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罗定长岗坡渡槽 |
释义 | 百科名片长岗坡渡槽位于广东罗定市罗平镇长岗坡上,距镇中心约1里路,有“广东红旗渠”之称,素有“北看红旗渠,南看长岗坡”之美称,渡槽全长达5200米,宽6米,有133个桥墩、132个跨拱,最高一个墩高达37米,拱的最大跨度达51米,渡槽两边设有行人道。渡槽凌空飞架横跨在长岗坡上,宛如天上银河、巨龙游动,气势壮观雄伟。 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中,广东有10处入选,地处粤西边界的罗定市长岗坡渡槽名列其中。 渡槽由来渡槽又称高架渠、输水桥,是一组由桥梁、隧道或沟渠构成的输水系统。通常依地势而建,凌空架设而成,用来把远处的水引到缺水干旱的城镇、农村以供饮用和灌溉,也用于排洪、排沙等,大型渡槽还可以通航。这些离地高达几十米、长达数千米的水利建筑,在大自然的广袤胸怀中,如凌空的巨人,被称之为“人工天河”。 基本概况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新中国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当时由于水利设施落后,直接影响着农村的发展。为了摆脱这种困境,引水灌溉就成为一项突出的民生工程。渡槽作为一种水利设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在全国遍地开花。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渡槽的热潮中,广东也兴建起多条渡槽,为当时的农田水利灌溉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这些大大小小、难以统计的渡槽中,广东罗定长岗坡渡槽备受瞩目。 前不久,国家文物局主编的《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出版,罗定市被称为广东“红旗渠”的著名水利工程的罗平镇长岗坡渡槽榜上有名。据称,这也是目前中国最长的引水渡槽。 它以巨龙般的身躯,把上游的泷江河、太平河水引入金银河水库,滋润着下游20多万亩农田,罗定盆地从此变成了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罗定因此也连续摘取“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随着金银湖饮水工程的竣工,长岗坡渡槽还源源不断地为城区居民提供干净的“放心水”,当地30多万群众一直受惠。 在距离罗定市中心20公里左右的郊外,长岗坡渡槽如卧龙般跨越在一片绿野田园风光中。远远望去,只见一座座高大浑厚的拱桥串起一列长龙,直插入蔚蓝的天际和远山深处,看不到尽头,气度恢宏,和蓝天、绿地相应成一道别样的风景。桥墩、护栏,加上望不到头的长度,初到罗定的人,很容易将长岗坡渡槽误以为横亘在农田之上的高速公路。殊不知,这条建设于几十年前的“高速水路”曾是数十万罗定人的“生命渠”。 “长岗坡渡槽修建之前,罗定十年九旱,一直缺水。因为缺水,罗定人过去出去谋生活的人很多。最多做的有三份工,俗称‘走三行’——补锅、收破烂、阉鸡。”从中,足可见罗定曾经的缺水状况对民生的影响。 建成历史在上世纪70年代,物资供应还比较贫乏的情况下,从设计者、施工者到建造者,长岗坡渡槽充分体现着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当年广东省水电厅副总工程师黄镇波带领的设计团队,针对地形、地基进行精心设计,寻求节钱、省料、安全的设计方案,采取了斜拱式和实心重力墩,除几个大跨度之外,2700米都用无筋拱或少筋拱,单钢材就节约300多吨。渡槽大拱底部由并排的四条肋拱支起上层6~8个小拱劵,使外表美观,又能节省材料。 整个长岗坡渡槽包括槽前引渠、前后穿山涵洞和砌石渠,总长10.5公里,合计完成土方45.7万立方米,石方22.81万立方米,浆砌石4.36万立方米,总工程费仅用820.8万元,创造了人造水利历史上的奇迹。 这座凝聚着罗定人民心血和智慧的宏伟建筑历经数十年风雨岿然不动,硕大石块砌就的桥墩外墙严丝合缝,厚朴庄重。更令人赞叹的是,沙石、水泥构筑的槽体日日经受水流的冲刷,竟然没有一处漏水的缝隙。 面对眼前宏伟硕大的长岗坡渡槽,你很难想象这样坚固的大型建筑竟然完全是靠人力建造而成。长岗坡渡槽整个工程,都是本着自力更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进行的。罗定长岗坡渡槽的建设者为当地四个人民公社的骨干民兵义务投工,在没有机械的情况下,用钢钎和铁锤、人力车等土办法建成的世界一流人造工程。 长岗坡渡槽现状笔者驱车来到罗定市罗平镇平垌村,远远看到一座高大的渡槽凌空飞架,气势雄伟。来到一个跨拱下,只见四条并排的肋拱横跨在两个槽墩之间,肋拱间每隔一米有一根横梁将四条肋拱连接起来。而在肋拱之上是一组由大及小的复合拱。与用排架和木模板做支撑、混凝土倒制出来的肋拱不同,叠加在肋拱上的复合拱是预制件,在修造好肋拱后 一个个镶上去的,这种连拱加复合拱的独特设计增强了跨拱的稳定性,同时大大节省了建筑材料,也使渡槽更具观赏性。笔者顺着渡槽的走势望去,一个个大跨度的连拱似长虹卧波,此起彼伏,舒展大气;而连拱上并列有序的复合拱则如一排排阵形整齐的雁阵,展翅齐飞,错落有致。笔者又拾级而上,登上渡槽。渡槽上每隔2米有一根拉杆,拉杆将槽两端固牢。渡槽上两边还有人行道,可供两个并排行走。刚下过暴雨,槽内水流湍急,直往下游冲去。站在拉杆上,脚下水流奔腾而去,确有“逝者如斯”的感受。 长岗坡渡槽全长5200米,槽宽6米、槽高2.2米,两边设有行人道,为连拱结构,有133个墩,132个跨拱,拱的最大跨度为52米,最高高度为37米,流量可达25立方米/秒。 自从修建了长岗坡渡槽,罗定解决了缺水的大难题,金银河水库枢纽工程的实际灌溉面积达到了5.98万亩,惠及4个镇,解决了30多个村十几万人的灌溉问题。这一广东水利工程的大手笔,有“北看红旗渠。南看长岗坡”之称。它以巨龙般的身躯,把上游的泷江河、太平河水引入金银河水库,罗定盆地从此变成了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为罗定市连续摘取“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立下了汗马功劳。 随着金银湖饮水工程的竣工,除了灌溉和发电,长岗坡渡槽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源源不断地为城区居民提供干净的“放心水”。“去年罗定完成了供水工程,现在金银湖水库除了发电和灌溉,也用于城区30万人的饮用。如果没有长岗坡渡槽的供水,5万多亩农田灌溉都不够用,更别提发电和饮水了。”而今,得益于长岗坡渡槽的水源供应,金银湖水库全年可提供3600多万立方米的饮用水。 与其他作为遗址抑或废弃的渡槽相比,长岗坡渡槽可谓正值青春期。它比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罗马古渡槽少32孔,但古罗马渡槽现仅保留728米,而5200米长的长岗坡渡槽却充满活力地发挥着它的功能。 惊叹中外罗定水利建设的显著成就,吸引了新疆、四川、安徽、福建等18个省的代表,还有港澳同胞和尼泊尔、孟加拉等国贵宾参观考察。尼泊尔贵宾参观后竖起大拇指:“中国人真有本领!” 罗定人民的开荒精神及水利建设成就获得了上级的充分肯定,1979年12月16日,水电部副部长李伯宁到罗定视察了长岗坡渡槽建设,即席赋诗一首:罗定儿女多英雄,壮志引太济金银;十里彩虹跨长岗,疑是银河落罗平。1970年,广东电视台专门为罗定摄制了电视纪录片《罗定山河起宏图》,这也是广东电视台建台后的第一部在全省发行的电视纪录片。 讲述罗定水利建设的《罗定山河换新装》编上了上世纪70年代的小学课本。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