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葛小光 |
释义 | 个人介绍葛小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继周令钊、张振仕、王国栋后,第四位天安门城楼毛泽东巨幅像的画家。他7岁开始学画,1971年,师从王国栋学习绘制伟人像。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画天安门城楼上的主席像至今,葛小光已经名满天下。建国55周年的天安门城楼的毛泽东画像,高6米,宽4.6米,加上像框,总重量达1.5吨,这是在全国、亚洲甚至在东半球,也是最大的手工绘制的肖像。 2010年9月27日晚,工作人员将新绘制的毛主席像吊挂在粉刷一新的天安门城楼上,天安门城楼以崭新面貌迎接新中国60年华诞。 其他信息1992年初,王国栋退体。他早在1971年就开始培养接班人,接班人是18岁的葛小光。葛小光在北京市美术公司油画,后在创作室画毛泽东、孙中山和马恩列等领袖像。 葛小光在师从王国栋绘制毛主席巨像的过程中,深深地感到只照一两张照片临摹,很难体现人物的神貌;要更生动、更准确地把毛主席的伟大形象再现在巨大的画布上,光靠画笔下的功夫虽然是不够的。于是,他便广泛搜集资料,先后收集了60多幅主席画像,从中筛选出十多张有特点的照片,编成一个小集子,作为画像时参考。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葛小光力求通过对毛泽东眼神的刻画,表现出一代传人深邃的思想和博大的胸部襟,并力图通过这双眼睛,在领袖与人民、历史现实甚至未来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在画像时,他总是在寻求一种“感觉”,这种“感觉”难以表述,但也正是这种感觉达到了他所追求的神似。正如许多人在天安门城楼前仰视毛主席画像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真像”! 葛小光的画室在天安门城楼的西北角,是一座面积为90平方米,高8米多的铁棚子。以铁皮为材料搭棚主要是为了防火,顶部由半透明玻璃铺就,是为了让阳光从顶部均匀地透射进来。这样的画室,夏天暑气蒸人,冬天寒风刺骨,但为了画好毛主席画像,为了保证每年“十一”天安门城楼悬挂崭新的主席画像,葛小光不畏酷署严寒,如醉如痴地画着。 他被称为全世界最大广场人物肖像油画的大画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