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小儿按摩
释义

小儿按摩简介

儿科推拿按摩——呼吸系统疾病治疗

一、感冒

感冒俗称伤风,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气候变化多端,冷热交替的秋冬之交和冬春之交发病率最高。小儿脏腑娇嫩,得病之后,容易出现夹痰、夹滞、夹惊以及化热变喘等兼症,这是小儿感冒的特点,临床上应予注意。 小儿常见的一些传染性疾病在早期,也可表现为感冒症状,必须提高警惕,加以注意以免延误治疗。 (病因病理)本病的发生与气候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通常在气温低下,或突然变冷时最易发病。外感风寒是感冒的主要原因。小儿形气未充,肌腠疏薄,表卫不固,抗病能力差,一旦外界气候突然变化,冷热失常时,易被外邪所侵而致病。 外邪侵袭首先犯肺,肺主呼吸,系喉,开窍于鼻,外合皮毛。风邪自口鼻、皮毛而入,客于肺卫,导致表卫调节失司,肺气失宣而出现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咳嗽等症,肺失清肃,津液凝聚成痰,痰阻气道,导致肺闭痰喘。 小儿脾常不足,感受风邪之后,会影响脾胃运化的功能,造成乳食积滞呕吐、腹泻。 邪热不退,扰乱神明,引动肝风出现烦躁不安、抽搐等症。 (临床表现)小儿感冒,根据临床症状的表现,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型。 1、风寒感冒 发热、怕冷、无汗、鼻塞、流清涕、喷嚏、头身疼痛、喉痒、咳嗽、痰清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淡红。 2、风热感冒 高热、微恶寒、汗少、喷嚏、鼻塞、流黄涕、头痛、面赤、咽红、咳嗽痰黄、舌尖稍红、苔薄白或黄白相兼、脉浮数、指纹红紫。 (治疗) 治则 清热解表,发散外邪。 处方 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清肺经,清河水。风寒者加推三关、掐揉二扇门,拿风池;风热者加推脊。 方义 清肺经,清河水宣肺清热;推天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疏风解表,发散外邪;风寒者加推三关、掐揉二扇门、拿风池祛散风邪,发汗解表;风热者加推脊,多推清河水以清热解表。 若兼咳嗽,痰鸣气喘者加推揉膻中、揉肺俞、揉丰隆、运内八卦;兼见脘腹胀满,不思乳食,嗳酸呕吐者加揉中脘,推揉板门、分推腹阴阳,推天柱;兼见烦躁不安,睡卧不宁者加清肺经,掐揉鱼际交,掐揉五指节。

二、咳嗽

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实际上咳不尽无嗽,嗽亦不尽无咳,故一般统称之为咳嗽。 咳嗽是小儿疾病常见的一个症状,一年四季皆可发病,而冬春季节尤为多见。咳嗽的成因不一,种类亦多,外邪侵袭肺脏可引起咳嗽,其它肺腑有病累及于肺,也可发生咳嗽。因此在临诊时必须全面检查,仔细分析正确诊治。临床上一般将咳嗽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小儿以外感咳嗽多见。 (病因病理) 1、外感咳嗽 本病的发生多因人体卫外功能不固,在寒冷季节或气候突变时,风寒等外邪侵袭而致。 肺主气,为五脏之华盖,上系咽喉,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司呼吸,为人体气体出入治节的主要器官。肺为娇脏,风为百病之长,人体一旦遭受外邪侵袭,或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受,必首先犯肺。肺气壅遏不宣,清肃之令失常,影响到肺气之肃降,上逆则致咳嗽。 2、内伤咳嗽 本病多由外感,咳嗽久治未愈或失治转变而成;或肺脏虚弱,或脾肾有病累及肺脏所致。久咳伤阴,肺失濡润,则肺气上逆而咳嗽少痰;肺气不足则气短而咳。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若肺气化不足,影响于脾,则脾失健运而水液不能化生精微,反而生湿聚为痰浊。湿痰积于肺,影响气机出入,逐为咳嗽。寒久伤肾,肾虚则不能纳气,而影响津液之输化,肺气之升降。人体的气化功能失常,则水气不能循常而积为患,上逆犯肺,可见喘促气短,咳声无力。 (临床表现) 1、外感咳嗽 (1)风寒咳嗽 初起咳嗽无痰或少痰,鼻塞流清涕,头身疼痛,恶寒不发热或有微热,无汗,苔薄白,脉浮缓或浮紧,指纹淡红。 (2)风热咳嗽 咳嗽,痰黄稠,咯痰不爽,发热恶风,汗出,口渴唇燥,流黄涕,咽燥干痛或痒,便秘,小便黄,舌红苔黄,脉数,指纹鲜红。 2、内伤咳嗽 (1)阳虚咳嗽 咳声不扬,痰稀色白,便溏,面色咣白,易出汗,神疲乏力,畏寒肢冷,食欲不振,动则气急,苔薄白,舌淡红,脉缓无力。 (2)阴虚咳嗽 干咳无痰或少痰,吐痰胶粘,咽喉干痛,大便干燥,甚则口苦,低热或不发热,舌红无苔,脉多弦细或细数。 (治疗) 1、外感咳嗽 治则 疏分解表、宣肺止咳。 处方 推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清肺经,运内八卦,推揉膻中,揉乳旁,揉肺俞,分推肩胛骨。 方义 推天门,推坎宫,揉太阳疏风解表;推揉膻中,运内八卦宽胸理气,化痰止咳;清肺经,揉乳旁,揉肺俞,分推肩胛骨宣肺化痰止咳。 若风寒者加推三关,掐揉二扇门;风热者加清天河水;痰多喘咳,有干、湿性罗音加推小横纹揉掌小横纹。 2、内伤咳嗽 治则 健脾养肺,止咳化痰。 处方 补脾经、补肺经、运内八卦、推揉膻中,运内八卦宽胸理气,化痰止咳;揉乳旁,揉肺俞宣肺止咳;揉中脘,按揉足三里健脾胃助运化。 久咳体虚喘促加补肾经,推三关、捏脊;阴虚咳嗽加揉二马;咳痰不利加揉丰隆、天突。

三、支气管哮喘

哮喘是小儿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临床上常以阵发性呼吸困难,呼气延长,喉间有哮鸣声,严重时张口抬肩,难以平卧为特征。多见于春秋季节。气候突变,寒温失宜,饮食不当等为本病诱发因素。古人认为哮与喘不同,《医学正传》说:“喘促喉间如水鸣声者谓之哮,气促而连续不能以息者谓之喘”。但在临床上哮必兼喘,故一般通称为哮喘。小儿哮喘多指支气管哮喘。 (病因病理)小儿哮喘病的形成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证治汇补》说:“内因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喘病”。 1、内因 本病的发生与肺、脾、肾三脏不足有关。肺虚表卫不固,痰邪内状;脾虚运化失职,不能行其津液,积湿生痰,上贮于肺;肾虚不能纳气,则气短而喘。 2、外因 气候转变,寒温失调,外邪侵袭肺脏,肃降失常,肺气壅塞,呼吸不利,气逆而喘。 哮喘是由于外来因素作用于内在因素而发病。素有特异体质的小儿,对某些刺激特别敏感,如外感风寒或饮食不当,过食生冷或咸酸食物等,常可导致现出发作。反复发作则可导致肺气耗散,病程日久肺虚及肾,出现肾阳虚亏的症候。

哮喘有寒、热及寒喘兼阳虚之分。《景岳全书》载有:“喘有夙根,遇寒即发,或遇劳即发者,亦名哮喘”。外感风寒,寒伏肺俞而聚液生痰,或素体阳虚,气不化津而致寒痰内伏发为哮喘。素体阴虚,痰热郁肺,或寒痰久伏化热则发为喘。哮喘反复发作,肺气耗散,肾阳虚亏,气不摄纳为寒喘兼阳虚。

(临床表现)

哮喘主要症候

为呼吸急促,咳嗽气逆,喉间哮鸣有声,呼吸困难,呼气延长,平卧困难,咳痰不出,甚则张口抬肩,面白唇青,神倦肢冷,头汗涔涔。

1、寒喘

咳嗽喘促,喉间有痰鸣声,吐痰清稀,色白多沫,形寒无汗,面色苍白或青紫,四肢不温,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小便清长,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数或浮滑,指纹淡。

2、热喘

咳嗽气喘,呼吸憋气,不能平卧,喉间痰鸣,痰稠色黄,发热面红,胸膈满闷,烦躁不安,渴喜冷饮,小便黄赤,大便燥秘,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脉浮数,指纹深红。

3、寒喘兼阳虚

除上述寒喘的症状外,兼面青唇紫,口不渴,倦怠乏力,食少纳呆,头汗涔涔,张口抬肩,端坐喘息,四肢欠温,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脉濡而无力,指纹淡白。

(治疗)

治则 降气平喘、化痰。

处方 清肺经,推揉膻中,揉天突,搓摩胁肋,揉肺俞,运内八卦。

方义 揉天突,搓摩胁肋降气引痰,推揉膻中,运内八卦,揉肺俞,清肺经宽胸宣肺,降气平喘化痰。

热喘加清天河水;寒喘加推三关,揉外劳;久病体虚、阳气不足、肾不纳气者加推三关,补脾经,补肾经,揉丹田,清肺经改为补肺经。

小儿按摩作用

小儿推拿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推拿手法为主要手段以预防儿科疾病及其和保健为目的的方法称之为小儿按摩法属中医外治法的范畴。它无毒副作用、无痛苦、效果好、费用低。对新生的 疾病、小儿内、外、伤科、神经科及局部感染等疾病均可采用按摩手法治疗。

小儿推拿适应对象:出生至十四周岁以下的儿童。

小儿推拿主要以下疾病:

呼吸系统:感冒咳嗽、发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鼻炎、鼻窦炎、鼻出血、扁桃体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扁桃体炎等。

消化系统:疳积(积滞、奶痨、奶积、食积)、肠炎、舌炎、吐奶、溢乳、打嗝、鹅口疮、口腔炎、厌食、呕吐、腹泻、便泌、肠痉挛、流涎(流口水)、腹痛、腹胀等。

其它类:磨牙、遗尿、尿频、夜惊、惊吓、斜颈、脑瘫、面瘫、多动综合症、哭闹、疝气、脐疝、湿疹、荨麻疹、风疹、脊柱侧弯、生长发育迟缓、睡眠不好等。

保健类:益智、助长、增强免疫功能。

内容简介

《小儿推拿》为中医临床推拿丛书之三《小儿推拿》。《小儿推拿》阐述了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和小儿推拿的应用基础等基本知识,并针对小儿推拿的学科特点,在详细介绍小儿推拿特定用穴及小儿推拿手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各种小儿常见疾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和推拿治疗方法以及小儿常用推拿保健方法。各章节本着专业与实用兼顾的原则,图文并茂,在小儿推拿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突出了小儿推拿疾病防治与日常小儿推拿保健的重点,增强了书的实用性与可读性,是从事小儿推拿临床工作者理想的学习与参考书,对广大小儿推拿及家庭儿童推拿保健爱好者也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小儿推拿》

编辑推荐

《小儿推拿》由曲生健编写的。

《小儿推拿》新版

作 者: 赵鉴秋 著

出 版 社: 青岛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0-1

引开 本: 16开

印 次: 5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43607323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医学 >> 中医学 >> 针灸 推拿

定价:¥25.00

内容简介

小儿推拿三字经派起源于山东,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是当今山东省小儿推拿三大学派之一。其医疗特点是取穴少,用独穴,推时长,手法简,疗效高,在国内颇有影响。

清光绪年间,山东牟平人徐谦光著《推拿三字经》,创立推拿三字经学派,通治成人、小儿之疾。李德修(1893~1972)继承了徐谦光三字经学派的精华,并在此基础上,潜心研究小儿推拿,用推拿技法救治病儿无数,是小儿推拿三字经派的奠基人。本书作者赵镒秋,1964年起与李德修先生同在儿科工作,拜其为师,得到李老的真传亲授,每日在李老的指导下临床操作为患儿治病,对其推拿手法及其临床经验进行了全面的继承和发扬,其医德、医术享誉社会。李老谢世后,赵镒秋将李老宝贵经验和个人临床体会整理著成《幼科推拿三字经派求真》一书,于1992年由青岛出版社出版。该书特点:经验之谈,实用性强;继承创新,防治并重;医生参考,家长能用。

在本书再版之际,为更准确地表达该书的特点,利于三字经派小儿推拿疗法的普及,征得作者同意后,将书名改为《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宝典》。

作者简介

赵鉴秋,女,1939年生,当代著名小儿推拿专家,三字经派小儿推拿传承人之一。1960年师从山东省儿科名医鹿瑞芝,1964年又师从小儿推拿名医李德修,专攻小儿推拿。曾任青岛市中医医院儿科主任、中国中医药学会儿科学会理事、中国传统医学手法研究会山东分会理事、山东省中医药学会儿科委员会委员等职。1992年被选拔为青岛市卫生局专业技术优秀人才。其医学成就收录入《中国名医列传》、《当代世界传统医学杰出人物》等书中。代表作有《幼科推拿三字经派求真》、《幼科条辨》、《实用中医儿科学》等7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赵鉴秋教授从医5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运用推拿、针灸配合中药辨证施治,治疗小儿急重病、疑难病、如惊风、咳喘、腹泻、厌食、急性热病、肠套叠、肾炎、面瘫、儿童多动症、脑炎后遗症等有显著疗效。临床以诊断准确,手法精炼,取穴少,疗效高而享誉社会。

目录

壹 小儿推拿三字经派的形成及特点

形成与发展

基本特点

贰 小儿推拿基础知识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小儿疾病诊法、治疗特点

小儿推拿的速度和时间

小儿推拿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小儿推拿的注意事项

叁 小儿推拿手法和常用穴位

手法

常用穴位

肆 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治疗

感冒

发热

支气管炎

肺炎

哮喘

百日咳

麻疹

风疹

水痘

流行性腮腺炎

腹泻

呕吐

便秘

厌食

疳积

佝偻病

腹痛

痢疾

口疮、鹅口疮

惊风

脑发育不全、脑炎后遗症

小儿惊证

脱肛

疝气

鞘膜积液

遗尿

肠套叠

小儿麻痹症

目赤痛

肌性斜颈

夜啼

吐舌、弄舌

新生儿不乳

新生儿吐乳

新生儿黄疸

伍 小儿保健推拿法

陆 小儿脏腑点穴法

柒 《推拿三字经》浅释

参考资料

附 记岛城儿科名医赵鉴小儿推拿网站

相关网站

小儿推拿网

小儿推拿网是上海康尧养身草堂投资建立,以小儿推拿知识、小儿推拿视频、小儿推拿相关问答为主的资讯型婴儿保健网站。

小儿按摩网

小儿按摩网来自北京,它提供有偿资讯服务的小儿按摩网站,主要提供小儿按摩视频教学服务。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4 23:5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