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七样菜
释义

在潮汕平原,正月初七吃七样菜的习俗由来已久:每逢这天,人们将七种蔬菜放在一起烹调,取个好意头,谓之能明目,并且财运亨通。这种风俗习惯最早可上溯到晋朝,晋议郎董勋《答问礼俗》载:“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人日也称“人胜节”。

简介

又称七样羹,是潮汕地区一体化区民间颇具特色的一种食俗。

正月初七本地风俗,有食一种叫七样菜的习惯。传说正月初七是人的生日,据传:女娲氏开天辟地,第一日作鸡、二日作狗、三日作猪、四日作羊、五日作牛、六日作马、七日作人,因而把初七称为人日。人日必须食一种用七样青菜作成的饼食,往后没作那些饼而直接食七样菜。潮汕地方把七样菜在锅中煮熟后于中午吃,称“七样羹”。这七样菜一般取萝卜、厚合菜、葱、大蒜、韭菜、芹菜、春菜。因为萝卜取“清白”;韭菜俗称久菜,与春菜一样取“长年回春”;葱取“聪明”;芹菜取勤劳;大蒜、厚合取“诸事合算”。在吃前长辈总要说:合家清清白白,新年回春,聪明勤劳,诸事合算,百事无忌。

习俗

七样菜对哪七样没有具体规定,大多以潮汕所产的大菜、春菜、芥蓝、厚荷等为主,数量的多少也无限制,可随意。其实,人日吃七样菜,是有一定的科学根据的,此时,春气生,天寒渐暖,菜蔬逐渐多起来。食混合菜,能使肠胃适应季节转变。

正月初七吃“七样菜”,这一古老的中原习俗能在潮汕大地保留下来、历久弥新,正在于它的好意头。它使人们吃出了好心情,同时又寄托了人们期盼财运兴旺、顺风顺水、吉祥如意的心愿。

客家人年初七吃七样菜

客家人每年正月初七是有吃“七样菜”的习惯。这个风俗由来已久。年初七也叫“人日”,这种叫法是汉朝末年开始的,“人日”这天要吃七样菜,虽然不同的地区七样菜不大相同,但意思都是用它们的谐音来图吉利、平安。

梅州客家地区的“七样菜”主要是芹菜、蒜、葱、韭菜、芫荽,这五种菜一定要有,另外就是鱼、猪肉(或其“丸子”、“芥菜”等其它菜)。七样菜要同时煮熟,全家分食。

这七样菜根据他们的谐音,都有象征意义。

“芹菜”的“芹”字与“勤劳”的“勤”字谐音,喻指“勤劳、勤快”;

“蒜”字与“算计”、“划算”的“算”字同音,喻指“精打细算、会划算”;

“葱”字与“聪明”的“聪”字同音,喻指“聪明、能干”;

“韭菜”的“韭”字与“长久”的“久”字同音,喻指长长久久;

“丸子”的“丸”字与“团圆”的“圆”字字音接近,喻指“团团圆圆”;

“鱼”与“剩余”的“余”字,喻指年年有余;

“豆腐”的“腐”字与“富裕”的“富” 字谐音,喻指生活富裕。

就是吃了这七样菜,祈望人能勤快、会划算、聪明、有缘、长久、有余、富足。说到底,这是一道吉祥菜,除了可以在节日图个吉利,初七吃“七样菜”还能起到调理肠胃作用。

另外,在客家地区还有个俗谚说:“吃了七样菜,各人做零星”,意味着吃了七种菜,就要开始干活了。所以年初七吃“七样菜”,实际也是年后的一种开工仪式。

每逢到了年初七的时候,这七样菜特别好卖。在各大农贸市场和超市,一早便将芹菜、葱、蒜、芥菜、春菜、韭菜等七种菜搭配好了一起卖,或分放在各个菜篓子里,让市民享受“自助”选择“七样菜”的乐趣。一些酒店和饭店还特意推出这道“吉祥菜”,备受食客青睐。

在年初七这一天,你可以留意到,不少菜贩们为了推销自己的“七样菜”,他们会不时地叫卖:“吃了七样菜,捡金又捡银!”引得前来买菜的群众会心一笑,菜摊周围喜气洋洋。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0:2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