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蒲东寺怀古 |
释义 | 《蒲东寺怀古》是小说《红楼梦》人物薛宝琴创作的十首《怀古绝句》的第九首。这是一首谜语诗,在小说中的寓意实际上是说金钏儿的。 作品名称:《蒲东寺怀古》 作品别名:《怀古绝句·蒲东寺怀古》 创作年代:清代 作品出处:《红楼梦》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作者:曹雪芹 作品原文蒲东寺怀古 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注释译文⑴蒲东寺:唐代元稹《莺莺传》(一名《会真记》)和元代王实甫据此改编的杂剧《西厢记》中所虚构的佛寺名叫普救寺,因在蒲郡之东,所以又称蒲东寺。故事中张生与崔莺莺同寓居寺中而恋爱。 ⑵小红:指崔莺莺的婢女红娘。骨贱、身轻:红娘是一个不苟同于传统礼教的女仆,她主动、热情地帮助张生和崔莺莺,在薛宝琴这样的贵族小姐看来,不安分的红娘是所谓骨头生得轻贱。“最”,《红楼梦》程高本作“一”。 ⑶“私掖”句:指红娘为双方撮合。掖,用手扶着别人的胳膊。 ⑷“虽被”二句:《西厢记》中“拷红”一折写崔莺莺母亲郑氏为逼问私情而拷打红娘,但为时已晚,张生与崔莺莺早配成了一对。吊起,当为牵合谜底而用,是泛说,剧中只言拷打。勾引,用剧中张生语:“怕夫人拘系,不能勾出来。” 作品鉴赏《红楼梦》 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中,有十首薛宝琴所作的《怀古绝句》,同时又为诗谜,各隐一俗物,但谜底是什么作者并未交待,以“大家猜了一回,皆不是”收尾。 《蒲东寺怀古》就是《怀古绝句》中的第九首。 这首《蒲东寺怀古》是说金钏儿的。“身轻骨贱”之语不能认真看作严词谴责,作者是推崇《西厢记》的,所以不会去贬红娘。因为诗是拟薛宝琴所作并给书中众人传阅的,倘不责备红娘几句则有失闺阁小姐的身份。就是书中写金钏儿,也还得说些王夫人“忽见金钏儿行此无耻之事,这是平生最恨的……”一类仿佛是卫道的话。“私掖偷携”是说金钏儿与贾宝玉私下拉拉扯扯,书中第二十三回、第三十回中都曾有描写。被称为“宽仁慈厚”的王夫人虽然能一巴掌打得金钏儿“半边脸火热”,并逼她走上绝路,但这也不可能改变贾宝玉对她的亲近态度。书中写金钏儿与贾宝玉的关系是有隐笔的,这从第四十三回“不了情暂撮土为香”中贾宝玉偷偷祭奠她时,见水仙庵洛神像而掉泪,并说洛神原是“曹子建的谎话”,“却合我的心事”等描写可以看出。 《怀古绝句》不是真正的咏史诗,也不是纯粹为了发思古之幽情而制的春灯谜。它对历史人物、事件的某些鉴赏,并不一定代表作者或小说人物的历史观。 作者简介曹雪芹,清代小说家。名沾,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宁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一生正好经历了曹家盛极而衰的过程。公元1750年(乾隆十五年)左右迁居北京西郊黄叶村(现为曹雪芹纪念馆),贫病交加,又加上幼子夭折,生活非常悲凉。最后因贫病无医而逝世。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纵横,善谈吐。能诗善画。其诗立意新奇,风格近唐代诗人李贺。他最大的贡献在于小说创作,所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在世界文坛上享有崇高声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