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维生素A缺乏病 |
释义 | 维生素A缺乏病目前仍是不断增加中威协人类健康,尤其是儿童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临床表现除了皮肤黏改变(如毛囊角化、角膜软化等)和影响视网膜上视紫红质更新引起夜盲外,还能在此之前出现免疫功能损伤,导致易感性上升,这种“亚连床状态维生素A五缺乏”现象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我国儿童中维生素A缺乏病的发生率已明显下降,但在边远农村地区仍有群体流行,亚临床状态缺乏现象还相当普遍。 疾病概述维生素A是维持一切上皮组织健全所必须的物质,其中以眼、呼吸道、消化组,尿道及生殖系统等上皮影响最显著。维生素A缺乏时,上皮干燥,增生及解化。维生素A促进生长发育,当它缺乏时生殖功能衰退,骨骼生长不良,生长发育受阻。到目前为止,维生素A与上皮解化及生长发育的关系尚不清楚。此外,维生素A了是构成视觉细胞内感光物质的成份,维生素A缺乏时,对弱光敏感度降低,暗适应障碍,重症者产生夜盲。 疾病描述维生素A缺乏病又称蟾皮病,是一种维生素A缺乏所致的营养障碍性疾病,表现为皮肤干燥和粗糙,四肢伸侧圆锥形毛囊角化性丘疹、夜盲、角膜干燥和软化等,目前此病在国内已罕见。 症状体征眼部表现眼部的症状和体征维生素A缺乏病的早期表现。夜盲或暗光中视物不清最早出现,但往往不被重视,婴幼儿也常常不会叙述。上述暗适应力减退的现象持续数周后开始出现干眼症的变化,眼结膜和角膜干燥,失去光泽,自觉痒感,泪减少,眼部检查可见结膜近角膜边缘处干燥起皱褶,角化上皮堆积行程泡沫状白斑,称结膜干燥斑或毕脱斑,继而角膜发生干燥、浑浊、软化、自觉畏光、眼痛、常用受手揉搓眼部导致感染,严重时可发生角膜溃疡、坏死、以致引起穿孔,虹膜、晶状体脱出,导致失明。这些表现多见于小年龄儿童患消耗性感染性疾病如麻疹、疟疾等之后,多数为双侧同时发病。 皮肤表现开始时仅感皮肤干燥,易脱屑,有痒感渐至上皮角化增生,汗液减少,角化物充塞毛囊形成毛囊丘疹。检查触摸皮肤时有粗砂样感觉,以四肢伸面、肩部为多进可发展至颈、背部甚至面部,毛囊角化引起毛发干燥,失去光泽,易脱落,指趾甲变脆易折,多纹等。 生长发育障碍严重维生素A缺乏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主要是骨骼系统的生长发育。表现为长骨增长迟滞,同时齿龈发生增生和角化,影响成釉质细胞发育。临床表现为身高落后,牙齿釉质易剥落,失去光泽。由于颅骨、脊椎骨发育受组而神经系统发育照常,使两者不相称,引起脑和脊髓组织受压,导致颅内压增高和脊神经萎缩。 易发生感染性疾病在维生素A缺乏早期甚或亚临床状态缺乏时,免疫功能低下就已经可能存在,表现为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发生率增高,且易迁延不愈。 其他维生素A有促进肝脏中储存铁释放入血后的转运,使铁能正常地被红细胞摄入利用。因此维生素A缺乏时会出现贫血,其表现类似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血清铁水平降低,血清铁蛋白正常,肝脏和骨髓储存铁反而增加。维生素A缺乏能使泌尿器官的上皮发生角化脱屑,并行成一个中心病灶,钙化物一次为中心不断沉淀而形成泌尿系统的结石。 疾病病因原发性因素4岁以下儿童维生素A缺乏的发生率远高于成人,其主要原因是维A和胡萝卜素都很难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内。因此新生儿血清和肝脏维生素A水平明显低于母体。如在出生后不能得到充足的维生素A补充则极易出现维生素A缺乏病。 消化吸收影响因素维生素A为脂溶性维生素,它和胡萝卜素在小肠的消化吸收都依靠胆盐的帮助,膳食中脂肪含量与它们的吸收有密切联系。膳食中脂肪含量过低,胰腺炎或胆石症因胆汁和胰腺酶分泌减少,一些消化道疾病如急性肠炎、粥样泻等造成胃肠功能紊乱都可影响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的消化吸收。 储存利用影响因素任何影响肝脏功能的疾病都会影响维生素A体内储存量,造成维生素A缺乏。一些消化性传染病,尤其是麻疹、猩红热、肺炎和结核病都会使体内的维生素A存储消耗尽,摄入则往往因适于不振或消化功能紊乱而明显减少,两者的综合结果势必导致维生素A缺乏病发生。 医学发现维生素A缺乏引起的夜盲病,我国古代医学家早已发现,梁代医学家陶宏景、隋代医学家巢元方都对此病有详细描述,并有用牛肝来明目的记载。1930年胡传揆等首先指出蟾皮病与维生素A的关系。天然维生素A只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尤其是动物肝脏、蛋黄、奶油和鱼肝油中含量最高,它主要以酯(视黄酯)的形式存在于膳食中,一部分为游离的视黄醇、视黄醛及视黄酸,进入人体在肠内水解为醇式,后在肠粘膜细胞内与脂肪酸结合成酯,经胆汁乳化成乳糜微粒,通过淋巴或血流转运到身体各部位,而绝大部分(90%)贮存于肝脏,机体需要时再释放入血流。血浆中的维生素A以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形式而被转运,后者与含有甲状腺素的前蛋白(PA)相结合形成一种复合体,能阻止RBP由肾脏滤出。植物食品如红、黄色、绿叶蔬菜和某些水果都富含类胡萝卜素,主要为β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吸收后,一部分在肠粘膜内裂解为维生素A,一部分在肝脏和其它组织中进行转变。胆盐能乳化脂肪,加强胡萝卜素裂解酶的活性,促进胡萝卜素转变为维生素A,有利于其吸收、运转和代谢。过去维生素A量用国际单位(IU)来计算,以后以结晶视黄醇为标准采用重量单位,即1IU等于0.3μg维生素A,1μg维生素A为1视黄醇当量。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吸收率为其摄入量的1/3,而后在体内转变为维生素A的转换率又为吸入量的1/2,因而1μg的胡萝卜素相当于1/6μg的维生素A。成人每天只需1 300IU即可防止夜盲,实际上成人每日供给量应不低于4500~5000IU。维生素A摄入量不足罕见。慢性腹泻、脂肪进食不足、胆汁缺乏、肝脏疾病影响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吸收及后者转化;甲状腺机能减退,维生素A不能被完全利用;蛋白质缺乏,RBP合成相应减少,不利于将维生素A运载到血浆或组织中;重症消耗性疾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视力集中、夜间或弱光下工作的人因消耗或需要维生素A量大,这些都能导致维生素A缺乏症。 维生素A有促进生长发育、维护骨骼健康及正常嗅觉和听力作用,缺乏时儿童生长停滞、发育不良,骨骼钙化不良、甲状腺过度增生、肝内各种氨基酸不能合成蛋白质。视黄醛在眼中与视蛋白结合构成视觉细胞内感光物质的原料视紫红质,缺乏时暗适应能力降低。维生素A能降低机体对致癌物质的敏感性,阻止、延缓癌前病变发展或使其消退,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化,预防肿瘤发生。维生素A能维护上皮组织健康,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特别对眼、皮肤、呼吸道、泌尿道、生殖器官的影响最显著。 病理生理维持皮肤黏膜侧的完整性维生素A是调节糖蛋白合成的一种辅酶,对上皮细胞的细胞膜起稳定作用,维持上皮细胞的形态完整和功能健全。维生素A缺乏的初期病理改变是上皮组织干燥,继而使正常石柱四状上皮细胞转变为角状复层上皮,行程过度角化变形和腺体分泌减少。这种变化累积全身上皮组织,最早受影响的是眼结膜和角膜,表现为结膜和角膜干燥,软化甚至穿孔,以及泪腺分泌减少。皮肤改变则为毛囊角化,皮脂腺、汗腺萎缩。消化道表现为舌味蕾上皮角化,肠道黏膜分泌减少,食欲减退等。呼吸道黏膜上皮萎缩、干燥,纤毛减少,抗病能力减退。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危险性提高,且感染常迁延不愈,泌尿和生殖系统上皮细胞液有同样改变,影响其功能。 构成视觉细胞内的感光物质视网膜上对暗广敏感的杆状细胞含有感光物质视紫红质,由11—顺式黄醛与视蛋白结合而成,为暗视觉的必需物质。经光照漂白后,11—顺式视黄醇转变为全反式视黄醇,再经酶的作用重新转化为11—顺式黄醛,可在暗广下与视蛋白结合再次行程视紫红质在此过程中,除了消耗能量和酶外,还有部分视黄醛编程视黄醇被排泄,所以必须不断地补充维生素A,才能维持视紫红质的合成和整个暗光视觉过程。 促进生长发育和维护生殖功能维生素A参与细胞的RNA、DNA合成,对细胞分化组织更新有一定影响,参与软骨内成骨,缺乏时长骨行程和牙齿发育均受障碍。维生素A缺乏时还会导致男性睾丸萎缩,精子数量减少,活力下降,也可影响胎盘发育。 维持和促进免疫功能目前已经明确,维生素A对许多细胞功能活动的维持和促进作用是通过其在细胞核内的特异性受体——视黄酸受体实现的。视黄酸受体可以形成异源性二聚体或同源性而聚体与视黄酸反应元件结合从而调控耙基因的相应区域。这种对基因调控结果可以促进免疫细胞产生抗体能力,也可以促进细胞免疫功能,以及促进T淋巴细胞产生某些细胞因子。维生素A缺乏时,免疫细胞内视黄酸受体的表达相应下降,影响机体免疫功能。 诊断检查实验室检查:暗适应试验异常;中心视野生理盲点面积扩大;角膜上皮细胞学检查,见角质上皮细胞;血浆维生素A水平低于0.35μmol/L(正常0.7~1.4μmol/L)。 主要诊断依据是维生素A缺乏史、典型皮疹、眼部症状、暗适应检查和血浆维生素A测定,必要时辅以试验性治疗。 本病应与毛囊角化病和毛周围角化病鉴别。毛囊角化病有家族史,皮疹位于脂溢区,丘疹可融合成疣状斑块,组织病理有表皮内裂隙和角化不良细胞。毛周围角化病青年人多见,于上臂和股外侧有针头大毛囊角化性丘疹,不伴其它症状,冬季明显,与营养状况无关,血浆维生素A水平正常。 治疗方案轻度维生素A缺乏可因吸收不良(如肠疾病、胃切除),代谢异常(发烧)或过分丢失(肾炎)而发生,去除有关发病因素,给予富有维生素A的食物,如猪肝、鸡肝、羊肝、牛奶、蛋黄、胡萝卜、鱼卵、牛奶、豌豆苗、金针菜、苜蓿、红心甜薯、辣椒河蟹、黄鳝、菠菜、韭菜、荠菜、莴苣叶、金针菜或果类如杏、芒果和柿等。给予大剂量维生素A,每日口服20-30万国际单位,若口服吸收不良,可改肌肉注射,一般一个月左右好转,3-4个月后痊愈,使用时应注意长期大量应用维生素A可产生维生素A过多症。如有合并其他维生素缺乏,作相应补充。 重症者每日5万~8万IU,口服不吸收者可肌内注射,症状改善后应逐步减量,防止长期大量应用产生维生素A过多症。对眼部病变应作局部治疗,皮损处可外涂水杨酸软膏或尿素霜,同时应纠正和补充合并缺乏的其它维生素和营养成分。 安全提示1、宜吃:猪肝、鸡肝、羊肝、牛奶、蛋黄、胡萝卜、菠菜、韭菜、荠菜、莴苣叶、金针菜或果类杏干等; 2、本病病程较长,预后大多良好,如治疗不及时,可造成角膜穿孔。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