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东欧美学 |
释义 | 简介20世纪东欧诸国美学思想的统称。它涉及一些独特的美学研究课题、方法以及美学理论,形成了一些美学流派,对国际美学界颇有影响。 主要分类形式派美学产生于20年代,这个学派认为,艺术创作的关键是形式的创造,艺术美实际上就是形式美。东欧形式派美学的代表是波兰美学家S.L.维特基耶维奇(1886~1939)。维特基耶维奇认为,任何艺术理论的研究都需要有某种特殊的前提作为理论的出发点和基本原则。他提出,视觉艺术,乃至一般意义上的艺术是以“纯形式”为其基本依据的。纯形式不与社会历史的因素相关联,它是独立的、自在的范畴。同时,纯形式也可以使观者得到一种特定的审美满足,这样,纯形式便不再是客观的,而具有了主观价值的属性。他认为,艺术美与现实美完全不同,艺术作品是艺术家个性在纯形式上的表现,因而是个人的创造。艺术是现实的原料被赋予了纯粹的艺术形式。 现象学美学这一学派从艺术的现象界真实性出发,考察艺术语言的作用和性质。东欧现象学美学的代表人物是波兰美学家R.因加尔登。他将文学作品的本质性结构区分为 4个层次,它们既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又形成为有机的统一体。因加尔登还进一步将文学中的“语句”区分为 3种类型,即文中所述或人物独白的语句,抒情性语句以及临界性语句。他认为,在临界性语句中,有些是严格意义上的判断,有些则是准判断或类判断。后者是艺术审美素质的标志。他认为,文学不是纯形式的创造,而是以审美素质为特征的一种活动,亦即具有准判断或类判断的性质。 结构主义美学东欧结构主义美学学派进一步分析了早期形式派美学所提出的问题,其中特别分析了形式构成的问题,从而成为一种独特的美学理论。东欧结构主义美学的主要代表是捷克斯洛伐克的语言学家、美学家 J.穆卡洛夫斯基(1891~1975)。他将艺术看作是具有形式特征的语言记号或符号。他认为,艺术是一种符号学事实,是一种特殊的记号。所谓记号是表示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形式的关系。这种能指与所指的关系使得艺术具有中介的性质,成为一种关系媒介物。艺术并不是社会现实发展的直接结果,在艺术中,现实也要发挥作用,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作用的性质与影响的方向取决于艺术构成的内在美学前提。艺术家不是自足性范畴,不仅要从事艺术创作,而且也存在于现实社会形式之中,所以,艺术能达到沟通艺术家与现实相联系的目的,这也就是所谓“中介性”的实际含义。 穆卡洛夫斯基进一步认为,每个审美对象都应是一个整体。一件整体性的艺术作品既不能与创作者的心理状态相等同,也不能被看作是接受者的心理状态的直接结果。整体艺术品是一个独立的、具体的事实,它可以成为创作者与接受者联系的纽带。穆卡洛夫斯基特别强调这一纽带的客观性质。另一方面,他认为艺术记号不仅具有客观价值的功能,同时也具有交流或交往的功能。重视主体的作用是结构主义美学不同于形式派美学的主要标志。穆卡洛夫斯基还认为,艺术中创作者与接受者的个性是在艺术结构整体化之中投射到作品上的,这也就是主体的移心作用,这种移心作用使审美功能成为意指记号。记号是形式的,因而审美功能便是意指形式或意味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说,穆卡洛夫斯基所代表的结构主义美学是早期形式派美学的深入。 发展审美历史性的研究 波兰美学史学者W.塔塔基耶韦兹(1886~?)提出了“审美历史性”的概念,并以此为立足点说明艺术与现实的关系。在美学基本原则上,塔塔基耶韦兹认为,艺术从根本上讲是模仿、反映现实。艺术模仿或反映现实借助于艺术形式。艺术形式有具体的,也有抽象的。抽象的方式依其侧重点的不同可以分为:注重对象形式的形式化抽象,注重情感性的表现化抽象,以抽象形式表现对世界态度的认识化抽象。抽象的艺术仍然是现实的反映,也是对现实形式的抽象模仿。另一方面,抽象方式的不同又是艺术家从事哲学思考的结果。塔塔基耶韦兹以W.莎士比亚的创作为例进行了分析,他指出,莎士比亚笔下的人物有着大量的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而这些思想恰恰又是浪漫主义运动之前未曾有人从哲学或美学上加以论述的。塔塔基耶韦兹提出,美学并不是美学理论家们的专利,美学是具有特定时代性质的历史的审美观念。他从理论上说明了艺术必然与现实生活以及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思想意识和哲学思想相联系。 审美历史性的概念使美学史的研究方法发生了变化。塔塔基耶韦兹认为,美学史研究不能局限在一些权威美学家提出来的美学原则和谈论美与艺术的理论文献上。美学的观念是在审美历史性范畴下表现出来的时代观念。因此,美学史必须以审美的历史实践为基石。根据这一基本思想,塔塔基耶韦兹系统地研究了美学领域中的主要范畴与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代所具有的特定含义,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理论和艺术创作。这一研究成果集中地体现在他的晚年著作《美学六种观念史》一书之中。在该书中,塔塔基耶韦兹分别研究了艺术、美、形式、创造性、模仿和审美经验这 6种基本范畴发展的历史。同时,他还分析了与这 6种范畴相关的其他一系列概念,考察了以这些范畴为核心而展开的各种不同的审美观念的历史,以及作为这些审美观念理论化的各种不同的美学原则。他分析了艺术范畴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的不同规定,概括出美学史上几种主要的艺术观,考察了艺术分类的历史,并说明了艺术与诗的关系的历史发展过程。他研究了美的诸种规定与划分以及由此产生的诸种美的观念,归纳了在美的理论争论中出现的 3种最基本的理论,即客观论、主观论和关系论。他说明了“模仿”这一范畴的不同的历史含义,专门分析了与这一范畴相关的现实主义概念的历史,着重研究了由此出现的两个基本理论问题的历史变迁,即艺术与自然、艺术与现实的关系问题。该书是西方美学史研究中比较重要的一部著述。 审美反映论研究 一些东欧的美学家从马克思列宁主义认识论的反映论观点出发,分析了艺术与现实的关系。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匈牙利美学家G.卢卡奇,他把人对现实的反映方式区分为日常的、科学的和审美的 3种,从本体论的角度探讨了审美反映的历史形成,并对艺术的本质特性作了系统的考察。此外,保加利亚美学家Τ.Д.巴甫洛夫(1890~1977)认为,艺术作为对现实生活中事物与现象的一种认识形式,并不是具有独立价值的审美符号或记号。他从一般认识论的角度提出,审美观念与审美范畴是客观现实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审美属性的一种反映。美首先是客观的、现实的。艺术美是人们按照美的规律对现实美的主观反映。他认为,艺术美必须依存于所有多样丰富的生活,艺术美必须反映出现实生活中客观的美的属性、形式和规律性。巴甫洛夫进一步认为,对艺术特征的分析首先也应是对这一特征同生活中现实美的关系的分析。巴甫洛夫的美学观点在20世纪中期曾经对东欧美学研究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