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雪花酪 |
释义 | 名词解释雪花酪又被戏称“土法冰激凌”,是以前皇宫里的秘制冷食,皇上食后龙宝大悦雪花酪由此得名,后流传至民间,是旧社会穷人孩子能买得起吃得上的零嘴,往往是孩子苦哭哀求,大人挣不过,买一碗雪花酪,全家7、8个孩子分着吃。 具体雪花酪制法:冬天凿出永定河上的大块浮冰,用草席包裹放入地窖保存,至来年夏天取出部分冰块打碎成末,和上蜂蜜、酸梅汁、果脯食用。 在冰激凌出现之前,我国有类似的冷食,就是雪花酪。 来历明清时,北京出现了雪花酪的雏形;是用刨床将天然冰刨出冰屑,再用果酪(果子干)、红果酪及浓酸梅汤浇入,在木桶或瓷盆内用棍搅拌,然后盛入盅内,半饮半嚼。其名称传说不一,有的说叫“冰果酪”,有的说叫“雪茶”。说“雪茶”的人说,宫里忌讳“雪”字与“血”字同音,中间加了一个“花”字,成了“雪花茶”。“雪花酪”大概就是“雪花茶”变来的。何时变的?不清楚。 食品描述每年农历四月,城隍庙开庙门的时候,大殿前东配殿的台阶上,就有卖雪花酪的。那是把一个圆铁筒放进一个比它略矮的圆木桶里;木桶比铁筒直径要大,铁筒周围填满了碎冰块。制作时,铁筒内倒入鲜奶、凉开水、白沙糖等(老字号的还要加入各家的密制口味配方)。再用皮带缠在铁筒外皮上端,用人力反复拉动皮带转动铁筒,筒内的水珠间结冰。(到了现代人工制冷就改为电动制冷了)为了不使其结成冰块,制作人要用一根竹片,多次剔除筒内壁上的冰层,使筒内保持半流质,即“酪”的状态。铁筒在木桶的冰块中转动,越转越“糨”,一直到呈浓小米粥状,就可以了。 雪花酪食之较冰激凌爽口,但制作全凭人力,是很中国的冷食。北京的天桥,天津的老三不管、鸟市都有制售的。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