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紫甘蓝褐斑病 |
释义 | 基本信息中文名:紫甘蓝褐斑病 英文名:Broccoli and Purple cabbage Alternaria leaf spot 病原中文名:芸苔链格孢 病原拉丁学名:Alternaria brassicae(Berk.)Sacc. 病原分类地位:半知菌亚门 病害类型: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除侵染甘蓝外,还可侵染番油菜、芜菁及多种野油菜。 主要为害部位:叶片、花球和种荚 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花球和种荚。下部老叶先发病,初在叶片正面或背面生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褐色至黑褐色,略带同心轮纹,有的四周现黄色晕圈,湿度大时长出灰黑色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严重的叶片枯黄脱落,新长出的叶也生病斑;花球和种荚染病,发病部位可见黑色煤烟状霉层。 病原形态特征Alternariabrassicae(Berk.)Sacc.称芸苔链格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菌丛生于叶两面,淡橄榄色;分生孢子梗浅灰橄榄色,大小170×6~11微米;分生孢子单生,有时呈短链状,淡橄榄色,具横隔6~19个,纵隔几个,大小70~350×20~30微米;喙长为分生孢子的1/3~1/2,宽5~9微米。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土壤中、病残体上、留种株上及种子表面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使病害蔓延。病菌在10~35℃都能生长发育,但常要求较低的温度,适温17℃,最适pH6.6。病菌在水中可存活1个月,在土中可存活3个月,在土表存活1年,一般在甘蓝生长中后期,遇连阴雨天气,或肥力不足,或大田改种甘蓝类蔬菜发病重。 防治方法(1)增施基肥,注意氮磷钾配合,避免缺肥,增强寄主抗病力。种植碧杉、碧松等优良品种。(2)及时摘除病叶,减少菌源。(3)有发病可能时,掌握在发病前开始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干悬粉500倍液、40%大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