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挂剑集 |
释义 | 书籍简介:书名:挂剑集 作者:白麦浪 萧玉珍 出书机构:北京时代弄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网络支持:个人出书网 老人出书网 出版时间:2009年8月 字 数:52千字 页 数:117页 版 次:2009年8月第1版 开 本:850×1168 1/32 纸 张:胶版纸 包 装:平装 定 价:25元 内容简介:吴公子季札于前 544年(《左·襄 29年》)奉命出使“上国”(北方主要国家)“观诸侯”(对各主要国家的政治动向作战略观察)。他路过徐(今安徽泗县西北)受到徐君款待时,见“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季札因尚未完成出访使命,依礼,须带佩剑,“然其心许之矣”。不料他返回再经徐,徐君已经作古了。季札将佩剑解下转赠继位新君,新君以“先君无命,孤不敢受”谢绝。季札便到已故徐君墓前致哀,将佩剑挂在墓旁树上而去。 徐人感念季札不忘旧谊,自发歌颂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 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新序·节士》)。 引用“挂剑”典故,表示怀念故交旧友也。 文集收录的,有几位是我的前辈,亦师亦友,其他均属同行知交。行文次序,无亲疏之分,无尊卑之别,由近而远,先逝世者居先,后者依次。各人的相片,均由其家人提供,特此鸣谢。 附录三篇,头一篇介绍《华侨战地记者通讯团》,为作者本人出身团体。后两篇皆为古人,作者无缘亲见,因心仪而作。她们都是巾帼名媛,对国家民族有过各自的贡献。 本书杀青后,正待付梓,忽悉老作家舒芜早在民国 36年(1948)5月已由上海海燕书店出版《挂剑集》,引用的典故与我的雷同。差别是,他以季子挂剑的“心情”自况,收录的是杂文(见《中华读书报·由舒芜<挂剑集>想到的》,2009年1月21日),而我则直接切入“忆故”,写的是故旧师友。书名相同,内容迥异,你挂你的,我挂我的,同一把剑,各有挂法。幸哉幸哉! 本书付印时,玉珍重病住院,旋即去世。这也是对她的永恒怀念! 本书目录:题解·前言 张企程:“毛主席是人,不是神!” 抹不掉的记忆与怀念 ——写在陈景文挚友逝世之后 追忆俞鲤庭 知交五十载,三回交接班 ——悼念姚黎民同志 高天:半个多世纪曲折而光辉的历程 章文晋:周恩来外交的入门弟子 “我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 ——怀念刘公思慕 将军大使袁仲贤 我有个“堂哥”黄作梅 南洋巾帼战士郁金香 附录一:是谁领导我一生走向? 附录二:心仪林徽因 附录三:心仪王昭君 精彩赏析:…… …… 最让我牵挂的是陈景文远逝。对他的怀念将我拉回到 1946-1948 年我在《华商报》编辑要闻版时一个个深夜和凌晨。每当入夜时分,报社三层楼编辑部临街靠窗的写字桌旁,只剩下总编辑思慕和我两人。我须等各通讯社都截稿,编完最后一条要闻,经他审发之后,始能搁笔。这时我便下到二层楼排字间去欣赏景文的拼版艺术。当年他是报社邻居有利印务公司为《华商报》排版的领班。我观摩他一面拼版,一面同他聊上几句,藉以舒缓彼此的疲劳。 景文夫妇还是我和老伴在坚道93号三楼集体宿舍的比邻。同时住在一起的还有吴仲夫妇,邬维梓夫妇,《正报》李超夫妇。有几家都是用高过人头的木板间隔为房。五家分属四个单位,只有心中那面旗帜是相同的。大家一度合伙雇当地一名女佣阿珍做饭,一起围坐在大厅中间一张长桌上用餐。虽然拥挤,却也融洽,毕竟都是一条战壕中奋不顾身的战友!这样的生活模式,在当时的救亡运动中是遍地开花的,如今已不可能“克隆”复制了。 1947年是《华商报》处境最困难的岁月,大有断炊之虞。热心读者闻讯发动了救报运动,报社员工自发减薪(其实实足薪金还不及其他大报的五分之一),咬紧牙关,刻苦支撑。夜班员工从来不供给“宵夜”,思慕和我都是自掏腰包让街边的摊子端上一碗两毫钱的虾汤米粉为体能“充电”,有时我俩也热情地送一碗让景文“品味”,有甘共享嘛。这种含辛茹苦的日子,当年颇感怆凉,如今想起来,竟是留不住的温馨! 并非每一条下发的新闻,都能纳入篇幅有限的版面,这就苦了景文。他有筛选能力,但没有决定权。只有一种新闻稿,景文有处理权。那就是编辑批注“加花边”的文稿。加什么花边,不但有关编辑心中无数,即使思慕,也不一定清楚。花边新闻,大致有两类:一是名 人绯闻,一是名人轶事。两类新闻应分别加什么花边,应安排在版面什么位置,都由景文决定,思慕一般没有异议。景文拼完要闻版(其他版面早已审定了),要打出清样经思慕核批。倘若思慕 OK 了,景文便如释重负,端起一杯清茶,一饮而尽。要是思慕有一点改动,牵一发而动全身,景文又得重新拼版。成竹在胸的思慕,当然懂得其中苦涩,从不轻易变动。他看完清样后,我就可以“班师回府”了,这时已是次日凌晨。景文却要等印出第一张报纸,始能洗手更衣下班。他蹑手蹑足回到宿舍时,我已酣睡如泥。思慕也要看到那一张成品报纸,才放心顶着鱼肚白的夜空归家。 这些历历在目的陈年老账,并非什么惊天动地之举,却天天编织着一个纷繁斑驳的世界。而对我个人则是一桩桩终生淡化不了的烙印。在这幅栩栩如生的画面上,我有幸总是伴随着景文的音容笑貌。景文为《华商报》辛勤操劳、默默奉献的身影深深铭刻在我心中。三人竟夜忙碌的岁月,如今只剩下我一人在追思,益发增添我对他的怀念。我俩毕竟有三重友情:战友,同志(他曾经是党支部书记,我是宣教委员),知交。人生有一知己,足矣;我与景文有三重友情,可以说重如泰山了。 ……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