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推拿介质 |
释义 | 推拿介绍推拿古称按摩、按跷、兀案。推拿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推拿手法作用于人体施术部位,用于防治疾病的一种手段。推拿是人类在长期与疾病做斗争过程中,逐步认识、总结发展出的一种最古老的医疗方法。就是说推拿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手或肢体的某些部分,按各种特定的技巧动作,以力的形式在体表进行操作,用来治疗、预防疾病的方法,称推拿。 推拿介质推拿时,为了减少对皮肤的摩擦损害,或者为了借助某些药物的辅助作用,可在推拿部位的皮肤上涂些液体、膏剂或洒些粉末,这种液体、膏剂或粉末通称为推拿介质,也称推拿递质。 推拿时应用介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内经》时代就有“按之以手,摩或兼以药”的说法。以药物为介质在人体体表的一定部位或穴位施以手法,药物助手法以提高治疗疾病的效果的一种推拿方法称为膏摩。也称为“药摩法”,或称为“药物推拿”。临床运用中,除摩法以外,还可运用于其他手法,如擦法、揉法等也可结合药物施用。由于介质推拿对皮肤的刺激性较小,而且毒副作用较小,所以,在小儿推拿中应用尤为广泛。 介质的种类和作用介质可以是仅仅作为润滑作用的添加剂,也可以兼有药物作用。 常用的润滑介质滑石粉、爽身粉、润肤油等。现在,一般把润滑剂和药物的作用相结合,有散剂、丸剂、酒剂、锭剂、膏剂、汤剂等不同的剂型,每种剂型各有不同的特点,如散剂制作简单,携带方便;丸剂药力持久,吸收缓慢,存贮方便;汤剂处方灵活,可以适应各种病情需要等;在临床使用时要综合考虑,酌情使用。 常用推拿介质利用介质和热敷推拿是推拿临床上常用的两种手段,如摩擦类手法的操作常借助介质来完成,而且,介质和热敷与手法结合使用,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推拿介质具有加强手法作用,提高疗效,润滑保护皮肤作用的药物制剂。 先秦时期《五十二病方》记载了最早的推拿介质--发灰,用以按压止血等。东汉医学简牍载“千金膏药方”,用猪油和蛋黄为赋形剂,成为史载第一张摩膏方。其后历代医书均有应用推拿介质的记载,至清代吴师机著《理瀹骈文》,将药摩等中医外治法进行全面总结,并有创新和提高,记载了大量药摩法和推拿介质。 推拿介质包括单方、复方及药炭、药膏、药散、药丸、药酒、药油、药汁、药粉、水、蛋清和蜜等。根据药物性质不同而有不同作用。主要可增加疗效,润滑肌肤以防止破损等。尤其是小儿推拿,必用介质。重要介质及其作用有:①药膏。用药物加赋形剂,如凡士林、蜜等调制成膏,作用依药物而不同(见膏摩)。②药散。将药物曝干、研末、细箩筛为散,如手蘸头风摩散药物散摩头顶,可治头风病,有祛风清脑、散寒止痛的作用。③药丸。临用前取药丸用生姜汁融化,手蘸药摩患处,如用定惊丸擦胸治肝风惊搐,有祛风解表、熄风解痉的作用。④汤剂。用中药煎汤,趁热蘸摩患处,如用麻黄汤抹背治伤寒表实症,有散寒解表、宣肺平喘的作用。⑤药酒。将中药浸泡于白酒中,取浸出液擦摩患处,如虎骨酒治疗寒湿痹症,有祛寒除湿、活血止痛的作用。⑥药油。将药物提炼成油,如麻油摩腹治疗虚寒腹痛,有补虚和血、祛风止痛的作用。⑦药汁。将药物捣碎取汁或用酒精浸泡取汁。如用姜汁,推肺经,治疗外感风寒,有温经通络、散寒解表的作用。如葱姜水,用于虚寒证,有温经散寒解表的作用,秋冬季多用。夏用薄荷水,有清凉解表的作用。⑧蜜。多用蜂蜜,治疗伤寒、小儿惊风等症,有温中补虚散寒的作用。如用蜂蜜,温开水和匀,擦小儿心背部,治疗小儿惊风。⑨蛋清。取蛋清或与面调和成团,摩小儿胸腹背部,治疗小儿感冒、食积等症,有祛寒消积的作用。⑩水。多用井水、凉水,摩体,治小儿发热,有清热凉血的作用。用温水、热水擦体,治小儿发痧、胎惊、无汗等症,有散寒通络的作用。?滑石粉。主要起润滑作用,多用于夏季,以防汗护肤,减少手法阻力。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