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李斯忠
释义

§ 简介

李斯忠,男,豫剧净角。曾用名银忠,字海清,艺名暑龙。生于河南省宁陵县柳河村。曾任河南省文联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河南分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1]

§ 生辰

出生于1921年5月24日,农历辛酉年四月十七日;逝世于1996年10月16日,农历丙子年九月初五日。

§ 经历

李斯忠

李斯忠同志是豫剧著名“黑头”演员。一九二一年五月二十四日,生于河南省宁陵县柳河村一个贫农的家庭。他七岁给地主放牛,十二岁在民权县李庄寨拜王甲玉为风专攻“黑头”,入科学习七十二天即能登台演出。科班学戏十二出,他担任主角上演的就有十一出。如《秦香莲》、《铡赵天》中的包公,《白玉杯》中的严嵩《二进宫》中的徐延昭,《陈乎打朝》中的陈平等角色。李斯忠十七岁正式出科,在商邱快乐戏院登台上演。因其嗓音宏亮,作派豪迈,初出茅庐就一呜惊人。当地群众给他送了个外号叫“嗡八里”。解放后,李斯忠分到宁陵豫剧团。一九五五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五六年参加了全省戏曲观摩演出,他主演的《司马茅告状》,荣获演员一等奖。一九五八年他与崔兰田合作为敬爱的周总理演出《见皇姑》一折。一九六零年调河南豫剧院二团。在一次由李先念同志陪同为越南政府胡志明主席的招待演出结束后献花时,胡主席曾幽默的说:“这一朵鲜花应献给谁况献给包公吧,因为他最正直”。

§ 徒弟

李斯忠的亲传弟子有王清海、兰力、李娜(女)等,再传弟子有李根旺、李根栓、杨艳玲、邢爱玲等。

§ 艺术特色

李斯忠

李斯忠为人诚恳正直,在艺术上精益求精。难能可贵的是他虽为净行演员却非常讲究唱功技巧,很注意博采众长,广泛吸收借鉴别家唱法技巧,以丰富自己的演唱经验。他喜爱“红脸王”半说半唱、偷字闪板的唱法和“花脸爷”高亢自然的声腔艺术,细心研究琢磨,以提高自己的唱腔技巧。如在《刘墉下南京》和《坐定远》中都采用了半说半唱、偷字闪板的技巧。在李斯忠的其他名段中,如《下陈州》中的《十保官》、《司马茅告状》中的《十大状》,都可以看出李斯忠对前辈老艺人演唱技巧的学习和运用。他还注意向兄弟剧种学习,如《见皇姑》中“踢莽下跪”的动作,就是采自京剧麒派;《铡美案》中“跺地一蹲”的动作,学自裘盛戎老先生;《下陈州》中《十保官》的动作造型则学自一位秦腔艺人。在吸收中,他能做到取舍有度、融会贯通,把兄弟剧种中的精华巧妙地融进豫剧中,丰富了豫剧唱、念、做、打的技巧。

李斯忠同志的唱腔,以豫东调”为主,刚健豪迈,如“十保官”这段唱腔,旋律变化虽然不大,但通过他演唱技巧上的处理,如掌握仰、扬,顿’挫,运用偷字闪板,再加上他嗓音宏亮,作派威严雄伟,演唱铿锵有力,朗朗上口,,因此,能成功地表现出包公不畏权势和铁面无私的性格特征。他经常强调唱腔必须结合剧情和从人物性格出发。如:老包为人直正无私,执法严明,善辩奸伪,有柔有钢,万不可演成猛张飞。在唱腔上也要朴实大方,不可华而不实。在声音上更不可声嘶力竭凭嗓子嗡,否则,好嗓子也不一定能喝好此如《劝美》这段唱陈他就选用了“栽板”、慢板转流水板。开始节奏自由、徐缓,给人以心乎气和诚心相劝的感觉,接着进入抒惰性比较强的促板,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随着感情的发展进入流水板,便义正词严的指责陈世美贪图富贵、忘思负义。同时还想进一步挽救他,希望他能认下香莲母女,回心转意。这段唱腔与《铡美》一场的唱腔处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直言规劝有刚有柔;后者则铁面无私,执法严明。通过演唱,从不同的侧面塑造了包公——这个人民心目申清官的艺术形象。

§ 艺术历程

《秦香莲》剧照

李斯忠出生在贫穷的豫东,家中一贫如洗,幼年的他和老母亲就靠着一架纺花车艰难度日。7岁时他因生活所迫,去给地主家当羊倌。放羊时,他喜欢放声唱小曲。每逢周围村庄演戏,他便偷偷跑去看戏,看后就模仿唱。他还根据羊倌的生活用“二八”、“流水”编了一段小曲:“有为王坐树墩,满朝文武把王尊。那一厢卧下‘羯羔子’,这一边立着‘臊胡臣’。地有青草自己啃,不许抵角散了群。哪个不听王的令,一鞭打恁命归阴。”因常年坚持唱歌,他嗓子越唱越响亮,乡亲们都称赞他有副好嗓子。民权县李庄寨大平调姜庙科班的老艺人王甲玉听到李斯忠的歌声,非常喜欢他这个有艺术天才的小羊倌,1933年就吸收他进了科班学戏,那时他刚满12岁。入科班之后,他专攻净行。因他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入科班72天即登台演出。在科班中,他共学了12出戏,其中担任主角上演的就有11出,如《秦香莲》、《铡赵王》中的包公,《白玉杯》中的严嵩,《陈平打朝》中的陈平等角色。

李斯忠17岁正式出科,在商丘快乐戏院登台上演,经常演出于商丘、睢县、宁陵、柘城等地。因其嗓音洪亮,作派豪迈,初出茅庐就一鸣惊人。虽然他也演过张飞、关公、李逵、曹操、严嵩等各种角色,但他最爱演也是最擅长的则是“黑头”。他一生饰演过黑头的剧目很多,如《老包放羊》、《老包赶考》、《下陈州》、《审牌坊》、《秦香莲》、《铡赵王》、《断乌盆》、《九头案》等90多出,从童年的包公演到晚年的包公。因他嗓音洪亮,似虎啸狮吼,声传数里,加上他常演黑头,身材高大,扮相威严,人称“八里嗡”、“活包公”、“黑脸王”。大平调剧种后来在豫东一带逐渐衰微,李斯忠又改唱豫剧。1950年,他从柘城县大平调剧团转入宁陵县豫剧团。1953年,他任宁陵县豫剧团团长。同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了他主演的《秦香莲》全剧。1954年,他被评为“河南省先进文艺工作者”,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李斯忠参加了河南省戏曲观摩演出,他扮演《司马茅告状》中的司马茅,荣获演员一等奖。田汉看后称赞“这是一个大悲剧”。该唱腔被灌制成唱片,北京宝文堂出版了剧本。这个戏的唱词有310句,其中司马茅就唱了210句,约占全剧的三分之二,而且唱段多是“紧二八”、“快流水”板,节奏紧,速度快,感情激愤。若没有洪亮的嗓音和演唱技巧,是很难演好这个角色的。司马茅形象塑造的成功,充分显示了李斯忠的演唱水平。

1958年李斯忠与崔兰田合作,为周总理演出《见皇姑》一折,受到周总理的称赞。一次,他参加了李先念陪同接见越南胡志明主席的招待演出,表演了《铡美案》。戏结束献花时,胡主席曾幽默地说:“这一朵鲜花应献给谁呀?献给包公吧,因为他最正直。”1960年他调入河南豫剧二团,参加了现代戏《传家宝》的排演,用黑头行当塑造了一个老民兵英雄的形象,艺术上达到了新的境界。1980年,他参加了河南省流派演出,演出了《[[下陈州]]》,受到了同行和专家的好评;而后演出的《唐知县审诰命》获建国30周年献礼一等奖。

李斯忠自童年入科班学戏,在他的艺术生涯中,为了在豫剧舞台上塑造不同年龄、不同时期、不同身份的包公艺术形象,他永无止境地学习、探索、实践。李斯忠在艺术上开拓创新,为豫剧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 自诉人生

我的舞台生活的开始

我家里很穷,从小就没有了父亲,因生活窘迫,我在八岁那年就给地主牧羊。虽然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但我对戏剧非常喜爱,白天牧了一天羊,到夜晚还要跑到附近村子里去看戏。因为我那时年龄小个子低,在台下看不见听不清,常爬到马脚上(即高台两旁)聚精会神地去看人家演唱。如果唱的词句稍有不清,我心中就很烦,因为我想学几句,到牧羊时好唱着玩。这个时期,我经常在牧场上乱唱一气“独台戏”。邻居常说“这孩子的腔真好,要是学戏,将来也能唱份好戏”。这些说法给我很大鼓舞,更坚定了我学戏的信心和决心。司马貌告状

所以在十五岁那时就入了科班,每天喊腔跑圈。不久老师就念给我“铡赵王”中包公的词,第二个又念给我“司马貌过阴”中司马貌的词。在学的时候,我感觉司马貌的遭遇,是与我当时所处的社会没有什么区别的。那时我也不知啥叫体会角色,但我同情司马貌,总感觉比演其他的戏用力气。这出戏接连演了三四年,到处都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此后由于社会的紊乱,官僚地主的统治,到处都是烧香念佛,二十多年来司马貌这出戏无形中已经不再上演了。幸喜全国解放,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指示下,这枝将要枯萎的花朵,又得到了从新开放的机会。1953年我们曾上演过一次司马貌这出戏,但对方针政策领会片面,只演到告状扑火而死为止,结果引起了观众的不满。因为他们对该剧的故事情节很熟悉,同时又很喜爱,要求接连演下去。我们恐怕是宣扬迷信,因此没敢演完。1956年全国剧目工作会议以后,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导下,学习了好坏戏的标准,在挖掘传统节目时,思了又思,想了又想,想起了二十多年前常给观众见面的“司马貌告状”这出戏,是具有强烈的人民性的,因此我团决定挖掘整理。演出后到处得到观众们的好评。

§ 怀念先人

李斯忠

[原创]东方依云

十七出科就登台,初出茅庐一鸣惊;

惊天泣鬼司马茅,火山喷发韵激情。

刚健豪迈十保官,铿锵有力如洪钟。

朴实大方不浮躁,人送绰号八里嗡。

铁面无私包公饰,豫剧净行他领兵。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1: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