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乾隆英使觐见记 |
释义 | 1图书信息书 名: 乾隆英使觐见记 作 者:马戛尔尼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10月1日 ISBN: 9787530656051 开本: 16开 定价: 16.00元 内容简介《乾隆英使觐见记(插图本)》内容简介:追溯中西关系史,乾隆末年(1793年)英使马戛尔尼组团使华,无疑是最具影响的外交活动。这是一支庞大的外交使团,正使马戛尔尼是英国著名的外交家,曾任驻俄国公使及英国殖民地印度马德拉斯总督,并赢得了多种荣誉;副使斯当东是医学和法学双料博士。使团成员有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美术学家、哲学家、医师、乐师、技师、翻译以及舰队官员、水手、跟役等近七百人。 2图书信息书目:《乾隆英使觐见记》 作 者:(英)马戛尔尼 原著;刘半农 原译 出 版 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1-1 版 次:1 印刷时间:2008-11-1 开 本:16开 定 价:¥39.00 内容简介1793年,中国无大事。 但是就在这一年,中国发生了一件令研究清史和读历史的人怎么也绕不过去的事件--大英帝国派遣以马戛尔尼为首的庞大代表团,以给乾隆祝寿的名义出使中国。 这是“天朝上国”和大英帝国的第一次正式接触。然而,英国的目的是为了通商贸易,而清政府一开始却以为是弱国的进贡与朝拜,这就造成了历史进程中的矛盾与冲突。 本书为马戛尔尼本人所写的日记,详细记录了此次事件。当西方的天文、地理仪器、乐器、钟表、武器传入中国时,当中、西礼仪发生冲突时……正当盛世的乾隆朝,会以怎样的态度,面对来自陌生帝国的〔异物〕,中国的大门最早打开的那一刻。木府藏书书系,由一系列世名著所构成,是中国历代文士和官绅之家必备的架上藏书。为适应古籍重读的当代倾向,我们在严格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专业的译注,保持了古籍的智慧原貌;同时,对书中的重要内容进行了关联性图解,对一些容易误读的词汇也进行了单列详解,我们希望,这样的努力能让文言古籍焕然一新,从而让当代生活具备中国古代的所有智慧,这也是推出该书系的价值所在。 代表工业文明的西方帝国,在与传统东方帝国相遇时,两种不同的文明在冲突中将如何走向融合? 全本乾隆英使觐见记,二百余幅彩图全面展示乾隆盛世。 作者介绍英国18世纪一位贤明的政治家、皇家大臣和杰出的外交家,苏格兰人奥青雷克·马戛尔尼的后裔。 马戛尔尼来中国马戛尔尼有勋爵身份,是位任职很久经验丰富的外交官,担任过英国驻俄国圣彼得堡的公使,后来英国政府委任他为孟加拉总督,他辞而未去。1792年英国政府委任他为访华全权特使,斯当东爵士为副使兼秘书,率领官员兵丁役夫船员700余人,乘坐狮子号、豺狼号、印度斯坦号等五艘船只,于1792年9月26日从普利茅斯港出发,通过英吉利海峡,往西朝中国方面航行。 乾隆以为强大的远夷国王遣使前来,为己祝寿,非常高兴,连续下马戛尔尼进献的腰刀谕,命令广东及沿途官员好好接待,优遇使者,其携来货物,"免其纳税",供给上等充分食物,"赏给一年米石"。但是,他也强调,贡使必须实行藩国见天朝大皇帝的三跪九叩之礼。英使不愿,双方争执谈判,据英国方面记载,最后议定,英使以谒见英王行单腿下跪的礼节,谒见中国皇帝。而中方文献中则提到使团正使行礼如仪。 目录前言 刘半农序 第一章 北上见闻 一路北上 船抵澳门/清人登船/觅得向导/登州府长官拜见 抵北直隶海湾 筹措礼物/分赠华官 友人至 樊、周二大人/船中小酌/装驳货物 抵大沽口 中国客船/中国妇女/见梁总督/整顿什物 抵天津 相遇金大人/地方官员及平民 即抵京城 补叙见闻/华官受责/礼节/鞑靼与华人/驻藏英军/敬待与防范/享利病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