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日本海军二式水上战斗机 |
释义 | 日本海军为满足在南洋作战的需要,开始发展水上战斗机,用于无陆上机场地区的作战。由川西公司研制的15试水战(N1K1“强风”)由于采用多种先进技术而无法及时推出,因此海军命令分担零式生产的中岛公司将零战改造成为水上战斗机应急。三竹忍工程师负责设计,以零战21型为母体,安装浮舟成水上飞机,其改造特点如下: 1)拆除起落架和着舰尾钩以减轻重量; 2)机身下装如95水侦一样形状的单浮舟,对简洁的三支柱整形以减少空气阻力; 3)主翼下的辅助浮舟只用一根支柱; 4)由于主浮舟在机身重心前的侧面积较大,相应增大垂尾面积并在下面增加细长安定鳍面以保证方向稳定性与飞机操纵性。 5)为了应对浮舟安装而代替可抛弃副油箱位置,在其主浮舟内设置330升的燃料箱。 二式水战的试制机于1941年12月8日首飞,以后对机身和发动机支架加强后定型投产,型号名称为A6M2-N。盟军代号 “Rufe”(茹菲)。二式水战共生产327架。 二式水战由于浮舟造成空气阻力加大,时速降至436千米,而且没有零战的灵活性,只有零战机体的脆弱性。它于1942年秋参加战斗,使用范围十分广泛,从南洋各岛屿到太平洋中部岛屿、乃至北方的阿留申群岛都有二式水战的身影。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交战诸国中,日本是唯一一个大规模装备运用水上战斗机的国家。这些特殊的战斗机部署在非常小的岛屿和环礁的浅滩上,在战争中,这些水上战斗机部队曾给日本运输部队做空中掩护,(如著名的“东京快车”)并巡航于周边的水域中,历史证明在初期发挥了一定的特定效果,但是面对盟军后期强力战斗机威胁下,二式水战的新鲜程度有余,但作战能力不足,无法达成大的战果。事实证明,水上战斗机的使用价值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