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祭齐罗尼荷 |
释义 | 彝族信仰习俗。齐罗尼荷为彝语音译,意为五谷神。每年春种前或收获时,用稻草扎制其偶像,置于家中后墙前祭祀。届时,打牲献祭,祭师诵经,将一个刻有鬼状的木头抛于门外以示鬼,把一些树枝送往门外坝边以示丰收。 简介彝族信仰习俗。齐罗尼荷为彝语音译,意为五谷神。每年春种前或收获时,用稻草扎制其偶像,置于家中后墙前祭祀。届时,打牲献祭,祭师诵经,将一个刻有鬼状的木头抛于门外以示鬼,把一些树枝送往门外坝边以示丰收。 五谷神生日潮汕话叫“五谷母生”。“五谷母”即五谷神(“谷”潮音读同“角”)。潮汕俗谚说:“十月十,新米饭,胀到目。”潮汕晚造收成时间约在农历十月初,秋收完毕,为了报答五谷神的恩德,便在每年十月十五日这天,用大米粉末儿制成扁担形状的馃品,备上三牲,挑到刚刚收割过的那块土地上,焚香点烛祭拜。对五谷神的祭祀,源于上古秋收时节的尝新祭祖活动。 《礼记.月令》载:“是月也,农乃登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荆楚岁时记》亦云:“十月朔日......今北人此日设麻羹、豆饭,当为其始熟尝新耳。”后来,这种习俗沿袭下来,而且由于人们对于自然的崇拜,便想象冥冥之中有一位能主宰五谷生长的女神,称之为“五谷母”。而且将五谷丰登时作为她的生日行祭祀之礼,答谢她的恩德。鄂西土家族除信奉土地神外,还信奉五谷神。他们认为土地神上管天,下管地,当然也管五谷丰登,而五谷神是专管庄稼的,凡危害五谷生长的各种灾害都由五谷神管。有五谷神保佑,不愁庄稼不丰收。 历史炎帝神农氏为中华民族始祖之一,农耕文明的开创者。他还尝百草,发明医药,数千年来被尊为农业之神。五谷母生实质是百姓庆贺丰收,祈求来年五谷丰登的一项活动。这是我们这个古老的农耕社会所有节日中,和农事关系最密切的一个。 在潮汕农村,还有“尝新”的民俗。或称“留五谷”。时间不定,收割后第一顿新米饭便要拜五谷,祭品与五谷母生相同,只少了一盘粿。 尝新的民俗,许多地方都有,江西的客家山区称“吃新节”。这是他们一年当中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日,外出经商务工,甚至海外乡亲都尽可能回家过“吃新节”,拜神祭祖,祭品都是时新的农副产品。湘、黔、桂交界山区的侗族同胞,也有相似的“尝新”节。 “尝新”的风俗其实很久远。可以追溯到黄河流域的周部落先民,甚至可以说这是农业文明的产物。古籍如《诗经》、《淮南子》等均有记载。《札记·月令第六》写西周天子孟秋之月举行“尝新”的祭典礼仪:“是月也,农乃登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命百官收敛,完堤防,谨壅塞,以备水潦”。这说明三千年前的“尝新”是和修水利一起进行的。潮汕的“尝新”大概传自黄河流域。除正常两次外,平日自然界若有灾异,百姓总以“留五谷”禳补,祈求年冬不要失收。 一种风俗历经数千年而不衰,足证我们这个农耕社会历史的长久。不过,周天子的尝新在孟秋(农历七月),我们却在季夏(六月)与孟冬(十月)。这一区别在于,古代的农作物每年一熟,七月正值新谷登场,而我们是每年双造。周天子有时新产品,首先飨于祖宗。我们却不忘土地和谷神的赐予。加上岁月的嬗变,有了夏收时节祭“社”(土神。六月廿六祭土地),晚造收割后祭“稷”(谷神,或农业神)。一社一稷合在一起,国家的象征便凸现出来。 民间还有一传说:五谷母姓“洪”(红),拜五谷的粿不染红色。原因不外是:神农氏的后裔叫“共工”,共工的后代叫共氏,共氏避祸改姓洪。这就是今天洪姓的来历,也是民间附会的缘由。 祭品农历十月十五日为五谷母生,是一年中“八节”之一。俗谓祭神农氏,或五谷神。 祭品以粿为主。除了棵桃之外,还有“尖担”、“米箩”、“粟穗粿”等。平日的粿可以互赠,这一次的“尖担”、“米箩”则必须自用,此外有一钵新米饭,粘成圆锥形,锥尖添上红糖。还有鱼、肉、甜豆干、菜、粉纤蛋等“五碗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