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黄河流鱼
释义

§ 概述

黄河流鱼7月18日是农历六月初六,河南省孟津县长达 30多公里的黄河河面上,浪花裹着密密麻麻的鱼儿顺河而下,构成一幅美丽的“流鱼图”。这一壮观的自然景象,吸引了大批沿黄群众观看和捕捞。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左右,黄河都要出现一个小时的大“流鱼图”。据当地群众反映,今年“六月六”的流鱼从早上6点开始到上午9点多结束,是历年来“流鱼”,时间最长、鱼最多的一年。

§ 详细

“流鱼”多是鲜活的黄河鲤鱼,偶尔也有甲鱼出现。“流鱼”或仰面或侧身在水面上密密麻麻地漂浮一层,大小不一,大的估计能有二三十公斤。鱼跃波闪,场面壮观,沿河观看和捞鱼的群众成群结队,兴致勃勃。据估计,这一天沿黄群众打捞上来的鱼可能超过1万公斤。有关人士分析,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前后,黄河进入主汛期,位于洛阳上游不远的三门峡水库都要提前开闸放水。泥沙大,水流急,河水中供氧不足,导致鱼儿翻出水面,顺流而下,形成“流鱼’奇观。今年“流鱼”特别多,一是因为上游生态环境改善后,提高了鱼的繁殖能力,二是今年 7月份气温高、气压低,孟津县气象局单站气象资料显示: 7月18日这天正好处于高温、高湿、低压状态中,当日14时气压为964.8百帕,低于历年极端最低值日976.5百帕。 近日,黄河小浪底大坝调水调沙,黄河济源段再现大河“流鱼”的壮观景象,附近村庄的农民纷纷拿起渔具到河中捞鱼。据了解,每年小浪底大坝调水调沙期间,黄河都会出现“流鱼”现象。

§ 相关报道

1、记者从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获悉,自黄河开始调水调沙以来,从黄河山东段的上游一直到入海口均出现了“流鱼”现象,持续时间达10天之久,随着流量和含沙量的减少,“流鱼”逐渐消失。

近日,“调水调沙对黄河下游渔业资源影响评价及对策研究”项目组对黄河山东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与监测。6月21日,小浪底水库开闸放水,6月28日洪峰从东明县进入山东段,泥沙急骤增多。由于含沙量过大,致使水体严重缺氧,再加上泥沙封闭了鱼类的鳃丝,鱼类不能正常呼吸,导致大量鱼类漂浮于水面,即人们所说的“黄河流鱼”现象。

自2002年开始,黄河小浪底水库开始进行调水调沙试验,到2007年为止,已经进行了6次,约有4.2亿吨的泥沙被冲入大海。调水调沙可有效解决黄河淤泥淤沙问题,但是对黄河下游及黄河口附近海域的渔业生态及鱼类种质资源也造成了影响。[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18:4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