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两栖爬行动物学研究(第十一辑) |
释义 | 本书收集了两栖爬行动物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内容涉及两栖爬行动物的区系与分类、形态学、生理学、生态学、保护生物学等方面。可供大专院校以及科研院所的相关研究人员参考。本书是一本针对两栖爬行动物的分类、形态、生理、生态等方面进行研究的学术论文集。全书共分“区系与分类”“形态学”“生理学”“保护生物学”及“综述”五个部分。该书可供各大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作为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参考使用。 书名:两栖爬行动物学研究 作者:计翔 ISBN:7564109475 9787564109479 类别:科普 定价:¥52.00元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9-1 装帧:平装 开本:16 内容提要本书收集了两栖爬行动物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内容涉及两栖爬行动物的区系与分类、形态学、生理学、生态学、保护生物学等方面。可供大专院校以及科研院所的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本书是一本针对两栖爬行动物的分类、形态、生理、生态等方面进行研究的学术论文集。全书共分“区系与分类”“形态学”“生理学”“保护生物学”及“综述”五个部分,具体内容包括《广西两栖动物四种新纪录》《乌龟生长及个体大小两性异形》《变色树蜥精子的超微结构》《温度对荒漠沙蜥下丘脑一氧化氮合酶免疫反应的影响》《三种蛇肠道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与比较》等。该书可供各大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作为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参考使用。 编辑推荐本书是一本针对两栖爬行动物的分类、形态、生理、生态等方面进行研究的学术论文集。全书共分“区系与分类”“形态学”“生理学”“保护生物学”及“综述”五个部分,具体内容包括《广西两栖动物四种新纪录》《乌龟生长及个体大小两性异形》《变色树蜥精子的超微结构》《温度对荒漠沙蜥下丘脑一氧化氮合酶免疫反应的影响》《三种蛇肠道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与比较》等。该书可供各大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作为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区系与分类 我国蛙科一新种——海南琴蛙(两栖纲:无尾目) 中国蛙科一新纪录:茅索水蛙 青海高原沙蜥(Phrynocephalus)分类、系统发生:基于mtDNA基因的研究 广西两栖动物四种新纪录 广东御景峰国家森林公园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贡嘎山地区两栖动物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格局特点 四川角蟾科(Mcgophryidac)一新种——王朗齿突蟾(两栖纲:无尾目) 我国角蟾科(Mcgophryidac)一新种——抱龙角蟾(两栖纲:无尾目) 形态学 乌龟生长及个体大小两性异形 山瑞鳖各期体重与背甲长及背甲宽的关系 中华大蟾蜍成体的两性异形和配偶的形态相关性 两种蜥蜴卵和孵出幼体特征的比较 贵州省贵阳市蝘蜓体型大小的两性差异及地区特点 变色树蜥精子的超微结构 拟髭蟾亚科精子形态量度比较 生理学 乌梢蛇卵内物质和能量利用及剩余卵黄对幼体生长的作用 温度对荒漠沙蜥下丘脑一氧化氮合酶免疫反应的影响 低温条件下黑龙江林蛙肝脏蛋白的适应性变化 印度蜓蜥尾自切的能量代价 哈尔滨地区花背蟾蜍冬眠前后几项形态生理系数的研究 壁虎嗅觉与其诱发行为的研究和进展 三种蛇肠道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与比较 实验室条件下新疆岩蜥与长鬣蜥静止代谢率的比较研究 生态学 青海沙蜥摄食后选择高体温——生理状态影响体温调节设定点 蛇岛蝮蛇(GloydiusshedaoensisZhao)2005-2006期间的种群密度调查 棘胸蛙的两性异形和雌性繁殖特征 实验条件下紫外线对昆嵛林蛙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 摄食状态和繁殖对白条草蜥储能的影响 外源维生素C和冷应激对乌龟(Chinemyreeveri)幼龟生长、组织维生素C含量及皮肤 羟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大树蛙繁殖行为的研究 西藏山溪鲵康乐县种群资源分布与生态习性初探 铜、镉及其复合污染对蟾蜍蝌蚪酯酶同工酶的影响 三唑磷对镇海林蛙(Ranazhenhaiensis)蝌蚪的急性毒性及对生长的影响 草原蜥(Trapelussanguinolentus)的年龄划分及生态学观察 五氯酚致花背蟾蜍(Buforaddei)血细胞微核、核异常及肝、肾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保护生物学 平胸龟在海南岛的地理分布调查 金头闭壳龟栖息地环境调查与保护研究 综述 有尾两栖类繁殖生态学研究进展 小鲵属染色体研究进展 蛇毒中的神经毒素 棘腹蛙资源保护研究进展 两栖动物的晶状体再生 丁汉波教授(1912-2003)生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