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杜松年 |
释义 | 杜松年,经济学研究员。男,1933年9月出生,广东澄海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曾任中共汕头市委政策研究室、汕头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汕头市政协副主席。现任中国世界观察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广东省经济学会顾问,中共汕头市委党校客座教授等职。长期从事党的县、镇(公社)领导工作和经济政策、理论研究。 人物信息1983~1993年曾受中共汕头市市委、市政府的委托,主持和组织3次全市发展战略研讨会,研究成果转化为市委、市政府决策,对汕头两个文明建设发挥积极促进作用。在工作中,多次获得市记功、先进工作者等奖励。 个人作品自1983年以来,在全国58家报刊,发表了300多篇文章、近300万字,出版个人专著《汕头在崛起》、《潮汕大文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新跨越》(广东科技出版社,1995)、《胜迹游中》(中国旅游出版社,1996)、《面向新世界》(广东经济出版社,1998)等5本书,主编《汕头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等8本书。有2本和10篇论文获全国和省、市20个奖项的奖励;有多篇论文参加在瑞士等地举行的国际研讨会或入选《邓小平理论研究文库》等重要文库,获得广泛的好评。 作品推介其中:《汕头在崛起》一书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出版,获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并入选《中国“八五”科学技术成果选》。该书是作者任中共汕头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期间的论文选,共31篇22万多字,较全面地反映汕头在改革开放中崛起的新鲜经验,以及作者有关政策理论的研究成果。包括创办特区、发展战略、引进外资、农村改革、创汇农业、城乡关系、商品流通、乡镇企业、私营企业等等,提出许多独到的见解和重要政策建议,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理论价值。比如,作者开地市一级研究发展战略之先,提出“抓开放,促开发”的战略思想和“引进来、打出去”的战略方针;最早总结特区办农业的经验,提出“外引内联办公司,联合农民办基地”(公司+农户+基地+技术),发展创汇农业的路子,并把这条路子概括为八个程式,即:瞄准市场→选择项目→外引内联→组建公司→联合农户→兴办基地→加工增值→出口创汇,从而形成贸、工、农一体化,生产、科技、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企业集团;较早提出引进外资要“为我所用”,做到“引得进,用得当,能偿还,有效益”;提出分二步走,把汕头特区区域范围扩大到市区的建议;以及放手发展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等等,不仅为汕头党政决策层所采纳,而且多数论文在《人民日报》、《新华月报》等中央和省级报刊,以及全国性研讨会发表后,获得奖励或好评,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