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龙泉村 |
释义 | 1 湖南省衡山县开云镇龙泉村龙泉村为一地名,在我国湖南省、河南省、云南省以及浙江省等14个省份都有同名村庄,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以及当地政策规划不同,在发展建设方面,各个村庄存在差别。 ◎ 开云镇龙泉村龙泉村位于湖南省衡山县开云镇东南部,南岳七十二峰之一的勾头峰脚下,距衡山县城5公里,西连南岳紧靠107国道旁,辖9个村民小组194户,813人,现有党员24人,全村面积约3.4平方公里,其中水田506亩,林地4200亩,水田80余亩,有村部办公大楼1栋。该村山清水秀,土地肥沃,人杰地灵,交通便捷,已有6.1公里水泥路连接107国道,并环绕村内75%各组农户,该村盛产李、桔、枣等小水果是闻名县内外的九龙李发源地,生猪养殖、席草种植业发达,有年出栏2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大户15户,年出栏100头的有20户,年出栏50头的有50户,出栏生猪2000头以上,并实现了养殖业的自繁、自育一条龙生产,现正在扩大生产规模。 ◎ 河南省淮滨县龙泉村龙泉村位于淮滨县西侧处于中原地区,属于马集镇管辖下村级地区。省道S337,S336路通过龙泉村。 ◎ 地理位置龙泉村地处马集镇、紧挨芦集乡、方元村、莲花村。龙泉村下设管辖:曹庄,宋庄,刘庄,詹庄,宣庄,方圆,尹庄,周庄,吴庄,姜围等村庄,人口约4000多人。 ◎ 村内资源村内企业:摩托车配件厂、化工厂,粮食厂 主要农产品:水稻,小麦、水果、马铃薯、菠萝蜜、荔枝 村内资源:石灰石、锰、粘土、毒砂、白钨矿、铬铁矿 村里单位:龙泉村广播站 ,龙泉村村委会,龙泉小学 2 河南新乡县七里营镇龙泉村七里营镇龙泉村,位于新乡市区西南10公里处。全村有756户,3456口人,161.8公顷耕地。新修的龙泉大道穿村境而过,人民胜利渠和东三干渠从东、西、北三面环绕。区位优势明显,水利条件优越,交通便利。龙泉村带领群众全力以赴抓农业,办工业,使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群众生活率先在新乡县步入小康行列。在坚持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累累硕果。经过规划建设的龙泉村,已是街道宽敞干净,楼房排列向阳,环境优美,四季常青。 龙泉村,1992年被市命名为小康示范村,1994年被省命名为明星村,2000年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文明村;还先后荣获省、市、县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普法先进村、发展乡镇企业先进村、五好村党支部等荣誉。村党委书记梁修昌先后荣获省、市劳动模范、优秀农民企业家、优秀党支部书记等称号。龙泉村,成为名副其实的文明富裕村。 3 湖南省宁乡县黄材镇龙泉村宁乡县黄材镇龙泉村地处宁乡西部山区,与桃江、安化接壤,距宁乡县城80公里,2004年由原龙泉、板路2个村合并而成。村域面积9.8平方公里,水田890亩,旱地1200亩,林地8500亩,荒山2000亩。全村8个村民小组,632户,2190人。支村两委成员5人,党员58人,8个党小组。闻名世界的四羊方尊就是从这里出土,有“三关门”等自然景观。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050元。 4 云南省牟定县蟠猫乡龙泉村蟠猫乡龙泉行政村隶属云南省牟定县蟠猫乡,地处乡的东边,距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到乡道路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县30公里。东邻白马山,南邻双龙村,西邻古岩村,北邻联丰村。辖大箐村、阮箐村、肖家村、普家村、刘家村、小古岩村等6个村庄。 ◎ 村情概况该行政村隶属牟定县蟠猫乡,地处乡的东边,距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到乡道路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县30公里。东邻白马山,南邻双龙村,西邻古岩村,北邻联丰村。辖大箐村、阮箐村、肖家村、普家村、刘家村、小古岩村等6个村庄(共有10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377户,有乡村人口1438人,其中农业人口1426人,劳动力997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764人。 全村国土面积9.24平方公里,海拔1800米,年平均气温15.8 ℃,年降水量634毫米,适合种植水稻、烤烟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1108亩,人均耕地0.77亩,林地10086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95.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02元。农民收入主要以水稻、烤烟为主。 ◎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108亩(其中:田727亩,地381 亩),人均耕地0.77亩,主要种植水稻、烤烟等作物;拥有林地10086亩,其中经济林果地511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36 亩,主要种植梨、板栗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8.1亩,其中养殖面积0亩;草地0亩;荒山荒地2015亩,其他面积642亩。有铜矿等资源。 ◎ 基础设施截止2008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全村有266户通自来水,有111户饮用井水,有377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有377户通电,有26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313户(分农户总数的69%和83%);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368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356户(分别占总数的96%和97%)。该村到乡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1.5公里,距离集贸市场1.5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1辆,拖拉机3辆,摩托车51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727亩,有效灌溉率为66%,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453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32亩。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95户;装有太阳能农户70户;建有小水窖126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5户,全村有6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6个自然村已通电;有2个自然村已通路;有6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6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0个自然村已通路灯。有6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3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7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367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 农村经济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14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84.6万元,占总收入的47%;畜牧业收入136 万元,占总收入的34%(其中,年内出栏肉猪871头,肉牛70头,肉羊243头);渔业收入0万元,林业收入 29.3万元,占总收入的7.4%;第二、三产业收入40.3万元,占总收入的10.2 %;工资性收入5.5万元,占总收入的1.4%。农民人均纯收入1620元,农民收入以水稻、烤烟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5.6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64人(占劳动力的6.4%),在省内务工56人,到省外务工8人。 ◎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水稻、烤烟,主要销往国外。2008年,主要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45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11.3%。该村目前正在发展烤烟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肉牛、肉羊养殖。 ◎ 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377户,共乡村人口1438人,其中男性682人,女性756人。其中农业人口1426人,劳动力 997人。该村以汉族为主,其中彝族561人,其他民族0人。到2008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78 人,占人口总数的5%;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371人,参合率98%;享受低保13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49平方米,有乡村医生2人,该村距离乡卫生院1.5公里。 ◎ 文化教育该村建有小学2 所,校舍建筑面积322 平方米,拥有教师7人,距离乡中学1.5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50人,其中小学生93人,中学生57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动室1个,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 村务公开该村到2008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377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108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32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是,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0元(人均0元),一事一议筹劳0元(劳均0元)。年末集体总收入0.2万元,有固定资产10.1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0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 ,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是 ,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方式公开。 ◎ 基层组织该村建有党支部1个,下设10个党小组,共有党员67人,少数民族党员21人,其中男党员54人、女党员13人。 村委会由支书(主任)、副主任、文书等组成,下设10个村民小组。 ◎ 人文地理龙泉人民勤劳善良,逢年过节,庆祝丰收都要以“左脚”舞来表达内心的喜悦和对生活的热爱,彝族服饰也备受人们欢迎。 ◎ 新农村建设2008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开展新农村建设的项目、规划,总投资 8万元。内容包括生产发展、村容村貌整治、农民增收、乡风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 发展重点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技术力量弱,交通不方便,饮水难。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含量,计划发展肉牛、肉羊养殖。 5 云南省元谋县元马镇龙泉村龙泉村委会隶属元谋县元马镇,地处元马镇政府西边,距元马镇政府所在地1公里,到元马镇政府道路为水泥路,交通方便,距元谋县城1公里。东邻张二村社区,南邻翠峰社区,西邻平田乡政府,北邻大沟村委会。辖法那禾、凤仪村、高岩子村、热水塘村4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068户,有乡村人口4338人,其中农业人口4338人,劳动力256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445人。 全村国土面积1.85平方公里,海拔1070米,年平均气温21.9℃,年降水量645毫米,适合种植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2470.5亩,人均耕地0.57亩,林地276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246.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26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6 云南省西畴县西洒镇龙泉村◎ 村情概况该行政村隶属西畴县西洒镇,距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到镇道路为水泥路,交通方便,距县3公里。东邻瓦厂村委会,南邻英代村委会,西邻县城,北邻么洒村委会。辖磨角、大龙太等41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 936户,有乡村人口3772 人,其中农业人口3599人,劳动力2064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733人。 全村国土面积17.81 平方公里,海拔 1482 米,年平均气温15.9℃,年降水量1297.6毫米,适合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3395 亩,人均耕地0.94 亩,林地22835亩。 ◎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3395亩(其中:田503亩,地2892 亩),人均耕地0 .94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229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5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01亩,其他面积419.65亩。 ◎ 基础设施截止2010年底,该村已实现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全村有207户通自来水,有767户饮用井水。有974户通电,有134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745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99%、14%和80%);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 314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29户(分别占总数的34%和25%)。 该村到镇道路为水泥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3公里,距离集贸市场3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10辆,摩托车 101辆。 到2010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612户;装有太阳能农户21户;建有小水窖344 7 云南省昌宁县田园镇龙泉村◎ 村情概况龙泉村隶属昌宁县田园镇,地处田园镇边,距镇政府所在地 2公里,到镇道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 ,距县城2公里。东邻九甲村兰家寨,南邻九甲村马场桥,西邻达丙村,北邻观音山与达丙村接壤。辖文宫、中山、等25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110户,有乡村人口4661人,其中农业人口4399人,劳动力2663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505 人。 全村国土面积16平方公里,海拔1650米,年平均气温14.9℃,年降水量1300毫米,适合种植玉米、水稻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4625亩,人均耕地1.05亩,林地9010.5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65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68.7元。 ◎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4582.20亩(其中:田3408.90亩,地1173.30亩),人均耕地1.05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11119.7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449.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10亩,主要种植茶叶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0亩,其中养殖面积0亩;草地0亩;荒山荒地0 亩,其他面积8294.90亩。有粘土、煤等资源。 ◎ 基础设施截止2010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有898户农户通自来水,有187户农户饮用井水,有120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9.96%)。有1205户农户通电,有360户农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100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29.88%和91.29%);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94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665户(分别占总数的78.01%和55.19%)。 该村到镇道路为柏油路 ;进村道路为弹石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2.5公里,村内没有集贸市场。全村共拥有汽车70辆,拖拉机91辆,摩托车499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3674.44亩,有效灌溉率为80.19%,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3000.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68亩。 到2010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35户;装有太阳能农户302户;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90户。全村有5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5个自然村已通电;有5个自然村已通路;有5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5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0个自然村已通路灯。有3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338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429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433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5 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 农村经济该村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758.0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750.00万元,占总收入的27.19%;畜牧业收入660.00万元,占总收入的23.93%(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2425头,肉牛440头,肉羊254头);渔业收入47.00万元,占总收入的1.70%;林业收入32.00万元,占总收入的1.16%;第二、三产业收入1174.00万元,占总收入的42.57%;工资性收入82.00万元,占总收入的2.97%。农民人均纯收入3574.0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82.00万元,其中,外出务工人数170人(占劳动力的3.86%),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20人,在省内务工72人,到省外务工48人。 8 云南省弥渡县弥城镇龙泉村◎ 村情概况该行政村隶属大理市下关镇,地处下关镇西边,距下关镇政府所在地2.5公里,到镇政府道路为水泥道路,交通方便,距市区1公里。东邻西洱河,南邻天生桥,西邻斜阳峰,北邻嘉士伯大道;辖区内设有8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308户,有乡村人口2575人,其中农业人口750人,劳动力443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85人。 全村国土面积3平方公里,海拔2110米,年平均气温15.7℃,年降水量695.3毫米,适合种植蔬菜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218亩,人均耕地0.29亩,林地4352.7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5762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41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蔬菜、养殖业为主。 ◎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18亩,人均耕地0.29亩,主要种植蔬菜,拥有林地4352.7亩,主要种植云南松,龙泉村植被及后来种植抚育较强,百年以上古树不下二十余棵.水资源丰富,可供群众饮用的水井有大井、二井、小井、七蛙井,观音钵泉,将军洞“古龙祠”泉水、江风寺山泉及斜阳峰瀑布等,是下关人民饮用山泉及地下泉水的重要源泉之一,每天有成百上千的市民或驾车或人推或挑背到此取水,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且水质检验结果符合饮用标准,这里可算是“山、水、情”资源最佳境地。 ◎ 基础设施截止2006年底,该村已实现能电、通水、通路、通电视、通电话五通工程。全村家家有电灯,户户通自来水,农户有202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290户,占农户总数的94%);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52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85户,占总数的60%。 该村到镇道路为水泥道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68辆,拖拉机2辆,摩托车55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218亩,有效灌溉率为10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18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积0.29亩。 到2006年底,全村装有太阳能农户53户。全村有7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7个自然村已通电;有7个自然村已通路;有3个自然村已通路灯;该村农户住房以砖混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28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80户居住土木结构住房。 ◎ 农村经济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7624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67万元,占总收入的0.6%;畜牧业收入924万元,占总收入的1.6%(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0504头,肉牛74头,鸡12090只;);第二、三产业收入55788万元,占总收入97.4%;工资性收入315万元,占总收入的0.8%。农民人均纯收入4941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315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36人,在省内务工230人,到省外务工6人。 ◎ 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308户,共乡人口2575人,其中男性1273人,女性1302人。其中农业人口750人,劳动力443人。该村以汉、白族为主,其中白族1537人,汉族1031人,其他民族7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45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535人,参合率98%;享受低保275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市人民医院,卫生所面积为512平方米,有乡村医生1人,该村距离镇卫生院4公里。该村建有公厕7个,建有垃圾集中堆施场地16个,建有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 ◎ 文化教育该建有学校1所,校舍建筑面积3929平方米,拥有教师13人,在校学生130人,距离下关一中3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326人,其中小学生190人,中学生136人,整个行政村义务教育率达到100%。 全村建有图书室1个,藏书2000余册,业余文娱宣传队7个,2005年参加中国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中老年健身球大赛,获优秀奖。多次参加市镇组织的文体活动,获得多次市镇两级表彰,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龙泉村委会重视文化教育,加之本地前辈楷模事迹的启迪,近十年来村委会辖区内共有学有所成的学子80余人考上大学,还有博士后1人,博士1人,这里可算是群星荟萃,人才倍出。 ◎ 人文地理龙泉村民委员会辖区范围内是"龙尾古城",此地是唐代南诏王阁罗凤所筑,因大理苍山十九峰由北至南如游龙掉尾,故名龙尾城,它是拱卫大理地区南面的重要军事关隘,自唐朝至今,历代有闻人彪炳史册。此地经明、清两朝属大理府太和县,民国时为玉洱乡,新中国成立曾隶属市郊乡及先锋公社,现今隶属大理市下关镇人民政府;"龙泉"二字的由来,这是中丞街魁星阁上在一棵高40米,树龄400余年的古榕树后,早年有一眼水质良好,沁心可口的泉水常年约有0.3立方米/秒水量从地下涌出,此井水是周围群众饮用泉水之一,称为"龙泉井",从此,"龙泉"二字由此而得名。 龙泉村民委员会辖区共八个村民小组,自然山林400公顷(600亩),原山村植被及后来种植扶育较强,百年以上至五百年古树不下二十余棵。这里水资源丰富,现仍供群众饮用的有大井、二井、七蛙井、小井,观音钵泉、将军洞"古龙祠"泉水、江风寺山泉及斜阳峰瀑布等,是下关人民饮用山泉及地下泉水的重要源泉之一,且化验结果水质均符合饮用标准。这里可算是"山、水、情"资源最佳境地。 9 浙江省慈溪市横河镇龙泉村龙泉村位于横河镇建成区之内,是横河城镇区域的西半部分。东沿浒溪省道公路与东上河村为邻,南隔东横河与孙家境村相望,西南与伍梅村接壤,西与秦堰村交界。2001年2月,由原人民闸、下新屋、新庄3个村合并而成,现有常住户口865户,2187人,辖20个村民小组,人民闸、下新屋、新庄3个自然村。现有党员102人,困难党员7人,后备干部2人。村委会驻地人民闸。在民国及以前,下河头(现人民闸)与上河头两者结合为横河街,街市向西延伸到下河庙。这里市面兴旺,是姚北的农副产品集散地。1984年5月,横河乡改为建制镇至今,镇级文化、教育、通信、卫生、金融、商贸等一些重点设施建在龙泉村域。镇建成区中兴路、龙泉西路、河滨路以东西并行方向布入其中。省道公路浒溪线、县道横筋公路以纵横方向穿越过境。全村有宽2.5米以上,长7.7公里的水泥路连接着各自然村。过境河流有东横河1条,境内河流有小桥江、新庄江、后江头江、池塘江4条。现有2座河区节制闸为人民闸和新庄闸,桥梁有人民闸桥、龙南大桥、新庄桥、泥桥等6座。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条件良好。民国二年(1913),在陆氏宗祠办小学,学生上百人。1925年迁址七星桥南更名龙泉乡国民学校。1998年将横河中心小学又迁回该村域。现镇中心初级中学、中心幼儿园都落址于此。现有1处合作医疗室,3处老年活动室。境内横河堰(闸),据传始建于唐景龙元年(707),《嘉泰会稽志》记述了横河堰闸及上、下游节制堰闸12个。1952年横河闸西移,改建为五孔大闸,更名“人民闸”。据1983年考古普查,人民闸西南百米有北宋晚期的南杨窑遗址。居民姓氏较多,其中陆、徐两姓数量最多。 10 云南省沾益县西平镇龙泉村◎ 乡村概况该行政村隶属沾益县西平镇,属于坝区,地处西平镇西面,距离镇政府所在地2.5公里,到镇道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县政府所在地3.5公里。东邻光华社区,南邻龙华村委会,西邻双河村委会,北邻省四监狱。辖龙尾村、张板村、保家乡村等10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553户,有乡村人口6596人,其中农业人口6596人,劳动力4034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022人。 全村国土面积14.30 平方公里,海拔1,865 米,年平均气温14.90 ℃,年降水量1,159 毫米,适合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4559.00 亩,林地4614.00 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8,548.21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63元。本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4559.00 亩(其中:水田面积2919.00 亩,旱地面积1640.00 亩),人均耕地0.68 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4615 亩;水面面积34.00 亩,其中养殖面积34.00 亩;,其他面积12,244.00 亩。 ◎ 基础设施截止2010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五通,没有路灯。全村有822户通自来水,有755户饮用井水。有1646户通电,有1232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611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81%和100%;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有1568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户数1267户(分别占总农户数的100%和81%)。 该村到镇政府道路为柏油路,进村道路为柏油路;村内主干道均为已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3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156辆,农用运输车18辆,拖拉机40辆,摩托车550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3,040.00 亩,有效灌溉率为67%,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3,040.00 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46 亩。 2010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8户;装有太阳能农户412户;建有小水窖6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2户。全村有5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10个自然村已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有5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807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267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520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其他结构住户32户。 ◎ 农村经济该村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3149.63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314.64万元,占总收入的10%;畜牧业收入2284.83万元,占总收入的17%(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0393头,肉牛1326 头,肉羊1605头);渔业收入20万元,占总收入的0.15%;第二、三产业收入9497万元,占总收入的72%;工资性收入8万元,占总收入的0.20%。农民人均纯收入5236元,农民收入以二三产业收入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6万元,常年外出务工人数62人,其中,常年在省内外出务工人数27人(占劳动力的1%)。 11 云南省宾川县宾居镇龙泉村该行政村隶属宾川县宾居镇,地处镇东边,距镇政府所在地 4公里,到镇道路为弹石路,交通方便,距县15 公里。东邻周官,南邻清河 ,西邻三家村 ,北邻白庄。辖 16 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380 户,有乡村人口 5295人,其中农业人口 5295人,劳动力 3385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 2810人。 全村国土面积2.98平方公里,海拔1530米,年平均气温17.1℃,年降水量520.4毫米,适合种植 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 4477亩,人均耕地0.85 亩,林地 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 227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44 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为主。 12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街道龙泉村西九水、东九水、大石头、大石、龙泉五个行政村,人们习惯统称为南九水。南九水距沙子口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约6公里,五村地域紧密相连、群山环抱、幽静美丽,因位居著名的崂山风景区北九水山南而得名。这几个村子都以刘姓为主,并且同祖同根,刘氏家庙坐落在西九水村村内。发源于柳树台和北大林山脉的南九水河,依次流经南九水各村,从沙子口入海。 龙泉村是1990年修建大石村水库时,由原大石村迁移出来的库区移民而建立的新村。该村位于南龙口村北面的山坡上,现有村民150户,358人;耕地80余亩,山峦2000余亩。因原大石村附近过去曾有古庙宇“龙泉观”,所以于1995年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正式命名为“龙泉村”。 13 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普乐堡镇龙泉村龙泉村位于普乐堡镇的最东端,距镇区5公里,村域面积15.2平方公里,其中有耕地2067亩,有山林22791亩,下辖10个居民组,371户,1312口人,其中移民新区移民36户,131口人。 一、村级经济发展方面 1、完成坡耕地产业400亩,以平欧大榛子套栽落叶的形式发展201国道两侧底产田坡耕地。 2、引资新建桂林工艺品厂,安排20多人就业。 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1、村路改造两处,围里路基改造300米,受益4个组,500多人,沟里路硬化3.5公里,受益4个组,600多人。 2、河道治理,完成老杜河治理工程,修建工程防洪堤1200米,河道清淤2公里,保护500多口人和400亩土地,计划投资40万元,需帮扶资金15万元。 3、渠道防渗改造3200米,解决800亩水田的灌溉问题,需资金16万元,需帮扶资金7万元。 4、新建东街桥,桥长9米,解决围里到东街的通道,方便300口通行,计划投资9万元,需帮扶资金4万元。 三、文化建设方面 1、在移民新区新建1处400平方米的健身场地,安装1副篮球架,1副乒乓架。 2、扩建文化活动室60平方米。 14 云南省寻甸县六哨乡龙泉村◎ 村情概况龙泉村隶属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六哨乡,地处乡西边,距乡政府所在地12 公里,乡道路为沙石路,不方便,距县93公里。东邻板桥,南邻龙街,西邻枓度,北邻大村。辖上村、中村、花呼园、密枝园、发嘎、水井、大朵嘎、小朵嘎8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280户,有乡村人口1187人,其中农业人口 1187 人,劳动力582 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571人。 全村国土面积14.88平方公里,海拔2380 米,年平均气温11 ℃,年降水量1200 毫米,适合种植马铃薯 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3120亩,人均耕地2.62 亩,林地11913.75 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5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23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3120 亩(其中:地 3120 亩),人均耕地 2.62 亩,主要种植 马铃薯 ;拥有林地 11913.75 亩水面面积 170.55 亩,草地 210 亩;荒山荒地 6485.4 亩,其他面积 426.9 亩。 ◎ 经济发展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 151 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75万元,占总收入的 49.66 %;畜牧业收入 69 万元,占总收入的 45.69 %(其中,年内出栏肉猪 1525头,肉牛 128 头,肉羊 678 头)林业收入 1 万元,第二、三产业收入 5 万元,占总收入的 3.31 %;工资性收入2万元,占总收入的 1.32 %。农民人均纯收入 823 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2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 17人(占劳动力的 2.92 %),在省内务工 5人,到省外务工 12 人。 ◎ 教育状况该村建有小学 2 所,校舍建筑面积 3333 平方米,拥有教师 9 人,在校学生 246 人,距离 乡中学8.5 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246 人,其中小学生142 人,中学生104 人。 全村有业余文娱宣传队 2 个。 15 云南鲁甸县龙头山镇龙泉村◎ 村情概况该行政村隶属云南鲁甸县龙头山镇,是龙头山镇政府所在地,到龙头山镇道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县30公里。东邻沙坝村,南邻银盘村,西邻八宝村,北邻巧家县,辖15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928户,有乡村人口4059人,其中农业人口4059人,劳动力2753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985人。 全村国土面积22平方公里,海拔1636米,年平均气温18.2℃,年降水量750毫米,适合种植玉米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7757亩,人均耕地1.91亩,林地10100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1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20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7757亩(其中:田1757亩,地6000亩),人均耕地1.91亩,主要种植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101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72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1.77亩,主要种植花椒等经济林果;荒山荒地12086亩,其他面积1707亩。 ◎ 经济发展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14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05万元,占总收入的73.67%;畜牧业收入65万元,占总收入的15.7%(其中,年内出栏肉猪290头,肉牛100头,肉羊145头);林业收入36万元,占总收入的8.70%;第二、三产业收入33万元,占总收入的8%;工资性收入41万元,占总收入的9.9%。农民人均纯收入102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58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52人(占劳动力的5.52%),在省内务工111人,到省外务工41人。 ◎ 教育状况该村建有小学2所,校舍建筑面积7800平方米,拥有教师64人,在校学生690人,距离镇中学4.5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310人,其中小学生690人,中学生620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动室1个、业余文娱宣传队1个,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16 安徽省东至县龙泉镇龙泉村◎ 村情概况龙泉村位于东至县最南端,与江西石门镇仅有龙泉河一水之隔。龙泉村是龙泉镇政府所在地,下辖七个村民组,人口1407人,耕地面积1460亩,山场2460亩。 ◎ 农村经济村民主要以种植水稻、棉花为主,兼有油菜、蔬菜、瓜果的种植。1995年原乡镇府迁址龙泉后,村民生产生活设施得到较大改善,经济收入逐年提高,从单一的纯农业收入发展到现在集商、工、贸、服务、建筑建材等齐头并进的可喜局面,个体工商户从原来的50多户发展到现在的150余户,并先后创建英特工贸公司(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镇村“双培双带”基地)和县级木材加工园区,拓宽了村民的就业渠道。 率先在全县村级开通有线电视网,完成了农业水利设施电力抗旱站,建设4个和村组水泥路硬化工程7798㎡以及自然村当家塘清淤8口,70%以上农户用上了自来水,今年将确保100%全覆盖和150户改厕工程。 ◎ 所的荣誉村支部现有党员36人,200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6800多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20余万元。1999年2月被东至县评为“五个好党支部”,2000年2月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文明村”,2000年5月和2001年6月分别被池州市委评为“五个好党支部标兵”,2001年11月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三五”普法宣传教育先进单位,2006年6月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全县“先进基层组织”,2008年8月被东至县村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评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并且是金融单位的信用村,2009年被池州市评为“民主法治示范村”,2009年镇目标综合考评第一名。 17 云南省昌和县田园镇龙泉村◎ 村情概况龙泉村隶属昌宁县田园镇,地处田园镇边,距镇政府所在地2.5公里,到镇道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 ,距县城2.5公里。东邻九甲村兰家寨,南邻九甲村马场桥,西邻达丙村,北邻观音山与达丙村接壤。辖文宫、中山、等25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205户,有乡村人口5040人,其中农业人口4400人,劳动力2793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451人。 全村国土面积16平方公里,海拔1650米,年平均气温14.9℃,年降水量1300毫米,适合种植玉米、水稻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4582.20亩,人均耕地1.05亩,林地11119.70亩。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758.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74.00元。该村属于其他(贫困村或绝对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二、三产业为主。 ◎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4582.20亩(其中:田3408.90亩,地1173.30亩),人均耕地1.05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11119.7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449.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10亩,主要种植茶叶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0亩,其中养殖面积0亩;草地0亩;荒山荒地0 亩,其他面积8294.90亩。有粘土、煤等资源。 ◎ 村务公开该村到2008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21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21.80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0.00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0.00元(人均0.00元),一事一议筹劳52个(劳均1个)。年末集体总收入0.00万元,有固定资产6.13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0.00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等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社会公益事业筹资筹劳情况;财政对农民补贴情况;民政救济情况等。 18 安徽省肥东县桥头集镇龙泉村◎ 简介龙泉村隶属于安徽省肥东县桥头集镇。地处丘陵地带,占地6平方公里,人口3450人,共12个自然村,23个村民组,党员106人,村居面积879.6亩,水域367.5亩,在册田亩2244.14亩,山林面积5658亩。 ◎ 经济近几年来,村两委成员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引导下,村两委人员积极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大力宣传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引凤入巢,对内引导群众发展第三产业,通过反思只有优惠政策,大力支持群众谋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才能提高。 我村地理环境优美,树木生长茂盛,水稻和各类农作物长势很好,为我村3450人的生活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另加所管辖的丘陵山区,储存着大量石英石、建筑材料和铁矿,通过招商引资,原有石料开采企业14家,石料加工企业18家,在此基础上,为带动全村人口的经济收入打下基础。为适应环境发展要求,我村积极以打造生态环境为主线,改变经济发展方法,充分利用荒山地发展特色养殖业,2011年引进了南梅公司,承包我村荒山约1200亩,用当地劳动力每天约100人,平均每天每人40元,同时每年承包荒山按50元每亩补贴给村民组,增加了周边群众的收入,同时美化了环境、美化了村庄。 19 安徽省巢湖市夏阁镇龙泉村◎ 村情简介龙泉村委会隶属于安徽省巢湖市夏阁镇。是因原小村靠一口龙眼泉水而生产、生活,因此得名龙泉村近百年。1997年10月将原张梁、下陈两村并过来。2006年又将原柯里、潘张两村合并,现在的龙泉是由5个村委会合在一起的,全村有1734户、6983人、27个自然村、54个村民组,耕地面积7211亩,山场面积2843亩,水面面积1800亩,地理位置属夏阁镇的东北部,东与含山仙踪山相连,夏司路、开发大道两条主干道十字型贯穿全村,北南两端有西峰、尉桥两集镇,村内落户企业有宾雄医疗器材厂、鑫之铝铸厂、翔伟超龙制衣公司、老胡茶干、西峰初中、独山轮窑厂等单位。我村被评为区级“三无村居”。200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4821元,建村村通公路2条,安装了有线电视和自来水。 ◎ 组织建设龙泉总支委员下辖6个党支部,即:龙泉支部、张陈支部、柯里支部、潘张支部、流动党员支部、专业协会支部;24个党小组;174名党员;5名预备党员。培养入党积极分子4名,其中女同志2名,村固补干部7名,选派、选聘3名,村干部平均年龄32岁,初中2人,其他都是高中以上,总支多次受到区、镇表彰。 ◎ 农村经济龙泉村经济收入主要是靠下汤、姚洼两水库下游的基本农田推广优良优质高产种植示范农作物来增加收入;同时充分利用山场和水面优势发展立体养殖,成立了“张梁绿色禽业养殖合作社”,现有养殖户近50户;对紧靠西峰、尉桥两集的村庄发展蔬菜生产;此外,鼓励和帮助富裕劳力外出务工增加收入。 本村近几年连续被评为党建、综治工作先进单位。 20 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县大街镇龙泉村◎ 乡村概况龙泉村隶属于大街镇大营村委会。位于大街镇东边,距离大街镇4公里,到乡镇道路为水泥路,交通方便。全村国土面积7104亩,海拔1728米,年平均气温15.6℃,适合种植烤烟、稻谷、油菜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975亩,人均耕地0.51亩。全村有农户574户,共1956人,其中农业人口总数为1918人,劳动力1065人。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593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66元,农民收入以第二、三产业为主。 龙泉村今后发展的重点:1、把我村主要交通要道龙泉路上段修理好;2、想尽一切办法从我村村西修一条车路通东风路。 ◎ 农村经济2010年龙泉村农村经济总收入5933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552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9.3%;畜牧业收入166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2.8%;林业收入5万元。外出劳务收入17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66元。 该村村民的住房以土木结构为主,居住土木结构住房的农户442户,砖木结构住房的农户25户,居住砖(钢)混结构住房99户,其它结构住房的农户8户。 2010年底全村拥有汽车35辆,拖拉机11辆,摩托车55辆。 ◎ 基础设施该村目前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全村有574户通自来水,7户还在饮用井水。574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515户,486户通有线电视;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574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510户。 该村进村道路为水泥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全村共有43户农户建有沼气池,已完成 “一池三改”的43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20户;建有小水窖4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651亩。 21 咸阳市双照镇龙泉村◎ 村史龙泉村位于咸阳西北方向,距市区15公里,30路公交车直通村中。建村历史较久,在唐代就有记载,同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出生大魏村4公里距离,村中大姓为李、王两姓。现有人口1400余人,耕地2100亩,现被画入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版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