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西平王
释义

简介

西平王,党项族建立西夏政权之前其首领的称号。

唐僖宗时,党项部首领拓跋思恭因平黄巢起义有功被朝廷封为夏州节度使,一度收复长安,被赐姓李,封夏国公。从此拓跋思恭及其李姓后代成为当地的割据势力,其势力范围以夏州为中心,包括夏、绥、宥、银四州(即今鄂尔多斯南部地区)。

夏州地区非常富饶,以鄂尔多斯地斤泽地区为核心的肥美牧场,以七里平为代表的农业区为党项族提供了大量的牛羊粮草,同时鄂尔多斯此时还盛产当时可当货币使用的上好青盐,每年产量可达15000斛左右,因此夏州党项羌可以说是有兵有马有粮有钱,天时地利人和均占,势力逐步膨胀起来。但五代十国时期,不管中原是何人当政,李氏(拓跋氏)皆“俯首称臣”,换来该地的统治地位和大量的赏赐。

后周显德时,党项族首领李彝殷被加官至守太傅、兼中书令,封西平王

发展

宋朝初建,李彝殷附宋,并助兵对北汉作战。宋朝亦对夏州李氏政权羁縻统治。北宋乾德五年(967年)秋,李彝殷(为避宋宣祖赵弘殷讳,李彝殷改名李彝兴)卒,太祖废朝三日,赠他为太师,追封夏王

公元982年,在宋朝压力下,掌管夏州政权的李继捧率族人首领270余、民户5万余帐投附宋朝,北宋派兵占领了夏、银、绥、宥等4州。李继捧的族弟李继迁反对附宋,他率部奔往夏州东北的地斤泽(今内蒙古伊克昭盟鄂托克旗),联络党项其他部落,建立武装,抗宋自立,聚集部兵逾万。李继迁派张浦带着重金到辽国,向辽圣宗表示愿意归附,取得了辽的支持,于997(北宋至道三年,辽统和十五年)四月,被辽主封为西平王

宋真宗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李继迁率诸部落攻陷宋朝重镇灵州,继迁以其祖先封爵西平王,而他本人又受辽册封为西平王,便改灵州名为西平府。在占领灵州后,继迁继续兴兵西进,先后攻占了吐蕃控制的西凉府(今甘肃武威),后吐蕃反击,继迁大败,逃回后死于灵州境内,其子李德明继位。

此时宋、辽签订了澶渊之盟。党项恐北宋无北顾之忧而尽全力西攻,急遣使至北宋求和附宋,北宋也想与党项缓和矛盾,双方于公元1006年十月签订“景德和约”。北宋封李德明为特进检校太尉、兼侍中,夏州刺史,充定难节度使,夏、银、绥、宥、静等州管内观察处置押蕃落等使,上柱国,封西平王。并赐银万两、绢万匹、钱三万贯、茶二万斤。李德明本人还享受朝廷按内地同级官员标准发给他奉禄。以后夏对宋进贡频繁,宋对德明也经常有所封赏,赐给大量财物,并开放榷场(即贸易市场)。

1019年,李德明选定怀远镇(今宁夏银川)为都城,并改名兴州。他对外仍向宋、辽称臣,对内则完全是帝王气派,所乘坐的辇舆仪仗,俨然与宋朝皇帝相仿。

元昊称帝

公元1031年李德明死,其子李元昊继位西平王后,开始积极准备脱宋自立。他首先弃废唐宋分赐李赵之姓,自称嵬名氏。第二年以避父讳为名改北宋明道年号为显道,开始了西夏自己的年号。在接待宋朝使臣时,不以臣礼事宋,对宋仁宗封赐的诏书,遥立不跪拜。在其后几年内他建宫殿,立文武班,规定官民服侍,定兵制,立军名,创造自己的民族文字(西夏文),并颁布秃发令。并派大军攻取吐蕃的瓜州、沙州(今甘肃敦煌)、肃州(今甘肃酒泉、嘉峪关一带)三个战略要地。这样,元昊已拥有夏、银、绥、宥、静、灵、会、胜、甘(今甘肃张掖)、凉(今甘肃武威)、瓜、沙、肃十数州之地,即今日的宁夏全部,甘肃大部,陕西北部、青海东部以及内蒙古部分地区。

党项族在几代“西平王”的带领下由小到大,由弱变强,逐渐兴盛起来。公元1038年(北宋景祐五年)十月十一日,元昊称帝,改元天授礼法延祚,建国号大夏,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因地在中原之西,故中原文献称其为西夏。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0: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