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五代十国鎏金“天策府宝” |
释义 |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鎏金“天策府宝”是五代十国时期马殷于梁乾化元年(公元911年)所铸。现存“天策府宝”铜钱流传极少,鎏金者更是凤毛麟角,实物仅见三枚,都藏于上博。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天策府宝母钱与楚马殷(图)五代十国鎏金“天策府宝 中国古代钱币之一。 “天策府宝”大钱,内外廓齐整,币文真书,旋读,背面无文,五代十国时楚王马殷所铸,时在乾化元年(911年)。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 五代十国时期,由于缺铜,各割据政权较少铸造铜钱,民间仍是沿用唐开元旧钱。马殷建立的楚,都于潭州(即今湖南 长沙),历六王,分别是马殷、马希声、马希乾、马希广、马希善、马希崇,存在了五十五年(896~951年)马殷受梁太祖封为天策上将军,建天策府。天策府宝有铜、铁,生精(银)三种,铜者有背龙及鎏金等稀见品。据《十国纪年》载,早在南唐(937~975年)之前,马殷已铸铅、铁钱,行用于城内,而城外则用铜钱,而且铅铁等劣钱的铸量不小。右图是生精(华光普钱谱)?或者是银钱。40毫米直径,20克。出自甘肃省。 形成原因铜铸天策府宝为泉界大名誉品之一。存世40余枚中,5枚鎏金、1枚鎏银、1枚背有龙凤者,其余为子钱和母钱。多数子钱直径约3.8厘米,重33克(图1)。而其中较少见的母钱到底什么样? 要认清此钱,首先要了解我国传统铸造工艺三大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春秋战国以后使用的平板范竖式浇铸法;第二阶段为西汉以后使用的叠铸法;第三阶段为隋唐以后使用的母钱翻砂法。天策钱铸行于唐以后五代十国(907年至960年)时期,故一定有母钱。 组成母钱即钱模,分雕母和铸母。雕母有木、牙、铅、铜四种质地。木、牙雕母直接呈请皇帝选审;铜、铅雕母也叫“祖钱”,用于翻砂做铸母。铸母有铜铅两种,再次翻砂即可铸成子钱。铜铸母小于雕母却大于子钱,文字粗于雕母却细于子钱。按重量区分,一般重于子钱。图2所示的母钱,此钱符合铸母要求且有典型时代特征。实测直径4.28厘米,重44克。其铜质精良,铸工精湛,色泽青中泛白,细密且光洁。钱文楷中含隶,刚劲有力,刀痕可辨。此钱字口挺拔,地章平整,面背外廓圆而深,经挫磨修整的面穿高、平、方、深,背穿则杀其四角,挫痕清晰,方中见圆。比较图1,子、母分明,图2必是母钱无疑。但也有缺陷,说明什么? 其实,这种迹象符合母钱最后流程一般规律。官炉母钱铸完一定量子钱后,都要将其毁坏,目的只有一个即防伪。再看图2,穿裂、钱体变形,宝字王部无间隙。即便有人再次翻铸子钱,一定有差异,时官府必然追究,依法行事,以达到垄断钱币的专有权,稳定通货市场的目的。此外,笔者还见过宋、清母钱,宋母穿裂,面凹背凸;清母面轮上部被砸一坑,钱体变形,都可旁证母钱被毁的一般规律。然天策母钱外廓的花轮又做何解释?其实,花轮钱是西汉末以后剪廓、磨边等钱的变种,都是当事人取铜它用的结果。这种行为有缺铜或通货膨胀等外因,也有人们利益驱动之内因。直至近代,类如剪廓、磨边、刻花轮的钱比比皆是。故图2母钱的花轮为后世特有者谋利所致,楚马殷为何要铸天策府宝?其货币政策是什么?有何特殊之处呢? 铸天策府宝马殷(852年至930年),河南人,少为木匠,应募从军。以其才智和勇猛,在潭州、浏阳、朗口(常德)等战役中屡屡建功,曾被唐任为潭州(长沙)刺史,武安军节度使。不久,后梁灭唐,被封为武穆王,字霸图,号天策上将军,开天策府,都长沙,辖湖南八州及广西东部地区,始建楚国。据《十国纪年》载“时城中(辖区内)行铅铁钱,城外(辖区外)特用铜钱。”之后,又沿用唐乾封泉宝、乾元重宝钱名自铸之,三类钱铜铁并用,行使于当时社会。 由于楚缺铜,马殷在货币政策上扬长避短,内行铁钱不外流,并采取一系例补充措施,以商立国。如它国横征暴税,楚则不敛税,鼓励百姓种茶植桑引栽棉,使“旷士尽辟”,茶遍山野,布密厚暖,机杼大盛,丹砂委积如丘陵,要道或集市茶邸林立,以致“财货丰殖”。《资治通鉴·后晋纪》疏:马殷“既得湖南,不征商旅,由是四方商旅辐辏……商旅出境,无所用之(铁钱),皆易它货而去,故能以境内所余之物易天下百货,(楚)国以富饶。”马殷的货币政策在当时是成功的,在历史上也是少有的。特别之处有四:一是以铜钱对内赏功,对外大额交易,铜少则用在刀刃上。二是纪念建府,府邸为钱,扬名天下。天策钱是秦以后首铸的面文纪地钱。三是堪称楷书入钱之鼻祖。对宋钱书法全盛期的到来,有推波逐流之功。四是此钱在经济上铜铁两用,在书法上唐、楚兼顾,对南唐首创对钱,无疑起到过渡中的启蒙作用。故天策府宝为藏家所爱,其母钱更显弥足珍贵。 相关影响五代十国时期,由于缺铜,各割据政权较少铸造铜钱,民间仍是沿用唐开元旧钱。马殷建立的楚,都于潭州(即今湖南 长沙),历六王,分别是马殷、马希声、马希乾、马希广、马希善、马希崇,存在了五十五年(896~951年)马殷受梁太祖封为天策上将军,建天策府。天策府宝有铜、铁,生精(银)三种,铜者有背龙及鎏金等稀见品。据《十国纪年》载,早在南唐(937~975年)之前,马殷已铸铅、铁钱,行用于城内,而城外则用铜钱,而且铅铁等劣钱的铸量不小。右图是生精(华光普钱谱)?或者是银钱。40毫米直径,20克。出自甘肃省。 另外马殷还听从高郁献策,铸“乾封泉宝”大钱,有铜、铁两种,背面有天、策、天府、天策、策府等字,而且铜钱较少,币文多为隶书。“乾元重宝”大钱,隶书,有大、小数品,穿孔较宽,存世极罕。楚的铅铁钱究竟为何钱呢?考古工作者在1959年对300余座十国的楚的墓葬进行了清理,这些基大都是在解放以后长沙附近发掘的,其中近半数墓中出土了铁质的天策府宝,有很多小的铜开元钱,铅钱中有模糊不清的“开元通宝”字样,胎薄如纸,甚至还有一些没有文字的钱币。由此看来,长沙城内流通的铅铁钱大部分应为滥铸的“开元通宝”,当然不排除少量的“天策府宝”、“乾封泉宝”之所以不在城外流通,是因为这些劣质钱不能为外地所接受,这种情况也并非楚一地如此,总之其货币流通状况比五代时还有所不如。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