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卫国社区
释义

卫国社区隶属屏边县玉屏镇,到玉屏镇道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东邻玉屏社区,南邻大围山社区,西邻半坡村委会,北邻新荣村委会。现有农户55户,有乡村人口192人,其中农业人口80人,劳动力67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67人。

中文名称:卫国社区

别名:村庄

所属地区:中国西南

面积:2.03平方公里

人口:2493人

气候条件:年平均气温16.3℃

村情概况

全村国土面积2.03平方公里,海拔1330米,年平均气温16.3℃,年降水量1400毫米,适合种植粮食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31.08亩,人均耕地0.39亩,林地62.4亩。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31.08亩,其中:田24.96亩,地6.12亩,人均耕地0.15亩,主要种植水稻等作物;拥有林地62.4亩;水面面积16.5亩,其中养殖面积1.5亩;其它面积2934.9亩。

基础设施

截止2010年底,该社区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无路灯。社区有农户55户。有55户通自来水、通电,有45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45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77.58%和77.58%;安装固定电话的农户数5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42户,分别占总数的86.2%和74.41%。

该村到玉屏镇道路为柏油路;进村道路为柏油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全村共拥有汽车4辆,拖拉机1辆,摩托车10辆。全村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4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3亩。

到2010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3户;装有太阳能农户6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3户。该村农户住房以砖混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56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

该社区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0.77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5.98万元,占总收入的6.4%;畜牧业收入9.98万元,占总收入的14%,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0头;渔业收入2.25万元,占总收入的1.87%;第二、三产业收入52.56万元,占总收入的77.72%。农民人均纯收入2271元,农民收入以第三产业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4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30人,占劳动力的45.69%,在省内务工60人,到省外务工80人。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第三产业。该村目前正在发展粮食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养殖产业。2010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49.72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77.72%。该村目前正在发展粮食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养殖业产业。拥有企业4个。

人口卫生

该社区共有乡村人口2493人,现有农户55户,农业人口192人,其中男性105人,女性87人,劳动力130人。该村以汉族为主,其中汉族191 人,彝族8人,苗族2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参加养老保险11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01人,参合率100%。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县医院。该村建有公厕1个,建有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无人畜混居的农户。

文化教育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玉小民小,中学生就读到屏边一中。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24人,其中小学生11人,中学生13人。

村务公开

全村村务公开项目主要有政务公开和财务公开。主要以粘贴公告、会议方式公开。

到2010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28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31.08亩。年末固定资产0.25万元;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有固定资产 0.25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会议方式公开财务。

基层组织

该村建有1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4人,少数民族党员5人,其中男党员12人、女党员2人。 该村建有团总支1个,共有团员8人。

人文地理

彝族:是居住屏边县最早的民族,称朴拉。分布新华乡菲租克一带的自称羞颇。白河乡底西、湾塘乡阿卡等村民委员会的彝族自称朴颇。这几处地区的彝族由于过去交通落后等历史原因,至今仍然保留着其美丽的传统”族服饰。彝族的主要节日活动有“火把节”、“跳掌”等。

苗族:源于贵州省、清代中期迁入屏边,自称蒙。主要分布于新现、白云、和平、湾塘、新华等乡。主要节日活动是正月间的“花山节”。在节日期间,举行爬花杆、对歌、斗牛等活动。使整个花山场人山人海,十分隆重。九十年代开始,屏边的苗族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将自己传统的手工工艺服饰制作进行改良,巧妙地融进了机械化、规模化生产,使这些美丽的苗族服饰远销省内。

新农村建设

一、分析当前形势和存在问题

在全面分析当前我镇经济、改革发展稳定形势的基础上,农村工作正处在新的发展阶段,是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阶段。面对新形势也面对着更多的困难:一是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市场竞争力不强,增产不增收;二是二三产业零星分散,质量不高,发展艰难;三是基础设施条件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四是群众意识不高,局限在农业生产解决温饱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低,致使"三农"问题在这里优为突出,农民增收难;五是农村剩余劳动力闲置,输出规模不大,创收能力太低,造成了农村新的社会负担。

二、抓住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根据当前农村工作的发展形势,制定我村当前的发展重心是: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增加、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基础设施建设来开展工作,带领人民群众走上致富路。

一是在县级和乡级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农村改革,调动和保护农民积极性,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现代化水平,稳定增加农民收入,使广大农民过上小康生活。

二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稳固推广优质农产品种植和科学发展养殖业,以发展经济林果来带动地方经济快速迈进,如发展荔枝、香蕉、桔子、林下草果等,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渠道不断拓宽。

三是增加乡村道路建设、农村水电、人畜饮水、沼气、农村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保障农村社会秩序良好、群众安居乐业。

四是巩固"两基"成果,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改变农民素质普遍偏低的现状,通过政府机关组织农村劳动力逐步向非农领域转移,实现多行业创收,从而推进城乡一体进程。

五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改善教育、卫生条件,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实现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发展重点

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主要是社区成立时间短,基础设施较薄弱。社区办公地点是临时租用,给社区各项工作的统筹和开展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其次是外来务工居住人员多,人员混杂,流动人口多,给环境卫生管理等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发展思路及发展产业: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市场为导向,打牢农业基础,大力发展养殖业,服务业和劳务输出,狠抓村容村貌和辖区亮化绿化,加强安全防范和治安管理力度,促进社区和协和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105元。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4: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