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儿童黄疸
释义

概述

什么是儿童黄疸

黄疸归因于血中“胆红素”积聚过多,导致皮肤及黏膜的颜色变得偏黄

病因

儿童黄疸的成因一新生儿黄疸-:

生理性黄疸:新生儿的生理性黄疸十分普遍,有统计指出,足月婴孩的黄疸发生率高达50%,一般生理性黄疸出现的时间只限于出生后的第2至第4天之间,胆红素的浓度与上升幅度亦不会超出一定范围。

病理性黄疸:任何于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的黄疸都是不正常的,病因包括母婴血型不合所造成的溶血(例如母亲为O型血,婴儿为A或B型)、红血球结构或酵素的异常、感染疾病等。若黄疸于出生后(7至10天内)持续不退,医生更需要考虑其他的可能性,例如甲状腺功能低下、胆道闭锁、先天性代谢疾病(如半乳糖血症)等。

母乳黄疸:原来哺乳也有可能产生新生儿黄疸的,不过多数并不会导致胆红素的过多积聚,对婴儿亦不会产生问题。母乳黄疸通常会于第4天后逐渐出现,约持续1至2周,不过医生在作出此诊断前,必需先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核黄疸:核黄疸本身并不是黄疸的一种,而是由于血中的胆红素积聚至极高浓度,对新生儿造成的可能影响;严重时更会导致永久性的残障如大脑麻痹、失聪、智障等。

婴儿或儿童期的黄疸

随着BB逐渐长大,黄疸的成因与新生儿时相比亦有所不同,包括病毒性肝炎、溶血性疾病(红血球结构或酵素异常)、及代谢性疾病等。

婴儿黄疸的诊断方式较特别的检查包括-

血液化验:如血球计数、肝功能测试等。

血型相容性测试:包括母婴血型检定、

代谢性疾病检查:例如甲状腺功能测试、半乳糖血症检定等。

感染疾病的检查:如有需要,医生可能会收集婴儿的体液(血、尿等)作微生物学的分析。

腹部超音波:与成年病人一般,超音波亦可有助于观察BB体内排放胆汁的通路是否出现阻塞。

核子医学检查:有助于观察胆管阻塞的情形。

新生儿黄疸的处理原则

足月婴儿的生理性黄疸大多不需治疗。

替换性输血:即所谓的“换血”,当婴儿血中胆红素的浓度超越一定水平,换血是防止核黄疸最有效的方法。

照光治疗:若婴儿的胆红素浓度偏高,但未到达需换血的标准时,将婴儿暴露于蓝或白光下(在医院内进行),

可增加胆红素的排泄。

母乳黄疸:一般不需治疗,有时则可能需要照光或短期的(24小时)暂停授乳。

其他的治疗方式(如胆管手术),就要视乎黄疸的成因了。

儿童黄疸的临证要诀

1.本病应与生理性黄疸相鉴别,故诊断时应抓住胎黄黄疸出现早、程度重、进展快,持续时间长,常伴随其他病症出现的特点,血清胆红素的测定非常重要,生理性的黄疸以未结合胆红素为主,结合胆红素不超过25.6摩尔/升;而胎黄结合胆红素浓度超过25.6毫摩尔/升。

2.胎黄是新生儿常见疾病之一,如治疗不及时,可引起神经细胞中毒性病变,导致严重的胆红素脑病。

3.本病位在肝胆脾胃,病因主要责之于湿热,与先天胎禀有关。治疗的基本法则为清热化湿、解毒退黄。同时须注意寒湿阻滞论多兼脾阳不足,应该强调温中化湿。

4. 本病与先天禀赋有关,临证时可对孕妇进行补脾益气、利湿退黄等预防服药。对有可能发生胎黄的新生儿,出生后即可预防服用:茵陈、茯苓、郁金、栀子、白术、猪苓等药。同时根据“黄疸必伤血,治黄要活血”的论点,可采用活血祛瘀的药物,如:益母草、当归、川芎等。

5.黄疸色泽的鲜明与晦暗、白晴是否发黄,是诊断胎黄及辩证的重要依据。辩证准确,是确保疗效的前提。

6.现代药理证实茵陈、栀子、大黄能加速胆红素的排泄,在辩证的基础可酌情选用。

7.对既往曾生育有高胆红素婴儿的孕妇,夫妇血型不同,本次妊娠期间孕妇血清中抗A阔抗Blg测定结果阳性者,可在妊娠17周后服下方预防:(1)黄疸茵冲剂:每日1包,一日2次。(2)当归芍药散:当归、白芍、茯苓、出术、菟丝子、枸杞各10克,川芎、木香、益母草各6克,隔日1剂。

8.现代许多物理疗法对本病治疗有一定疗效,如光照疗法,保暖;病情严重可采用换血法。

治疗儿童黄疸的中药方

湿热蕴郁中焦,发为阳黄

【儿童黄疸症状】精神倦怠,饮食不佳,身热,头痛厌食,恶心呕吐,胃脘不适,大便白如陶土,小便深黄,眼睛及周身发黄。

【儿童黄疸治法】清热利湿

【儿童黄疸方药】茵陈10克,栀子6克,犬黄6克,黄柏6克,郁金6克,砂仁2.4克,滑石12克,苡仁10克,青皮6~11克,炒三仙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两次分服。

【儿童黄疸按语】本方症为黄疸,属于急性传染性肝炎。本病大多由于饮食不洁,湿热熏蒸,症状表现为厌食油腥,脘腹不适,大便色白,皮肤发黄。故治以茵陈蒿汤加味,疗效尚稳妥。本方采用茵陈、栀子、黄柏、滑石、苡仁清利湿热;青皮、川朴、炒三仙、砂仁调气化滞;大黄、郁金逐热散瘀行血退黄。全方组方合理,共奏清热利湿退黄之效。

湿热内蕴,气滞血瘀

【儿童黄疸症状】患儿神疲易倦,食少恶心,舌质微红,苔薄白,上腭乳黄,脉弦数。

【儿童黄疸治法】清热利湿,调气活血

【儿童黄疸方药】青黛3克,紫草9克,乳香6克,白芷6克,焦楂9克,茜草9克,绿茶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两次分服。

【儿童黄疸按语】本方症为黄疸性肝炎,实热型,湿热郁于肌肤,气不得运,血不得行,胆汁外溢,以致皮肤巩膜发黄。对于此类黄疸,医生除常用青黛、紫草、乳香等清解热毒,活血化瘀药退黄外,还常用绿茶来降转氨酶。名老中医认为,绿茶主治肝胆湿热,有清肝、醒脑、祛湿、利水、退黄之功。

湿邪内蕴,肝脾失和

【儿童黄疸症状】皮肤、巩膜发黄,色泽晦暗,尿黄染尿布,大便色浅黄,稀粘不成形,食纳不佳,舌质淡,苔白微腻。

【儿童黄疸治法】健脾化湿,利胆退黄

【儿童黄疸方药】生麦芽9克,茵陈15克,金钱草9克,穿肠草6克,通草3克,黄柏3克

【用法】水煎服,茵陈后下,每日一剂,早晚三次分服。

【儿童黄疸按语】肝胆湿热蕴郁于里,上不得越,下不得泄,熏蒸瘀遏,浸于肺,发于皮,则周身发黄;或由于湿邪内阻,脾阳不振,胆液为湿所困阻,浸淫肌肉,溢于皮肤。故治疗以清热利湿退黄为主,同时注意护脾胃之气,升发胃气。方以生麦芽配伍茵陈既是此理;金钱草、穿肠草、通草、黄柏均为通利之品。对于黄疸较重或日久不愈者,考虑湿热夹杂,内蕴与血分。血瘀不行则黄疸日深,可用活血化瘀之品,加丹参、血竭、广角之类,多可获效。

茵陈丹参汤

【儿童黄疸方药】茵陈15克,丹参15克,车前子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取汁80~100毫升,分3~5次分服。

【适应病症】儿童黄疸。出生后4周内的儿童,出现目黄,身黄,尿黄。

【儿童黄疸按语】儿童黄疸日久不愈,多是因为肝胆湿热兼血瘀所致。方中茵陈清热利湿、疏肝利胆,药理研究有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的作用,并用降低血中胆红素及解热的功能;丹参活血化瘀,古有“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之说,近代研究其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促进肝脏生理机能好转及缩小肝脾肿大的功能;车前子性寒降泄,能清利湿热下行而利小便,有较强的利尿作用;甘草调和诸药,清热解毒。四味药配伍,清热去湿利胆、治血化瘀退黄之功尤佳。

预防与护理

(1)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2)妇女如曾生过有胎黄的婴儿,再妊娠时应作预防,按时服用中药。

(3)婴儿出生后就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

(4)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厥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5)密切观察心率、心音、贫血程度及肝脏大小变化,早期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

(6)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7)需进行换血疗法时,应及时做好病室空气消毒,备齐血及各种药品、物品,严格操作规程。

饮食

适宜黄疸儿吃的食物

1、 西瓜

患黄疸者小便发黄,宜多吃西瓜,或每日2~3次,每次饮西瓜汁1碗。西瓜能清热解毒,利小便。

2、 梨子

梨子能清热、解毒、消痰。它含有维生素C1、B1、B2、烟酸和糖,据马文飞《食物疗法》中介绍:“治黄疸病:雪梨,洗净切片,浸入食醋中,每次吃梨2个,1日3次。”

3、狝猴桃

性寒解热,适宜阳黄者服食。崔禹锡《食经》云:“和中安肝,主黄疸。”

4、山楂

据《福建中医药》杂志1966年2期介绍,用北山楂治疗黄疸17例,均收到良好的退黄效果。具体方法是:全部采用单味北山楂肉,开始1~2日内,日用量为60克,第3天起减少,以开水浸泡当茶饮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18: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