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马面古圩
释义

桂林市会仙镇马面圩是临桂现存不多的古老圩场之一。从桂阳公路旁的九美桥往南,经烂桥堡,很快就可以进入马面。虽然深藏于群山环抱之中,却吸引着不少自行车驴友前往探访它的古颜旧貌。

说到马面圩,人们也许会把它和“牛头马面”联系在一起。其实这是一种戏称。对于这种戏称,当地百姓早已漠然,没人会再去辩解什么。“马面”这一名称,来源于“抹面”,即洗脸。会仙人一向勤劳,一大早便要安排好全家一天的生活,买了东西吃饱了好出去做事。附近冯家、陡门、毛家、七星等八仙湖和古桂柳运河旁的水边人家,常常要把中午的饭菜带在身边或船上。每个圩日,方圆数里的百姓都来赶圩,他们天刚亮就起床,抹完脸便去赶圩,因而形成了赶早市的习惯。会仙人爱赶早市的传统便从马面开始,至今没有改变,并且影响了会仙睦洞村委铁匠村早市的形成。那“抹脸”的动作,也就成了字面上的“马面”了。

据已毁的碑刻记载,马面圩最早的居民是赵姓和薛姓,于明朝末年在此落户发迹,清初逐渐在这里形成圩场。马面圩周边秀峰环抱,环境宜人,离桂林、南路二塘、雁山都很近,又是桂林进出会仙的官道必经之地,因而几百年来一直是会仙的繁华商业中心之一,与四塘乡太平古圩齐名。

走近这座曾经繁华的古圩,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历史气息。弯弯曲曲的巷道,路面镶满了被脚步磨光滑了的马钉石。巷道两边是错落有致的木制跑马楼,林立的当街铺面纵向很深,但都不是太宽,可以看出繁华时候的马面圩也是寸土寸金。铺面斑驳的活动门板上,都有半尺见方的小木窗,那是为方便深夜和一大早前来购物的顾客开的,被磨得圆滑光亮。路边料石围成的两口老井,被岁月勒出深深浅浅的印记,冬暖夏凉的井水依然是赶圩过路人的最爱。从一些大户人家四进三开间的青砖瓦房还可以看出这里昔日的繁华。这些大户人家的房子采用进阶式的设计,后进要比前进高出一点,取其意为进门步步高升。

熙熙皆为利来,攘攘皆为利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周边旺盛的市场需求,催生了马面圩这个商业平台。与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文化固有的重文轻商理念不同,马面圩家家户户都秉持着种田、种地、经商三行,那时家家都卖米粉,户户都有自己的字号,一般都以掌柜的名字为字号。在过去,吃米粉也是一种奢望,不少人去赶圩,就是为了吃一碗可口的米粉。马面圩有着众多的赶圩人和买卖人,米粉铺生意都不错。会仙和四塘等地年轻男女相亲,盛行吃米粉的习俗,这是结婚“三部曲”中的序曲。初次见面,媒婆安排男女双方前来赶圩,在亲友团的陪同下,女方随着媒婆的指引,躲在不远处人流中羞答答地看男方。见了面如果双方第一印象没问题,心花怒放的男方便要请女方及其随行的亲友团吃米粉,吃米粉的过程也是女方进一步考察男方的过程。

外来的生意人以肩挑为主。从良丰圩来马面转场的女人穿着讲究,挑来红绒丝线、米粑、汤圆,夏天会有凉拌盐糖粽;货郎挑来酸醋、米粉、花布和四林布等。他们讲信誉,薄利多销,散圩的时候还会对本卖,有时还赊卖,因而很受欢迎。

圩亭里除了没有牛行,各大卖行比较齐全,附近的土特产都拿到圩上来卖。文家村的酒饼有着很好的口碑,酿出的酒多,香醇顺口。马面周边的崇山峻岭盛产金竹,马面圩所卖的竹器与外地不同,全都取材于附近石山中特有的金竹,辅以结实而韧性十足的老藤,金黄的色调经久不褪,所产的撮箕、菜篮等大件美观、扎实、耐用,鸡鸭笼等小件精美别致。会仙的旱烟叶远近闻名,马面出产的是大叶烟,力获出产的是小叶烟,尤以力获烟出名。收购的季节,挑到马面圩。烟商一次收上几百担,请挑夫挑到良丰,然后上船到大圩,运往全国各地。

随着交通的发展,这个古老的圩场逐渐被边缘化,已失去了往日的繁华。现代文明的浪潮渐渐地涌进大山,游离于古老与现代之间的马面圩正在悄悄地发生着改变。马面圩老铺子大多已没有了旧时繁华的商业气息,青砖瓦房渐渐被现代楼房包围,靠近圩场的黄金老铺面也有了时尚的装修,老巷里飘荡着流行音乐,农家示范店给古老的马面圩注入了新的气息,古老与现代在马面圩上交织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6 15:2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