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郎咸平讲战略 |
释义 | 郎咸平讲战略图作 者: 郎咸平 等著 出 版 社: 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6-1 版 次: 1 页 数: 共9册 开 本: 16开 印 次: 1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06028554 包 装: 盒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管理 >> 战略管理 定价:¥393.00 编辑推荐企业决策层最具价值的互赠礼品。 他和他的作品的深远意义在于——根除中国本土企业战略漏洞。 他和他的作品的深远意义在于——指导中国本土企业最后的战略性突围。 他和他的作品的深远意义在于——影响着一代中国企业,甚至延续几十代乃至上百代…… 他和他的作品的深远意义在于——深度解读中国本土企业发展战略,提供革命性战略思维,指明中国本土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从未反对改革,但要反思改革路径。——郎咸平 内容简介《本质Ⅰ——破解时尚产业战略突围之道》目前政府推行产业政策的问题是不知道行业的本质是什么,而用自己的幻想力拟定不符合行业本质的产业政策。 挣扎求存的运动服装企业和行业巨头的最大差别在于能否破解运动服装行业本质——“联系运精神”,它相当于把产品从使用层次提升到情感层次,这就是运动服装行业的成功秘诀。 尼路咖啡“站在巨人肩膀上”贯彻行业的本质——体能消费的巧妙策略,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不失为一条实现快速发展的康庄大道。 美容行业的公司一般看重产品的安全和功能,但往往抓不住成功的关键——品牌共鸣效应,即通过代言人及与之配套的表现形式,塑造品牌的人格,使顾客更易买下产品,以肯定自我形象。具体来讲,企业应在层层递进的同时,做到产品安全、发挥功能以及体现品牌共鸣,才能抓住行业本质。 本套书内容还包括:《本质Ⅱ——破解娱乐传媒产业以小搏大之谜》、《蓝海大溃败——本质Ⅲ:本质论VS蓝海战略》、《你想到的都是错的——本质Ⅳ:你的想法要符合行业本质》、《中国式MBO——布满鲜花的陷阱》《模式——零售连锁业战略思维和发展模式》、《思维——国际级企业和企业家战略思维》、《标本——地产领导者领先之道》、《科幻——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战略评判》。 作者简介郎咸平,美国沃顿商学院博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曾任沃顿商学院、密西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教授,被公认为公司治理方面的顶级学者。 香港中文大学和长江商学院金融学讲座教授,曾担任世界银行、深交所和香港政府财经事务局公司治理顾问;他是金融学术界公司治理方面的高级学者,经济学观点受到媒体,学术界及政府的高度重视,因此被中小投资者尊称为“郎监管”。 郎咸平1990年金融论文引用率名列世界第一,被列入2002、2003年世界经济学家名人录。2003年以来,他把主要精力转向企业战略研究。 目录《本质Ⅰ——破解时尚产业战略突围之道》 前言 企业家所面临的第一个冲击——自由经济的滥觞“饿狼现象”的冲击:《美丽心灵》结局的启示 企业家所面临的第二个冲击——国际化的冲击,外资洪水猛于兽,游戏规则亟待法治化 企业家所面临的第三个冲击——高风险的冲击,“因为成功的原因只有一个,而失败的原因有很多” 企业家所面临的第四个冲击——认不清行业本质的冲击,“企业三大要素,资金、技术、人才必须服从于一个针对‘行业本质’的战略指导思想” 第一章 运动精神的魅力——运动服装业案例研究 引言 一、为什么选择运动服装业 二、行业背景介绍 三、安德玛的崛起 (一)垄断高性能紧身运动服装市场 (二)安德玛在过去5年的销售额稳步以直线上升 (三)《商业周刊》快速成长企业排行榜,安德玛2006排行第6 1.在季度收入增长方面 2.安德玛股价持续领先纳斯达克平均水平 四、体育服装行业的本质 (一)运动服装行业的差异化 (二)差异化的方法 1.实际需要 2.舒适性 3.联系运动精神 (三)行业本质:目标及金字塔 1.运动服装行业的本质是——将运动服装与运动精神联系起来 2.运动服装行业的目标 3.行业金字塔 (四)虚拟经营:为何运动服装企业实行外包 1.何谓虚拟经营 2.虚拟经营与行业本质的联系 3.如何实践虚拟经营 (五)产品设计 1.耐克气垫鞋 2.阿迪达斯的足球鞋 3.安德玛的紧身运动服 4.消费者的条件反射心理 (六)市场营销——“代言人”及“口号” 1.代言人 2.口号 3.口号与“超越自我”精神的联系 (七)联系时尚 1.运动联系时尚 2.运动联系音乐 五、违反行业本质的金字塔:李宁公司和No Fear的起落 (一)案例一:李宁运动服装 1.创办初期的成功运作 2.近期经营的失利 3.改革后贴近行业本质 (二)案例二:断裂的金字塔——No Fear的失败 六、安德玛的企业策略 (一)巧妙地切入市场 (二)开发新产品 (三)草根式行销 (四)联系运动精神 (五)安德玛的营销层次 七、展望安德玛的未来 结论 第二章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尼路咖啡的嵋起之路 引言 一、概论 二、英国市场篇 三、行业本质篇 (一)“体验”增值 (二)“体验”组成 1.感官体验 2.情感体验 3.行动体验 (三)关于体验的推论 (四)忽视“感性消费”罗多伦的没落 (五)违背行业本质“体验增值”——联合咖啡 1.失败的原因之一:盲目扩张带来的后果 2.失败的原因之二:错误转型 (六)行业本质小结 四、独有策略篇 (一)尼路咖啡的发展 (二)可喜的成绩 (三)体验差异化:独特的意式咖啡文化体验 1.高雅的店面设计 2.丰富的意式食品体验 (四)选址市中心,抓住感性顾客 1.以市中心为发展核心 2.抢先进入二三线城市 3.成效评估 结论 第三章 化妆品行业的本质——MISSHA踏上成功的道路 引言 一、背景资料 (一)市场背景分析 (二)探讨报告的重点 1.推论行业本质阶梯 2.能演绎违反了行业本质的后果 3.印证及确定行业本质 4.公司简介 5.MISSHA究竟做了什么 二、行业本质阶梯分析 (一)行业本质阶梯简介 1.铁律一:阶梯的重要性是随层数增加的 2.铁律二:阶梯是不能断层的 (二)行业本质阶梯第一层——安全 1.为什么美容护肤产品需要安全 2.怎样才能做到安全——品质鉴定 (三)行业本质阶梯第二层——产品功能 1.为什么是产品功能 2.怎样才能满足产品功能的需求——研究 (四)行业阶梯第三层——品牌共鸣 1.品牌共鸣是什么 2.什么是认知自己 3.认知自己是怎样形成的 4.认知自己的真实性 5.认知自己不真实的原因 6.认知自己和品牌共鸣的关系 7.品牌形象如何有助于表现认知自己 8.认知自己和品牌共鸣的关系 (五)美容产品公司如何做到品牌共鸣 1.怎样才能引起品牌共鸣——品牌人格化 2.什么是品牌人格化 3.如何应用代言人建立品牌人格 4.代言人的作用 5.配套的应用如何帮助建立品牌人格 6.怎样的配套才有助于品牌人格的建立呢 7.品牌人格化后 三、案例分析一失败案例 (一)案例一:雪完美 1.为什么拥有好品质却得不到顾客的青睐 2.强调产品功能 3.没有将代言人与品牌形象有效联系 (二)案例:FANCL 1.无添加概念的诞生 2.概念失效 3.FANCL究竟犯了什么错误 4.总结 (三)案例三:SHISEIDO PURENESS 1.PURENESS失败在什么地方——品牌成熟形象根深蒂固 2.总结 (四)案例四:SK-II 1.做好品牌共鸣便等于成功吗 2.总结 四、案例分析一成功案例 (一)成功案例:MISSHA 1.适当选择市场的策略 2.成功针对年轻人市场的行业本质的策略 3.成功的配套措施 (二)MISSHA的案例总结 结论 《本质Ⅱ——破解娱乐传媒产业以小搏大之谜》 前言 企业家所面临的第一个冲击——自由经济的滥觞“饿狼现象”的冲击,《美丽心灵》结局的启示 企业家所面临的第二个冲击——国际化的冲击,外资洪水猛于兽,游戏规则亟待法治化 企业家所面临的第三个冲击——高风险的冲击,“因为成功的原因只有一个,而失败的原因有很多” 企业家所面临的第四个冲击——认不清行业本质的冲击,“企业三大要素,资金、技术、人才必须服从于一个针对‘行业本质’的战略指导思想” 第一章 电影行业的本质——刺中幻想的神经 引言 一、狮门的公司背景 二、行业本质 (一)电影的存在意义 1.“9·11”事件与《蜘蛛侠》 2.《蜘蛛侠》中的平民形象 (二)刺中观众的幻想神经 1.《泰坦尼克号》对比《珍珠港》 2.《泰坦尼克号》的成功 3.《珍珠港》的失败 4.小结 三、公司策略一:偏门题材 (一)不走主流的原因 1.大制作的主流电影 2.小制作的主流题材电影 (二)人类的禁忌思想 1.潜意识 2.禁忌的产生 3.禁忌的电影 (三)狮门的禁忌电影 1.血腥题材:《电锯惊魂》 2.毒品题材:《梦之安魂曲》 3.政治争议题材《华氏911》 4.种族歧视题材:《撞车》 (四)同业比较——“梦工厂”的例子 1.“梦工厂”的背景 2.“梦工厂”的成功 3.“梦工厂”赚或赔 4.“梦工厂”的失败 四、公司策略二:开拓家庭影碟市场 (一)家庭影碟的重要性 1.自己选择 2.随时随地 (二)多样化的映画储存库 (三)长尾理论 (四)同业比较 五、前瞻 (一)业务回顾 (二)发展方向 结论 第二章 财博行业的本质——提供优质的享受环境及服务 引言 一、永利的对手 二、行业本质 三、公司策略 四、利为旅酒店:“财场为重”遭遇失败 五、永利来到澳门 第三章 电梯中难以延续的广告传奇——分众的崛起 引言 一、分众的业务和历史 二、大众传媒广告的缺陷 三、分众的行业本质 四、案例分析——他们能抓得住行业本质吗? 五、行业本质的局限 六、分众令人忧虑的未来 结论 《蓝海大溃败——本质Ⅲ:本质论VS蓝海战略》 写在前面的话 导论 第一章 三星,“垂直整合”的道路还能走多远 一、韩国三星的背景介绍 (一)建造全球商业帝国 (二)“新经营”——品质取胜为核心的经营理念 (三)“垂直整合”一体化战略 二、“垂直整合”的整体研判 (一)提出研判问题 (二)研判方法和指标 (三)2003年以前三星的整体策略及表现 (四)2003年以后策略的变化及表现 (五)小结 三、下游产品及所涉行业的深度分析 (一)手机产品 (二)数码产品 (三)资讯科技产品 (四)黑色家电 (五)白色家电 四、总结 第二章 LG,血腥的“蓝海” 第三章 “势能":手机行业的本质 第四章 “最佳伙伴":电脑行业的本质 第五章 外溢效果:白色家电的行业本质 附录 关于行业本质问题的答问 《你想到的都是错的——本质Ⅳ:你的想法要符合行业本质》 《中国式MBO——布满鲜花的陷阱》 《模式——零售连锁业战略思维和发展模式》 《思维——国际级企业和企业家战略思维》 《标本——地产领导者领先之道》 《科幻——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战略评判》 书摘插图《蓝海大溃败——本质Ⅲ:本质论VS蓝海战略》 第一章 三星,“垂直整合”的道路还能走多远 10年前,要谈及最大规模的电子业品牌,总是离不开日本的索尼及欧美的飞利浦、诺基亚和摩托罗拉。有谁能预测到韩国企业可于十数年间将这些行业领先者逐一击倒,并成为无人不晓的电子业巨人!现今,韩国公司Samsang“三星”(本文中三星除历史背景部分是指三星集团以外,其余部分均以三星电子为研究主体)已成为一个商业帝国的代名词,韩国三星崛起的关键因素到底是什么?是归功于商业环境中的战略性应用、超前的电子技术优势,还是三星能抓住别人看不到的机会?我们从三星的发展历史中看到,“垂直整合”战略就是三星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 不可否认,三星上游业务——半导体及LCD的成功,给下游终端产品部门——数字媒体、数码应用和通信提供了极稳定和低成本的原材料供应。但是这个被视为三星最具竞争优势的战略,已渐渐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帮助三星维持强劲的增长,下游产业未能完全实现“整合”、成为企业新的增长点。这其中,对“行业本质”的领悟成为成功的关键点。 一、韩国三星的背景介绍 从1938年创立至今的70年里,三星的成长是有目共睹的。过去6年间,三星在消费类电子市场的超强竞争环境下所取得的业绩被认为是卓尔不群的。三星品牌价值在2005年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在Interbrand和《商业周刊》共同评选的全球百强品牌中,三星超过了同业竞争对手索尼(26位)、摩托罗拉(69位)和LG电子(94位),以150亿美元名列第20位,成为品牌价值上升最快的公司。而与2000年相比更是飞速前进了186%,创造了全球百强品牌之最。 是什么原因令韩国企业三星可以有如此快速的增长?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首先理解三星的历史,特别要回顾李健熙时代的历史(20世纪90年代至今)。通过三星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件事,我们会发现,三星所运用的管理实践并不是什么高深的管理理论和管理知识,只是三星将它们转化成为了实实在在的管理方法。特别从1993年至今10多年的历史看,三星一直在高速成长的状况可以说明一些问题,尤其是经受住了金融危机、市场巨变、全球化浪潮和技术革命等一系列市场的急剧变化的考验。因此,三星这10年来的经营手法被市场给予极大的关注,并引发我们去寻求三星的成功因素以及透视这一因素来分析将来的发展轨迹。 从以下三星的发展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20世纪50年代三星创始人李秉哲以工业建设起家,他于60年代开始成功将三星转型为电子业务,在国际市场上一炮打响。之后其子李健熙接任三星并开展“第二次创业”,重新将三星进行改革,以“新经营”理念建立全球商业帝国。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