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薛浩伟
释义

生平经历

一级演员,余派老生薛浩伟,1927年生于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其父薛长发,京剧艺人;祖父薛宝善,先学梆子,随着京剧之兴起而改唱二黄;曾祖薛固久,艺名“十二红”,乃响当当之一代名优,以“秦腔老生之高手”而被载入《中国音乐舞蹈戏曲名人词典》。薛自幼随父学艺,四、五岁起,便天天跟着上戏园子,接受京剧艺术熏陶,时而登台客串《三娘教子》、《汾河湾》中娃娃生。十岁拜张凤祥,学得《天水关》、《鱼肠剑》、《文昭关》、《取成都》等十数出汪派戏,两年后于北京搭班效力。为生活计,十六岁时便辞别父母,孤身南下闯江湖,立足江浙多年。建国后,他广投名师,力求精进。1953年于上海拜陈秀华学谭派戏;同年秋,在赴朝慰问期间,经李多奎引荐,向谭富英行“战地拜师”礼;1954年于北京,又向名琴师杨宝忠请益,深得其《击鼓骂曹》中鼓套子演奏之法;同年在中南海慰问解放军演出期间,又有幸问艺于马连良;1956年春,著名琴师王瑞芝从香港返沪,经梅兰芳密友李释戡先生引荐,再拜王瑞芝学余派艺术。

投师深造之同时,薛未曾脱离舞台。建国之初,先于苏沪一带演出,1951年秋任北京革新京剧团团长,率团去呼和浩特演出。继而,他奔石家庄,闯上海滩,去南昌,下汉口,巡回演出于大江南北。1957年,首次赴皖于合肥、六安搭班。1958年演于扬州,被留任为该地区京剧团团长,翌年,该团并入江苏省京剧院,他又被委任为京剧院二团团长。1962年初,他携带家小,来到安徽省京剧团,从此,便扎根于京剧故乡之地。1989年退休后,一面致力于京剧学术研究,一面投身于普及京剧的教学活动之中。

艺术成就

京剧艺术博大精深。薛浩伟在他60余载的艺术生涯中,由于博学而多才,广蓄而多发,业绩卓著,硕果累累,是位集演、编、导于一身的京剧艺术家。建国前夕,20岁的他便以“北京老生”而名噪江南。1951年他参加上海春节文艺竞赛演出获优秀奖;1953年他被入选到名流荟萃的第三届赴朝慰问团;翌年又被选进全国人民慰问解放军华北区代表团,连续三进中南海为中央领导和解放军演出;同年,他与言慧珠合作演出的《梁祝》,由中国唱片公司灌制唱片发行海内外。他的舞台艺术成就当首推他的余派艺术,其拿手的余派剧目有《四郎探母》、《清官册》、《辕门斩子》、《大探二》、《红鬓烈马》、《定军山》、《战太平》、《碰碑》、《洪羊洞》、《搜孤救孤》、《捉放曹》、《失空斩》、《奇冤报》、《打棍出箱》、《珠廉寨》、《八大锤》、《御碑亭》等数十出;他整理改编、自导自演的剧目有《李白》、《白居易》、《东方朔》、《吴越春秋》、《三戏白牡丹》等。1979年他主演了《满江红》,获省戏曲调演演员一等奖;粉碎“四人帮”后,他编演了揭露“四人帮”罪行的《青云梦》,受到省委领导的高度赞扬;1983年,与他人合作编创的《闯王会献忠》,又获剧本创作奖。由于他的艺术成就与贡献突出,1981年后,他相继被选为政协安徽省委委员、民盟安徽省委常委。退休后,他将自己几十年积累的舞台经验,精心整理,写就了《京剧功与法》一书。继而,又致力于京剧起源的学术研究。自1991年起,他先在程长庚学术研讨会上发表了《徽班起自安庆》的论文(收入《程长庚研究文丛》一),其后,又相继在《中国京剧》、《戏剧电影报》、《安徽日报》、《京剧之友》报等刊物上,连篇累牍地发表了《徽班不是徽州班》、《徽班·徽音·徽伶》、《潜山潜水·泽及梨园》、《何谓徽州徽剧》、《秦声楚歌皮黄一体》、《[南梆子]的兴衰盛败》、《[高拨子]的原起与形成》等数篇学术论文。这些论文,不但是薛浩伟自身艺术成就的体现,同时,对于中国京剧史的研究,也是一份很有价值的贡献。

天赋勤奋

一个有成就的艺术家的成因,一般地说,半由天赋半由勤。薛浩伟当然也不例外。论天赋:他生来有副好嗓子,五音纯正,且高音堂亮,低音宽厚,音色甜润;身材修长匀称,扮相清秀,舞台形象可人;更兼天资聪颖,反应敏锐,能集众位名师的艺术精华于一身。论勤奋:他幼小学戏之初,不论寒暑,天不亮就随其父去窑台练功喊嗓子,使他这个未进科班的孩子也具备相当的基本功;十六岁后南下闯江湖,他跑过“廉外”,搭过“堂鸣”,串过茶馆,甚至撂过地摊。恶劣的环境,艰苦的岁月,磨练了他学艺的坚强意志。他节衣缩食买书看,花钱向老艺人求教,研习四功五法,丰富自己艺术内涵。舞台上,他不仅演自己本行应功戏,还经常串演生行以外的戏,诸如《钓鱼龟》的老旦康氏,《打鸾驾》的花脸包公,《法门寺》的丑角贾桂。单就《黄鹤楼》一剧而言,剧中刘备、赵云、周瑜、张飞诸行角色尽皆胜任。为此年复一年,使他通达南北戏路,极大地丰富了征服观众的艺术手段。建国后,他遍访名师以求实学:投陈秀华时,上午学唱,下午练把子,晚上去戏园子看名家演出。学戏之中,他备有一本子,把所学、所看、所悟的东西记下来。那时,他一不识简谱,二不懂工尺,更无现代导演知识,所谓“记”,只是在本子上画各种各样用以表示唱腔行进和舞台动作变幻的符号而已。这本子,是除他自己以外,可谓是谁也看不懂的“天书”。为此一年多,所学颇丰。1992年,有位老戏迷在《戏剧电影报》上撰文,回忆建国初期看薛的演出。文章说:“薛浩伟工老生,当时是言慧珠的丈夫,他的《打金枝》、《除三害》、《失空斩》我都看过,嗓音清亮,颇具余谭风范。”可见薛从陈秀华学有所成。跟杨宝忠学鼓套子时,他随身带副铁鼓签,一有闲暇,抄起就练,半年下来,再操起木质的堂鼓签来,便觉双手运用自如,能把杨先生之所教,恰到好处地体现出来。不久后在天津演出该剧时,唱的是余派的腔,用的杨先生所传的鼓套子,一曲奏罢,掌声四起。拜王瑞芝,他如鱼得水,更加发奋用功,有段经历,便至今不忘:1956年夏在中国大戏院与王玉蓉合作演出《四郎探母》,时逢高温天气,连演四十余场,场场满座。那期间,早起练功、打把子、学戏;下午王先生操琴为其溜嗓子;晚上演出,由先生为其伴奏;完戏后先生帮他一起总结。为此一天四功,天天如是,勤艺之苦,可见一斑。也正是由于薛浩伟的勤奋好学,王瑞芝才将其满腹技艺倾囊而授之。几十年来,薛浩伟孜孜不倦地勤于敬业。从无懈怠,以至退休后,成为一名受人敬重的京剧学者。

婚姻家庭

1955年与言慧珠认识。言慧珠要请个二台老生,名演员都要价很高,我年纪轻,资历浅,薪水低,她看了薛浩伟的戏。她花钱请老师请琴师。1955年后,言慧珠在上海受了冲击,薛浩伟从北京去看她,怕她轻生,从此正式在一起,结婚后,第二年生下儿子言清卿。由于种种原因,于1960年办理了离婚手续。

第二人妻子是江苏京剧团的同事结婚,生有三子。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23:4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