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巨型钻地弹 |
释义 | 巨型钻地弹(Massive Ordnance Penetrator,代号GBU-57A/B),是一个由美国空军制定的大型精确制导钻地炸弹装备项目。这种炸弹由美国波音公司研制,因预估其威力可能超过俄罗斯的“炸弹之父”,故有媒体称其为“炸弹之祖”,堪称“碉堡克星”。作为炸弹中的“巨无霸”,它的高强度合金外壳内装两吨烈性炸药,使其有能力摧毁地下60米深的堡垒。 简介“巨型钻地弹”(MOB)由美国军火制造巨头波音公司幻影工作室研制,由美国空军和国防威胁降低局(DTRA)授权。空军研究实验室负责“巨型钻地弹”的技术研发,而DTRA是主要的试验 部门。“巨型钻地弹”的长度达6米,重约13.6吨,装有重达2.3吨的炸药。它能钻入厚度达60米的土地或者穿透20层的大楼,攻击精度在1.2米之内,可用于破坏大型地下目标,爆炸威力是美军现役最大炸弹的10倍,堪比小型核武器。 如果和曾经在海湾战争中造成巨大伤亡的GBU28“掩体粉碎机”相比的话,是前者的十几倍。不过它仍然是一种常规武器。因为按照现在武器的划分,常规武器是与核武器相对而言的,巨型炸弹并非核装药,所以仍然是常规武器。 研发过程“巨型钻地弹”的研制开始于2004年,算是美军历史研制速度最快的大型炸弹。其实早在2002年,诺格公司与洛马公司就已着手为B-2A隐形轰炸机共同研制3万磅(13600公斤)的大型钻地炸弹,但因经费与技术问题使得一度被搁置。2003年在伊拉克战争中,通过对掩体粉碎机攻击目标的分析,表明其穿透力与破坏力仍未能满足美军需要。这导致了发展超大级掩体粉碎机的巨大兴趣,于是MOP项目开始启动。“炸弹之祖”的开发现在由位于佛罗里达的美国空军负责,波音公司负责其设计与测试。美国小布什政府在2007年由于忧惧伊朗对美国发动突袭,曾向国会申请8800万美元的经费来加速其研发。 2009年,美国国防部再次向国会提出申请巨额经费。同年8月2日,五角大楼声称炸弹之祖正在加速研发,并争取于2010年7月装备B-2轰炸机,这一举动被认为是对北朝鲜和伊朗地下核设施的警告。 性能炸弹由B-2轰炸机搭载,GPS制导。其威力可穿透60米的5000磅(35兆帕)钢筋混凝土,穿透8米的10,000磅(69兆帕)钢筋混凝土,穿透40米的中等硬岩石。就重量而言,“巨型钻地弹”堪称美军常规炸弹之王。 技术特点钻地能力强“巨型钻地弹”其战斗部壳体采用镍钴钢合金制成,预计对一般加固混凝土的钻深为60米,对坚硬岩石为40米,对超强加固混凝土为8米,远远超过了BLU-113保持的6米混凝土层或30米厚土层的现有钻地深度记录。 爆炸威力大“巨型钻地弹”因其超大的“体重”,内装炸药重量达到2700千克。虽然只占总重量的20%,但由于采用了高性能炸药,其威力比以往的钻地炸弹提高数十倍。美国空军曾进行了广泛的对比试验,最终还是选择了“巨型钻地弹”。其威力是美国空军现役最大威力弹药的3.5倍。 命中精度高“巨型钻地弹”的制导方式与JDAM类似,也采用GPS制导,这使其可以在恶劣气象条件下实施精确攻击。除了GPS外,还保留了惯性制导(INS)方案,这使它在GPS信号受干扰时仍能较为准确的打击目标。该炸弹在尾部安装了4个栅格型尾翼,不但可以在炸弹滑翔飞行中调整飞行方向,实施精确打击,而且可以在最后的飞行段,将炸弹调整到多种角度的攻击位置,使其以最有效的攻击角度进行攻击。 此外,该炸弹还应用了为BLU-109和BLU-113钻地弹开发的新型敏感引信,能够精确测量出弹头穿过地下的层数和穿透距离,根据预编好的最佳引爆点来引爆穿透弹头,以达到最大的毁伤效果。 高空投放“巨型钻地弹”与美国以往大型炸弹最大的一个不同点就是由B-2和B-52这样的真正轰炸机携载。由于采用了GPS制导,B-2可以在10千米以上高空进行投放。与其它钻地炸弹相比,“巨型钻地弹”中部4个短横翼的面积较大,可使其在整体重量较大的情况下还有较大的滑翔距离,而且较高的投放高度也使其可以滑翔更远。从战时的投放需要来看,其滑翔距离估计不会低于20千米。由于“巨型钻地弹”挂载在B-2的弹舱内不影响其隐身性能,这保证在攻击行动中B-2可以隐身突防,在首轮打击中重点打击重要目标,同时确保飞机尽早脱离战区,保证机组人员和飞机的安全。 技术原理“巨型钻地弹”能够如此迅速的研制,在于其技术上相对“原始而粗糙”,相比美军正在开发的几种高技术钻地炸弹,“巨型钻地弹”看起来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譬如美军目前(2009年10月)正在研制的“深度挖掘者”钻地炸弹,这种炸弹重量只有90公斤,打击效果却超过美军BLU-113钻地弹50%,能够穿透10米厚水泥混凝土层。 这得益于其采用了新的设计理论。“巨型钻地弹”总重虽大大超出“炸弹之母”,但前者装载爆炸弹药仅为2.4吨,不到总重的20%,而“炸弹之母”的弹药重量达到总重的90%,约8.16吨。美军官方没有透露“巨型钻地弹”使用何种炸药,但外界估计与BLU-118“洞穴粉碎机”使用的特里托纳尔炸药类似。该类炸药能够在掩体隧道中发生持续性爆炸,爆炸可以在隧道内不断向四周蔓延,使掩体封闭空间里人和生命和物体没有逃脱的可能。 另外,“巨型钻地弹”在制导方面将使用惯性制导技术和卫星制导技术,这一技术将与“炸弹之母”的制导技术相同。能够搭载到B-2“幽灵”隐形轰炸机上,意味着美军可以使用其在战前就对重要掩体目标发动空中袭击,而搭载“炸弹之母”的C-130运输机必须在美军去完全夺取空中优势之后或者敌方防空力量薄弱的区域才能使用。 试验“巨型钻地弹”首次爆炸试验于2007年3月14日在位于新墨西哥州的美国陆军白沙导弹靶场进行,是一个静态演示试验。 试验前由于工作人员提前把炸弹放置在试验坑道内的预定位置,然后遥控起爆,以测试爆炸效果,并收集试验数据。此次试验之后,“巨型钻地弹”还将搭乘美军B-52轰炸机进行飞行和空投试验。与美军早先研制的“炸弹之母”着重杀伤地面目标不同,DTRA已经投资3000万美元研发新型“反掩体”技术,“巨型钻地弹”只是相关成果的一部分。 作用2009年10月7日,美国五角大楼宣布将在数月内为美军装备巨型钻地弹“碉堡克星”——巨型钻地弹。五角大楼发言人莫雷尔说:“炸弹眼下尚在研发,数月内就可装备军队。”他说这种炸弹主要用于“摧毁敌对国家保存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坚固设施”,但拒绝回应装备“碉堡克星”是针对伊朗核设施的说法。 影响在美国现在的“钻地炸弹”武器库中,没有任何一种钻地炸弹可以对其进行摧毁,常规“钻地炸弹”对付混凝土加固层的厚度记录最深为6米,软土层为30米,同时常规弹头爆炸时的威力较小,即使钻地炸弹能够穿透到距离地表足够深的地方,也可能无法对目标构成致命威胁。 如果使用核钻地弹,也不能确保摧毁目标,即使能够达到,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可能超过所达到的目的,但“巨型钻地弹”存在这样的国际影响。一旦对伊朗发动攻击,这种炸弹可以作为战略打击武器,对其中部的浓缩铀中心城市伊斯法罕的地下堡垒,纳坦兹核设施以及其它重要目标进行彻底的摧毁,使伊朗的核计划无法实现,核大国梦顷刻间化为泡影,减少出动兵力可能造成的伤亡,减少武力打击在国际上的影响。 此外,“巨型钻地弹”还可以摧毁其它钻地炸弹不能摧毁的伊朗地下指挥中心。 评论超级武器令平民受难 新华社《世界军事》杂志总编辑陈虎和国防大学副教授李莉分析了这种超级武器。李莉认为,目前(指2009年)国际上禁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研制,目的就是为了制止滥杀无辜。美国研制的这种“巨型钻地弹”,如果误炸,就会造成严重的滥杀。比如,1991年海湾战争中,伊拉克一个防空掩体被两枚“掩体粉碎机”炸弹炸穿,将躲在掩体里的1100名百姓瞬间“粉碎”。1100条生命就因为两枚炸弹瞬间失去了。 这种非人道的武器给美国民众留下很深的印象。而巨型钻地弹正是“掩体粉碎机”的下一代产品。所以当美国军方向国会申请高达8800万美元的经费来加速巨型钻地弹研发时,立即招致各界人士的反对。 中国军事问题专家戴旭则认为,眼下的金融危机祸根就出在美国,而美国还花这么多钱研发超级武器,是对为美国国债买单的各国纳税人的不负责任,这样的行为应该受到全世界的抗议和谴责。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