纠纷等。干巴下设“具宦”(相当于僧众组长)若干,侮一具宦管辖10余户僧人。五十年代共有具宦16人。 美丽风光和淳朴的民俗,吸引着无数人探索和发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