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樊城经济开发区 |
释义 | 樊城经济开发区是于2003年1月经原湖北省政府体改办、省开发区管理办公室正式批准设立,地处樊城区太平店镇。2004年6月全国开发区清理整顿中,被省政府确认为全省140家保留的开发区之一。开发区规划面积5.28平方公里,可开发面积3.75平方公里。200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23亿元,年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创利2300万元,完成财政收入1300万元,基本形成了纺织服装、板材木业、精细化工三大支柱产业。 区域简介樊城经济开发区所在太平店镇系“中国乡镇之星”、“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开发区临近孝襄、襄渝高速、方圆有襄樊、武当山两个飞机场,襄渝铁路、316国道,汉江均穿过开发区,并设有陈家湖火车站一个,汉江30吨级码头两座,交通便利。 樊城经济开发区现有版土面积600平方公里,辖2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59个社区居委会(不包括两镇的6个居委会),89个村、760个村民小组,全区常住人口和暂住人口共计8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万人。 开发区内基础设施实现“五通一平”,拥有日供水20万吨的水厂两座,每小时供汽325吨,装机容量2.4万千瓦时的热电站一座,22万伏变电站一座,已开通万门程控电话,金融、商贸、教育、卫生等社会配套服务体系亦日趋完善,完全具备了吸纳大产业大项目的能力。 开发区规划有六个功能小区,分别为化纤工业园区、纺织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板材加工园区、机械加工园区、农副产品深加工园区。开发区内现有湖北化纤集团有限公司、湖北化纤开发有限公司、湖北金环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经纬化纤有限公司等几家化纤企业和13家纺织企业,12家板材加工企业,主要产品为年产14000吨粘胶短纤、12000吨粘胶人造丝、35000吨化纤棉浆粕、1500吨玻璃纸、2000吨涤纶工业线、2000吨丙纶工业线、6000吨浸胶帘子布、5000吨二硫化碳。纺织企业拥有纱锭10万锭、年产棉纱3万吨,织机1000台套,年产各种布2000万米,板材年产量5万立方米。园区企业现有总资产21亿元,净资产8.5亿元,员工1500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300多人。初步形成了化纤、纺纱、织布、印染、针织服装加工产业一体化以及板材规模化生产。 区内新型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日趋完善,开发区按照“小政府、大服务、高效率”的要求,实行封闭式管理,开放式运行,开发区积极实行“低税区和零费楼”政策,采取“一站式”服务。 基础设施樊城经济开发区内基础设施实现“五通一平”,拥有日供水20万吨的水厂两座,每小时供汽325吨,装机容量2.4万千瓦时的热电站一座,22万伏变电站一座,已开通万门程控电话,金融、商贸、教育、卫生等社会配套服务体系亦日趋完善,完全具备了吸纳大产业大项目的能力。开发区规划有六个功能小区,分别为化纤工业园区、纺织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板材加工园区、机械加工园区、农副产品深加工园区。开发区内现有湖北化纤集团有限公司、湖北化纤开发有限公司、湖北金环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经纬化纤有限公司等几家化纤企业和13家纺织企业,12家板材加工企业,主要产品为年产14000吨粘胶短纤、12000吨粘胶人造丝、35000吨化纤棉浆粕、1500吨玻璃纸、2000吨涤纶工业线、2000吨丙纶工业线、6000吨浸胶帘子布、5000吨二硫化碳。纺织企业拥有纱锭10万锭、年产棉纱3万吨,织机1000台套,年产各种布2000万米,板材年产量5万立方米。园区企业现有总资产21亿元,净资产8.5亿元,员工1500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300多人。初步形成了化纤、纺纱、织布、印染、针织服装加工产业一体化以及板材规模化生产。 区内新型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日趋完善,开发区按照“小政府、大服务、高效率”的要求,实行封闭式管理,开放式运行,开发区积极实行“低税区和零费楼”政策,采取“一站式”服务。樊城经济开发区以其显著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资源、便捷的交通条件,优惠的政策和高效、精干的管理运行机制,以大开放的姿态,热忱欢迎中外客商前来观光考察,洽谈贸易,投资开发。 樊城经济开发区是于2003年1月经原省政府体改办、省开发区管理办公室正式批准设立,地处樊城区太平店镇。2004年6月全国开发区清理整顿中,被省政府确认为全省140家保留的开发区之一。开发区规划面积5.28平方公里,可开发面积3.75平方公里。二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樊城经济开发区突出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这一主题,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不断拓宽招商思路,全面优化发展环境,经济和各项事业走上了健康发展之路,共引进企业13家,区内企业累计达到51家,200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23亿元,年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创利2300万元,完成财政收入1300万元,基本形成了纺织服装、板材木业、精细化工三大支柱产业。 发展条件樊城经济开发区交通区位便利,距襄樊市区30公里,汉水、316国道、襄渝铁路穿境而过,境内有3座30吨级码头,方圆40公里内有襄樊和老河口两个机场,紧临汉十、太澳和许樊高速公路。内设有陈家湖火车站,物流运输可直达全国各地。拥有日供水20万吨的水厂两座,装机容量2.4万千瓦时的热电站和11万伏变电站各一座,每小时供气325吨的公用工程近期内能够满足企业的需要。通讯光纤网络完善,金融、商贸、教育、卫生等社会配套服务体系完善,完全具备吸纳大产业大项目的能力。园区内现有湖北化纤公司和湖北经纬化纤公司两家大型化纤企业。其中,湖北化纤公司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全国排名第五;湖北经纬化纤公司一期年产3万吨粘胶短纤生产线已经投产,二期年产3万吨粘胶短纤生产线正在建设之中。围绕这两家企业的产品和公用工程优势,大力发展化纤纺织企业,可实现“需包装、零运输、零仓储”等目标,大大降低生产成本。为了进一步加快襄樊新型工业化进程,做大做强襄樊纺织工业,推进城乡统筹发展,2005年3月,襄樊市委、市政府决定以樊城经济开发区为载体,利用太平店镇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的优势,在樊城开发区规划范围内兴建襄樊市化纤纺织工业园,形成襄樊市汽车、化纤纺织、能源“三足鼎立”的工业发展格局。同时,将樊城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列为襄樊市的重点工程,决定由市、区两级政府直接投入,由太平店镇政府具体建设,以推动开发区健康快速发展。 科技资源樊城经济开发区科技资源丰富,辖区内驻有400多家中央、省、市级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拥有各类高中级人才1.4万人,尤其是以航天42所、江汉公司、汉江机械厂、华光器材厂、建昌机器厂等为代表的三线军工企业和科研院所,聚积着一批在全国享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教授和科技带头人。全区共有中小学、幼儿园160多所(高中3所,初中24所,小学、幼儿园133所),其中城区71所(中学16所,小学、幼儿园55所),牛首、太平店镇89所(高中1所,初中8所,小学80所)。 全区共有教师职工5765人,其中城区3324人,两镇2441人。全区在校学生10万多人,其中城区6万人,两镇4万多人。全区连续五年中考综合指数名列全襄樊市各县(市)区第一名。有区属医院6所、卫生防疫站1个、妇幼保健站1个,干部职工近1000名。 产业特色樊城开发区共规划有五个功能小区,即化纤纺织、板材木业、机械铸造、农副产品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立足太平店镇的经济基础和产业布局,开发区产业发展定位以发展化纤纺织工业为主,侧重发展板材加工等有利于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产业,扶持发展汽车零配件和国家政策扶持的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培育旅游休闲业,使传统产业的提升与新兴产业的振兴同步进行。 规划到“十一五”末期,将开发区建设成为中国中西部乃至全国著名的化纤纺织基地,将太平店镇建设成为功能完备,生态和谐,古朴典雅,经济发达的现代卫星小城市,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产业聚集的特色经济板块,使区内年生产总值达到50亿元以上。经过招商引资,目前,开发区已入驻企业51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3家;化纤纺织企业13家,年产28000吨粘胶短纤、14000吨粘胶人造丝、35000吨化纤棉浆粕、1500吨玻璃纸、2000吨涤纶工业丝、2000吨丙纶工业丝、6000吨浸胶帘子布、30000吨棉纱、20万米布匹及多种纺织成品,基本形成了化纤、纺织、织布、印染、针织服装加工成龙配套生产线;板材加工企业11家,年产板材成品10000立方米,带动了附近速生用材林基地的快速发展。依托板材加工企业,仅去冬今春,太平店镇就新发展速生用材林2万亩以上,植树100多万株。化纤纺织,板材木业和精心化工等三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的91%。 民族宗教樊城经济开发区现有25个少数民族,总人口在5000人左右。少数民族最多的是回族,主要居住在米公办事处的友谊街,最少的是锡伯族。辖区有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三个教派,5000多人,伊斯兰教近3000人,基督教2000多人,天主教有近百人。樊城区现有归侨35人;侨眷、侨属258户、1261人;港澳同胞74户、190人,港澳胞属74户、199人,在国外的华侨华人205户、987人,分别散居在美国、日本、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越南、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交通运输樊城经济开发区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地处荆豫之枢,汉江之塞,西接渝陕,东连江汉,南通湘粤,北达宛洛,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现已形成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相互衔接的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公路四通八达,东起福州、西至兰州的316国道,北起内蒙锡林浩特、南至海口的207国道,东起上海、西至新疆伊宁的312国道,都穿境而过,列入国家和湖北省九五重点工程的襄荆(襄樊一荆州)、汉十(汉口—十堰)、许樊(许昌—樊城)3条高速公路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之中;市内20多条公共汽车客运线全部从樊城发出,构织了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襄樊火车站座落樊城,襄渝、焦柳、汉丹3条主干线在此交汇,是全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并建有全国最大的铁路单向编组站,东至上海、南至广州、西至重庆、北至首都的各线直达列车均已开通; 辖区内的襄樊飞机场和紧紧相邻的老河口飞机场现已开通至北京、广州、上海、深圳、成都、重庆、郑州、武汉、海口等直通航线10多条,每周开设20多个航班;素有中国莱茵河之称的“黄金水道”汉水依傍而过,境内有梯子口、回龙寺、兴武街等20多座码头,52个泊位,年吞吐能力400万吨;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程控电话及电报、图文传真直通全国及世界各地。 投资环境樊城经济开发区与太平店镇实行领导体制镇区合一,管理职能分块履行,对外两块牌子,对内一套班子的行政管理体制,管委会直接代表区人民政府行使行政管理和审批职能,直接审批5000万元以下的投资项目。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由管委会直接代理,报经上级有关部门审批。管委会开发区对外来投资企业实行“一条龙”办证制,收费“明白卡”制,全程服务制和信用承诺制。开发区内相关规费一律按下限收取。外资企业投资者的投资收益汇出境外时,免征所得税。通过招标获得土地使用权的投资项目,除规划、环保外,其他环节取消行政审批。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投资项目,其产品出口商检、通关等,由管委会协调相关职能部门统一办理。同时,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杜绝严重污染项目和污染治理项目入驻,并计划兴建污水厂,切实改善环境质量。经过建设,开发区内基本实现了“五通一平”。 经济资源凭借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勤劳智慧的樊城人民,樊城经济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现已成为襄樊的经济中心和商贸中心。2001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84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04亿元、1.82亿元和5.98亿元,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分别为28%、17%和55%,财政收入完成1.7亿元(含牛首、太平店镇)。樊城农业耕地面积20.5万亩,宜林沙洲和山岗9万多亩。气候特征为亚热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温度在15.1~15.9℃,全年无霜期225~250天。水利资源丰富,汉江流径约50公里,年均入境江水388亿立方米,另有水库7座(牛首镇4座,太平店镇3座),水域面积4000多亩。农业生产格局主要以粮油、蔬菜、花卉林果、养殖为主。特别是进入“十五”以后,我区高标准规划并启动了“樊城万亩花卉苗木大世界”的建设,目前开发面积已达3500亩,园区内长6.1公里的景观大道即将完工,为我区农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樊城区现有工业企业家,其中乡及乡以上企业家,这些企业绝大多数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创建的集体企业或乡镇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买方市场的影响,我区工业企业由于设备陈旧、技术含量低、产品结构单一,除纺织服装类企业外,生产经营普遍不景气。近两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以民营化改革为基本取向,大刀阔斧地推进企业改革,采取调整优化股本结构、买断产权、动态股权、破产重组等多种形式,顺利实现了瑞源公司等6家企业公转民,长虹商场等12家企业破产,企业改革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工业企业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特别是轻纺优势进一步显现。目前,我区有纺织服装类企业18家,有纱锭8万锭,年产纱11700吨,织机1270台套,年产布2200万米,缝纫设备370台套,年产服装130万件,产品大多出口,这是入世后我区工业的优势发展产业,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巨大。 樊城区自古商贾云集,汉晋以来均称商业重镇——小汉口,是鄂豫川峡的物资集散地,近年来,樊城的商贸经济更是迅猛发展,截止目前,全区各类市场总数达80多家,商业街20多条,年销售额50多个亿,个体工商户近3万户,私营企业1200多家,从业人员近20万人,三产年税收占区财政收入的比重达70%以上。 招商项目襄樊市化纤纺织工业园招商项目、襄樊市化纤纺织工业园标准厂房招租项目、年产万吨无纺布生产线项目、樊城经济开发区农副产品加工园招商项目、樊城经济开发区机械电气加工园区招商简介、樊城经济开发区房地产开发项目、湖北樊城经济开发区三星级酒店开发项目、年产12—16万立方米中高密度板项目 、化纤纺织工业园三万吨污水处理厂、襄樊市化纤工业园区轮胎和橡胶制品项目 、太平一日游开发项目、闲置资产招商项目、太平大市场改造项目、古青泥湾休闲娱乐中心项目、房地产开发公司商品房改造项目、光源宾馆改造项目、古青宾馆改造项目、石河休闲渡假村开发项目、太平店江心三岛开发项目、太平店古银杏开发项目、古青泥湾休闲农庄开发项目、湖北樊城合成纤维纺织公司招商项目、襄樊化纤纺织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项目、襄樊市化纤纺织工业园标准厂房建设招商公告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