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红铃虫金小蜂 |
释义 | 基本信息中文名:红铃虫金小蜂 拉丁学名:Dibrachys cavus Walker 纲:昆虫纲 目:膜翅目 科:金小蜂科 功能类别:寄生性天敌 寄主昆虫:红铃虫 寄主危害作物:棉花 形态特征雌蜂:体长在2.50毫米左右,雄蜂在1.80毫米左右。雌蜂全体青黑色,有金属光泽,头横阔,宽度约为长度的2倍。头上有细刻纹,后头有细脊。单眼3个,排列成三角形。触角13节,柄节黄褐包,自柄节末端渐呈黑褐色,胸部背板及侧板上有细刻纹。小盾片略呈球面隆起。翅面多细毛,亚缘脉的长度为前缘脉的2倍,后缘脉的长度为前缘脉长度的1/2。腹部纺锤形,可见7节。 雄蜂:与雌蜂相似。头、胸部全绿色,腹部有青黑色,亦有金属光泽。腹部第一、二节之间有1个梯形半透明浅黄色的斑纹。 卵:长卵形,乳白色.长0.18-0.38毫米,一般为0.35毫米;卵壳表面密布圆形的颗粒状小突起。 幼虫:体长1.32-2.52毫米,一般为2.30毫米;形状似蛆,初孵化的幼虫为白色,半透明,以后变为浅灰色,略带红色,化蛹时,由红褐色变为乳白色。 蛹:体长1.42-2.62毫米;初化蛹时乳白色,而后随着蛹的发育,颜色由淡黄色变为鲜黄到棕褐色,直到羽化前变为灰黑色,但翅和足仍为透明的淡黄色,而且有金属光泽。雄蛹在羽化前,腹面第一、二节之间的黄白斑清晰可见,这是雄蛹的一个特征。 生物学特征(1)历期:红铃虫金小蜂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在8-35℃之间,湿度的适应范围在50-70%之间;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0-26℃,相对湿度为70%左右。卵和幼虫在温度8℃以上开始发育,蛹在温度14℃以上开始羽化。 据湖北农科院植保所(1957)观察,金小蜂在自然条件下完成一个世代所需时间:在5、6月间日平均气温为20-25℃,需30天左右;6-8月间日平均气温26℃以上,需20天左右,最短的只要15天;9-10月间日平均气温15-20℃,需30-40天,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日平均气温12-14℃,需60天以上;11月下旬至第二年初春日平均气温下降到12℃以下开始越冬。越冬代需120-150天才能完成一个世代。 (2)年生活史:红铃虫金小蜂一年发生11-12代,主要以老熟幼虫在越冬红铃虫的茧内越冬。越冬幼虫于3月间化蛹,4月初羽化为成虫,10月下旬以幼虫或蛹越冬。胡萃观察红铃虫金小蜂在杭州一年发生11代。 (3)繁殖:在棉田已知寄生红铃虫、棉小造桥虫、鼎点金刚钻幼虫。红铃虫金小蜂成虫羽化,都集中在每天上午8-10时。初羽化的成虫,在红铃虫茧内约停留1-2小时后,将茧咬一个小圆孔。然后腮出。成虫爬出后可立即进行交配,当日或次日产卵。未经交尾的雌蜂可行孤雌生殖,但后代都是雄蜂。在一般情况下雌蜂多于雄蜂,雌、雄比例约4-6:1。成虫在适宜的气温下非常活跃,喜爬行,少飞翔,有趋光性。但一经产卵后,趋光性就逐渐消失。 雌蜂找到红铃虫结的茧后,先用触角试探,再将产卵管穿过虫茧,刺入红铃虫幼虫体内。刺死红铃虫以后,用产卵管的尖端在寄主体内循环搅动,并在产卵管的周围分泌出乳白色透明的胶液,凝固形成1条很细的管道,然后把产卵管从管道中抽出,这条管道就变成金小蜂取食幼虫体液的吸食管。雌蜂这样补充营养后,卵细胞就能迅速发育。取食后的第二天开始产卵。产卵时雌蜂先用触角在茧上探索,寻找产卵的适当地点,然后将产卵管插入茧内,把卵逐粒产于幼虫体上;如果产在茧的内壁上,这时雌蜂用产卵管拨动这些卵粒,使卵粒附在幼虫体上,以便幼虫孵出后立即取食。 雌蜂一般每次产卵3-5粒,连产2-3次。每个茧内一般产卵10粒,最多可达30粒。每头雌蜂可寄生红铃虫5-10头。有人统计,在大多数情况下,金小蜂只是刺死红铃虫并吸取一部分营养物,而没有产卵进去。所以红铃虫被金小蜂刺死的数量,实际上超过金小蜂寄生繁殖的数量。 金小蜂成虫繁殖力受温度影响较大,温度22-26℃时,产卵量最高,每头雌蜂平均产卵86粒;18℃时,平均产卵7.8粒;31℃和12℃条件下,平均产卵45粒;35℃时,只产卵1-2粒,不能孵化。在适温条件下,一般在接种后第十三天内产卵量最大,占总数的70-80%。温度31℃,接种后2-8天产卵最多,产卵期短而集中;温度12℃,接种后7-8天开始产卵,产卵期可达20多天。 (4)成虫寿命:成虫寿命与气温关系密切,在室内恒温条件下,温度控制在35.50℃,成虫平均寿命为3天;温度30℃,平均寿命为10天,26℃为12天,15℃为17天,12℃为37天。温度降至5℃左右,则成虫处于休眠状态,寿命可达2-3个月。在自然温度下,雌蜂的寿命长3-17天;喂蜜糖水或有寄主,其寿命均会显著延长。 地理分布湖北、河南、陕西、江苏、上海、安徽、江西、四川、浙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