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黄府
释义

中文名:黄府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130

逝世日期:1210

职业:大夫、副都统

性别:男

简介

黄府(1130—1210)字大方一字用藏。行火二十一,号东美。黄彻季子,以子翰林院馆阁校勘安石贵诰授荣禄大夫、副都统。赠太尉谥清惠。钦赐庙号为金墩。南宋初自兴化军城迁莆田黄石景德里水南金墩(古有读书亭、金墩庙),为江夏金墩黄氏始祖。隆兴元年(1163)癸未进士。幼敏慧,长励志,天性纯孝,翕和昆弟,与长兄黄丰潭州知府、仲兄黄廓五经博士笃敬事其亲,山牌铺、白杜乡人敬之,娶浙江台洲临海(今属温岭东海)塘南陈良翰侍讲女陈广谊。杜门嗜

学,能慕父风,历签书平江军节度判官,转从政郎,改知江南扬州府江都县令,平海军(今泉州)佥判、节度判官、副都统,颇有惠政,士民德之,廉介有声,秩满疏请终养,致仕归。及卒八十一岁,葬莆阳驿前街府西巷对境北磨乡鸡峰山东南麓华严寺北东侧金凤煦卵穴(永福人都统兼秘书郎张渊为铭其墓)。黄府高祖黄宠宋景祐元年甲戌进士宝文阁大理寺评事;曾祖黄中庸居军城莆田城西文赋里驿前街府西巷(今莆田太平社区雷山巷110号黄中庸故宅尚存)宋皇祐五年癸巳春闱会元仲秋登状元郑獬榜鸿胪进士,以温国公故相司马光荐授累官浙江提刑、太常寺卿、侍中兼枢密院副使,谥文正。有《莲花池》诗行世“莲花瓣里可撑船,一月映成水一川;人把水心和月净,莲花贮月水倾船”《莆风清籁集》;祖黄偊恩贡承事郎特奏绍圣进士长春令侍御史;父彻字常明宋宣和六年甲辰登状元沈晦榜进士官从政郎转知渤海辰溪麻城县事嘉鱼令寻改平江令居莆阳城西黄文正侍中第。有《巩溪诗话》句:“但遣一枝居巧妇,不殊大厦供嘉宾;圆冠思得多于鲫,刻木惟宜少似彪”。其子安石宋绍熙癸丑进士朝请郎翰林院馆阁校勘,长孙近广东新州府教授,仲孙远恩贡生补宣教郎;曾孙天麟黄权元处士赠征仕郎;玄孙黄凤公字仕凤号潘山晚号十四致政,以祖新州府教授黄近荫,荐辟泉州府学徵仕郎泉郡布金院蒙古学教授。金墩祖祠联曰:“黄府进士三尚书,金墩入阁两相国;法司宗伯宰辅安邦,光升汝良锡衮治国;榜眼探花文武巍科,凤翔叔琳卿督及第、安平潘湖金墩源,沙堤钟山清江流”。军城始祖太常寺卿侍中兼枢密副使黄中庸曾孙公幼敏慧、嗜学杜门,卓然其容,端乎其质;彪外文章,令中敬亶;受人若虚,掎已以实;静常闻乎,雷霆动蚤;由于绳墨,是以顶鸟;纱未足以为荣服,文秀亦不为煜赫;时或闯趺从而;容兴淡然若秋水,半照芙蓉姿端祥,抑或倚墙而独立;屹然似晴云新敛,华颠之斯人也。位无愧于前朝大尹之官名,尚傅于后世,君子之域噫。俾贤士聆风流,睹遗像蚤为之改容;矧子安石公孙近公远公趾美其芳,躅安得不追慕千载如一日也,即教授晚生吴稔谨题。军城金墩黄氏涉台文物包括:清康熙台湾知府黄辰明(莆田黄石金墩大保房)匾额、清康熙巡台御史黄叔璥匾额(黄石沙堤房)、清雍正台湾知府黄立本(晋江潘湖湖口房)匾额、清翰林黄彦鸿(福州候官金墩房)匾额。

宋江都令祠在黄石金墩坐已向亥兼巽乾,明万历三十九年辛亥黄凤翔率众族鼎建祀江都令节度判官太尉清惠公及馆阁校勘学士公介公、教授近公、校书远公;国朝康熙十六年丁巳东阁大学士潘湖叟黄锡衮暨杭州金墩武林黄氏太平良相黄机率族人修;乾隆十二年丁卯举人黄维垓率族人重修。十八年癸酉进士黄世德、光绪年间台湾淡水厅金墩进士编修通议大夫军机章京黄彦鸿率族重建。年弟李宗起拜题其子馆阁校勘公介公讳安石像赞:“翩翩贵介,雅尚风流;文章风度,玉宇琼楼;景星争观,馆职拔尤;其人已远,其音尚留”。据海外华人社团统计,当代海内外贤哲裔甚盛,江夏金墩黄氏族裔在台湾、菲律宾、新加坡、印尼逾十万人。如新加坡前已故总统黄金辉、菲律宾总统府办公厅主任兼农业部长黄严辉、世界黄氏宗亲总会理事长黄明顶,在国内台湾前国民党中常委黄哲真、前已故福建省委常委兼政法委书记黄松禄、福建省长黄小晶。

金墩黄氏祖祠中堂供奉神位:祭祀始祖宋进士江都令平海军节度判官副都统黄府公配塘南陈侍讲女封宜人累封一品夫人、安石公宋进士朝请郎馆阁校勘配安人林氏陈氏、近公宋新州府教授配孺人吴氏、远公宋宣教郎配詹氏与七房千一公配陈氏方氏、千二公元处士赠征仕郎配洪氏欧阳氏、千七配黄石刘氏、千九配黄石坑柄吴孺人、千十配下墩郑氏、千十二配后墩郑氏、千十三配黄石谢氏等十一公。每逢年正月初三、初四、初五日为海内外金墩黄氏子孙敬祀拜谒吾祖江都令黄府公祠。

馆阁校勘公介公(1170—1255年)讳安石字公介行谷三十九,平海军节度判官公子也,十九龄绍熙癸丑登状元陈亮榜进士官朝请郎馆阁校勘配安人林氏陈氏葬太平山;人谓簪缨世济无如黄氏幼敏慧绩学多才惟公为最,时称四代联登统计一门八进士即彻公、钟公;丰公、府公、安石公;焘公、熏公;桂公云,世祖宋进士江都令用藏公由巩溪迁金墩云仍奕叶,甲科相望,盖云盛矣厥后长孙新州教授近公(1220-1300年)、次孙校书郎远公(1225-1305年)宋末元初元兵屠城连遭兵火燹,曾孙遂离开动乱之地或至入他姓,后请奏于廷复原姓。其迁台金墩裔显者有黄辰明:1717年至1720年任台湾知府、1723年至1727年转任台湾御史兼学政。 黄立本:1722年至1724年任台湾知府,1725年至1728年以中宪大夫在籍调用兼署台湾知府。 黄叔璥:1722年,巡台御史。(与吴达礼共任) 黄彦鸿(1866~1923年)官至军机章京台湾清代四大翰林之一。附:黄府年宋进士通奉大夫平海军节度判官——谱

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农历正月初四日午时,出生于福建兴化军城驿前街府西巷黄太常卿第(黄文正小宗)馆舍(今莆田城西雷山巷110号黄文正侍中故居尚存)乳名法净。 与宋理学大儒朱熹同龄。

绍兴三年(1133年),四岁。父黄彻宋宣和六年进士,累官至平江县令。

四年(1134年),五岁。始入兴化军府西巷梅兰社学。幼敏慧,长励志,天性纯孝,翕和兄弟。

六年(1136年),七岁。母陈俊玉授以书,能诗。

七年(1137年),八岁。通《孝经》大义,并题其上曰:“用藏大方,千秋日圆。”间从群儿游戏,独以沙列八卦,端坐默视。

十年(1140年),十一岁。少嗜学,能属辞,受学于步云书院。

十三年(1143年),十四岁。师事陈俊卿、黄公度,两人也视黄府为子侄。

十四年(1144年),十五岁。在军城步云书院攻读《四书五经》、《论语》等。

十七年(1147年),十八岁。秋,选为兴化乡优贡生。考官蔡兹阅黄府三篇南宋论策,皆论及朝政大事,谓必非常人也。

十八年(1148年),十九岁。春,游览华严寺。公余研究“释老之学”。作崖刻《宋石烟灵》今尚存。是年岳父浙江台洲临海(今属温岭东海)塘南陈良翰太子詹事兼侍讲。拜会亲家兴化军城延陵里府西巷的北宋宣和进士平江令黄彻。

二十年(1150年),二十一岁。春,回祖藉广业里巩溪宋洋中厝祭扫祖墓。

二十一年(1151年),二十二岁。春,分徙于双牌石马山潭州知府长兄黄丰、白杜五经博士二兄黄廓同往永福梧桐潼关村教忠寺修复黄太常卿赠侍中谥文正黄中庸陵。

是年十月,仙游县折桂里后坑陈居仁登进士累官文华殿直学士。周必大《文忠集》卷六四《文华阁直学士赠金紫光禄大夫陈公居仁神道碑》载陈居仁知建宁府时事迹:“先是,观察推官柳某死,贫不能归,乳妪挟二子行丐於市。公闻之,给以粟帛,命士人教养之。”

二十三年(1153年),二十四岁。夏徒步数百里到永春留安村,受学于文宣公留正。

二十四年(1154年),二十五岁。与林光朝相唱和,作诗游学于水南红泉书院。

二十五年(1155年),二十七岁。七月,冬奉,护送亲父黄彻归里,研读《孟子》。

二十七年(1157年),二十八岁。十月,往龙溪县衙拜见叔父黄龙立祠于龙溪学宫。

二十八年(1158年),二十九岁。以自学为务,暇时前往泉州向解元梁克家求教。

二十九年(1159年),三十岁。作《兴化县法净院序》。

三十年(1160年),三十一岁。冬,到候官黄巷约见德润黄洽举乡试。浙江台洲临海(今属温岭东海)塘南陈良翰太子詹事兼侍讲长女女陈广谊,丽质聪惠,见其与兄廓笃敬事其亲,乡人敬之,杜门嗜学,能慕父风,遂许于府。

三十二年(1162年)三十三岁。八月,应诏上福州举乡试。言:“乡试之学,必先格物致知,以先祖之学,使义理所存而省试。则自然意诚心正,为天下之务也”。又言:“立纪纲,厉风俗,四海之利病。系斯民之休戚;斯民之休戚,朝之本。

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三十四岁。三月,与唐御史黄滔九世孙榜眼黄洽同受孝宗召见,黄府重申前议于东阁。除拜知长沙县事,写《长沙要义》、《军城纪事》成。配塘南起居舍人兼侍讲陈良翰字邦彦长女、内仲弟进士陈广寿字成卿(1148-1222)长姐陈广谊。是年,十月,参加礼部廷试,黄府与胞兄黄丰,同邑林光朝、陈必大、崔世举、黄洽同榜,黄府获状元木待问榜联捷传胪进士。兄黄丰则恩赐特奏名进士。初授官知长沙县事,正月,在军城府西巷与浙江台洲临海(今属温岭东海)塘南陈良翰侍讲女陈广谊举行婚礼。兴化县同学进士长溪县尉崔世举、泉州司户陈必大;莆田县同学工部林光朝侍郎、内仲弟进士陈广寿字成卿(1148-1222)前来庆贺。十一月,出知湖南潭州长沙县事,写《军城要义》、《军城春秋》成。妻内仲弟进士陈广寿字成卿长姐陈广谊(1135-1226)宋诗人诰封长沙县君。

二年(1164年),三十五岁。任长沙知县,冬,写《步云书院志》 生长女萍石。

乾道元年(1165年),三十六岁。五月,兄黄丰居双牌石马仁山,除监潭州南岳庙,拜潭州知军。是年,岳父塘南太子詹事兼侍讲陈良翰(1108-1172)字邦彦号塘南。黄府三年(1167年),三十八岁。任长沙知县。八月,访理学大儒朱熹于潭州,作《朱子唱酬集》。十二月,至长沙,作《黄东美集稿》。

四年(1168年),三十九岁。二月,转知江苏扬州府江都县令。江都县发生饥荒,黄府贷粟于军以赈之。五月,丁忧艰,父亲黄彻卒,与长兄潭州知府黄丰、仲兄五经博士黄廓、弟处士黄廙归里治丧,墓广业里巩溪寺后。归里守制三年,编次《兴化军城纪事》成生次女蕴石。六月,父彻卒丁忧假归。

五年(1169年),四十岁。在家守制。是年十月,从叔父兴化县来苏里黄钟登进士,官至漳州录事参军。兴化县人郑侨荣登状元官至宰相。

六年(1170年),四十一岁。在家守制。生子黄安石,七月,兴化军城驿前街瘟疫盛行,举家由军城迁黄石市景德里水南之金墩,内仲弟进士陈广寿字成卿(1148-1222)与长姐陈广谊,前往黄石市景德里兴美街北金墩恳亲。

七年(1171年),四十二岁。守制期满复起故官杨州府江都县令。春,假归,与林艾轩同学立社学于所居之里红泉精舍,其时,黄石水南虽遇灾年,人不缺食。同年,为记祀其父黄彻,回军城为其曾祖父住所撰“太常卿侍中黄文正大宗”十字。

八年(1172年),四十三岁。仕江都县令。四月,编乾道版《江都县志》成。是年,莆田县黄艾荣登榜眼官至刑部侍郎。 秋,上奏札于延和殿,欲蠲免江都赋税。内仲弟进士陈广寿字成卿(1148-1222)荣登乾道八年进士,黄府前往岳父家祝贺。冬,以旱告于朝延,乞蠲本军合租苗米四万七千余石,检放三万八千余石,岳父塘南太子詹事兼侍讲陈良翰字邦彦(1108-1172)卒于官,黄府丁外忧,假归,黄府特赴浙江台州临海(今属温岭东海)南塘里为岳父陈良翰太子詹事兼侍讲去逝奔丧戴孝。

九年(1173年),四十四岁。仕江都县令。四月,写《金墩家礼》成。命授通直郎,为官清廉尚节,为国为民。作《重修江都庙学记》。并亲书《明伦堂》匾,挂江都学宫。

淳熙元年(1174年),四十五岁。仕江都县令。十月,旋拜签书平海军节度佥判之职。边事军急,帝命秘书郎张渊任后军都统,黄府任副都统兼节度判官,抵御金兵入侵。因治军战略有方歼灭金军获大胜受到皇上的嘉奖。为岳父即已故的浙江台州临海(今属温岭东海)塘南陈良翰太子詹事兼侍讲,请谥“献肃”光宗嘉纳。

二年(1175年),四十六岁。任平海军佥判。编《礼耕堂录》成。七月,作《大方华严寺经藏序》。寺在北磨鸡峰山下东南麓,亲题崖刻“宋石烟灵”自为记。

三年(1176年),四十七岁。任平海军佥判。三月,回祖籍军城府西巷黄太常卿第敬拜祖,十月,往永福潼关大洋教忠寺后锦屏山龙岭祭扫先祖太常卿赠侍中黄文正公墓。六月,除秘书省秘书郎。疏请终养。辞。

四年(1177年),四十八岁。十月,任平海军佥判。作《黄大方诗集》成。十二月,与兄黄廓五经博士(旌表孝子)同侍亲母病甚孝。

五年(1178年),四十九岁。除从政郎。四月诏回在京,奏疏于朝“开仓赈灾,奏蠲丁税,筑堤治河”,士民德之。十二月假归,复修“步云书院”。

六年(1179年),五十岁。任从政郎。六月,与泉州司户陈必大上奏乞蠲免平海军(今泉州)台风灾民税。

七年(1180年),五十一岁。任从政郎。四月,申减属县科纽秋苗夏税木炭月桩经总制钱二千缗。

八年(1181年),五十二岁。在京,旋任秘阁通直郎,作《黄妙应易学家读》成。改知江南扬州府江都县令,平海军(今泉州)节度判官,颇有惠政,士民德之,廉介有声。

九年(1182年),五十三岁。二月,任秘阁通直郎。编《黄氏十二孝经集稿》成。

十年(1183),五十四岁。任秘阁通直郎。正月陛下之心;府急务则参与辅翼太子、选任大臣、振举纲纪、变化风俗、爱养民力、修明军政六者。

十三年(1186年),五十七岁。三月,除主管太乙宫兼崇政殿说书。资性刚果,遇事必为,风采凛然,以疾辞,不允。作《军城政要解义》以授学者。

十四年(1187年),五十八岁。三月,编次《小学书》成。差主南京鸿庆宫。除从政郎,奉命裁决长期积压滞留牢狱的囚犯,处置果断。

十五年(1188年)五十九岁。六月,除兵部员外郎官。以足疾请辞,诏除直宝文阁,主管西京崇福宫。

十六年(1189年),六十岁。正月,除秘阁通直郎,辞。二月,光宗即位,拜祠命,辞职名,不允。《大学章句》、《中庸章句》成。四月,再辞职名,五月从所请,仍旧直宝文阁从政郎,降诏奖谕。闰五月更化覃恩转朝散郎,赐绯鱼。十一月,改知江苏大丰,再辞,不允,始拜命。兴农济困,兴教助学,廉介有声,有惠政,士民德之。

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六十一岁。四月上任,首下教令。奏行经界法。刻《五经》、《四书》于兴化郡。是年好友文华阁直学士陈居仁同贺,其子陈卓登进士,累官资政殿学士。

二年(1191年),六十二岁。三月,复除平海军节度判官(府驻平海镇东美村)。任上不畏艰险,亲历关隘慰劳守将,激发士气。赐紫章服。通议大夫。内仲弟进士陈广寿字成卿(1148-1222)之长姐爱妻陈广谊诰封宜人。

三年(1192年),六十三岁。任平海军节度判官、通议大夫。越日奏事行宫便殿。奏事后,辞新除待制职名,不允。再辞,不允。覃恩授文林郎,赐紫金鱼袋。

四年(1193年),六十四岁。任平海军节度判官、通奉大夫。二月,仍旧主管南京鸿庆宫。十二月,子黄安石与内仲弟陈广寿字成卿(1148-1222)。初授朝请郎,南阳知县,累授翰林院馆阁校勘。配媳工部侍郎艾轩林光朝女封南阳县君。内仲弟陈广寿字成卿(1148-1222)前来贺婚。

五年(1194年)六十五岁。任平海军节度判官、荣禄大夫。申乞终养,辞不允。宁宗即位,召赴行在奏事,考正《释奠礼仪》行于郡。八月,除焕章阁待制兼侍讲,有旨趋今疾速供职。诏除宝文阁待制,十一月,著《水南书院精舍》成。

宁宗庆元元年(1195年),任平海军节度判官。六十六岁。正月,辞旧职名。三月,又辞,不允,转资政大夫。“事无巨细,一断之以义,主之以公,虽富势不可夺,邑以大治,廉介有声,人谓清惠。”请辞职名并乞致仕,上不允。圣诏府以平海军节度判官理节度使事。应命。其岳父,(同上书职官六之七一),是年十二月去世。明弘治《兴化府志》卷三四有传。长女内仲弟进士陈广寿字成卿(1148-1222)长姐陈广谊(1135-1226)宋诗人。其浙江台洲临海(今属温岭东海)塘南陈良翰二月复召为太子詹事兼侍讲子进士内仲弟进士陈广寿字成卿(1148-1222)皆诗人也。

二年(1196年),六十七岁,任平海军节度判官。黄府为官,严毅方直,安贫好古,其学说以躬行为先,雅志恤物,勤心职事。时韩胃为相,诬朱学为伪学。有十大罪史称庆元党禁案。是年春闱,与永春族弟竹坡居士黄维之论学,为朱熹作伪学抱不平。上奏《朱熹理学为国本儒学疏》

三年(1197年),六十八岁。任平海军节度判官。与兴化县长溪县尉崔世举、泉州司户陈必大同学以茶酒礼贺兴化县来苏里汾水黄家社族叔进士漳州录事参军黄钟。是年好友兴化军折桂里人——陈居仁(字安行),仕至宝文阁侍讲兼提举太平兴国宫。卒于官, 加文华阁直侍讲学士,谥文懿。府前往吊唁并致辞哀辞,学者称其菊坡先生。

四年(1198年),六十九岁。十二月,以平海军节度判官署节度使事(正二品)晋阶副都统(从一品)与正都统张渊征剿倭寇有功,赐一品服。后绳违雪枉,持法甚严。有惠政,诏封荣禄大夫(从一品)妻内仲弟进士陈广寿字成卿(1148-1222)长姐陈广谊封夫人。参修《楚辞集注》成。

六年(1200年),七十一岁。正月,秩满乞疏终养。以通奉大夫、平海军节度判官(简称佥判)乞致仕。去日行李萧然,士民慰留,百姓为他立德政碑。吏部考最,例当升职,以母老告归终养。作《金墩古图》甚详。

嘉泰二年(1202年),七十三岁。 子黄安石时任翰林院馆阁校勘。二月,建金墩黄氏祖庙。

嘉定元年(1208年),七十九岁。府闭门养重,究心学问,同仁文友多有造谒。十月,撰《军城黄氏祖谱》成。

嘉定三年(1210年),八十一岁。八月十五日吉时逝世,年弟浙江张渊秘书郎为铭其墓,表弟陈宓书丹,内仲弟进士陈广寿字成卿(1148-1222)诗人篆额。赞曰“清惠高风去千载,至今遗响在金墩;洗耳洗心甘绿野,濯缨濯足付沧浪;松间月色诗千首,竹里棋声酒几觞; 正受全归无一欠,未为公憾为时伤”。钦赐祭葬于府城西北磨鸡峰山东南麓寺山华严寺后东侧金凤煦卵穴。赠太尉,谥清惠。妻浙江台洲临海(今属温岭东海)塘南陈良翰太子詹事兼侍讲长女、内仲弟进士陈广寿字成卿(1148-1222)长姐陈广谊封夫人,钦赐庙号为金墩黄庙,诏恩从祀乡贤祠。

宋绍熙四年进士朝请郎翰林院馆阁校勘朝奉大夫府子公介黄安石谨撰

宋故江都令平海军节度判官副都统致仕赠太尉谥清惠黄公廉伯府君墓志铭

宋赐进士秘书郎都统赐紫金鱼袋张渊撰铭。

宋赐进士朝奉郎编修枢密院兵部侍郎内弟陈广寿书。

宋赐进士翰林学士期婿朱垫篆盖。

府公卒,子安石往哭且待事,既卜葬,其孤安石泣请铭。张渊曰:江都公盛德至行,用不究其才,惟铭所以示天下来世。公忠贞体国,诸君不择有德者命之,而徒委于不肖,恐无以传久远。安石曰:父平生所知莫如君,请铭于余,渊拜受命。

宋朝奉郎编修枢密院兵部侍郎内弟陈广寿书以行状来叙曰:“公讳府,字大方又字用藏号东美晚号廉伯行火二十一赠太尉谥清惠。 彻公季子,以子翰林院馆阁校勘安石贵诰授荣禄大夫。曾祖中庸,太常寺卿、侍中枢密副使。祖考偊公,侍御史。考式彻公,平江令。皆四代联登进士,累赠荣禄大夫副都统太尉。黄氏旧家江夏,晋永嘉五胡乱华入闽,避地福州乌石山黄巷。至唐兴,天下定,入莆阳黄巷。府公知书,善教子,然于公尤力,心知公异日必贵。尝取公所诵书题官次服色于后,及公被命,视所书无一字异。自军城徙黄石之金墩,遂为金墩人。

公幼敏慧,长励志,天性纯孝,翕和昆弟,与长兄黄丰潭州知府、仲兄黄廓五经博士笃敬事其亲,乡人敬之,杜门嗜学,能慕父风,由兴化县学,登隆兴元年进士,时塘南陈良翰介太子詹事势兼侍讲,以女妻公。公为与兄丰同年登第历官长沙县令从政郎签书平江军节度判官转知杨州江都县令通直郎晋阶平海军节度判官副都统累封一品衔,从官以义自守廉介有声,时誉廉伯。塘南陈侍讲献肃益知公:孝宗登遐,陈良翰詹事侍讲权知贡举,授江都令出为节度使安抚平海,辞太夫人病,孝宗曰:卿第往,朕当日使人赐问,不使为卿忧。乞修东南以扼寇之咽喉,克平海,授副都统官,以夺寇人肘腋。公议初盖如此,朝廷后遂取平海。乞以官换赐母宰相陈正献长姐正一品太夫人冠帔,诏从之。庆元乙卯仲秋,服除以讫归养。

女五:长适朱熹子兴化县训导学士朱垫,次适兵部侍郎陈谠公子进士秘书郎陈庶;三适太师郑侨子进士教授郑其卿;四适福清县蔚吴源子教授吴稔。五适漳州府教授李纶公子进士邵武军通判李宗起,黄府君公娶浙江塘南太子詹事兼侍讲陈良翰长女讳广谊封长沙郡君一品夫人。子一安石登进士朝请郎翰林院馆阁校勘娶红泉书院工部侍郎艾轩光朝林公子进士南阳县尉林百嘉长女林氏安人。孙二:长曰近;次曰远。振振未艾。钦赐御葬赠太尉谥清惠,茔于莆田城西北磨鸡峰山华严寺北岩寺山之东麓,喝形金凤煦卵穴,秘书郎张渊为之铭,郡志有传,陈夫人讳广谊附焉。

公少苦学,终老未尝一日弃书,文章平易有气格如其人。笔札清劲,人藏去为珍玩。内孝友,外笃于风谊。以兴学校,崇教化为本力兴乡学。干事若无所可否,及当利害,秉义直前,无毫发顾措。为节度判官,持重不苟简。利器械,阅兵马,号令肃然,常若寇至。平居笑语谐谑,或及少时闾巷田野间,事无间外。在官引大体,其言如衡,平绳有度。惜善类,诚意尤力。公宋建炎四年农历正月初四日午时生,宋嘉定三年八月十五日吉午时卒享八十有一。

铭曰:昔在孝宗,读书亭上,金墩庙里,济济多士,长养成之。燕冀于天。奕奕黄公,其行孑安,有决如川,其立如山。乃任判官,乃登将坛。文则美矣,其武桓桓,其去不迟,其逝超然。皆始皆终,孰如公完,奉公以铭,幽荣于后。赞曰“清惠高风去千载,廉伯余香留金墩;华严北岩甘绿野,龙桥寺山万沧浪;林涧月色诗千首,瑞龙棋声酒几觞;龙环秀亭青山碧,未为公憾为时饬”。黄府传世诗刻:

龙洋一春能几日,

龙山无雨亦多风。

浪涌海边东甲筑堤遮浪,

风吹石顶西头盖寺御风。

附录一:公幼敏慧、嗜学杜门,卓然其容,端乎其质;彪外文章,令中敬亶;受人若虚,掎已以实;静常闻乎,雷霆动蚤;由于绳墨,是以顶鸟纱未,足以为荣;服文秀亦不为煜,赫时或闯趺从,而容兴淡然若秋水,半照芙蓉姿端祥,抑或倚墙而独立;屹然似晴云新敛,华颠之斯人也。位无愧于前朝大尹之官名,尚传于后世,君子之域噫。俾贤士聆风流,睹遗像蚤为之改容;矧子安石公孙近公远公趾美其芳,躅安得不追慕千载如一日也。年弟教授晚生吴稔谨题。

附录二:年弟李宗起拜题其子宋进士翰林院馆阁校勘安石公像赞:“翩翩贵介,雅尚风流;文章风度,玉宇琼楼;景星争观,馆职拔尤;其人已远,其音尚留”。

黄彦鸿所撰的《金墩黄氏祖祠建置碑志 》

金墩黄氏祖祠,先期浙江湖州教授学古讳胜公祭其事;明洪武戊寅年秋,广信知府翰林学士永公复修金墩庙,书院之金墩,坐小山之原。而朝九华山堂水与金墩庙相望,塑清惠黄府神像,配古读书亭,鸠集倡建祠宇,以祀始祖宋隆兴进士、平海军节度判官、通奉大夫、副都统赠太尉谥清惠黄府公在天之灵。逢年正月初四日,金墩清江沙堤珠坑平海沙坂等族子姓诣祠,拜谒祖先敬致祭嗣,祠在府城东南景德里黄石市兴美街水南像赞。岁时顶礼,越明迄清后圮,明嘉靖已丑裔孙刑部尚书光升公,增建读书亭与雪庵寺毗邻;万历甲午裔孙南京礼部尚书凤翔公,重修金墩祖祠;明崇祯庚辰裔孙礼部尚书汝良公,以逢年正月初四日为忌辰,鸠集七房子姓金身董其事;役风雨罔或间,今者堂构聿新,致祭嗣合请杭州右卫军克谦公。后福州儒士震旦公,捐俸配享置祀田塑长沙县君陈宜人神像于金墩祖祠。岁时顶礼,俾奉香火,并致族孙阳泰书,族长樾文,以供祀事。是祠也,吾清惠府公七房之鼻祖,福德隆矣!金墩其沮漆也!所以明参宪若顷公赎地,倡建大宗至出,太恭人之养赡供役。大清定鼎,国朝福州震旦公,捐赀助修南宫桂茂,自此门闾高且大,讫尊大人力也。厥后,兄庠士寅候公续葺。康熙庚戌坏于雨草,裔孙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左侍郎潘湖叟锡衮公,集众捐俸修葺,栋梁藉以不堕。壬戌,浙江金墩钱塘武林里黄氏裔孙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雪台机公,慨然引为已任,鸠拓建祀田配享。乾隆壬戌,裔孙漳州府教授世德,重修复拓祖祠旷地,增构金墩宫,以供祀事。壬午,祖祠落成告竣。是祠也,建以报先贤宗功祖德;而七房子孙,修之溯之水源本木以追远,合族者也。近远七房,枝繁叶茂长翠焉!以荫七房贤能接踵而起,世胄蜚声,实维英灵叠振,光家邦而耀闾里。溯吾府公,原系宗嫡,自鼎建祖祠,固守祖居三房裔孙,增扩聿新效力尤多,循墙伛倭糜是粥。第恐风雨剥蚀久,复漫漶爰志其概,俾后人谒祖之有所考,继之葺之新之,则先祖赠太尉清惠黄府公,千秋万载书香永存不退。今值民国庚申正月初四日卯时,太尉清惠黄府公八百华辰,面金墩七房人文景运于无穷,不亦伟哉!祠成请志于余,余复缀语于此,爰以为志,以垂后昆。

清赐进士翰林院编修金墩黄彦鸿谨识

宋进士副都统江夏金墩始祖黄府夫妇像黄幼藻的《题明妃出塞图》诗:“天外边风扑面沙,举头何处是中华。早知身被丹青误,但嫁巫山百姓家”。

黄元方的第十二世裔孙黄岸迁居莆田。据福建省的有关《黄氏族谱》载,黄岸一支的世系为:黄元方—黄仲—黄雍旧(黄仲有九子:黄雍旧、黄雍新、黄雍天、黄雍地、黄雍金、黄雍木、黄雍水、黄雍火、黄雍土)—黄如意(黄雍旧有四子:黄如章、黄如意、黄如诗、黄如文)—黄齐(黄如意有四子:黄西、黄齐、黄赋、黄辛)—黄贵林—黄瑞仪(黄贵林有四子:黄瑞仪、黄端仪、黄祥仪、黄礼仪)—黄若—黄滔之(黄若有六子:黄浮之、黄滔之、黄浪之、黄流之、黄渊之、黄源之)—黄芳(黄滔之有二子:黄芫、黄芳)——黄冲(黄芳有三子:黄冲、黄守恭、黄守美)—黄岸(黄冲有二子:黄岸、黄崖)。黄岸(674-756年),字宗极,号魁杰,唐圣历元年(698年)进士,官历翰林史馆学士、徐州牧、升广西桂州剌史。自福唐候官(今福州东街口南后街)黄巷迁入莆阳县延寿里国欢院(今莆田市涵江区国欢镇黄霞村),定居莆田。黄岸为入莆田黄姓始祖。

黄岸后至黄中庸的世系为:黄岸—黄谣(黄岸有二子:黄谣、黄典、黄乐)—黄华(黄谣有十子英、盖、华、革、莫、慕、著、范、莅、荐,黄华为第三子)—黄昌朝(黄华有二子:黄昌龄、黄昌朝)—黄献(黄昌朝有四子:黄峰、黄倜、黄峻、黄献)—黄曹—黄珍(黄曹有三子:黄俶、黄珍、黄佩)—黄祐(黄珍有二子:黄祐、黄裕)—黄达(黄祐有二子:黄达、黄逵)—黄宠(黄达有三子:黄安、黄定、黄宠)—黄中庸—黄偊(黄中庸有五子:黄偊、黄仲、黄修、黄佃、黄伸)—黄彻(黄偊有二子:黄彻、黄龙)—黄丰(黄彻有四子:黄丰、黄廓、黄府、黄廙)—黄勋(黄丰有二子:黄焘、黄勋)—黄楫(勋有二子:黄楫、黄枵)—黄仪(楫有二子:黄仁、黄仪)—黄朝—黄荣—黄漳(黄荣有三子:黄浚、黄漳、黄清)—黄钦莨(黄漳有四子:钦著、钦莨、钦简、钦茂)—黄世俊(黄钦莨有三子:世俊、世杰、世儒)—黄金义(黄世俊有二子:金仁、金义)—黄敦基—黄沐宗(黄敦基有二子:沐祖、沐宗)—黄启袷—黄廷尧(黄启袷有四子:廷益、廷禹、廷尧、廷舜)—黄宗德(黄廷尧有三子:宗敏、宗哲、宗德)—黄思懋—黄嘉卿(黄思懋号肃毅,有三子:嘉卿、善卿、贵卿)—黄道周(黄嘉卿号青原,有二子:道琛、道周)—黄子中(黄道周,字幼玄,号石斋,有四子:子中、子成、子和、子平)。从黄仪至黄道周的世系是从铜海深井的《黄氏族谱》整理的。《黄漳浦文集》中,黄道周有一篇《乞言自序状》“曾祖讳宗德,其先从莆阳徙居铜海矣,诸从兄弟皆繁富自豪,公独淡然缊袍不耻”,常谓诸昆曰:“吾遗安公子也,先人贻女以佚,独贻我以安,吾安能与若辈争裘马之路乎?”(黄道周《黄漳浦文集》)铜海,即漳浦铜山,现东山县。所以,黄道周为黄岸的第二十九世裔孙,兴化军城始祖北宋太常寺卿侍中兼枢密副使黄中庸的第二十世裔孙,宋隆兴元年(1163年)特奏进士、潭州知府黄丰的第十八世裔孙。

军城八代联登十六进士

1、黄中庸巩溪七世孙宠公子军城初祖宋皇佑癸巳进士官太常寺卿中奉大夫

2、黄 偊巩溪八世孙军城中庸长子宋绍圣甲戌进士官永春令侍御史

3、黄彻巩溪九世孙军城中庸孙侍御史偊公长子宋宣和甲辰进士官平江县令

4、黄龙巩溪九世孙军城中庸孙侍御史偊公次子宋绍兴庚辰特奏进士官龙溪令

5、黄钟巩溪九世孙军城中庸孙翁源县令修公子宋乾道已丑进士官漳州录事参军

6、黄丰巩溪十世孙军城中庸曾孙彻公长子府公兄宋隆兴癸未特奏进士官潭州知府

7、黄府巩溪十世孙军城中庸曾孙彻公季子宋隆兴癸未进士官平海军佥判通奉大夫

8、黄焘巩溪十一世孙军城中庸元孙丰公长子宋淳熙丁未进士官武冈军教授

9、黄勋巩溪十一世孙军城中庸元孙丰公次子宋淳熙甲辰进士官杭州军教授

10、黄安石巩溪十一世孙军城中庸元孙府子宋绍熙癸丑进士官馆阁校勘朝奉大夫

11、黄伟巩溪十一世孙军城中庸元孙宋绍兴丁丑进士官江西提学致仕

12、黄真巩溪十二世孙军城中庸六代孙乔卿子宋淳熙乙未特奏进士官内阁中书

13、黄邠巩溪十二世孙军城中庸六代孙乔卿次子宋淳熙甲辰进士官袁州太守

14、黄镇山巩溪十二世孙军城中庸六代孙宋嘉定已巳进士进士居檗谷

15、黄盖巩溪十三世孙军城中庸七代孙宋嘉定癸未进士官大中大夫光禄寺卿

16、黄桂巩溪十四世孙军城中庸八代孙宋绍定壬辰进士第九魁官翰林编修光禄寺卿

与黄府相关

宋江都令祠在黄石金墩坐已向亥兼巽乾,明万历三十九年辛亥黄凤翔率众族鼎建祀江都令节度判官太尉清惠公及馆阁校勘学士公介公、教授近公、校书远公;国朝康熙十六年丁巳东阁大学士潘湖叟黄锡衮暨杭州金墩武林黄氏太平良相黄机率族人修;乾隆十二年丁卯举人黄维垓率族人重修。十八年癸酉进士黄世德、光绪年间台湾淡水厅金墩进士编修宗爵黄彦鸿率族重建。其子馆阁校勘公介公赞:翩翩贵介,雅尚风流;文章风度,玉宇琼楼;景星争观,馆职拔尤;其人已远,其音尚留。年弟李宗起拜题。

祖祠中堂供奉神位:祭祀黄府公宋进士江都令配塘南陈侍讲女封宜人、安石公宋进士朝请郎馆阁校勘配安人林氏陈氏、近公宋新州府教授配孺人吴氏、远公宋宣教郎配詹氏与七房千一公配陈氏方氏、千二公元处士赠征仕郎配洪氏欧阳氏、千七配黄石刘氏、千九配黄石坑柄吴孺人、千十配下墩郑氏、千十二配后墩郑氏、千十三配黄石谢氏等十一公。每逢年正月初三、初四、初五日为海内外金墩黄氏子孙敬祀拜谒吾祖江都令黄府公祠。

馆阁校勘公介公(1170—1255年)讳安石字公介行谷三十九,平海军节度判官公子也,十九龄绍熙癸丑登状元陈亮榜进士官朝请郎馆阁校勘配安人林氏陈氏葬太平山;人谓簪缨世济无如黄氏幼敏慧绩学多才惟公为最,时称四代联登统计一门八进士即彻公、钟公;丰公、府公、安石公;焘公、熏公;桂公云,世祖宋进士江都令用藏公由巩溪迁金墩云仍奕叶,甲科相望,盖云盛矣厥后长孙新州教授近公(1220-1300年)、次孙校书郎远公(1225-1305年宋末元初元兵屠城连遭兵火燹,曾孙遂离开动乱之地或至入他姓,后请奏于廷复原姓。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1:5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