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杂红305 |
释义 | 品种信息中杂红305(原名“H305”)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利用外观性状茎色和叶型相似、经济性状互补性强的红麻良种为亲本,从数十个组合中筛选出的杂种F1、F2代均可利用的超高产型抗病优质杂交组合。2005年2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品种登记(登记编号:XPD006-2005)。 特征特性中杂红305,茎绿色,掌状深裂叶,最多为7裂叶。叶柄与茎的夹角30°左右,株型紧凑,茎秆较硬,上下粗细较均匀。苞叶5片,花萼7片,花冠黄白色。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北麻区栽培,9月中旬现蕾,10月中旬开花,表现为晚熟,在长江流域自然光照条件下不能收到成熟种子。在海南三亚冬季短光照条件下种植,开花期显著提前,有利于杂种F1的制种。F2繁种可在华南麻区进行。 该品种根系发达,茎秆坚实,叶片窄小,所以抗风性强,在密植、高肥水和遇大风雨条件下,抗倒伏或受灾后恢复能力明显较7804、青皮3号、74—3和红引135要强。 中杂红305前、中期生长较快,后期生长稳且不早衰;茎秆硬挺,株型紧凑;耐涝抗倒,抗病性强,适宜在高肥水平下种植;麻株高大、粗壮,群体整齐、均匀。其突出特点是生长速度快,植株高大粗壮,有效株数多,笨麻率低,纤维产量和干茎产量高;纤维品质好,韧皮含量高,适于纺织和造纸兼用;区域适应性广,在华南、长江流域和黄淮麻区种植均能获得高产。 栽培要点1、田地选择:该组合根系发达,入土较深,选择土层深厚、排灌良好的田地栽培,可获得高产。涝洼、轻盐碱、丘陵、梯田等地也能栽培,获得较高产量。红麻地不宜长期连作,应轮作,最好是水旱轮作。 2、科学施肥:该组合抗倒性强,耐肥水平较高,每公顷可施尿素300—375公斤,磷肥450公斤,钾肥300公斤,磷、钾肥可作基肥一次施用,尿素分三次施用,在播种后2个月左右重施旺长肥。 3、合理密植:在春播高肥水条件下,对密度要求不严格,每公顷定苗18万~30万株均可获得高产。在中低施肥水平条件下,春麻一般以每公顷定苗24万株左右为宜,夏麻以每公顷定苗27万株左右为宜。南方夏秋播繁种田,以每公顷定苗18万株为宜。 4、适时播种收获:长江流域、黄河和淮河流域4月下旬—6月上中旬均可播种,9月下旬—10月上旬收获。但红麻是收取营养体,应根据当地的耕作制度,尽量适当早播延长营养生长期,或适当推迟收获,让茎梢纤维发育成熟、纤维达到最大积累,保证其抗倒、抗病、不早花特性的发挥,为获取高产提供条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