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伤寒论注十人书》系列之《注解伤寒论》
释义

该书不仅是首次全面注解《伤寒论》的著作,其所采用的“以经释论、以论证经”的研究方法,也堪为后世以经释论的典范。书中将《内经》、《难经》的理论与《伤寒论》有机结合,三者相得益彰,使《伤寒论》第一次从义理上获得全面的解释。同时,《伤寒论》与《内经》、《难经》一脉相承的关系得以昭示,又具有探本寻源之功。

《伤寒论注十人书》系列之《注解伤寒论》

· 者:〔汉〕张仲景原著,〔宋〕成无己注,张立平校注

· 责任编辑:付国英,陈辉

· 出版时间:2009-09

· 开本:32

· 页数:195

· 版次:1/1

· 印数:3000

·ISBN :978-7-5077-3194-1

· 所属分类:传统医药·卫生保健>中医古籍

·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 定价:16.00元

内容简介及目录前言

一、著者生平及其著作简介

成无己,宋金时聊摄(今山东阳谷县)人,生卒年月不详,约生于宋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靖康(1126年)后,聊摄归金,遂为金人,及至金贞元四年(公元1156年),尚在人世。

成氏生于医学世家,精于医理,擅于临证,对《伤寒论》的研究更是造诣颇深。著有《注解伤寒论》(1144年)十卷、《伤寒明理论》四卷(其中《伤寒明理药方论》一卷)。成氏以经释论,以论证经,是注解《伤寒论》的第一家,也是伤寒学派的代表人物。

二、内容提要

《注解伤寒论》为成氏研究《伤寒论》的代表作,全书共分十卷,二十二篇。卷一,为辨脉法、平脉法两篇;卷二,为伤寒例、辨痉湿暍病脉证并治、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卷三、四,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下;卷五,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与辨少阳病脉证并治;卷六,注辨太阴病脉证并治、辨少阴病脉证并治、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卷七,辨霍乱病脉证并治、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卷八,为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辨不可吐、辨可吐;卷九,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辨可下病脉证并治;卷十,为辨发汗吐下后病脉证并治。

《注解伤寒论》引经据典,旁牵众说,深得伤寒之旨,成为了研读《伤寒论》的重要读本。

三、版本流传情况

成氏《注解伤寒论》,为后世医家所推崇,因此其版本流传颇为丰富:

1.元初刻本(附图解运气钤一卷)

2.明熊氏种德堂校勘本

3.见古今医统正脉全书诸本附伤寒明理论三卷,伤寒明理药方论一卷.在丛书类

4.步月楼梓行古今医统正脉全书单行本

5.明刻本

6.四库全书本附明理论三卷,论方一卷.文津阁本、文溯阁本

7.清道光三年癸未1823.贵文堂重刻本

8.日.天保六年1835.跻寿馆刻本

9.清道光二十四年甲辰1844.信元堂刊本附伤寒明理论四卷

10.清同治九年庚午1870.常郡双白燕堂陆氏刊本

11.清光绪元年乙亥1875.常郡宛委山庄藏版

12.清光绪六年庚辰1880.扫叶山房刊刊本附伤寒明理论四卷

13.清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成都崇文斋邓氏刊本

14.清光绪二十二年丙申1896.益元书局刊本附伤寒明理论四卷

15.清光绪二十二年湖南书局刻本清光绪二十二年汉文书局刻本附伤寒明理论四卷

16.清光绪二十二年汉文书局刻本附伤寒明理论四卷

17.清光绪二十二年复古书斋石印本附伤寒明理论四卷

18.清末江阴朱氏校刊本即京师医局医统正脉本.附伤寒明理论四卷

19.清广州大文堂刻本

20.清刻本思补章太炎手批本

21.两仪堂藏版

22.日.浅野微刻本

23.日本刻本

24.1912年上海江东书局石印本附伤寒明理论

25.上海涵芬楼据明嘉靖汪济川本影印四部丛刊

26.上海中华书局据古今医统本铅印四部备要本

27.1924年丰城熊罗宿元旧抄本

28.1924年上海广雅书局石印本附伤寒明理论四卷

29.1924年上海启新书局印本附伤寒明理论四卷.

30.1955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据涵芬楼本影印明嘉靖汪济川校正本铅印

31.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明赵开美刻仲景全书本影印

32.待鉴定本

(以上版本情况据《中医图书联合目录》)

33.人卫本(底本为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涵芬楼影印明嘉靖汪济川校本,1963.4第一版,2005.3第二版)

34. 2005年12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新校版(上海涵芬楼影印明嘉靖24年汪济川校本为底本)

四、校注说明

《注解伤寒论》作为《伤寒论》的重要注本,自其成书以来,一直是学习和研究《伤寒论》的重要参考书目。此次点校本着呈现给读者一本最佳的读本为目标,对原书进行了认真的点校:

1.校注版本

以涵芬楼影印明嘉靖二十四年汪济川校正本为底本,以古今医统正脉本、明赵开美本为对校本。

2.校注方法

(1),以对校、本校为主,理校为辅的方法。

(2)将原书竖排版改为横排版:为适应横排版的需要,原书“右”、改为“上”, “左”、改为“下”。

(3)原书繁体字改为今简体字;凡明显错字、别字以及通假字如:括楼(栝蒌)、四支(肢),均径改不注;古字如:蘖 (柏)、欬(咳)、胎(苔)、讝(谵)语、鞕(硬)等,均改为今通用字。

(4)对某些生僻字词作了简单的注音及注释。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0: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