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青州 |
释义 | 青州,在古代是《禹贡》“九州”之一,大体指泰山以东至渤海的一片区域。现代则指中国山东省的一座县级市——青州市,由潍坊市代管。 中文名称:青州 外文名称:Qingzhou 别名:益都 行政区类别:县级市 所属地区:中国华东 下辖地区:王府街道,益都街道 政府驻地:青州市范公亭西路1601号 电话区号:0536 邮政区码:262500 地理位置:山东半岛中部 面积:1569平方公里 人口:94.04万(2010年) 气候条件:温带气候 著名景点:云门山 火车站:青州市站 车牌代码:鲁G,鲁V 基本概况青州,为古“九州”之一。1986年由原益都县撤县设市。总面积1569平方公里,属半山区半平原地形结构。辖4个街道、8个镇。人口94.04万。近年来,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等国家级荣誉称号17项,是山东30强、全国百强之一。 地理及历史文化青州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地处山东半岛中部,胶济铁路和羊临铁路、济青高速公路和长深高速公路在境内交叉贯通,309国道、胶王路等穿境而过,被列为山东半岛城市群副中心城市。青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尚书·禹贡》记载“海岱惟青州”,因地处海(渤海)岱(泰山)之间,位于中国东方,“东方属木,木色为青”,故名青州。自两汉时期到明朝初年,青州一直是山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贸易中心。寇准、范仲淹、宗泽、张叔夜等朝廷重臣,郑道昭、欧阳修、王世贞等文坛巨匠,都曾居官青州;王曾、邢玠、钟羽正、冯溥等一代名臣,燕肃、于钦等学术巨擘(bo),都诞生在青州;还哺育过郦道元、黄庭坚、李清照、冯惟敏等一代名流。有国家一级博物馆“青州博物馆”,有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云门山风景区,国家森林公园仰天山森林公园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驼山。龙兴寺佛教造像是中国“二十世纪百项考古发现”之一。 产业发展青州产业特色鲜明。农业,培育形成了瓜菜、畜牧、花卉、果品、优质粮五大支柱产业,弥河银瓜、青州蜜桃与冬雪蜜桃、敞口山楂等特产远近闻名。工业,形成了以卡特彼勒山工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业、以弘润石化为龙头的石油化工业、以中联鲁宏水泥为龙头的冶炼建材业“三大主导产业”。服务业,古城文化、佛寿文化、山地森林生态休闲、弥河水生态休闲“四大旅游片区”初具规模;现代物流中心被列入山东省“十一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建成了钢铁物流园、港天保税物流中心等一批物流园区;文化经营单位400多家,形成书画艺术城、钰铧文化市场等大型文化市场4处,年交易额10亿多元。 现任领导市委书记 孙忠礼;市委副书记 、市长韩幸福 青州市情青州市位于北纬36度4分至36度8分,东经118度0分至118度6分,地处山东半岛中部,胶济铁路中段,东接风筝都潍坊,西临工矿重镇淄博和化工基地齐鲁石化公司,南依邻果之乡沂蒙,北傍洋口渔盐海区和胜利油田。总面积1569平方公里。2010底,全市总人口 94.0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0.9万人,辖辖3个街道办事处、17个镇、1个民族乡,1052个行政村(居)。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旅游资源丰富。青州是中国古九州之一,在七千年的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这里留下了众多的“北辛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遗址,被史学家称为“东夷文化”的发祥地。 青州名胜古迹众多。云门山摩崖巨“寿”名扬天下,驼山北周佛教石窟造像为华东之最,玲珑山北魏郑道昭书法题刻饮誉海内外,龙兴寺遗址窖藏佛像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众多景观,吸引了许多的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地理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青州地处鲁中山区和鲁北平原结合部,特产富饶,得天独厚。矿产主要有铁矿石、石灰石、红粘土、玄武岩等,其中铁矿石和石灰石的保有量巨大,开发前景极为广阔。青州地处暖温带,气候适宜,土地肥沃,主要生产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等,是全国商品粮基地。果品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核桃、山楂、柿子、蜜桃等。其中青州蜜桃久负盛名,为历代贡品;敞口山楂质优价廉,畅销全国;青州柿干肉甜霜厚,驰名中外。青州农、林、牧、副业全面发展,构成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格局。 工业基础雄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青州是一座具有现代气息的新兴工业城市。近年来,青州市委、市政府以“工业立市”为指导思想,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步伐,全市工业拥有机械、化工、轻工、纺织、电子、冶炼、制药等十几个行业,主要工业产品达2000余种,其中52种产品获国家、部、省优产品。 城市建设独具特色,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青州城市建设以30万城市人口和30平方公里建成区为中期发展目标,按照突出“青”字、保留“古”字、体现“新”字、发展“商”字的原则,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目前城区规划面积达到81.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 16.1平方公里,人均居住面积达14平方米,居全省城市居住面积前列。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3.7%,人均绿地7.33平方米,基本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长青”。顺利通过了“国家卫生城市”验收,成为全国第30个国家卫生城市。交通、邮电、供电等基础设施发展迅速。青州交通便利,胶济铁路贯串东西,荣兰路、济青高速公路、胶王路、青垦路、羊临路、309国道等国、省道横穿全境。距济南国际机场120公里,青岛国际机场和青岛港码头210公里,潍坊机场 55公里,形成了城乡一体、纵横交错的交通运输网络,是全国交通之要津。 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合资合作前景广阔。近几年来,青州已与世界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进行了经济技术贸易合作,建立了友好往来关系。目前全市利用外资项目、合同外资额、实际利用外资额都有大幅度增长。 青州市被列为山东半岛城市群,先后被授予“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第三批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2005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市”、“山东省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市”等荣誉称号。 地理位置青州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北纬36度4分至36度8分,东经118度0分至118度6分,为温带气候。西接淄博市临淄区,东临昌乐县,北靠寿光市和东营广饶县,南接临朐县。 青州其南为沂蒙山区,其北为鲁北平原及渤海,青州正当此咽喉地带,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青州境内河网密布。面积1569平方公里, 人口88万。石灰石和铁矿石的储量较大。 地名由来青州,在远古时为东夷之地,传说大禹治水后,按照山川河流的走向,把全国划分为青、徐、扬、荆、豫、冀、兖、雍、梁九州,青州是其中之一。中国最古老的地理著作《尚书`禹贡》中称“海岱惟青州”。海即渤海,岱即泰山。据《周礼》记载“正东曰青州”,并注释说:“盖以土居少阳,其色为青,故曰青州 。” 青州市市境西南还有一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亦名青州风景名胜区。 隶属于山东省潍坊市 行政区划代码:370781 行政区划辖4个街道、8个镇: 街道办事处:王府街道、益都街道、云门山街道、黄楼街道。 镇:弥河镇、王坟镇、庙子镇、邵庄镇、高柳镇、东夏镇、何官镇、谭坊镇。 历史沿革青州得名甚早,禹贡中就有记载:“海岱惟青州”。上古为东夷之地。至夏商间,先后为爽鸠氏、季则氏、逄伯陵氏所据。周初封吕尚为齐侯,地始归于齐。历春秋战国之世,均为齐属。 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设青州刺史部,驻广县。东汉州名,辖郡、国十一,县六十五。治所临淄县,故城址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北。辖境相当于今山东临南以东的北部地区。西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年)曹嶷弃广县,筑广固,为青州刺史治。东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慕容德陷广固,定为南燕国都,这是山东作为朝代首都的地方之一。后刘裕灭南燕,夷广固,筑东阳城,置北青州刺史治于此。 北魏献文帝皇兴三年(469年)拔东阳城,仍为青州刺史治。孝明帝熙平二年(517年)增筑东阳城南郭,即南阳城。北齐文宣帝天保七年(557年)迁益都县治于东阳城,移青州府治于南阳城。 隋为青州总管府治,后改为北海郡治。唐初复为青州总管府治,后又改为北海郡治。 宋为京东东路路治。金为山东东路益都总管府治。元为山东东西道宣慰司治。明清时期,为青州府治。 民国时期为益都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归昌潍地区(今潍坊市)管辖,1986年撤县改为青州市。 2003年全市辖6个街道、15个镇,即王府街道、益都街道、昭德街道、王母宫街道、东坝街道、云门山街道、弥河镇、王坟镇、五里镇、庙子镇、邵庄镇、普通镇、东高镇、高柳镇、朱良镇、何官镇、口埠镇、东夏镇、谭坊镇、郑母镇、黄楼镇;山东青州经济开发区。 2007年,青州市对全市的行政区划进行重新调整,将19个镇、街道,整合为12个镇、街道。具体调整情况如下:撤销五里镇,将原五里镇的行政区域划归王府街道管辖,街道工作机关驻原五里镇工作机关驻地;撤销东高镇,将原东高镇的行政区域划归益都街道管辖,街道工作机关驻原东高镇工作机关驻地;撤销朱良镇,将原朱良镇的行政区域并入高柳镇,镇工作机关驻原朱良镇工作机关驻地;撤销普通镇,将原普通镇的行政区域并入邵庄镇,镇工作机关驻地不变;撤销口埠镇,将原口埠镇的行政区域并入何官镇,镇工作机关驻地不变;撤销郑母镇,将原郑母镇的行政区域并入谭坊镇,镇工作机关驻地不变;撤销王母宫街道,将原王母宫街道的大崔家、小崔家、孙家庄、大王庄、孟家炉、小田、冷门、董家等8个村,东夏镇的东侯庙、西侯庙、麻湾、西坡、东坡、张家楼、彭家湾、王岗、沙店、南于、大尹、李家庄、大赵务、巨弥、寨里等15个村并入黄楼镇,镇工作机关驻地不变;将王母宫街道的徐七里、王七联、裴桥、柳沟、东郎、西郎、姜家、王母宫、十八里、寺古、双庙、张孟口、南四、辛庄、侯古、房古、于古、义和、孟古、李官庄、范王、赵家、东李、张裴、胡桥、姜庙、韩家、蔡家、牛家、胡集、懒柳树、凌马、马氏村、朱刘马等34个村并入东夏镇,东夏镇工作机关驻原王母宫街道工作机关驻地。原云门山街道、王坟镇、庙子镇、弥河镇4个行政区域不变。2010年撤销黄楼镇设立黄楼街道办事处。其中面积最大的王坟镇达229.6平方千米,人口最多的王府街道达11多万人。 交通运输青州交通发达,有胶济铁路和新建的胶济客运专线横贯东西,在胶济客运专线上新建的青州北站有旅客列车29对之多,其中济南到青岛的动车组有8对,是全国动车经停最多的县级车站之一。西距济南150km,东距青岛240km。另有地方铁路益羊铁路和青临铁路连接渤海与鲁中山区。公路方面,有济青高速公路、东青高速公路和正在建设中的青临高速(青州到临沂)。另有309国道,济青公路和羊临公路等。是潍坊西部的交通枢纽。 旅游资源城市的西南郊区有云门山、驼山、玲珑山,“三山联翠,障城如画”。云门山是1985年省政府公布的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位于青州城南2.5公里处,海拔421米。主峰大云顶,有洞如门,高阔过丈,南北相通,远望如明镜高悬,夏秋时节,云雾缭绕,穿洞而过,如滚滚波涛,将山顶庙宇托于其上,若隐若现,虚无缥缈,宛若仙境,蔚为壮观,谓之“云门”,或称“云门仙境”, 云门山因此得名。。古“青州八景”称之为“云门拱壁”。登临山巅,便可饱览“驼岭千寻”、“劈峰夕照”和“三山联翠,障城如画”的壮丽景观。在主峰云门洞南西侧有一天然石罅,深不可测,当气压低时,常有蒸气泛出,名曰“云窟”。 在夏秋季节,云门山南侧的“云窟”开闸放云,即时白云腾空而出,经云门洞冉冉升天,平原拔笏,松荫盖足,山虽不高而有千仞之势,自古为鲁中名山。 置身山巅,望云海时隐时现,云门仙境,名不虚传;天气晴朗时,绿地伴青山,层山叠峦,北国风光更使您陶醉,令您流连忘返。 青州当地有一拜寿、二拜佛、三拜清官之说。近年来,众多的中外游客都把能到云门山参拜大寿字作为自己最大的心愿。 明嘉靖年间为第二个衡王朱戴圭祝寿,内掌司冀阳周全,在山阴处摩崖上镌刻了国内外罕见的大“寿”字,讨好衡王。大“寿”字,字体结构严谨,端庄大方,坐南朝北,通高7.5,宽 3.7,仅“寿”字下面的“寸” 字就高达2.23米。所以当地人经常说:“人无寸高”,“寿比南山”,“南佛北寿”等。云门山、大“寿”字还流传着许多美妙的传说和典故。云门山海拔四百零八米,游人可拾阶而上,信步登极,立足“寿”下,可使您思绪万千。 山上的“三元占”、“三仙玉女祠”等建筑都是几代历史风雨的遗物。山巅的天仙玉女祠是典型的明代全石无梁建筑,匠工非凡。最近修复的“望寿阁”,东西“阆风亭”,给游人又添了新的乐趣。云门山不仅有佛窟,还有不可多见的“道洞”。洞雕有宋道教首领陈抟老人枕书长眠的卧石像一尊。据传说也是寿的象征,吉的祥物,是与山上的大寿字一缘而来。故老百姓有云:“摸摸陈抟头,一辈子不发愁,摸摸陈抟腚,一辈子不生病”。所以不少游人,为图个吉利,已经把陈抟老祖的头和腚摸得净光发亮了。 主峰 云门山主峰名大云顶,形若鱼脊,东西走向,上多寺庙宫观。山巅植“东岳大帝”之宫,树“泰山老母”之祀,东西建阆风亭,修盘山石级968级。建云门山天仙玉女祠、望寿阁,红墙青瓦,古色古香,宏伟壮观。 望寿阁 位于北极山腰,由正阁、东西厢房和垂花门组成。置身阁中,仰望南山,恰好望见“寿”字,故名望寿阁。 天仙玉女祠 位于山巅,为石质无梁建筑,结构奇特,富丽壮观,在建筑史上别具一格,祠内塑有泰山老母像。 云门山造像 云门山的阳坡有大小石窟5个,造像272尊。这些造像,虽经过一千余年的沧桑,风雨侵蚀,战火洗劫,但大部分还基本完好,现已成为研究古代佛教艺术和当时造型艺术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它是我国东部现存石窟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万春洞 云门山后东侧,还有冀阳周全开凿的“万春洞”。该洞高1.6米,宽1.2米,洞室宽阔,深达5米。在洞内南侧,雕有陈抟老人枕书长眠的石像一尊。玲珑山,在青州城西南16公里处的群山环抱中,海拔567米,面积2.73平方公里。峻峰锐起,耸拔突兀,为一方之冠。北魏时期的大书法家郑道昭留在这里的几处“魏碑”真迹,更使得玲珑山闻名遐迩。 驼山,名为“驼岭千寻”的驼山距,与云门山东西相望,因山形似驼,故称“驼山”。驼山除天然景观外,主要以它为数众多的石窟造像而闻名海内外。 驼山,位于青州城西南,离城6公里,主峰海拔408米,为古青州八景之一,被称为"驼岭千寻"。它绵延数城,顶上双峰对峙,远处望去,还真有点儿象卧着的骆驼哩!明朝正德年间,官居兵部尚书,太子太保的乐平人乔宇书写的"驼山"两个大字,镌刻在山前的石壁上,至今仍赫然在目。单凭这两个字,游客们就会觉得驼山气势非凡了! 驼山之所以引人注目,遐迩闻名,不仅仅因为它有陡峭的山峰、古老的松柏以及盘桓而上的"天梯",更重要的是这里有为数众多的石窟造像和"昊天宫"等价值极高的文物古迹。现在它是省级重点保护单位。山前,悬崖耸空,峭壁峥嵘,夏秋季节常有云雾缭绕,著名的驼山摩崖石窟造像群就在这里。崖壁间并排着的五座石窟和一处摩崖,共有大小佛像六百三十八尊。最大的高达七米有作,最小的还不中十公分。这些大小不一的石佛,雕刻技术精湛,造型优美生动。据专家鉴定,它们早的诞生于北朝后期的北周,晚些的刻成于中唐,是我国古代造像中的珍品。 驼山,离石窟不远,现存山顶的"昊天宫",乃是过去道教盛行的痕迹。昊天宫,南北长约一百五十米,东西约一百米,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代建筑群。它分为七宝阁、玉皇殿、戏楼、东西配殿和廊房等,共计殿、堂、楼、房等五十多间。玉皇殿为木石结构,雕梁画栋,气势雄伟;七宝阁则系石质无梁双拱阁楼式建筑,结构奇特,坚固耐久。院内南侧,有两眼深池,名日天泉。池边耸立着的一块石碑上,镂刻着明朝青州知府杜思撰写的"天泉"两个大字。南门外还有"天河"、"天桥"和"五龙池"等。东门外不远处的山岩下,有"净海池",池水清澈见底,平明如镜,根本看不到有泉水外涌,但是池子却四季盈溢,怎么汲用也不见少,这就是志书上多有记载?quot;龙湫"了。山门外,古柏夹道,柏树下自然错落的青石如同条凳石几过去那些上山朝拜的香客们是务必要在这里休息片刻的。昊天宫始建于什么年代,现在已无从考究,人们只是从里里外外那一百二十多座石碑上查知,它在元朝至元二十七年就重修过了。即使从这次重修算起吧,到现在也有六百九十多年的历史了。 玲珑山,在青州城西南16公里处的群山环抱中,海拔567米,面积2.73平方公里。峻峰锐起,耸拔突兀,为一方之冠。北魏时期的大书法家郑道昭留在这里的几处“魏碑”真迹,更使得玲珑山闻名遐迩。 玲珑山玲珑剔透的怪石,形态各异的洞穴遍布山体。远处望去像一块巨大的盆景石搁置在天地之间。它三面崖壁陡绝,只有一条蜿蜒小径可以通达山顶。山顶瑶台王母宫东墙,有清康熙十一年青州府学教授魏世名的“游北峰山记”石碑。碑文说,清康熙初年,隐士吴恪三于地震后发现山腰石畔有隙,依稀有光,召子侄发之,愈发愈曲,通体玲珑矣,这便是玲珑的由来。山如其名,秀丽婀娜。山体遍布各式各样的洞穴。这些洞穴有的前后串联,有的上下相通,有的内外套接,有的独成厅堂。人游洞中如进迷宫,时而进入宽阔的厅堂,时而钻进狭窄的小巷,空间越来越小,仿佛已入绝境,但拐过一弯之后眼前豁然开朗。石洞曲折勾连,变幻莫测,可居、可行、可玩、可守。洞内的石头千姿百态,常常使人产生一些奇怪的联想。这里早在2000年前已有人居住。汉代香火颇盛,祭祀不绝。人们根据各个洞穴的造型特点、神话传说,再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分别给这些洞穴命名为“串心洞”、“通天洞”、“仙宝洞”、“观音洞”等等。那高不可攀的“峰顶洞”便是飞鸟理想的安乐窝了,它们成群结队,朝出暮归,时而翱翔谷口,时而呱噪峰尖,喧喧闹闹地搅扰着云崖间的静谧。 至于那兀立云端的奇峰危石,更不乏诱人的魅力。玉皇顶、凌霞关、卡天门等,都别开生面,独有妙处。“天降石”、“飞来石”等,虽属附会,却也维妙维肖。偌大的一块“天降石”搁置在一根孤耸云端的石柱子顶上,背衬着缓缓移动的白云,似乎柱在摇、石在动,有眼看要滚下来的危险。“飞来石”从天外飞来,溅落“瑶池”的姿态更是逼真。 仰天山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位于山东青州城西南46公里,主峰海拔800多米,最高峰摩云崮海拔848米,因千佛洞(古称罗汉洞)有天窗,“一窍仰穿,天光下射”而得名。2000年2月22日,经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仰天山为国家森林公园。由溶洞、翠谷、峭壁、秀水、寺院、碑林、幽洞、九龙盘以及灿若锦缎的漫山红叶所构成的“仰天风光”,构成一幅美妙无比的山水画,吸引着古往今来的游客。 幽洞寺周围的悬崖峭壁上,点缀着几个离奇古怪的洞穴。有仙人洞、卧牛洞、观音洞、水帘洞、罗汉洞等,奇巧各异。几乎每个洞穴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或为奇妙无比的景致,或为带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传说,这就更增添了仰天风光的诱人魅力。 罗汉洞俗称千佛洞,古名白云洞、又名太祖洞。洞阔数米,深60多米,高30米。洞内南壁上有佛龛四排,过去供奉着北宋“应真造像四十八种”。洞顶南侧有一天然石隙,仰可见天,仰天山即因此而得名。每逢八月中秋午夜,银盘似的月亮透过石隙将光亮洒满洞中,形成著名的临朐八景(古代这里属临朐县)之一“仰天高挂秋月圆”。据志书记载,过去每到中秋月夜,文殊寺的和尚们齐集洞中,敲磬击钹,鸣箫鼓瑟,奏乐赏月,通宵不息。罗汉洞洞壁镌像刻字甚多。 观音洞俗称“隔山照”。过去洞内石壁上有一面“古镜子”,平明如镜,光可照人。每逢月明之夜,寺院及其周围的山峦树木全部映在镜中,煞是好看。 仙人洞 在观音洞南,虬松倒挂,悬在峭壁中间,翠柏掩门,人莫能攀。相传古代有悬空的木质栈道与观音洞相通,寺内的一位有名望的长老圆寂前入洞坐化,走一步拆一步,从此路绝。 水帘洞 在山阴,北向,口如大都门。洞深幽邃,已探到水平深度191米。水流出,冬夏不涸。洞外有池,池北为壁,水帘高挂,泠然有声,下有石涡,奔流转注,水散落,翩翩起舞。每当盛夏时节,来到水帘洞边,看着那清澈的泉水从洞中源源涌出,下跌成瀑,瞻望着洞壁上赵明诚等名人的题刻,环视着周围那起伏的山峦,确有一番情趣,迷人的仰天风光实不失为青州的旅游胜地。 黑龙洞至今探临者络绎不绝,洞实为一构造山隙,洞口阔而深莫测。相传有龙潜于洞中,能兴云雨,洞底之恒温蒸气上冒,一年四季,呈显不同观感。盛夏季节有冷气上冒,人立洞口,顿觉寒气砭骨,不敢久停;隆冬远望,又可见霭霭白气从洞口蒸腾而上,神秘莫测。今只探至洞深60多米,水平距离100余米,向下洞口被水淹没。宋朝时候曾经在这里立过庙,宋哲宗赵煦还御赐一块匾额,上书“灵泽”二字,堂堂皇皇地悬挂在庙门之上。以后又封为“丰济侯”。 四门洞 洞深数百米,洞中有发育良好的石钟乳、石笋和石幔,最高的石钟乳达20米高,有水平邻道和大厅数处,有支洞多处,溶洞之大为中国北方之最。 摩崖题刻 仰天山上,洞穴内,崖壁间,随处可见的摩崖题刻,既生动地反映了历史上的治乱兴衰,又为研究我国的书法艺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九龙盘 仰天山盘山公路气势雄伟,蜿蜒盘旋,堪称一大景观。全长3300米,宽6米有余,蜿蜒回环十二折。似群龙起舞,直上山巅,故以九龙盘命名 跟古刹、幽洞相伴而存在的是远近闻名的“花山”。秋霜初降,漫山遍野的乔灌木混交林顿呈异彩,深秋红叶,灿若锦霞,一望无边。过去,当地人把“九月九逛花山”,看作是一年中最为开心的趣事儿。届时,人们鸡鸣即起,串庙会,逛花山,日落方归。 近来,据专家们考查,在大约2400公顷的山坡上,杂生着各类花草树木上万种,各种鸟类近千种。雀檀等人们常用来制作盆景的观赏植物,在这里随处可见;几种过去被认为只有在南方才存在的稀有树种,居然也在这里露面了。 另有佛光崖,黑龙潭,文殊寺,文昌阁,望月亭则不一一讲解! 范公亭公园占地面积300余亩,位于青州市范公亭路西端,因范仲淹惠政知青州而得名。园内楼台参差,湖水潋滟,花木隐翳,溪流蜿蜒,古木交叉,竹柳翩翩,曲径通幽,得趣天然。有范公亭、顺河楼、李清照纪念馆、洋溪湖等景点。 范公亭在公园东南隅,始建于北宋。北宋皇祐三年(1051年),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范仲淹以户部侍郎知青州,兼淄、潍等州的安抚使。他才高志远,为官清廉,深得百姓爱戴。范仲淹为政时,青州一带流行一种病,蔓延很快。为此,范仲淹亲自汲水制药,发放民间,很快制止了瘟病的流行,众百姓感激不尽。恰在这时,南阳河畔有泉水涌出,且水质纯净,甘甜可口,百姓以为这是范公的德行感动了苍天,就取名“醴泉”。范仲淹在泉子上建造了一座亭子。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范仲淹病逝于赴颍州途中。人们感念范公,就把“醴泉”叫做“范公井”,把亭子叫做“范公亭”。 亭东有三贤祠,为后人祀三位青州知州范仲淹、富弼、欧阳修之所。范公祠居中,内有范仲淹塑像;富公祠和欧阳公祠故址均在城西瀑水涧之侧,明末皆移建于范公祠左右,统称“三贤祠”。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青州知府夏一凤重修,并于祠后崇台之上建后乐堂,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意。范公亭之北有高地曰范公台。民国初年,在台南侧建“澄清轩”8间,亮窗前后均出厦,为游人休息之所。 范公亭院内有数棵唐楸、宋槐,老干虬枝,大可几人合围,虽说已活了千年之久,至今仍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古树下,耸立着一块石碑,刻爱国将领冯玉祥先生1934年5月拜谒范公亭时,触景生情,挥笔写下的一副联语:兵甲富胸中,纵教他虏骑横飞,也怕那范小老子;忧乐关天下,愿今人砥砺振奋,都学这秀才先生。 顺河楼建于清咸丰年间。出范公亭大门北去,穿绿阴,过小桥,行约百米就到了顺河楼,这是一座亮窗出厦、三楹单层的古代建筑,它顺河而建,踞于石砌高台之上,远观似楼而得名。。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和她的丈夫金石学家赵明诚,住在青州时常到顺河楼游赏。为了纪念著名词人李清照,1988年在顺河楼北建李清照纪念馆,面积3000平方米,有归来堂、金石斋、易安室、人杰亭、词廊等景点。 洋溪湖范公亭和顺河楼这两组古建筑,同位于青州城西门外一块300余亩大的小盆地里。这里地势低洼,绿树成荫,南阳河穿流其间,这里虽与城里只有一墙之隔,但由于地处盆地之中,冬暖夏凉,气温与城里相差3~5度。不管外边气温如何低,这里潺潺流动的溪水从来没结过冰。 《表海亭》碑 1999年底,又在范公亭公园内发现一块镌有《表海亭诗》的陈旧断残石碑。这是一块山东省唯一、海内外罕见的800年前金朝第一书法大师任询的传世碑刻,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弥足珍贵的书法艺术瑰宝。 令人遗憾的是,任询一生挥毫无数,身后传世作品却凤毛麟角,屈指可数,仅有《古柏行》、《吕征墓表》等几件精品为今人睹见。而《古柏行》原碑早已下落不明,只有拓本幸存于世,且远在日本著名的。 青州市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一座县级一级博物馆,馆藏文物达三万余件, 国家珍贵文物就有一千多件,其中馆藏明代赵秉忠的殿试卷、东汉“宜子孙”玉璧、战国玉人、龙兴寺遗址佛教造像,既是镇馆之宝,在国内绝无仅有。另外驼山石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9月,中国第七届花卉博览会在青举行。 特色产品1、青州府花边。青州府花边,原是一种以“码”为单位的带形花边,只作为衣物的边饰,俗称“栏杆”。被称为抽纱之王的青州府花边系列产品,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先后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和“山东省名牌产品”等荣誉称号。产品远销美国、欧洲、日本、中东及港澳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国内外朋友的赞誉。 2、青州剪刀。青州剪刀始创于嘉靖年间,至清嘉庆年间,青州城的北营街出现了家家支红炉,户户铁锤响的剪刀生产繁荣景象,尤其刘家生产的大三剪子,在当地有“大三剪子不用挑”的美传,深受用户欢迎。 3、青州奇石。青州奇石种类繁多,以玲珑石、纹石、杂色混生石、红丝石为主,另外还有紫金玉、黑丝石、枣花石、五彩石、钟乳石、矿物晶体、生物化石等。欣赏奇石是一项高雅的文化活动,青州民间历来就有赏石的传统。1995年至今,青州奇石已经有150余件在省盆石展、全国石展中获奖、 4、青州红丝石砚。红丝石是《云林石谱》中记载的名石,产自青州城西二十公里的黑山。石头成灰黄色,很像煮熟的羊肝,当地人又称为“羊肝石”经磨制,石面红黄相间,鸡血色的丝线莹于石面,是制作上等名砚的好材料。用来研墨的时候,他像是自己能浮泛润膏,凝黑如漆。红丝石自古名贵,唐彦猷所著《砚录》一书中,把青州红丝石奉为第一。宋代苏易简也在《文房四谱》中写道:“天下之砚四十余品,青州红丝第一。”原中国书法协会主席启功曾写诗赞美:“唐人早重红丝石,田海推迁世罕知。今日层台观鲁砚,百花丛中见红丝。” 5、青州蜜桃与冬雪蜜桃。青州蜜桃栽培历史悠久,品系繁多,它以晚熟、肉细、味甜、色艳、耐贮存而著称,历代列为贡品。蜜桃的药用价值也很高,其根、皮、叶、花、仁皆可入药,其中桃仁为中医要药。冬雪蜜桃,是1986年从青州蜜桃选育的一个晚熟桃珍贵新品种,以独特的优点受到广泛的关注和欢迎。它成熟期极晚,于11月上、中旬,即立冬与小雪之间。是国内成熟期最晚的桃子品种;营养丰富品质极上,堪称桃中之最。耐贮藏,恒温库中可贮藏至春节仍色泽鲜艳,果肉脆甜,品质不变。冬雪蜜桃连续三届参加全国农业博览会。1998年被国家审定为绿色产品,注册“古城”商标,1999年在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被评为国家名牌产品。 6、青州弥河银瓜。青州弥河银瓜主要产区在流经青州市的弥河沙滩。具有表皮洁白、个大、肉脆、味甜、香气浓郁的特点,早在乾隆年间,就被选为贡品。 7、青州山楂。青州所产的山楂富有多种营养物质,被誉为“疗效食品”,既可鲜食、又是食品加工业的重要原料。青州山楂种类繁多,以“敞口山楂”品质最佳,为青州市山楂的代表品种。 8、青州柿饼。青州柿树栽培历史悠久,有500多年。柿果加工成的柿饼,质地柔软,霜厚而严,在国际市场上有极高的声誉,每年大量出口日本。柿果的药用价值也很高,柿叶可以制茶,柿树也有广泛的用途。 9、青州全蝎。青州山区盛产的山蝎,是治疗口眼歪斜、肺结核、破伤风、顽固性湿疹、皮炎、淋巴结核、肿瘤等十几种疑难病症的首选良药。《本草纲目》中记载:“蝎出青州,形紧小者良”。蝎子不仅可以入药,还是人们喜欢的美味佳肴,常吃具有排毒养颜的作用。“油炸全蝎”是人们熟知的北方名吃。 著名人物慨述北宋时期古青州历史上的名臣十三贤 寇准范仲淹 欧阳修 富弼 王曾 赵抃吴奎 曹玮张方平 刘挚庞籍 李迪 程琳 古青州为我国历史名郡,在三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王朝的贤臣良将在这块名人荟萃的土地上,均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和历史并存的重彩轶事。 犹以北宋时期,青州为京东东路首府,当时辖七州三十八县,是北宋大郡名城。那时这里,清明风日家家柳,南邻北舍牡丹开,古树参天,碧绿环绕。城内店铺林立,市声喧嚣。雄伟的南楼,巍峨的望海亭,飞架南阳河的虹桥——南阳桥,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木拱桥(南阳桥于明宏治七年,秋水泛滥,碑桥全部冲毁。直至明万历二十二年,当时青州知府卫一凤与知县刘养浩重修此桥。桥体均以巨石构成,造型别致,令人叹为观止,改名为万年桥。顾名思义,其稳固如泰山,万年不毁也。)。何况天地之灵气造就的几座名山——驼山、云门山、仰天山,以及星罗棋布,遍及城域不计其数的古刹寺庙,成为古青州的景观荟萃。在神州大地可谓闻名遐迩,誉满九州。 青州,是北宋名贤会聚之地,也是北宋政治家施政的舞台! 青州有幸,上天泽惠青州黎民,先后接纳过十九位宰相、副宰相在此任职。有诗云:“宋汴人才无先后,东方作郡总名贤。”“朝廷择相多从此”,“青州名宦宋时多”。他们或从朝廷退居、谪守、外放青州,或从青州入仕京城,升入高官乃至宰臣,都在青州留下了深深地历史痕迹和不可磨灭的历史光辉篇章。 北宋时的名宦重臣十三贤,犹为在青州历史上千古流传,名垂青史!这其中犹以寇准、范仲淹、欧阳修、富弼、王曾等是青州守臣的杰出代表。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邦(今陕西渭南)人,谥号忠愍。(公元961——1023),寇准为北宋政治家,太平兴国进士。一生刚直足智,为官清正廉明,政绩卓著,名垂青史。宋太宗时,很受皇上赏识,被任命为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院士,直接参预北宋朝廷的军国大事。寇准善断大事,睿智洞察事理。在枢密院时因与知院张逊发生分岐,被张逊诬陷,寇准被贬至青州任知府。太宗皇帝原与寇准甚厚,寇准任青州知府不久,帝即常思念于怀,怏怏不乐。顾问左右群臣:“寇准在青州如何?心情满意否?”群臣对曰:“青州乃是好地方,人杰地灵,山清水秀,文人荟萃,物宝天华,民风淳朴,真海岱雄邦也。”数日帝又问群臣寇准在青州情况,左右揣度太宗皇帝心意,,圣上思念重臣,且复召寇准进朝面君。太宗问起知青州情况,寇准对曰:“陛下思准不少忘,准日夜纵酒,未知亦念陛下乎?”太宗听罢默然。 寇准乃大才,坐任青州,清政廉明,处理政事游刃有余。加之青州民风朴厚,时间不长,即治理的海晏河清,百姓安居乐业。寇准才有暇饮酒赋诗,游遍青州名山古迹。翌年,太宗皇帝召寇准进京,任参知政事,后(公元1004年)擢升为宰相,辅佐朝政,为北宋不可多得的贤臣良相。 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生于公元989年,卒于公元1052年。)其先祖为汾州人,后全家迁徙到江南,遂为苏州吴县人(就是今天的苏州)。系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颇深。自幼聪慧过人,十年寒窗苦,考举中进士。 北宋庆历初年,范仲淹主政朝纲,面对朝中的冗官、冗兵、冗费的积疴,夥同几位志同道合,肝胆相照的名臣,毅然发起了“庆历新政”革新。可惜刚刚起步就“流产”了,被朝中的一股保守的腐朽势力扼杀于摇篮之中。当时“庆历新政”的骨干,范仲淹与滕子京同时被贬官外地,天各一方。范仲淹先后知邓州,后又徙任杭州,辗转任青州知府。范仲淹在青州可谓廉政、勤政、明政这“三德”集于一身。这在中国历代清官中,可称佼佼者,实属罕有。北宋皇佑三年(公元1051年),范仲淹赴任青州时已是63岁,抱病在身,年老体弱,但仍竞竞业业,勤政于民。时值青州一带流行瘟疫“红眼病”,范仲淹体恤黎民疾苦,亲取醴泉水和药制成“青州白丸”发放民间,遏制了疫情的扩散蔓延,为百姓祛除病患,急救了青州一方百姓。青州人民甚感其恩德无量,将醴泉称为范公井,并筑亭于井上称谓“后乐亭”。这是因其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得名。后人又改名为“范公亭”,以资永远纪念这位惠泽青州人民的好官,激励后人世代不忘。 范仲淹为青州农民办了一件应大书特书的大好事,就是青州的农民的田赋纳粮,需运到博州(现今的聊城)缴纳,农民每年纳粮都为此发愁。一是长途跋涉、往返劳累误了农时;二者,强壮劳力少的农户,少人少马的束手无策。范仲淹很体贴民意,为民解忧,派人探明博州一带的粮食价格并不贵,而且比青州还便宜一点。于是他灵活的变通税收办法,让农民把田赋折价缴款,然后由府内差役携款到博州购粮就地完成赋税。结果不仅购足了田赋,而且还剩有一些余款。真是一举两得,既解除了农民远途送粮之苦,又平抑了青州粮价。范仲淹并命人把全部余款如数退还给农民,没有一个官吏吃什么“回扣”的。这就是为民之父母官,以民为本,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也。 范仲淹不仅为官清廉勤政,而博学识广,才华洋溢。千百年来流传千古的《岳阳楼记》,就出自范公之手。范仲淹在未来青州任邓州知府时,时置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因“庆历新政”夭折,也被贬官在外谪守巴陵君的滕子京(名宗谅),励精图治,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现在的湖南省岳阳市旧县城西门城楼)。待修岳阳楼落成,千里修书一封求范仲淹为岳阳楼作记,并将此楼的历史沿革、周围环境、建筑特点加以描述,同时,附上《洞庭晚秋图》一幅。范仲淹接到政见和道义上的挚友的千里求书,就在花洲书院,秉烛伏案,想象着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的洞庭湖,灵感迸发,伏案奋笔疾书。一篇大气磅礴,惊世骇俗的《岳阳楼记》,可说是气吞山河,一气呵成。在这夜深人静,悲愤交急的心情之下,范仲淹是心里滴着血,既忧国忧民,也为同共患难的朋友,写就此亘古妙文。《岳阳楼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熠熠生辉的千古杰作,万世传颂,不知折服了多少历代文人墨客!范仲淹不仅是一位职业政治家,偶尔吟诗赋词,也都近乎绝唱。他在青州的诗文,更是充溢着一股冲天豪气。他吟青州的警句“好山深会诗人意,留得夕阳无限时”,“飞泉落处满潭雷,一道苍然石壁开”,在青州更是流传甚广。 宋皇佑四年(公元1052年),范仲淹因在青州为民疾苦,呕心沥血,披肝沥胆,日夜操劳,积劳成疾。在带病赴颖州上任途中,不幸卒于途中,可谓鞠躬尽瘁,为民为官的典范。享年六十四岁。 欧阳修,(公元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欧阳修自称卢陵人,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 欧阳修幼年丧父,在寡母抚育下读书,其母以荻杆画地教他认读。自幼聪明过人,过目不忘。宋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54年),24岁登进士第。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馆阁校勘。景佑三年,因范仲淹上章批评时政,被贬饶州。欧阳修为他辩护,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后知谏院。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了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庆历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也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县)太守。以后,又知扬州、颖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八月才奉诏入京。宋神宗即位,升迁兵部尚书,后任青州府知府。后又至徽南院使,帝令其赴太原府,欧阳修婉言坚辞不授,改赴蔡州。后官至副相,辅佐朝纲。 欧阳修秉性耿直,风节自持,豪迈豁达,狂放不羁,因而在朝中也就得罪了不少人,几经被污蔑,几经被贬,但始终刚正不阿。年及花甲,恳乞谢事,神宗宽慰之。及知青州,对百姓实施“宽简而不扰”的执政方针,民得其便。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麦收季节,大雨滂沱,雨涝成灾。欧阳修为民急痛,他特戒斋三日,沐浴焚香,沉痛地写了《青州求睛祭文》,恳祈苍天施恩放晴,救一方黎民。同时,他又奏请朝廷,免除农民的一切负担,并给予赈济。他在青州治理有方,百姓乐业,社会安定,五谷丰登。其决策很顺民意,受到百姓的爱戴,博得众口皆碑。 欧阳修博学多才,学富五车。一生写了500余篇散文,各体兼备,有政论文、史论文、记事文、抒情文和笔记文等。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易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叙事既得委婉之妙,又简括有法:议论纡徐有致,却富有内在的逻辑力量。章法结构既能曲折变化而又十分严密。《朋党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与高司谏书》、《醉翁亭记》、《丰乐亭记》、《泷冈阡表》等,都是历代传诵的佳作。欧阳修是北宋文坛领袖,是天才的诗人苏东坡一生都崇拜的师长。一生爱山情有独钟,作诗以山为情者,比比皆是。辟如,他在青州吟诗曰:“偷得青州一日闲,四时终日对潺暖;须知我是爱山者,无一诗中不说山。”“醉翁到处不曾醒,问向青州作么生?公退留宾夸酒美,睡余倚枕看山横。”其诗无不带山,其情无不带山,可窥见其一斑。欧阳修在政治上,对于范仲淹的评击时弊,提倡新政,是同情和大力支持的。可惜生不逢时,他在青州因减免了百姓一些赋税,受到王安石的诋毁,并受到朝廷的指责,故求归隐愈切。熙宁四年,以太子少保致仕,五年病卒,终年六十五岁。 富弼 ,(公元1004——1083年)字彦国,谥号文忠,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北宋名臣。少时笃学,聪颖过人,心怀大度,虚怀若谷。及考举才华洋溢,颇受朝廷青睐,授职监丞签事,河阳判官,委以重用。宋庆历七年五月,以资政殿学士给事中知青州,并兼东路安抚使。时值黄河水泛滥,溢口成灾,大批饥民,蜂拥而至青州。一时青州灾民,街巷拥塞。富弼劝所辖区域富民出粟,腾闲舍,及公卢舍十余万,以急灾民之需。据益都县志考:“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仍书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出於至诚,人人为力。明年麦大熟,民各以远近受粮归,凡活五十余万人,募为兵者数以万计。庆历皇帝闻之,龙颜大悦,特遣使褒奖慰劳,拜为礼部侍郎。”富弼任青州知府,虽则短暂仅两载,但政绩赫赫,爱民如子,蜚声在外。为民谋利,更是众口皆碑。在青州西南有一瀑水涧,水出南山,三面积石,高深三丈有余,长津激浪,瀑布而下,咆哮奔腾,惊川聒谷,北流入阳水。每当春旱不雨,富弼必先沐浴更衣,戒斋三日,率领人民至此虔诚祈雨。直到求得天降甘露,始才罢休。德和快事。富弼由于他在青州的政绩突出,直接升任副宰相,不久即擢升为宰相,为北宋辅佐重臣名相。 王曾,字孝先,谥号文正,(公元978年——1038年)青州益都城东关棘儿巷人。幼年父母早丧,由叔父抚养长大。少时求学于乡贤张震,就读于矮松园(明正德十年,即公元1515年,当时青州知府朱鉴将矮松园改名为松林书院,也就是现在的山东省青州第一中学。王曾当年的读书处,有“王沂公读书台”依然犹存。),王曾年少时即以文才闻名遐迩,且志向高远。曾借咏梅以抒志向:“未须料理和羹事,且向百花头上开。”他参加乡试,放榜时名列榜首,成为解元。宋真宗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25岁的王曾赴京师开封参加礼部的省试,赋冠群士,一举夺魁,成为省元。其省试进士卷《有教无类赋》曾盛行于世,其中“神龙异禀,犹嗜欲之可求;纤草何知,尚薰莸而相假”更是久传不衰的名句。不久,王曾参加殿试而大魁天下,成为北宋开国以来的第27位状元,整个宋代的4个“三元”状元之一。他是山东独一无二的三元及第奇才佼佼者。大臣杨亿见到王曾所作之赋叹道:“王佐器也!”主考官陈恕也感叹说:“王曾乃名世才也。我得曾,不愧知人矣!”当朝宰相寇准重其才,上奏宋真宗,任命王曾为著作郎、直史馆、三司户部判官,监修国史。王曾恪尽职守、敢于直谏、政绩突出,深得皇帝的信任。宋真宗常在茶余饭后把他召至身旁,高谈阔论。不久,王曾便成了执掌朝政大权的宰相。王曾就任宰相后,辅佐宋仁宗竭心尽力、忠心耿耿、选贤任能、不计前嫌。王曾对朝官任免,多重才干,勤于考察,通过考察,王曾力荐范仲淹、包拯,并委以重任(据考:在京剧《铡美案》中的三朝元老王丞相就是王曾的化身)。王曾在青州任知府期间,对其故宅有记载:东关棘儿巷,院内归有鸭脚树一棵,干甚古。东南有井,其水甘冽,相传皆沂公宅中物。清-乾隆五十四年,署知府武功张玉树,立碑于东关粮食市街,曰:“宋宰相王文正公故宅”。宋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王曾病逝,可惜北宋一代名臣才享年60岁。王曾死后葬于城东四十里之郑墓店(原因汉朝郑康成之墓于此,即现在的弥河东郑母村),立石碑于此,上书:宋沂国公王曾墓。据《澹云轩诗集》中谒王沂公墓一诗中曰:“命参纵使疑荒诞,正色何曾愧圣贤,白杨飒飒暮云边。后生来此一瞻拜,怅望当时一怆然。” 赵抃,(1008——1084) 字阅道,谥清献,衢州西安人(今浙江衢县)。北宋景佑进士,官至殿中待御史。史称赵抃弹劾不避权贵,针砭时弊,毫无顾忌,京师号称“铁面御史”。赵抃为官清廉名扬史册。为江源知县时,为政简易,随身携带的东西只一张琴一只鹤。北宋诗人苏轼曾说道:“清献先生无一钱,故应琴鹤是家传。”宋熙宁三年十二月,赵抃以资政大学士在青州任知府。时值京东大旱,蝗虫肆虐,祸延及青州。青州多麦田,始料天公作美,大风逆向,蝗虫遇逆风而退飞,均溺水而死,青州幸免于灾,实青州一方黎民之福也。赵抃才华洋溢,在青州任职虽不到二年,政声好评如潮,深得民心。而其诗文造诣,也炉火纯青。他在游云门山诗中云:“十里峥嵘到忽平,兀然如觉梦魂醒。石通幽室心生白,径拥寒云步入青。一水下窥疑绝线,两山前列似开屏。重城归去仍堪喜,岁稔人家户不扃。”让人吟来,真是荡气回肠,如亲临其境。宋熙宁五年闰七月,赵抃由青州徙四川成都赴任。 吴奎,字长文,溢文肃,潍州北海人。才思过人,知识渊博,度量过人,在朝中书。宋神宗初年,御 使中丞王陶,以论文不押班一事诋毁韩琦,吴奎上呈帝诉其过。帝下诏书免除王陶翰林院学士,吴奎执言不可。王陶又疏奏吴奎阿谀奉迎,附炎趋势。王陶即出,王奎亦资政殿大学士知青州。当时司马光曾经进谏:“吴奎曹玮,字宝臣,谥武穆。系北宋名将曹彬之后,曹彬有四子比较有名的是曹玮和曹璨,曹玮少年时代就随军跟随父亲左右。自幼喜爱读书,博览古今,有勇有谋,智勇双全。精通春秋三传,及左传尤深。宋乾兴初年,曹玮谪左卫大将军,定州观察使,知莱州。后又复华州观察使,任青州知府。曹玮虽是武将,在青州期间,爱民如子,政声颇佳。虽时间不长,治理得匪盗销声匿迹,海晏河清,人民得益安居乐业。 张方平,宋南京人,字安道,自号乐全居士。系北宋庆历年间的名臣。他生于北宋真宗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卒于哲宗元年(公元1091年)。谥号文定。寿享八十四岁,在当时可谓稀有的长寿者。 张方平少年即颖悟绝伦,读书过目不忘。举进士,职为著作郎,上书平戌十策,议论有理有据,哲理明晰。宋神宗时,官拜参知政事,放任青州知府。方平一生,慷慨义胆,视金如土。对人豪爽,宁折不弯,气节如松竹。平日不以言毁人,不以色励人。当时王安石很器重他,嶷然重用,方平得以施展其奇才,其名望曾蜚声一时。 刘挚,(公元1030——1098年)字莘老,谥忠肃,永静东光人。嘉佑四年中进士甲科。初任冀州南宫县令时,因政绩卓著,与信都令李冲、清河令黄莘被称为河朔三令。后任江陵府观察推官,由韩琦推荐为馆阁校勘,升迁为著作郎。宋元佑八年,以职观文殿学士任青州知府。在青州政绩斐然,颇受青州人民拥戴。宋绍圣元年六月,徙任黄州知府。后擢升为宰相辅佐朝纲。 庞籍,(公元988——1063)字醇之,谥庄敏,单州成武(今山东成武县伯乐镇庞楼村)人,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举进士第。是中国北宋时期一位贤臣,任宰相三年。北宋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西北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政权,公开反宋,连破北宋边城,百姓背井离乡,宋西北边防形势十分紧张,宋嘉佑二年十一月,以观文殿在学士及户部侍郎职放任青州知府。由于其才学和胆识出众,爱民如子,将青州治理得政治清明,民生乐业,很得百姓拥戴。 李迪,字复古,其先祖是赵郡人,后迁徙幽州,又徙家濮。自幼即饱学多才,考举进士第一名,独占鳌头。宋仁宗即位,李迪先知舒州,又历任江宁府,兖州府,最后赴任青州府。 程琳,字天球,北宋永宁军博野(今河北蠡县)人,出身于官僚家庭。宋景佑年任政事,以善辩闻名,曾参与修《真宗起居注》。因小人侥幸当道,处处掣肘,坐眨光禄寺卿,知颖州府,后又任青州知府。他大胆放贷军粮给灾民,以解岁荒民饥。 程琳在青州任职中,远离佞臣小人,总算得以施展其才华,在青州留下了丰功伟绩,政声颇佳。 经济社会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潍坊市委、市政府的科学领导下,牢牢把握“旅游立市、工业强市、商贸活市、和谐发展”的发展战略,坚持“忠于职守、用心用力,少说多干、狠抓落实”的工作要求,按照“11153”的工作部署,即围绕“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一个目标,突出“工业发展”一个重点,打响“东方花都、文化青州”一个品牌,做好“城镇建设与管理、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农业、公共服务”五篇文章,强化“科学投入、软环境建设、党的建设”三项措施,以科技为支撑,以项目为依托,经济社会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5亿元,年均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21.7亿元,年均增长22.3%。城乡居民储蓄余额257亿元,年均增长18.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7亿元,年均增长2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亿元,年均增长19.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870元,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保持较快增长。重新跨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列第73位。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改善。三次产业比重由2007年的11:58.3:30.7优化为9.1:55.4:35.5。工业经济在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全面确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年均分别增长24.9%、16.7%和14.2%。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潍坊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75家,有机品牌总数达到109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795家,流转土地面积26.5万亩,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花卉产业规模档次进一步提升。服务业日益繁荣,第三产业增加值是2007年的2.1倍。商贸流通体系日臻完善,市场交易额年均增长15%。旅游产业规模效益不断提升,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31.5%。 ——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一体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46.5平方公里,古城保护修复建设扎实推进,东部新城建设速度加快。东夷文化标志园、新火车站等公益项目建成开放,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等教育教学设施相继建成,银座佳悦、青都国际等服务设施对外营业。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3088套,完成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1.8万户。建成公共自行车站点205个,投入小公交20辆,开通校车52辆。新增绿化面积966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到49.2%和44.7%。新修主次干道20条,改造提升城区背街小巷61条,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973公里。扎实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观。小城镇建设各具特色,城镇化率达到46.2%。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完成13家事业单位转企改制、40家企业股份制改造,中文集团在境外上市,3家企业在天交所挂牌。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引进金融机构33家。经济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不断深化,各项改革全面推进。招商引资成果丰硕,累计引进过亿元项目316个。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2亿美元,外派劳务2400余人次,被评为全国对外劳务合作优秀外派基地。 ——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累计实施潍坊市以上科技计划项目48项,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以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面推开,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标准逐年提高。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成为全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市。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新农合报销封顶线提高到10万元,创建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6‰以下,被评为全国人口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建成18个城市网格化社区和62个农村社区,被评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市。强力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森林覆盖率达到33.6%,超额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深入开展矿产资源综合整治,整理废弃矿坑6700多亩,治理已毁山体10.5万亩。完成23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扎实推进。公共文体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继续保持全国社会文化先进县称号。 驻青高校潍坊工程职业学院潍坊工程职业学院(潍坊教育学院)是1978年经教育部批准备案成立的国办高等专科学校。是1998年省政府批准首批举办高职教育的试点院校之一。目前学院主要承担普通专科学历教育、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长培训、成人专科学历教育等教育教学任务。已培养专科层次人才7万余人,培训中小学教师、校长及其他人才16.56万人次。 山东民族技师学院山东民族技师学院是一所以培养社会紧缺的技师、高级技工、中技工等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的前身是1905年创办的青州府官立师范学堂,1934年改名为山东省立益都师范学校,2001年改建为全省唯一的山东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2007年以民族中专和青州职教中心为办学主体正式申办了山东民族技师学院,是全省唯一一家具有民族特色的技师学院。 第二炮兵青州士官学校第二炮兵青州士官学校 是为我国导弹部队培养各类士官人才的综合性士官学校。学校坐落于古九州之一的山东省青州市区。已发展成为全军首家通过总部教学评价的士官学校,也是全军唯一一所开办士官本科教育的院校。 中国烟草总公司青州中等专业学校 潍坊护理职业学院 中专学校 益都卫生学校 青州市职业教育中心 青州高级技工学校 潍坊科技工程学校 山东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