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多腺悬钩子 |
释义 | 多腺悬钩子(学名:Rubus phoenicolasius Maxim.)是蔷薇科悬钩子属的植物。灌木,高1—3米;枝初直立后蔓生,密生红褐色刺毛、腺毛和稀疏皮刺。小叶3枚,稀5枚,卵形、宽卵形或菱形,稀椭圆形,花果期均直立开展;花瓣直立,倒卵状匙形或近圆形,紫红色,果实半球形,直径约1厘米,红色,无毛,核有明显皱纹与洼穴。花期5-6月,果期-7-8月。生长于海拔400米至3,300米的地区,多生在路旁、林下和山沟谷低,分布于日本;朝鲜;欧洲;北美和中国。 中文学名:多腺悬钩子 拉丁学名:Rubus phoenicolasius Maxim.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蔷薇目 科:蔷薇科 属:悬钩子属 形态特征灌木,高1—3米;枝初直立后蔓生,密生红褐色刺毛、腺毛和稀疏皮刺。小叶3枚,稀 5枚,卵形、宽卵形或菱形,稀椭圆形,长4—8(10)厘米,宽2—5(7)厘米,顶端急尖至渐 尖,基部圆形至近心形,上面或仅沿叶脉有伏柔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绒毛,沿叶脉有刺毛、 腺毛和稀疏小针刺,边缘具不整齐粗锯齿,常有缺刻,顶生小叶常浅裂;叶柄长3—6厘米, 小叶柄长2—3厘米,侧生小叶近无柄,均被柔毛、红褐色刺毛、腺毛和稀疏皮刺;托叶线 形,具柔毛和腺毛.花较少数,形成短总状花序,顶生或部分腋生;总花梗和花梗密被柔 毛、刺毛和腺毛;花梗长;5-15毫米;苞片披针形;具柔毛和腺毛;花直径6—10毫米;花萼 外面密被柔毛,刺毛和腺毛;萼片披针形,·顶端尾尖;长1-1.5,厘米,在花果期均直立开 展;花瓣直立,倒卵状匙形或近圆形,紫红色,基部具爪并有柔毛;雄蕊稍短于花柱;花柱比 雄蕊稍长,子房无毛或微具柔毛。果实半球形,直径约1厘米,红色,无毛,核有明显皱纹 与洼穴。 花期5-6月,果期-7-8月。 【本种提示】:本种和库页悬钩子 R.sachamensis levl 区别在于后者花梗和花萼真钎刺和腺毛;花白色等果实具绒毛;但本种花梗和花萼具刺毛、腺毛和小皮刺;花紫红色;果实无毛。 地理分布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山东、湖北、 四川。生低海拔至中海拔的林下、路旁或山沟谷底。日本,朝鲜,欧洲,北美也有分布。据文献和,中国高等植物图盘,秦岭植物志。中记载,青海、江苏、湖北、湖南、贵州也有分布:但均末见到标本。 经济价值果微酸可食; 根,叶入药;可解毒及作强壮剂;茎皮可提取栲胶 药材用途(《植物名实图考》) 【异名】迫地枫(《药材资料汇编》),桐叶藤(《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钻地风的根皮。 【植物形态】钻地风 落叶本质藤本,借气根攀援,高至4米以上。叶对生,叶片卵圆形至阔卵圆形,长8~1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截形或圆形至心形,全缘或前半部疏生小齿,质厚,下面叶脉有细毛或近无毛;叶柄长3~8厘米。伞房式聚伞花序顶生;花2型;周边为不育花,仪具一片大形萼片,狭卵形至椭圆状技针形,长约4~6厘米,宽约3厘米,先端短尖,乳白色,老时棕色,萼片柄细弱,长2~4厘米;孕性花小,绿色;萼片4~5;花瓣4~5;雄蕊10;花柱1。蒴果陀螺状,长6毫米,有10肋。种子多数,线形。花期6~7月。 【药 名】:多腺悬钩子 【拼 音】:DUOXIANXUANGOUZI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蔷薇科植物多腺悬钩子的根、叶。 【功 效】:祛风除湿、补肾壮阳。 【主 治】:用于风湿痛,可用于治疗肾虚、阳痿、月经不调诸症。 【性味归经】:辛,温。入肝,肾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9一15克,水煎服。 【别 名】:空筒泡、雀不站、红毛巾(云南)、钻地风(贵州)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青海、甘肃、陕西、河南、山东、江苏、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 【拉丁名】:Rubus phoenicolosius M-axim 【考 证】: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分布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四川、广西、广东、贵州、云南等地。 【采集】全年可采,挖取根部,剥取根皮,晒干。 【药材】干燥的根皮呈半卷筒状,厚而宽阔,内层有网纹。以皮质松呢、不含木心、色红棕、味清香微带樟脑气者为佳。 主产于广西。 【性味】《浙江天门山药植志》:"性凉,味淡。" 【功用主治】治风湿脚气,四肢关节酸痛。 ①《植物名实图考》:"治筋骨,行脚气。" ②《药材资料汇编》:"去风湿,止痛。" ③《浙江天目山药植志》:"驱风活血。治丝虫病。"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4钱;或浸酒。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