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空战英豪 |
释义 | 影片《空战英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吹响了号角。1917年,法国,英国,意大利和其他欧洲国家结成联盟,联手一线抗击德国。这个时候,有不少胸怀无私人道主义之心的热血美国青年因为不满战争对人民生活的破坏,志愿加入了这场欧洲大陆的战争,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早日结束战争,使人们的生活回归平静。 中文名:《空战英豪》 外文名:Flyboys 其它译名:《飞行男孩》,《豪情盖天》 制片地区:美国/英国 导演:托尼·比尔 编剧:Phil Sears,Blake T. Evans 制片人:Marc Frydman 主演:詹姆斯·弗兰科, 马丁·亨德森, 让·雷诺 类型:剧情,冒险,战争 片长:140分钟 上映时间:2006年5月18日 演职员表(导演 Director 编剧 Writer 演员 Actor 制作人 Produced by 原创音乐 Original Music 摄影 Cinematography 剪辑 Film Editing 选角导演 Casting 艺术指导 Production Designer 美术设计 Art Direction by 布景师 Set Decoration by 服装设计 Costume Design by 视觉特效 Visual Effects Supervisor 助理导演 Assistant Director) 基本信息空战英豪 区域:欧美 出品:米高梅MGM 类型:动作 剧情 分级:美国PG-13 上映时间:2006年9月22日 演职员表导演 Director托尼·比尔Tony Bill 编剧 WriterPhil Sears ....(screenplay) Blake T. Evans ....(screenplay) (story)大卫·S·瓦德 David S. Ward ....(screenplay) 演员 Actor詹姆斯·弗兰科James Franco ....Blaine Rawlings 马丁·亨德森Martin Henderson ....Reed Cassidy 让·雷诺Jean Reno ....Captain Thenault 珍妮芙·德克Jennifer Decker ....Lucienne 大卫·艾里森David Ellison ....Eddie Beagle 麦克·麦克唐纳德Mac McDonald ....Sheriff Detweiller Scott Hazell ....Cinema Usher 菲利普·文切斯特Philip Winchester ....William Jensen Todd Boyce ....Mr. Jensen Michael Jibson ....Lyle Porter Karen Ford ....Mrs. JensenRuth Bradley ....Laura Abdul Salis ....Eugene Skinner 蒂姆·皮戈特-史密斯 Tim Pigott-Smith ....Mr. Lowry Tyler Labine ....Briggs Lowry Gail Downey ....Mrs. Lowry Augustin Legrand ....L.T. Giroux Keith McErlean ....Vernon Toddman Lex Shrapnel ....Grant Christopher Snell ....Bartender Kate Robbins ....Clarise Christien Anholt ....Higgins Pip Pickering ....Nunn 巴瑞·麦基 Barry McGee ....Dewitt Gunnar Winbergh ....The Black Falcon Ian Rose ....Wolfert Daniel Rigby ....Ives Kyle Hensher-Smith ....Jacques Jake Canuso ....French Infantryman Jean-Philippe Écoffey Shaka ....Himself - the Lion Lauren Downing ....Marie Hayley Downing ....Marie Adrien Boublil ....Luc Eric Seror ....Doctor Ralf Rueller ....German soldier (uncredited) 制作人 Produced byJames Clayton ....executive producer 迪安·德夫林 Dean Devlin ....producer Marc Frydman ....producer Phillip M. Goldfarb ....executive producer Rachel Olschan ....associate producer Kearie Peak ....co-producer Duncan Reid ....executive producer Marc Roskin ....co-producer David Brown ....executive producer 原创音乐 Original Music特沃·拉宾 Trevor Rabin 摄影 CinematographyHenry Braham ....(director of photography) 剪辑 Film EditingChris BlundenRon Rosen 选角导演 CastingDaniel HubbardJohn HubbardRos Hubbard 艺术指导 Production DesignerCharles Wood 美术设计 Art Direction byPhilip Elton Matthew Gray Ray Chan ....(supervising art director) 布景师 Set Decoration byEliza Solesbury 服装设计 Costume Design byNic Ede 视觉特效 Visual Effects SupervisorPeter Chiang Jody Johnson ....2D visual effects supervisor John Lockwood ....Machine Steve Street ....Machine Charlie Noble ....double negative 助理导演 Assistant DirectorPaul Bennett ....third assistant director David Daniels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gimbal unit Toby Hosking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Barney Hughes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gimbal unit Vicky Marks ....third assistant director Andrew McEwan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crowd 艾力克斯·奥克雷 Alex Oakley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aerial unit Keith Roberts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Marc Roskin ....co-producer Gareth Tandy ....assistant director 上映日期国家/地区上映/发行日期(细节) 《空战英豪》剧照(台湾) 台湾Taiwan 2006年10月20日香港Hong Kong 2006年11月16日 中国China 2007年2月9日 法国France 2006年5月18日......(Cannes Film Market) 美国USA 2006年9月22日 菲律宾Philippines 2006年9月27日......(Manila) 希腊Greece 2006年9月28日 拉脱维亚Latvia 2006年9月29日 爱沙尼亚Estonia 2006年9月29日 土耳其Turkey 2006年10月6日 菲律宾Philippines 2006年10月11日......(Davao) 斯洛文尼亚Slovenia 2006年10月12日 俄罗斯Russia 2006年10月26日 匈牙利Hungary 2006年11月2日 巴西Brazil 2006年11月2日 泰国Thailand 2006年11月9日 冰岛Iceland 2006年11月10日 罗马尼亚Romania 2006年12月1日 新加坡Singapore 2006年12月14日 墨西哥Mexico 2007年2月9日 澳大利亚Australia 2007年2月15日 波兰Poland 2007年4月27日 德国Germany 2007年5月10日 比利时Belgium 2007年5月16日 英国UK 2007年6月1日 意大利Italy 2007年6月29日 西班牙Spain 2007年6月29日 荷兰Netherlands 2007年8月7日......(DVD premiere) 韩国South Korea 2007年8月30日 科威特Kuwait 2007年9月13日 瑞典Sweden 2007年9月14日......(DVD premiere) 阿根廷Argentina 2007年9月27日 日本Japan 2007年11月17日 哥伦比亚Colombia 2008年3月7日 秘鲁Peru 2008年12月4日 制作发行制作公司Electric Entertainment [美国] Flyboys Films Ingenious Media [英国] Skydance Productions 发行公司20世纪福克斯德国分公司 [德国] (2007) (Germany) (theatrical)Ascot Elite Entertainment Group [瑞士] (2007) (Switzerland) (theatrical) Bazuca Films [智利] (2007) (Chile) (theatrical) Brunbro Entertainment Group (2007) (Belgium) (theatrical) Cathay-Keris Films Pte. Ltd. [新加坡] (2006) (Singapore) (theatrical) Cinestar (2006) (Philippines) (theatrical) Distribution Company [阿根廷] (2007) (Argentina) (theatrical) MGM-International Dist. (2006) (USA) (theatrical) Verve Pictures Ltd. [英国] (2007) (UK) (theatrical) 20世纪福克斯家庭娱乐公司 [英国] (2007) (UK) (DVD) 20世纪福克斯家庭娱乐公司 [美国] (2007) (USA) (DVD) Dutch FilmWorks (DFW) B.V. [荷兰] (2007) (Netherlands) (DVD) E Stars Films [美国] (2007) (China) (all media) Prorom Media-Trade (2006) (Romania) (all media) RTL Entertainment (2008) (Netherlands) (TV) (first national airing) (RTL7) Twentieth Century Fox Home Entertainment Germany [德国] (2007) (Germany) (DVD) 特技制作公司Machine [英国] (additional visual effects) Double Negative [英国] (visual effects) Electric Visual Effects (EFX) (additional visual effects) (as EFX) Centroid Motion Capture 其他公司1st Defence Fire & Rescue Service fire cover 2020 Casting Ltd. [英国] extras casting Aerial Camera Systems [法国] helicopter gyrostabilized camera system Air Lyndhurst Studios [英国] music recorded at Bank of Ireland [爱尔兰] production financing provided by Bapty and Co. [英国] weapons Casting Collective [英国] extras casting Chapman and Leonard Studio Equipment cranes, dollies and remote camera systems/stabilized remote camera systems Contrails Group publicity: promotional touring De Lane Lea sound post-productionFramestore CFC digital intermediate Gearbox (Sound and Vision) Ltd. [英国] additional ProTools systems supplied by Insignia Public Relations unit publicity Joe Dunton (Cameras) Ltd. (I) (II) [英国] video assist equipment Lee Lighting Ltd. [英国] lighting The London Session Orchestra [英国] orchestra (uncredited) Media Safety Ltd. [英国] health & safety On Tour Productions transportation services Packair Airfreight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Panavision (UK) Ltd. [英国] camera equipment provided by Pinewood Studios Ltd. [英国] sound post-production Production Copier Company production equipment and services Sapex Scripts [英国] post-production services Signet Sound Studio [美国] music mixed at Sonic Magic [美国] adr recording The Sound Design Company [英国] pro tools hire Varèse Sarabande soundtrack 详细剧情1914年,一战在欧洲打响。到了1917年,法国、英国、意大利和许多国家都站在了统一战线联合对抗德国,尽管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在海外死去,但处于别人的自由与己无关的歪理,美国首先还是选择了隔山观虎斗。 然而,不少热血沸腾的美国年轻人却有不同的看法:被逼放弃家族牧场的布雷恩(詹姆斯·弗兰科)看见了新闻里播放的飞行员,威廉为了家族荣耀发誓让父亲骄傲,富家子弟布里格斯决定开始自己的穿越大西洋旅行,因为种族问题被逐出美国的黑人拳击手尤金发誓报效收留他的法国...。虽然动机各不相同,但这38位年轻人却为了共同的飞行梦想加入了海外作战空军部队。 可战争远远超出这些单纯青年的想象,死亡无处不在,危险不可预料,面对战地空军平均只有三到六星期的寿命,他们无所适从。然而,在法国将军赛诺特(让·雷诺)和美国老兵瑞德·卡西迪(马丁·亨德森)的领导下,这些年轻人真正学会了为荣誉和和平而战。面对强大得令人生畏的德国侵略者,亲身试验机械技术尚不完整的新飞机,他们最终成为青史留名的“拉斐特飞行小队”! 看点四十年来首上银幕的一战空斗 但枪弹横飞、原子弹出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了大多数战争片聚焦的宝贝,曾经让整个世界第一次簌簌发抖的那场大战早已悄悄被遗忘。也许是因为昔时的装备不够眩目,也许是因为它早已遥远,可第一总是应该有些特别的意义,特别是才刚发明不是太长时间的首批战斗机空战。 看中了40年无相应影片的真空段,《爱国者》、《独立日》的制片人迪恩·德弗林说动世界第九大富翁投资6000余万美元,邀来凭《骗中骗》获得奥斯卡的编剧,联合了从14岁起就是飞行员的导演托尼·比尔(据说也是二战物品最大的收藏家之一),且有《蜘蛛侠》系列里的二代绿魔詹姆斯·弗兰科加法国硬汉让·雷诺坐镇,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壮烈激昂的冒险故事本就是好莱坞挚爱,而从未涉足过的一战空战,则全靠飞行员的技术近身缠斗,所谓炮弹齐飞鲜血四绽,英雄气概比现今强了不止一倍。虽然为了尊重史实必须用老式双翼战斗机缠斗,但丝毫不露痕迹的特技却让视觉效果格外不俗。 古典帅哥突破之作? 尤记得80年代,尚是青涩小子的靓汤徒有英俊脸孔,却无发挥之地,一次飞入高空的《凌云壮志》成为了开启他尔后成为好莱坞权势一族的金钥匙。如今,相似的年纪,相似的职业位置,相似的关于飞行的题材,更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支持,长得和英年早逝的才子詹姆斯·迪恩异常相似的帅哥詹姆斯·弗兰科此次会不会也得到自己的突破角色?相貌古典深邃的弗兰科不缺实力,也不缺人气,捅破接近巨星的窗户纸需要的只是一个机会。 飞行、空战、爱情、战友、英雄主义、勇气和忍耐,踏入异域气息浓烈的法国,虽然不可避免增添点白鸽飞翔绿树青葱的场景,却不至于像若干年前野心爆棚却误成战争恋爱三角的《珍珠港》一样俗套。可以说,之前从没有一部电影如此真实而准确的描述空战惊险,得到不少飞行员首肯的本片,成功的关键在于它到底是典型的动作为主、煽情为辅的商业战争大片,还是迈入了更有潜力成为经典的栩栩如生的刻画。 影片亮点影片之所以能从头至尾紧紧抓住观众,主要在于有以下三个亮点: 第一,没有神化拉法叶飞行中队成员,而是既写出了他们在战斗里成长的个性化历程,又揭示了他们各不相同的性格特征。事实上,闻名世界的拉法叶飞行中队,起初有38人,最后扩展为265人。这表明一战时期的美国青年,不乏人道主义和救人危难的豪情义胆。“飞行中队”发展成了“空军部队”。 先说银行家、大富翁的儿子布里吉斯劳瑞,他毕业于哈佛大学,是奉公命参战。一开始乔治泰诺分配他与黑人拳手尤金基斯约同住一屋,他对上尉说不行,在家乡,这等于是主仆住一起。种族歧视和富家傲慢是如此显著。后来在空战中,尤金救了他的命,他才真心悔过,把带来的珍藏百年以上的名酒与尤金起喝,并当面认错。尤金是个十分直爽、勇敢的人。他之所以在巴黎拳击比赛已进八前4名后,突然来到拉法叶中队,他道出了其中原委:“这个国家比我祖国对我还好,我不能不为保卫它而战。”在对德空战中,他沉着、机敏,越战越勇。再说主人公布朗尼罗林斯,他比其余五个人到的晚,买了飞行服还不会穿。但因为他是牛仔,在空战过程中提高很快,最后成了顶尖高手。傲慢的飞机上画有鹰头的德军王牌驾驶员在空战中第次没有击落罗林斯,放了他一马。飞行小队长,也就是把豪华城堡让给美国飞行员们住的里德卡萨迪,养了一头狮子作为吉祥物。当罗林斯和伙伴们八住城堡之初,狮子还把他扑倒在地,让他吃了一惊。小队长的战友全都牺牲了,他心要为战友们报仇。他对罗林斯讲了德国王牌飞行员的情况,在影片快结束时,已经打下七架德机的罗林斯,终于击落了德军王牌贺驶员的三翼战机。 初次空战,拉法叶飞行队就牺牲了两个成员。这足以说明空战的残酷性。但是,从这天起,他们也成了空中杀手,被酒吧的英法飞行员们接受。他们饮酒、唱歌,尽管每次空战都有人牺牲,他们用这豪迈方式悼念战友,增强斗志。 《空战英豪》剧照片中还有个戴眼镜的笃信宗教的飞行员,初战前夕,读《圣经》,十分镇静。空战中,高声唱歌,十分勇敢。还有一个在美国用玩具枪抢银行又被疑为间谍的飞行员,他久久未击落敌机。一次空战中,他的飞机中弹了,迫降在德法陆军大战的战场,飞机压住了他的胳膊……是罗林斯冒着生命危险,砍断了他那拔不出的胳膊,使其保全了性命。后来,他用假肢继续驾机战斗,终于击落了德机。 第二,写出了空战的“瞬息万变”、激烈撼人。当年,飞机诞生不久,机速慢,要近战,敌我飞机你追我躲、我升你降,双方飞行员都能清楚地看见对方的面容。即使中了弹,飞机尾巴冒烟了,机翼损伤了,还能飞行一阵。《空战英豪》充分展示了一战时双翼或三翼飞机之间近战场面,使得观众如临其境,动魄惊心。再加上本片又运用了几可乱真的动画效果,更使得观众大呼过瘾。片中也有不少高难度的飞行动作,像翻滚、翻转飞行等等,这无疑更强化了这部早期空战影片的观赏性。本片导演托尼·比尔也是飞行员出身,14岁时就取得了飞行执照,成为一名技艺高超的特技飞行员。正因为影片是由有飞行经验的导演来拍摄,所以才拍得精彩动人、引人八胜。 笫三,空战是主线,爱情是副线,双线交织,相得益彰。美国几年前拍的《珍珠港》,爱情偏多,跌入了爱情片的困境。而《空战英豪》则是以空战为主,爱情为辅,主次分明。男主人公罗林斯与法国姑娘吕西卡的爱情,写得清纯、真挚,虽不乏浪漫主义色彩,但始终不落俗套,也没有所谓“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战争结束了,罗林斯应约去了巴黎,但没有见到吕西卡。最后罗还是回到美国,办农场。罗与吕的相识,是在一次飞行训练中,忘了加足油,迫降时腿受了伤,而吕帮他包扎伤口。罗曾误认为她是妓女,当他弄清楚吕不是妓女之后,打听了她家地址,骑着黑马去找吕。罗通过交谈,了解了吕的哥哥嫂嫂被德军炸死了,留下三个孩子,由吕照顾。罗施展了牛仔的本领,为她们四人表演骑术,赢得了她们好感。后来,罗曾驾机去看他们,还带吕坐飞机上了天。当德军正进八吕的家乡时,罗未经长官批准,两次驾机去吕的家乡,第一次救回了三个孩子,第二次救回了吕,吕还受了伤,而罗又彻夜守候。影片至此,有个充满人情味的喜剧场景:当上尉按军法,要对罗林斯进行处置时,他宣读了上校的处理意见,充分理解了罗勇敢救助吕西卡家的义行,非但没惩罚,还奖给罗一枚奖章。上尉又提醒罗,此等违纪行为,不能再犯。当德国飞艇“齐柏林”号被罗林斯他们击毁后,罗林斯向上尉请了假,骑了摩托去兰斯医院找吕。几经周折,罗看到了吕和孩子们,他们正被吕的叔叔转移到伦敦去。 影片把空战和爱情穿插起来描写,突出了美法空战英雄的豪情与柔情(还包括友情、亲情)这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队长里德·卡萨迪,每次空战中部尽全力保护这些美国飞行员,又能及时帮助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当他的飞机着火后,他驾机;中向了德国飞艇。他的壮烈献身,给了罗林斯、尤金等尚存的四名美国飞行员以极大激励。罗接替了队长职务,在最后轰炸德军仓库的空战中,罗像里德样,降落之后,又驾机去攻击德军机场,最后击毁了德军的三届王牌驾驶员,为战友们复了仇。 好久没有看到像《空战英豪》这样格调高昂、人物鲜活、场面精彩、故事动人的外国战争片了。赞赏之余,我们似乎还可潜心思索,寻找一些有益于我们战争片创新的东西。我少年时代就景仰的志愿军空军英雄张积慧,我大学时代就闻名全国的空军英雄王海,他们和我军空军英豪们的大量战绩,不正是我们今后摄制自己的空战片的极好素材吗?在迎接我军建军80周年时,大家多厶希望能看到我们自己的精彩的空战片啊。 一句话评论这也能叫电影?不知所谓的演员坐在玩具飞机里实在显得有些可笑,不过那些空战的场景还是很让人印象深刻的。 —— 《纽约时报》 真实的再现了战争的残酷,让逐渐在好莱坞销声匿迹的一战题材有抬头的趋势。 —— coming soon网站 影片在CGI的运用上掌握得不够得体,没有过去的感觉,倒像是在讲述发生在未来的世界的故事。 —— 《娱乐周刊》 幕后制作【关注第一次世界大战】 当导演托尼·比尔第一次看到《空战英豪》的剧本时,才突然意识到,电影工业已经有超过30年,不曾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非常有传奇色彩的“拉斐特飞行小队”进行如此细致的描写了,这是一个非常鼓舞人心的故事,一群来自于美国的年轻人,他们从一个自愿参战的普通人,最终变成了受人景仰的民族英雄。 翻看战争电影的历史,被描述数次最多的还是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无数电影和电视节目都在歌颂二战中的荣誉和英雄主义,而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于那些发生在空中的激战,却被好莱坞的电影人们抛在了脑后。《银翼雄风》(Wings)是第一部关注一战中“拉斐特飞行小队”的影片,同时还在1929年拿走了第一届奥斯卡的最佳影片奖。在随后而至的30年代,接连又出现了两部--《黎明侦察》(The Dawn Patrol)和《地狱天使》(Hell's Angels),也都得到了广泛意义的成功,而且,这三部影片都和《空战英豪》一样,是非常有经验的飞行员执导的。托尼·比尔14岁的时候就拿到了飞机的驾驶执照,再加上他对一战近乎于痴迷的狂热程度,实在是找不到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了。 然而将目光拉回到现在,具体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片却几乎完全没有了,只除了前年由法国出品的《漫长的婚约》(A Very Long Engagement),而且还是描写陆地战的,关于空战只字未提。但这并不意味着发生在一战期间的空战所带来的影响就真的被世人所遗忘了,仔细观察一下乔治·卢卡斯执导的《星球大战》系列,你看到了什么?卢卡斯为影片设计的在外太空大战的场景,很多细节和灵感都来源于一战,只不过是将双翼飞机换成了宇宙飞船而已。 一战爆发的当口,绝大多数的人都没有见过真正的飞机。自从1903年被发明以来,飞机制造业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直到多年以后,一战才带动了航空业的前进。那是一个大多数人都没有开过车的年代,就更别提飞机了,几乎是交通工具中的空白领域。而且,那个时候的双翼战斗机里面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甚至连降落伞都不给飞行员配备--那是一个飞机的价值大于人命的残酷年代,飞行员经常感觉自己驾驶的不是一架飞机,而是坐在一个风筝上。 【真实与虚构相互交替】 现实活中的“拉斐特飞行小队”确实是由法国上校乔治斯·塞纳尔特指挥的,经他手训练出来的38名美国飞行员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紧张的战争中去,并迅速成为小分队乃至整个法国飞行中队的中坚力量,这些人中最出名的包括詹姆斯·诺曼·霍尔(James Norman Hall),他退伍后曾参与过经典小说《叛舰喋血记》(Mutiny on the Bounty)的创作;非常有传奇色彩的弗兰克·卢克(Frank Luke);以及拉奥尔·卢弗贝瑞(Raoul Lufbery),一个出生在美国的法国人,他是飞行中队中的第一位王牌飞行员。最终,前后有256名美国飞行员在法国服役过,他们都是“拉斐特飞行小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而《空战英豪》主要对焦的是1916-1918年中的这一批年轻人,他们刚到法国的时候,年轻且天真,都还不到上大学的年龄,有的人甚至还未成年,如果你能在消耗生命非常大的“拉斐特飞行小队”中活过了6个星期,就可以以“老兵”自居了。 可以说,导演托尼·比尔在选择演员上还是耗费了很大功夫的,既有让人耳熟能详的让·雷诺和詹姆斯·弗兰科,又有詹妮弗·戴克(Jennifer Decker)这种听起来非常陌生的法国新人。每一个人的角色都有天性的缺陷,但也正是这些缺陷,让那些英雄人物变得更真实、更丰富。另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有人物原型的是里德·卡斯迪,他的“真身”即是拉奥尔·卢弗贝瑞。作为“拉斐特飞行小队”中惟一的老兵,里德并不欢迎那些从美国来的新兵,他非常严厉而且有些冷酷,那是因为经历了多场战争的他深深地知道这些人恐怕活不过6个星期,他之所以表现得这般难以接近,实在是怕承受不住失去他们的痛苦。然而相处了一个月之后,共同的信仰还是让他们成了最亲密的战友。 在一战中,空战是最为残酷的,因为这些人的生命比地面上的步兵更加没有保障。导演托尼·比尔翻阅了很多一战时飞行员给亲人写的家书的存档资料,总是会看到这样的描述:“天啊,这里简直太美妙了,能在天空中飞行太棒了。上一周出现了两次意外事故,不过没关系,我很好,不用担心……”可是几天之后,这位写家书的飞行员就阵亡了。这些对法国进行友情援助的美国人,聚在一起的初衷不尽相同,有的人为了别人的自由而战,有的人则是为了摆脱自己的过去,还有一些只是单纯地想飞上天空……可当战斗打响时,这些人却以最紧密的方式团结在一起,只有死亡才能将他们分开。 花絮“拉斐特飞行小队”是美国的第一批战斗飞行员。 ·美工小组本来“复制”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使用的战斗机,却因为一次意外摔了个粉碎。 历史背景《空战英豪》主要对焦的是1916-1918年中的这批年轻人,他们刚到法国年轻且天真,如果能在消耗生命非常大的"拉斐特飞行小队"中活过6个星期,就可以以"老兵"自居了。 现实生活中的"拉斐特飞行小队"确实是由法国上校乔杰斯·塞诺特指挥的,经他训练出来的38名美国飞行员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紧张的战争中去,并迅速成为小分队乃至整个法国飞行队的中坚力量。 最富传奇色彩的是弗兰克·卢克(Frank Luke)。当年媒体封他为"热气球克星",因为他专门攻击德军装备精良、用于观察军情的热气球。卢克是亚利桑那州的牧场少年,从军是为了谋生,自愿投入空军之后却成为顶尖高手。布雷恩·劳林斯(詹姆斯·弗兰克饰)一角以此人为版本。 相关影评科幻版一战空战 我小时候曾经很迷过一阵制作静态军事模型(相信很多人不会忘记当年价廉物美的环球-火柴盒产品),在我家书柜里至今仍摆放着众多战机、坦克和战舰的模型。在这些战机中,有不少是二战的历史战机,也有战后至今各国的不少经典机型,但老式双翼机只有一架英军Mk.III型战斗机,似乎还是一战之后很久的产品。因此虽然看过一些一战的军史读物,但当年的空战在我眼中仍然是很是神秘,我想这就是我为什么会掏钱买《空战英豪》这张DVD的主要原因。不过在两个多小时的漫长煎熬之后,剩下的除了失望还是失望。 首先还是说说剧本。先说一下编剧同志,虽然他们还试图尽力不用80后新人类的台词和举止来包装影片中属于他们曾祖父一辈的角色,可是影片中不论主角配角,正角反角,在人物和相关剧情的处理上要么是老得掉完了牙,要么就是荒谬到可笑,俨然不像是一部讲述勇气和胆识的空战片,而是一部融合了西部片、科幻片和动画片元素的大杂烩。 比如说,影片第一男主角詹姆斯·弗兰科所扮演的飞行员罗林斯的种种表现,让我觉得《空战英豪》实际上是一部西部片。难道不是吗?这坏小子背着打人潜逃的案底,逃逸到了大洋彼岸的法国,也将牛仔自由散漫的作风带到了本该尊崇军令整齐划一的“拉法耶航空队”之中。他能骑着,不好意思,是开着战机私自跑去和法国姑娘约会,进而“偷偷地进村,打枪地不要”,把姑娘和她三个侄子侄女从德军占领区偷运出来,可长官竟然还会轻松地放他过关;他竟然能像孤胆牛仔一样,在本应被双方炮火犁成筛子的战场上从容地降落飞机,自己毫发无损地救出了远处坠机被困的战友,让我觉得和他们对阵的不是装备了大量马克沁机枪和重炮的德军,而只是手拿飞斧和弓箭的印第安人;至于他最后在高空用手枪打死德国飞行员的桥段,怎么看都像是牛仔在马背上玩的花样,只不过他的胯下是时速100英里的双翼战斗机,而经典的物理力学规律对这么一个痞子加科学盲的牛仔而言也不会起到任何效力。 影片对于战争场景的处理,则让我依稀嗅到了科幻片的味道。影片中的协约国空中勇士,就好像科幻片中的正面角色,好得那么纯粹,即使有些错误也是那么可爱和合情合理;而德国人就好像《星球大战》中的帝国军士兵,就是一群没有任何思想,以纯粹的恶来衬托主角之善的可怜虫,最终都将被革命群众踩上一脚永世不得翻身。至于战斗之余的谈情说爱,空战中的大唱圣歌,战斗结束归来地面上一片欢呼等桥段,让我觉得所看的更像是一部邪不胜正主题的迪斯尼动画真人版。 除了剧情上的弱智之外,本片诸位演员在表演上的黯淡晦涩也是显而易见的。虽然说《空战英豪》本该是一部群戏,但除了男一号弗兰科之外,所有其它的飞行员镜头少得可怜,对于角色的刻画不足,群戏变个戏自然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只不过男一号詹姆斯·弗兰科显然辜负了编导的厚望,表演尽管也算卖力但仍然流于表面,而和他配戏的詹尼弗·德科尔倒是一副苦大仇深状,脸上写满了战争所带来的沉重和阴郁,可惜和痞子牛仔状的弗兰科站在一起,怎么看也像是把刚刚点燃的火柴扔进了氮气瓶里,起不了任何反应。尤其是他们两人首次在brothel见面之后,弗兰科屡次追问詹尼弗饰演的法国农家姑娘是不是whore,实在是已经破败不堪的非战斗场景中最大的败笔,看到他听见姑娘摇头后脸上如释重负的神情,实在是令人感到恶心。 当然,也许很多人会像我一样,就是奔着那二三十分钟的“原生态”空战场面而去看《空战英豪》的。当然,这很大程度上又是CGI砸钱的成果。可是,我想应该弄清楚一点,那就是在战争片中使用CGI技术,是为了再现当年的历史真实,而不是编造出一个导演自己意淫出来的“科幻版”历史。看着双翼战斗机在天空中做出那些连二战单翼活塞式战斗机都无法做出的高难度连续翻滚规避动作,展现出喷气式战斗机才具备的爬升速度,齐柏林飞艇艇员在高空中仍能像在地面上那样毫无高空大气阻力地奔跑逃命,几枚小航空炸弹能营造出现代集束炸弹的轰炸效果,实在是令人哽咽无语。 现将影片和空战相关的历史细节错误稍微列举一些如下: 德军使用的福克尔三翼Dr.1战斗机是不可能在影片中的1916年出现的,该机型最初于1917年加入战局,同样“提前”服役的还有“骆驼”、SE-5和“布里斯托尔”等战斗机; 影片中德军战斗机竟然都荒谬地清一色涂上了红色,而实际上,一战德军中战机涂上红色的只有著名的曼弗雷德·冯·里希施陶芬男爵。对于协约国飞行员而言,红色就是男爵的个人标记,看到红色战机“要么战斗要么逃走”; 法军飞行员是不会驾驶英国双翼战斗机学习飞行的; 德军轰炸机和部分战斗机机身上的直边铁十字标记要等到1918年时才会出现; 德军战机上配备的不是什么9mm Spandau机枪,而是7.62mm的毛瑟机枪; 双翼战斗机机翼上的蒙布不可能是影片中的帆布,而是棉花或是亚麻布,因为帆布实在是太重了; 一战时战斗机驾驶员绝对不允许往自己的飞机上画上任何个人标志(二战才可以),飞行员也基本不可能实现“专人专机”,而是同等军阶的人混着飞中队里的战斗机; 不管你怎么强调种族平等,在一战协约国的空军中,是不会出现黑人飞行员的;(经Vivian同志指正,影片角色原型人物之一的尤金·布勒同志的确是一战中首位黑人飞行员,在此向vivian同志表示感谢!) 一战时的空战战术没有什么战斗编队,也没有什么领航机,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战,因此每个飞行员都必须学会识别地标和导航技术,好在空战结束后自行驾机返回基地; 一战的战斗机一般中弹后不会爆炸,而经常是起火燃烧,而这对于当年的飞行员来说已经是末日来临。至于空中两机相撞,不仅发生的概率很小,更不会营造出影片中的“壮观”爆炸效果。 以上只是一些比较粗显的历史错误,像弗兰科关闭发动机滑翔降落的桥段,以及拉法耶航空队的地面训练课程,是否符合科学或客观事实都是一个问号,不过我没有相关领域的知识所以不敢枉下定论。我就一直在想,好莱坞既然能动辄砸出数百上千万美元来制作几可乱真的空战CGI效果,为什么就不愿意花点小钱来求证一下历史的细节呢? 空洞的非凡与热闹的场景 在2006年的某一天,前往某处淘碟。突然发现了一个硕大的脸庞,一眼过去就知道是飞行员;二眼过去就知道是著名的《蜘蛛侠》里的那位眼神可以杀人的James Franco。定语太多了....恩,恩。 于是草草地买了回家,看了起来。 不看不知道,一看忘不掉。对于空战,我们习惯了《珍珠港》的狂轰乱炸;习惯《壮志凌云》的阿汤哥,但对于双翼或三翼的一战“土”飞机而言,还是难得一见的。所以在这个方面《空战英豪》还是选角不错,完全能够开拓出个性化的别具匠心的空战影片,为我们带来新的憧憬。 可惜的是本片彻彻底底地失败了。当然,失败一词也是一个相对。相对于院线上映,全家热闹地欣赏,至少在场景表现上还算中规中矩,也挺热闹的,看着20、30分钟的CG一战空战,天空的蔚蓝,与历史的回忆都能让人找到些许触动。不过,在其他方面,该片就太让人失望。 影片描写第一战中“拉斐特飞行小队”的故事,当时飞行员的平均寿命只有3-6周的时间。《空战英豪》再现了那段炮火纷飞的年代。不过编剧显然没有做足充分的准备,就草草上场了,于是让这部影片在剧情上就犯了“嗔戒”,漏洞百出。不论是眼神杀人的James Franco扮演的罗林斯背负着坏小子的身份跑到了大洋彼岸做英雄,还是他开着飞机泡妞,或者平稳地降落在战场之中,一没表现出其英勇或者慷慨激昂,反倒是叫人意淫,甚至好笑。 影片中的协约国勇士们,过于脸谱化,赋予过于强烈的正义感。而德国人就跟老掉牙的“活靶子”一般地令人憎恶可恨。双方打仗而已,不至于这么极端吧。德国人没有思想,纯粹的纳粹,用自己的生命与活力衬托出协约国勇士的高大全,最终被英雄们踩死在地,再补上几脚。 此外,除了剧情,还有人物塑造。本片在人物塑造上应该凸显的是拉斐特飞行小队的众人,而不是单单的罗林斯。影片对罗林斯大写特写,其他人物不过是小小地陪衬,要么开几句玩笑,要么就是等挂的人,毫无血肉感,差不多临时演员,就差演着演着,某位突然来一句:“我是来打酱油的,管我啥事。” 最后,影片在物资准备上也没有真正地做到还原历史,不论是飞机还是空战的技巧。一战那会德国人飞机是红色的吗?恐怕只有伟大的红色男爵一人的飞机是红色的(曼弗雷德?冯?里希施陶芬男爵,红色就是男爵的个人标记,看到红色战机“要么战斗要么逃走”);双翼飞机机翼上的蒙布怎么会是影片中的帆布,应该是棉花或是亚麻布,帆布那么重,飞什么呀;人物怎么可能随便给自己飞机画logo,甚至那时都不可能保证一人一机;一战的飞机即便打中了,也不回随便爆炸,而是着火,慢慢地慢慢地着火...反正编剧什么的没有做足功课。 好了,尽管本片被大家评为一部花了钱,没办事的空战影片。剧情完全按照-剧情-打仗-恋爱-剧情-打仗-剧情-最后之战的套路进行,毫无特色;但总算也热闹,可以全家人看看。呵呵,片中的女主角很可爱,很可爱。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