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南郭村 |
释义 | 1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中里厢乡南郭村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留营乡南郭村位于河北省石家庄石获南路南侧。西南邻张营,东南邻西王村。该村来历说法有二:一说,与西王村、张营原系一个村落,名南王营,后一分为三。村内原禅林寺唐代碑记刻有"南郭村"之名。另一说,南郭村是与北郭村(后大郭村)对称得名。后存留营村1684年(明万历三十二年)重修圣母庙碑记也有南郭村名。该村原属获鹿县,1941年3月8日划入市郊。解放后于1956年组织张营联村社南郭生产队。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南郭大队。1980年底,全村有耕地1052亩,1077人,均为汉族,分4个生产队,以农为主。 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经济作物有:花生、天鹰椒、棉花、大豆、黄金梨、皇冠梨、红富士苹果等;主要养殖物:鸡20000只,狐狸800只。该村企业:农机配件厂、纸箱厂、铝制品厂。 该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既无区位优势,又没有资源优势,经济发展缓慢,群众收入不高。怎么引导群众致富,使群众长期得到实惠,是南郭村党支部一班人一直以来都在摸索的。为了摸准发展路子,他们多次组织群众到外地取经,学习人家的黄金、皇冠的梨果种植技术,养鸡、养狐技术。通过实地考察,全村达成共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热情高涨。最后党支部决定带领大家,在种植上减少传统作物的种植面积,增加天鹰椒洋、白菜的轮作种植面积;对原有梨果进行嫁接改进;在养殖上发展养鸡、养狐。为了让群众掌握管理技术,同时他们多次联系并请来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局的有关专家、教授给村民传授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村民的科学种养的能力。后来,南郭村调整产业结构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全村养殖皮毛动物4500多只,蛋鸡存栏3万只,果树发展到350余亩,天鹰椒720亩,无公害蔬菜110亩,成为群众致富的主要渠道。 2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南大里乡南郭村该村位于中条山脚下,距县城约10公里,截至2008年,全村有468户,2005人,60名党员,8个村民小组,耕作3200余亩土地。 新农村建设开展以后,在各级领导的具体指导与大力支持下,该村支村委一班人结合该村实际情况,坚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理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率领全体村民,求真务实、克难奋进,使该村的新农村景象更加突出,得到了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 狠抓班子建设——提高干群素质村两委在发展中总结出,搞好班子建设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支村委一班人,把改造干部思想,改变工作作风,作为班子建设的头等大事。在全党掀起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结合十七大的精神,该村党支部按照“五好”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遵纪守法,把强化支村委班子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严格程序,依法办事,对村中重大事情实行全民参与和“一事一议”制度,严格扎实开展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在此基础上,该村建立健全了治保、民调等组织机构,通过支村委的努力,截至2008年10月,该村没有发生过一起重大的、一般的刑事案件,邻里和睦相处,涌现出许多文明和谐家庭、五好家庭。在计划生育方面,由计生专干及时清查,清理,努力做到了外出打工及育龄妇女的建档,高标准的完成了计生工作。针对村中的婚丧嫁娶,该村成立了红白喜事理事会,杜绝了铺张浪费和盲目樊比现象。经过支村委努力,全体村民对该村的发展规划,生产生活状况,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村容、村貌都非常满意。 ◎ 调整产业结构——拓宽增收渠道1、发展日光温室、种植芦笋。支村委干部解放思想,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组织村民到外地参观学习,鼓动村民建日光温室和芦笋栽种,同时帮村民搞贷款,聘请专业人员前来技术指导,在村西建蔬菜大棚,搞起了蔬菜生产基地。截至2008年,该村已有日光温室100余亩,芦笋600余亩,已小具规模。由于日光温室务工少且亩收入万元以上,该村计划在原有日光温室基础上继续发展500亩,争取达到户均一室,在更大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 2、组织劳务输出。支村委干部依托乡里原有企业和劳务中心,搜寻大量务工信息,及时为村里闲散劳动力提供了就业的路子。同时,将村里的工匠成立了四支工程队伍,确定了专人负责,带领村民外出打工;另一方面,不断派人跑县城、运城等地联系工程。这样以来,村里的剩余劳力基本解决了,使得人人有事干,户户有收入,家家有存款,钱多了,手头宽裕了,各户的变化更快了。 ◎ 改进基础设施——完善“五个一”工程在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支村委一班人发动群众,在村东建立了一个农民休闲体育活动场所,完善配套了各种体育器材。投资15万元在村西建了南郭舞台,同时支村委还邀请了夏县蒲剧团前来演出,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新建的标准的村委院中,设立了图书室,党员活动室。完善了村卫生所的基础设施条件,使村民的参合率达到了93%。建立了一个便民连锁店,极大的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支村委依然按照标准不断地完善“五个一”工程。 ◎ 加大建设力度——实现“四改四化”在新农村建设中,该村进行了全面的规划设计,针对该村缺水的实际情况,该村对给水、排水系统进行了改善,整改村民饮水管道,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使村民饮用水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支村委干部为了改善水利条件,筹资10万元资金,在村东打300米深井两眼。同时又投资了3万元埋好1200米浇灌管道,使400亩土地的浇灌有了保证。这两眼深井每年可使村里增收80万元。同时在县农业综合开发办的帮助下架设高压线路1300余米,新增两台50千瓦的变压器,投资8万元。2009年在村西村东的适当地段,又打两眼深井,彻底改变南郭村的水利设施。为了节约能源,充分利用资源,响应国家政策,沼气工程建设在部分农户中已经建立使用。 在“四改四化”工程中,该村借市、县“村村通”和巷道硬化建设的强劲东风,多方筹集资金,全村“井”字型7.8公里主干街道及所有巷道的水泥硬化工程,硬化率达到100%。按照“有路就有桶,有树不缺株”的林业建设要求,科学规划,栽种雪松、国槐共计3880株,冬青、刺柏共计13000余苗,全村绿化率达到100%。为了使村民保持一个干净卫生的环境,建立了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在村东、村北建立了两个填埋式垃圾场,对全村垃圾进行统一处理。该村对主干街道和文体广场等公共场所全部安装了路灯 。 ◎ 改善教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美藉华人刘国烈先生为南郭村学校捐资25000美元建校,但缺额还比较大,后来又通过向上级要一点,在外人员筹一点,村民们捐一点的办法,共筹集资金60万元,教学楼已竣工使用。 为了让学生有更好地活动场所,支村委先后筹集9万元对教学楼前的空地进行了硬化,将楼前的花园小路用花砖铺好,花园里的树木绿意浓浓,花草争芳斗妍。为了更好的优化环境,支村委干部在村委院再建了一个小花园,使村里四处春有绿、夏有荫,冬有青,一年四季充满了生机。同时成立了护卫队分工管理,定期检查护理。街道干净畅通,两旁苗木整齐有序,实现了村里的绿化与美化。 3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陈庄镇南郭村该村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陈庄镇,村两委始终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全村营造文明和谐谋发展,全力建设新农村的良好氛围。村两委从优化生活环境、解决村民生计、帮扶弱势群体、尊老爱幼等入手,实施了一系列爱民、为民、惠民工程,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2006年村两委筹资30余万元召集党员、群众自己动手搞建设,把全村的大街小巷路面全部硬化;筹资6万余元,栽植花木8个品种共计2000余株;修建6处垃圾池,实现垃圾集中堆放,做到卫生专人专管,成为陈庄镇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居住环境的改善带活了村里的经济,群众先后办起了吹塑厂、铸塑厂、消防设备器械厂、通风管道设备厂等个体企业。村民逐步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为激发全村学生刻苦学习、努力读书,村两委出台了“考上研究生奖5000元、本科生奖1000元、专科生奖500元的升学奖励政策”。2006年有4名本科生、一名专科生拿到了村里共4500元的鼓励奖。 该村虽说人少,但人心齐、村风正,多年来村里未发生过一起民事纠纷。村两委投资6万元建一处健身广场,为村民提供一个学习科技知识、锻炼身体、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让孩子们有自己的乐园,党员有自己的活动基地,使群众生产、生活更加和谐美满。 4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大王镇南郭村◎ 简介南郭村原名郭家庄,包含南郭、北郭两个自然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5.5公里处。东邻寿光市付家村,西靠东孙庄村,南与书房刘毗邻,北与北郭东接壤。村区东西长320米,南北宽450米,面积0.144平方公里。2008年全村178户,640口人,均为汉族。62.4公顷。 明洪武四年(1371年),始祖郭全由山西迁来立村,后因集市繁乱,南移三华里,位于郭家村南,故定名南郭村。村中有郭、任、隋、蔡、张5姓。 南郭村现有178户,610人,耕地面积900亩,党员25名,村两委班子由3人组成,书记主任一人兼,村党支部、村委会成员交叉任职100%。该村党支部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民富、村美、风正”的要求,真抓实干,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增加农民收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四大改革措施大力发展民营企业,拓宽富裕渠道,党支部把富裕群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利用该村企业优势,引导村民多渠道发展经济,不断增加该村集体收入,村民生活逐步改善。2006年社会总产值366万元,人均纯收入6000元。 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村党支部从群众关心的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入手,积极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先后投资60多万元,对村内道路两侧排水沟及村内所有大街进行了硬化,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赢得了群众的支持。 倡树社会新风,改进教育群众的方式。村党支部在不断改善村民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以小康文明村创建为抓手,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搭建文化平台,用先进的文化教育群众,凝聚了人心,树立了良好的村风民风。先后投资20余万元,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建设文化大院,配套建设了门球场、篮球场,购置了门球、乒乓球等健身娱乐器材,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陶冶了群众的情操,提高了村民综合素质。 加强村级规范化建设,完善群众管理制度。该村注重科学民主管理,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宅基地审批、环境卫生整治、安全保卫等10多项村规民约,用制度保障村“两委”科学决策,用制度约束村民的行为,使村级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村内重大财务支出等村级事务,发动群众积极参与,使其充分享有知情权、监督权。在村“两委”班子的年度测评中,群众满意率均超过98%。 5 河北省保定市安国市伍仁桥镇南郭村该村有耕地面积2100亩。种植结构以中药材种植为主,品种有沙参、菊花、丹参、麻山药、白株等数十个品种。苗木种植有卵树占地60余亩,几十余个品种。国槐、榕树、速生杨,欲大规模发展。葡萄(红地球)占地10余亩。养殖业设有猪厂(瘦肉型),蛋鸡(5000余只)。 该村发展方向:主要面向种植业、养殖业发展,引进技术优良品种、技术。玉米、小麦高产量、质量好,绿化树亩大面积土地可以开发建厂,是该镇的一个开发小区。 该村交通便利,土地、水、电、人力及物力等资源丰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