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竹泓镇
释义

竹泓镇位于兴化市东侧,南至沈沦镇,西至垛田镇,东至大垛镇,北至林湖乡。下辖18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地处江苏省兴化市东郊,西距兴化城区15公里,北接高兴东公路距宁靖盐高速公路,兴化互通口仅有10公里,全镇总面积为17平方公里,总人口40000人。是兴化古老的十大集镇之一,也是泰州市中心镇之一。

中文名称:竹泓镇

行政区类别:镇

所属地区:江苏兴化

电话区号:0523

邮政区码:225700

面积:64.5平方公里

人口:3.9987万

气候条件: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车牌代码:苏M

经济发展

农业概况

竹泓镇有17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土地总面积64.5平方公里,总人口4.01万人。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568万元,比上年增长15.43%;完成财政总收入3300万元,比上年增长24%;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125万元,比上年增长25%;农民人均纯收入9410元,比上年增长13%。

竹泓镇交通便捷,高兴东公路、大周公路、渭水河、梓辛河穿境而过,距宁靖盐高速公路互通口10公里。电力、通讯、文教、卫生、广播电视等事业发展迅速。竹泓镇土地、劳动力、农村产品资源丰富,有耕地4.36万亩,水产养殖面积3.1万亩,劳动力2.4万人,竹泓镇以农业为主,水产养殖和副业生产近年来有教大发展,全镇涌现一大批水产养殖和禽畜饲养大户。竹泓镇是“中国木船之乡”,是兴化市水产养殖基地之一,同时于是远近闻名的水产品集散地。农副业生产的发展,对促进竹泓镇经济的全面增长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工业概况

竹泓镇工业基础较好,全镇工业经济初具特色。现拥有造船、食品加工、光伏制品、塑料编织、铜材建材、纺织机械、服装加工等270多家工业企业。江苏味门集团(竹泓)食品有限公司、路遥食品有限公司、天翔光电新材料有限公司。尤为突出的是竹泓的手工业生产初具规模,自成特色,富甲一方,全镇拥有近200家私人木船厂,生产农用渔用船以及旅游观光船远销全国20多个省市,竹泓因此有“造船之乡”的美誉;

兴化市十四大特色产业园区之一的“光伏制品产业园”,位于竹泓镇工业园区。园区内有着天翔光电新材料有限公司、兴化市飞达玻璃钢船艇有限公司、江苏路遥食品有限公司、味门集团(江苏)食品有限公司、江苏高品天然食品有限公司、江苏今世香油脂有限公司、兴化市盛源无纺材料厂等一大批知名企业。

兴化市飞达玻璃钢船艇有限公司是竹泓镇的龙头企业,利税大户,玻钢船艇成为竹泓镇的支柱产业,十多年来产品一直产销两旺。该企业主动与科研所挂钩,不断增加技改投入,产品档次,不断升级,主要产品有11米交通艇、17米游艇、26米巡逻艇和花舫龙船,销售渠道不断拓宽,已成为公安部和交通部定点船艇生产企业。企业规模年年扩大,年产26米巡逻艇10条和其它船艇30余条,全年可实现销售6000万元,利税450万元。已成为国内生产玻璃钢船艇的专业企业,产品质量、数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在全国同行之前列。

家用八仙桌、秦凳生产,竹泓镇有50多家,古色古样的方桌,做工精致配有手工雕刻、大理石桌面,产品供不应求;各类香品生产全镇有近百户人家。兴化城里街头巷尾,挑香担子卖香的绝大多数出自竹泓,竹泓镇随着香品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提高,产量成几十倍的增长,竹泓香品已远销大江南北,在国内各大佛教重地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声名远扬。各地客商慕名而来,订购、贩运,极大地带动了竹泓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

服务业概况

竹泓镇现建有客运汽车站一座,有发往兴化、泰州、扬州、上海等地的客运班车。农贸菜市场一个,从事各类蔬菜肉类生鲜水产品批发与零售。镇区现有各类旅馆数十家,浴室网吧等休闲服务性场所数十家,拥有龙腾大酒店等一系列餐饮服务店。全生态的环境,会进一步促进本镇的旅游业的发展。

高效农业发展

目前,竹泓镇已在北张等村为中心的兴泓公路两侧,形成了1100多亩的设施农业园区。种植的品种有草莓、番茄、甜瓜、西瓜、青椒等果蔬和食用菌,大多作为上海菜篮子工程直销上海市场。

北张村泓海果蔬合作社。几年来,该合作社迅速发展,目前已有700亩种植基地,并成为上海联华超市监管蔬菜基地和上海德丰配送公司配送基地。基地大棚一年两茬,亩纯收入达到8000元。

2009年,弘扬果蔬菜专业合作社成立,合作社现有基地面积160亩,钢架大棚110座。同年6月,又有宏源蔬果合作社成立,目前已建成50亩钢架大棚。

迎松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基地现有面积100亩,食用菌生产棚屋50座 (幢)。该社还与南京卫岗乳业配套,创办了奶牛养殖场,养殖奶牛200头。

为推动园区发展,该镇出台发展设施农业奖励政策,按照大棚面积给予一定的资金贴补,还加强园区道路设施建设,确保园区延伸到哪儿,道路就浇筑到哪儿。几年来,该镇财政累计投入300多万元用于园区建设。

历史文化

水乡踪迹

古镇竹泓位于兴化城东南方15公里处,是典型的四边环水、九河汇聚、地势十分低洼的水乡泽国。古镇上原有一条东西长约200米的九里港支流市河穿镇而过,河上架着文明桥、永宁桥、太平桥、安乐桥、长寿桥、豆神桥、青龙桥、光福桥、虹桥(又名三星桥,明代建造)等砖木桥梁,把河两岸商铺、作坊、住宅紧密联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幅水乡市井繁华的风俗画图。镇东一座始建于明中期,毁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如今又得以复建的古刹“光福寺”(初名“福田庵”,乃佛教曹洞宗贾菩萨派的祖庭)成为竹泓深厚文化历史底蕴的见证。

周顺昌墓遗址

而永宁沟北侧(即今板桥路街南中段商品楼处)明周顺昌墓遗址,则是古镇另一个为世人瞩目而载入史册的佐证。明朝天启年间(公元1621至1627年)吏部文选司员外郎周顺昌(公元1584年一1626年)字景文、号蓼洲,吴县(今苏州)人,明神宗万历年间进士,东林党骨干成员,因阉党魏忠贤专权,于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在家乡苏州被捕,激起公愤民变,产生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五义士”事件。后入北京“东厂”监狱,被酷刑折磨致死。由于苏州周氏与兴化竹泓有亲戚关系,故亲属将周顺昌尸骨从北京运到兴化竹泓,安葬于永宁沟北(今板桥路南商品楼处,即原居民冯宏道住宅庭院中),并在竹泓定居下来。

周顺昌在被押往北京时,受到沿途百姓的爱戴。周顺昌认为:“公道自在人心”,遂写了一篇《致长子茂兰书》的书信体散文,表达了自己的坚强意志,被后人收进了《中国历代家训集》中。崇祯帝登基后,魏忠贤被除,周顺昌之子周茂兰向崇祯帝上血书申诉怨情。崇祯帝对周顺昌平反昭雪,恢复原官,并致葬赐祭。周茂兰辞去荫封官职,在苏州郊区建了一座周顺昌衣冠冢,其神道石碑由著名学者、东林党人黄道周撰成碑文(原文手迹为草书,现存南京博物院)。1943年编纂的《民国续修兴化县志》(李志)中有一段关于竹泓周墓的文字记载:“周顺昌墓,吴人周顺昌,死在东厂狱,相传县东竹泓港永宁街沟北有古墓三冢,名‘周氏坟’,其主穴即周顺昌墓。”2000年4月,竹泓镇永宁沟北桥拆迁,次年7月建设板桥路时,发掘出周顺昌楠木棺柩。

竹泓老街

竹泓老街南北宽不过两三米,东西长也不过百米,早年用青砖红砖杂乱着随意铺就,从西往东数,分别是文化站、医院、老邮局、老银行、糕点店、烧饼店、茶壶炉子、剃头店、南货商店、西饭店、小布店、大布店,旅社、东饭店、废品收购站,老街早年的一条当典巷里,就是当时的权力中心——公社,这条老街默默见证了竹泓的整个历史变迁,几百年间,来来往往不知有多少人从这条街上匆匆走过,奔赴他们各自不同的人生旅途,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无论显赫还是平淡,同样都曾是精彩而鲜活的人生。

古镇上成片的明清及民国时期保存较好的古建筑、古街巷同样也是竹泓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见证。

孙氏宗祠

位于繁荣街石头人巷10号大门内是一座前后两进6间一门厅,建于明代中期的、至今仍保存完好的祠堂建筑,一块现存于庭院内的长60厘米,宽30厘米,厚12厘米的白矾石“孙氏宗祠”门额,足以说明这座祠堂的来历。

孙氏家族原籍南直隶徽州府(今安徽省徽州市),乃官宦门第,明洪武初年迁居兴化竹泓以经商为主。

另一处位于街南、原籍苏州的孙氏家族建于明末清初的前后两进(北为楼房,南为平房)的前店后作民居建筑,虽历经300多年风雨沧桑,至今仍保存完好,加上它周围成片的清末民初的民居建筑,构成了一片体量大,质量好的整体古街区,为古镇增添了不可替代的光彩。

江苏省高等法院及监狱遗址

镇中永宁街5号及前后古民居建筑(即原镇政府驻地办公场所),韩德勤、粟裕曾在此徐家大楼居住生活过。于上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曾一度为韩德勤率江苏省政府迁往兴化,部分机关亦设于竹泓的所在地,其省高等法院即设于此,至今仍保存完好。

竹四村系郑板桥后嗣居住地

自古竹泓人文荟萃。清雍正年间,“扬州八怪”代表人物郑板桥在竹泓火君庙设馆授徒,为“火君庙”题写匾

额。同时,题有“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楹联。其中的上联与郑氏厨房“白菜青盐视子饭”不同,别

有风味。目前,竹泓镇竹三、竹四居住着近千名郑板桥家族的后裔。

竹泓轶事

民国初年,竹泓人刘鸿文创办国民小学(后改为竹泓小学)并献给国家。为此,刘鸿文获得时任国民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颁发的奖章。

抗战时期,江南沦陷。著名国学大师、江苏省立第一图书馆馆长柳翼谋(名诒徵)为使大批珍贵古籍不落入日寇之手,写信给时任兴化县县长的学生金宗华,得到支持,随后举家由镇江迁居兴化竹泓,将大批古籍隐藏于兴化观音阁及竹泓等地,此举亦得到兴化名士、教育家石金声、张道中等先生帮助。抗战胜利后,柳先生将保存下来的古籍运回镇江。后来,柳翼谋在《禺余轩存稿序》中记述道:“竹泓,故郑克柔受徒之地,文采风流,蝉嫣数百年不替,他邑乡镇弗能逮。”如今,柳先生的孙子——上海著名书法家柳曾符称兴化竹泓是他的第二故乡。

民事工程

竹泓镇2012年度10件实事

1、全面完成二次改水工作,保证群众饮用水安全;

2、完成人民公园项目,完善集镇功能配套设施;

3、规划实施市场路北沿项目,加快推进环镇路建设速度;

4、完成创业路绿化、亮化、美化工作;

5、继续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

6、继续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不断优化投资环境;

7、加快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启动渭水河竹泓段整治工作;

8、疏浚乡级河道2条、4.3公里,村庄河道38条、27.2公里;

9、加快高效农业建设,全面完成国家优质产业工程竹泓段标准粮田项目建设任务;

10、加大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力度,完成数字电视整转率达90%以上。

竹泓镇2011年度10件实事

1、加快创业东路桥梁、道路施工进度,力争年底建成通车;

2、基本完成全镇二次改水工作,保证群众饮水安全;

3、实施人民公园项目,完善集镇功能配套建设;

4、实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竹泓标准粮田建设项目;

5、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疏浚河道3条;

6、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加快园区路道路建设,不断优化投资环境;

7、加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启动传统产业园区规划建设;

8、实施集镇部分巷道的改造及亮化工程;

9、完成数字电视整体转换1000用户;

10、提高供电质量,更换居民用电接户线3000户,更换变压器13台,完成兴泓路4.5公里10千伏线路改造。

竹泓镇2010年度10件实事

1、启动创业东路工程,基本建成兴泓路东侧骨干道路框架; 2、加快推进人民公建设;

3、实施集镇部分老巷道的改造及亮化工程;

4、加快工业园区道路工程建设;

5、接通20千伏安高压线路,实现工业园区用电与居民用电分开;

6、加快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7、抓好基本农田建设,年内新建1座双排站,2座圩口闸;

8、加大河道疏浚力度,完成2条乡级河道、3个村庄河道疏浚;

9、启动二次改水工程,完成部分村村级管网试点;

10、开通镇村公交线路,方便群众交通出行。

竹泓镇2009年度10件实事

1、启动集镇新区开发,基本建成兴泓路西侧骨干道路框架;

2、进一步加大河道疏浚力度,疏浚乡级河道2条,疏浚村庄河道72条;

3、继续抓好农田基本建设,年内新建2座排涝站,3座圩口闸;

4、实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好解徐王村核心示范区;

5、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新建农桥3座,维修改造危桥3座,完成不少于3条村延伸道路;

6、继续实施集镇部分老巷道的改造工程,重点建好太平桥至粮库大桥道路;

7、整合教育资源,完成中心幼儿园规范化建设;

8、加快推进镇村公共卫生服务一体化建设,新建5家农村社区卫生室;

9、加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建设竹泓木船文化展览馆;

10、实施广播电视“双入户”工程,确保有线电视入户率75%。

竹泓镇2008年度10件实事

1、 进一步加大镇村河道疏浚工作力度,疏浚交通河道一条(舒余至九港交通河);疏浚村庄河道49条,

土方17.2万立方米。

2、继续抓好农田基本建设,年内新建2座排涝站,3座防洪闸。

3、加快自然村之间的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完成不少于3条村与村之间的道路。

4、搞好新一轮集镇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规划建设新型农民住宅小区。

5、组织实施兴泓路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树立集镇北大门良好形象。

6、抓好安泰住宅小区南夹沟的环境整治,建好集镇停车场,实施集镇部分老巷道的改造工程。

7、围绕传统产业,培植壮大“木船、木制家具、香品”三大市场。

8、完成敬老院的建设工程,确保年内入住率不低于60%。

9、注重文化阵地建设,年内确保综合文化站验收达标;完成广播电视站的搬迁,有线电视入户率70%。

10、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建好农村社区卫生室,继续做好农民住院保险工作,免费为参保农民进行体检。

水环境治理

竹泓镇动员全镇上下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以“三铁”的精神,突击开展水环境整治活动。该镇于2月23号就组织召开了动员大会,最早的村24号就开始组织行动。26号在市水环境整治动员大会后,再次进行部署和强调,要求突击10天左右时间认真抓好这项工作,周六、周日镇干部正常到村工作不休息。本月3号、7号两次召开了镇干部会议,交流汇报水花生打捞工作进展情况,中间在5号又组织了全体镇村干部到东高魏、尖沟、竹一村水花生打捞现场进行观摩,对全镇的面上工作再次明确提要求,交任务。同时组织农口部门挂钩到村进行督查。工作上具体要求做到四个坚持:

一是坚持统一标准。按照“两无两有”要求,做到河水清洁,打捞物离水5米,堆放闷焐,严禁在沿河边随意堆放的现象发生。5号对打捞物堆放未能达到标准要求的6个自然村责令进行返工。

二是坚持责任到位。除自然村、行政村、各片责任包干外,对外大河落实10副镇级领导挂钩督阵、统一作业、协调矛盾。水产站、水务站、农经站三个农口部门分别挂钩联系三个片进行督查。镇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每天都深入一线,检查工作进展情况,上午从公路沿线,下午从水路沿线,33个自然村的内河、外河现场全部查遍。

三是坚持长效管理机制。2月29日召开了外大河全体养殖户人员会议,共有59名承包户全部签订了协议、缴纳水花生打捞押金(养殖水面承包额的10%,共21000元),保证下年不再圈塘护养,同时要求各村对内河所有承包养殖户订立协议,缴纳押金,自行打捞。

四是坚持政策激励。以自然村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达到标准,经验收合格,以3000、2000、1000三个奖项实行奖励,所有奖项不设名额,鼓励各村争取全部拿到最高奖。同时对外大河的打捞实行补贴,标准为每亩水面5元,对乡镇交界处所在村,打捞体量确实较大的,另外予以适当补助。该镇已投入劳动力2.6万多人次,机械动力吊机46台次,船只7300多条次,打捞水花生5.4万余方,镇村两级投入资金50多万元,已完成打捞任务总量的95%以上。竹泓镇将于10日自行组织验收内河,12日前验收外河,验收标准严格按照市定要求执行,并全面落实河道保洁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水面清洁,河道畅通。

社会事业

科教文卫

竹泓镇科教文卫事业发展迅猛。创办五十余年的竹泓高级中学,已成为我镇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幼儿园、小学、初中、成人教育日趋规范完善,镇中心小学已成为扬州市教育现代化工程试点学校和泰州市花园式单位。镇卫生院设备完善,病房、门诊大楼条件较好。群众文化娱乐活动设施齐全,近年来连续被评为“江苏省群众文化先进乡镇”,“扬州市明星文化中心”,“泰州市体育先进乡镇”。村镇建设发展快,社会治安稳定好,“绿化一条街”的安泰西路已成为竹泓镇经济、金融、商业和文化通讯中心;2002年,兴泓公路的建设完工,迈开了改造旧镇区的新的一步,将竹泓镇的中心工业园区凸现在苏中大地上。全镇程控电话实现光缆化,通讯联络极为方便,有线电视实现联网化,人们的精神面貌大为改观,为我镇的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保安联防消防队

建队时间:2003年12月20日;

建队投资:由竹泓镇政府投资1.2万元;

消防队员:6名;

装备清单:消防摩托车(林海牌,发动机号CL0331,车架号LL8H3J4F730J00616),机动手抬泵1台(发

动机号3L078),水带160米,水枪2只,战斗服3套,吸水管1根,8kg干粉灭火器8只。

竹泓传统木船制作技艺

2006年12月初,由竹泓镇申报的“木船制造工艺”项目一举成功入选“江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过各级政府的努力与保护,2008年6月7日的国发〔2008〕19号中,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0项),“竹泓传统木船制作技艺”成功入围,序号920、编号Ⅷ-137。在2009年5月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中,“竹泓传统木船制造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周永干上榜,成为我市首位“国宝”级“非遗”传承人。这标志着兴化市的另一重大文化品牌的诞生,对提升兴化整体文化品味具有重要影响。

整个木船制作工艺相当复杂,工序多,工艺难度大,从选料备料到断料、配料、破料、分板、拼板、投船、打麻油等有十多道工序,均为手工操作,工序繁复,制作过程中没有图纸,全凭造船师傅的眼光和经验。由于劳动强度大,工时耗费多,利润较薄,现在专业从事此项工作的木工匠人已不足80人,这项百年传统工艺制作,已经面临着随时消亡的危险,急需保护抢救。

为光大小木船传统工艺,做大木船产业,竹泓镇政府成立了木船制作工艺研究所,专业从事木船制作工艺保护、开发研究,以及新一代竹泓木船制作木工艺人的培养工作。此外,竹泓镇已经在筹建了“中国竹泓木船博物馆”,并计划成立中国竹泓木船制作工业园区,拟划出100亩地作为小木船集中加工区,招引木船制作业的相关配套厂家入园经营,期望形成木材销售、桐油供应、铁器及关联产业。竹泓镇政府还拟于2010年筹办首届中国竹泓木船传统工艺艺术节。

目前,竹泓木船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渔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景区观光旅游。由于竹泓造的小木船小巧别致,受到国内各大知名景区的欢迎。至今已远销全国十多个省市,并且出口至日本、荷兰、德国等国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4:3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