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江洛镇
释义

§ 基本介绍

江洛镇位于徽县县城西北42公里 江洛镇地处国道316线与省道江武公路交汇处,历史上就是陇南北部地区物资集散地和徽县经济商贸重镇,有陇南“旱码头”之称。[1]

自然环境:江洛镇位于徽县县城西北42公里,总土地面积187.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130米。年均降雨量700毫米,年平均气温12°C,全年无霜期202天。

行政区划:辖1个居民委员会,30个村民委员会。[1]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4675户,乡镇总人口20415人,乡镇从业人员10208人。

六通情况:30个村全部通电、通邮、通公路,21个村通电话,7个村通自来水,10个村通有线电视。

文教卫生:有各类学校31所,教师132人,在校学生2904人。有医院、卫生院2所,医生56人,病床60张。

经济指标: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5539万元,粮食播种面积3365公顷,粮食总产量11123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081元;财政收入387万元,财政支出387万元。

名优特产:核桃、板栗、杜仲及中药材、铅锌矿及其精粉。

§ 行政区划

江洛镇辖30个行政村,134个合作社,1个居委会,50多个镇属及驻镇单位。下辖行政村有:上坝村、下寨村、刘坝行政村、化岭村、大岭行政村、店儿沟村、张门行政村、徐阳行政村、成河行政村、杨柳行政村、殷家沟村、赵河行政村、赵湾行政村、邱家山村、青河行政村、高楼行政村、黄坝村、龙头村、街市村。

§ 资源优势

板栗江洛镇地处北部山地向中部河谷丘陵过渡区,地势由北向南逐渐降低,东南部为河谷区,西北部是山区,境内海拔多在1300至1800米之间,气候受地势影响大,北部南部气温差异明显,年平均气温11C,无霜期160至200天之间,年降水量700毫米,多集中于夏、秋两季。

该镇山区面积大,耕地面积小,仅有2.4万亩,约占总面积的3.6%。森林和藤杂灌丛面积大,发展蓄牧业条件优越,已定为以牛肉主的商品畜牧基地建设乡镇之一。林果业发展亦有较好的条件,利用荒山、荒地、荒坡种植核桃、板栗、桃、梨、葡萄、山碴、杜仲、花椒等经济林果,对发展该镇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镇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铅锌储量可观,对发展以铅锌开采、加工为主的工业提供了条件,现已被陇南地区确定为西成开发小区重点乡镇之一。1994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为2444.7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人680元。乡镇企业有铅锌矿、铅锌浮选厂、化工厂、砖瓦厂、综合厂、缝纫部等。另外小陇山林业实验总场江洛林场驻该镇。

该镇是徽县北部的经济、文化、交通、商贸中心。镇政府所在地处在316国道线和江武公路交叉口,交通十分便利,具有良好的与周边县、市、地区经济交往的条件。周围乡镇的粮食、农副产品和其它产品也经该镇销往外地,对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该镇村村通汽车,有中学1所、小学15所、村学7所,文化、卫生设施齐全。位于镇政府背面崖头的三眼洞为原广佛寺遗迹,该洞雕塑青狮、白象、石佛均为南北朝时遗物。

§ 产业发展

金银花镇党委、政府按照“特色立镇、企业强镇、三产活镇、小城镇兴镇”的总体方针,坚持抓了以铅锌为主的矿产品采选、以黄牛为主的草畜开发、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建设、以金银花为主的药材种植等几大特色产业,不断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放手发展非公经济及第三产业,使全镇经济社会保持了和谐、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4255万元,较2009年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1910元,增长12%;乡镇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总产值达到10295万元,增长15%;财政大口径收入达到610万元,增长9%;工业产值10030万元,与去年同比增长15%,农业总产值完成3510万元,同比增长5%;第三产业实现715万元,同比增长20%。[1]

乡镇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猛。江洛镇富含铅锌资源金属贮量达50余万吨,全镇有矿山企业17户,铅锌选厂12户,其它工业企业18户。矿山企业实行联合重组后,建立了6家有限责任公司,年初又增加了豪森矿业有限公司和明昊矿业有限公司2户,按照科学合理、安全增效的行动标准,完善了各项经营手续,通过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更新设备,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其中隆江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已达千万元,拥有3处矿山、选厂、茶厂等几户较大的子公司,年产矿粉1000吨,年产值600多万元,解决全镇的剩余劳动力250余人。第三产业异常活跃,餐饮、运输全县驰名,个体工商户671户,上缴税金达265万元。

§ 特色产业

黄牛养殖场全镇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同时,立足优势,加快了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草畜、核桃、金银花三大主导产业。一是以黄牛规范养殖为主的草畜产业。建立了下寨百头养牛场和青河黄牛养殖基地,涌现出了徐阳、成河等8个规模养殖大村。养牛8头以上的大户达到360户,圈舍改造达765座3060间,青贮池208座,种植优质牧草2000亩,年出栏商品畜3500头,销售收入700万元,农民人均养畜纯收入达350元。二是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产业。全镇共有核桃面积1340亩,新建优质核桃示范园300亩,年产核桃干果70多万公斤,产值达350万元。其它银杏等经济林面积达到3680亩,年产值达100万元,农民人均林果收入215元。随着小城镇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江洛镇已成为陇南最大的核桃销售集散地,年成交量达2000万公斤。三是以金银花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在店儿沟、赵湾分别建成500亩的金银花示范基地,年产金银花干花2万斤,实现产值180万元。建成金银花茶加工企业两户,年加工茶2000多公斤,产值达60万元,黄姜、柴胡等中药材基地达到1200亩,年产值达200万元。

§ 城镇建设

江洛镇小城镇建设方兴未艾。依托交通优势,以矿产资源开发为主导,以农业特色产业开发、商贸流通为两翼,以健全城镇功能、提高群众物质文化水平为目标,努力构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设备完善、环境优美、具有活力的小城镇。按照城市化、现代化、社会化的发展方向,全镇上下齐动员,运用市场机制,多方筹集资金,聘请省地质测绘大队专业技术人员对镇区3.2平方公里的地形地貌进行了历时四个月的实地勘测,又聘请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对江洛镇建设进行规划设计,绘制了五图一书,制作了镇区建设规划“沙盘”。

在农贸商场建设中共投资700多万元,征地21亩,建成了五排十栋6800平方米的商业用房和3栋1000平方米的钢塑大棚,并修建供排水、供电、地面硬化等公共设施。农贸商场现可容纳摊位200多个,年商品交易额达860万元,年创税80多万元,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800多人。使江洛成为全县交通发达、功能齐全、辐射带动力较强的乡镇之一。

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全镇共完成教育重点建设项目投资380余万元,进行江谢矿区道路建设、316国道铺油等工程,绝大多数村可以通车,完成了镇区供水工程和农网改造,建成了标准较高、功能齐全、辐射力强的全省一流文化站。江洛镇荣获“省级卫生先进镇”、“市级综治党建先进单位”称号,连续三年全县党建及精神文明考核一等奖,三个文明相得益彰、和谐发展、共同促进。

§ 文化发展

文化中心大楼徽县江洛镇在狠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对精神文明建设一点不手软,坚持软件硬抓,虚功实做,加大投入,变“软循环”为“硬驱动”,把精神文明经费纳入镇财政预算,按照人均不低于5元的标准建立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基金,专门用于农村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了巩固创建精神文明成果,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按照陇南市委建设“文化陇南”和徽县县委建设“富庶、魅力、和谐新徽县”的要求,徽县江洛党委、政府以农村阵地建设为突破口,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强力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抓住“百县千乡文化站工程”的有利时机,争取资金12.5万元,自筹资金35.5万元,在镇区繁华地段建成了一座4层20间的文化中心大楼,这集文化、娱乐、图书阅览、政策宣传、科技推广、健康咨询服务、吸纳文人墨客练笔献艺、整理挖掘传统群众文化为一体的多功能宣传文化中心,引领着全镇乃至全县宣传文化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蓬勃发展。2008年又多方筹资62.8万元建成了游龙农民文化大院,在江洛镇区东面6公里处游龙村中心,建设了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的徽县江洛镇游龙农民文化大院,深受群众欢迎,成了农民的精神家园,促进了乡风文明建设进程。

江洛镇以镇宣传文化站和游龙文化大院为龙头,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以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为载体,使精神文明建设更有渗透力和感召力。江洛镇利用元旦、春季、元宵、国庆等节假日和农闲季节,组织群众大力开展歌舞比赛、社火汇演、书画比赛、农民运动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在全镇形成了文明和谐的良好风气,并促进了了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开展,全镇有县级文明单位8个、文明村6个、市级文明单位3个、市级文明村3个,评选出“十星级文明户”463户,“五好家庭”800户,“文明幸福家庭”2800户,评选出“文明班组”18个、“文明柜台”12个。全镇两个文明建设呈现出了相得益彰、共同发展的良好高格局。江洛镇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全省基层文化先进单位”、“省级文明镇”、“全省社会治理先进单位”等称号,并进入了“全市十强乡镇”行列。[2]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1 9: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